第102章 發行方:華納唱片

玩鬧時候開的玩笑暫且不提。

關於人設塑造之類的問題,三人只是簡單的定下了一個方向,剩下的就交給經紀人去談。

這就和宣傳海報、唱片封面的設計一樣,雖然和金錢沒有太大的關係,但卻涉及到名氣上的利益。

按照三人的約定和默契,樂隊三人只負責創作和其它工作,而涉及到利益上的談判,就交給經紀人們去解決。

樂隊、經紀人、製作人、製作方、發行方。

在短短的幾天之內,各種各樣的會議、碰頭、交涉幾乎讓人沒有任何空閒的時間。

終於趕在週四之前,確定了完整的發行、宣傳計劃。

單曲的發行方是華納唱片。

不是EI唱片這樣的旗下小廠牌,就是那個全球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華納。

從這一點上來說,Darkness的首發單曲,待遇絕對是最上等的。

由於華納唱片的加入,二十世紀娛樂能夠得到的利益,從分配比例上來看,也會大幅度的降低。

低至百分之三十五。

不過這和樂隊的關係不大,反正無論製作方和發行方之間如何分配,樂隊的那一份都是少不了的。

由於三方都希望拿到以總銷量收入爲基礎的先期銷量分成,而不是淨利潤分成。

爲了方便統計,《We.Will.Rock.You》的單曲將會以“賣給經銷商的批發價”爲基準,來計算收入。

而不是和上一次的《你好,冰冷世界》唱片那樣,按照零售價格和銷量來計算。

當然,在大多數唱片發行中,前者纔是常態。

《你好,冰冷世界》那種特例,僅僅是因爲出售唱片的零售商,全部是EI唱片自有的門店罷了。

在大規模發行的唱片中,這樣的模式顯然是不可能的,需要給經銷商留下更多的利潤空間,以便吸引更多的連鎖和獨立門店加入。

事實上,在實體唱片的發行中,除了這兩種方式以外,還有一種經常被採用的方式。

即發行商按照一個比正常批發價略低的數字,向製作方購買大量的唱片,然後自己銷售,賺取的差價就是發行方的利潤。

不過這一種方式,在北美並不是主流。

即使發行方想要自己做零售,往往也會選擇按照零售價分成的方式,以便降低自己的風險。

就像EI唱片那樣。

以CD唱片爲例,《We.Will.Rock.You》的單曲售價被確定爲2美元,當然,這是賣給代理商的批發價格。

代理商賣給下級代理,下級代理再賣給零售門店,門店再賣到歌迷手中的時候,這個零售價格將會上漲到3美元左右。

這個零售價格,對於一支單曲來說是比較高的。

不過這部分錢,和樂隊、製作方和發行方的關係都不大。

或許華納唱片能夠從零售中獲得一部分利潤,但樂隊和二十世紀娛樂肯定是拿不到的。

按照這個價格,每賣出一張唱片,樂隊都可以拿到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0.5美元,二十世紀娛樂拿到0.7美元,而華納唱片則是0.8美元。

而唱片版權方面,由於樂隊激活了唱片合約中的相關條款,這首歌的版權完全歸樂隊所有。

這份發行協議,有效的授權期限是三十年。

涉及的唱片格式包括磁帶、CD、DVD、黑膠唱片以及數字版本。

——雖然現在的北美,還沒有前世iTunes那樣的線上正版唱片商店,但網絡的盜版卻早就有了。

所有人都知道,隨着數字版權法律的完善,以後推出數字版的唱片,只是時間的問題。

論眼光的前瞻性,這羣資本吸血鬼才是最天才的一批人,只不過有時會在複雜的權利結構和人事鬥爭中被拖住了後腿,以至於無法及時作出符合市場的反應罷了。

三十年的授權,意味着華納唱片可以在未來三十年內,以符合合同規定的任意格式,隨意發行這支單曲。

當然,只要賣掉了哪怕一張唱片,就得給樂隊和二十世紀娛樂分錢。

超長年限的發行授權,也符合這個市場上的常態。

很多經典專輯的各種亂七八糟的重製版本,其實都是發行方乾的好事。

可以預見的是,以後一定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樂隊出新專輯,銷量大爆,華納唱片就會把這支單曲拿出來重新發行一次。

樂隊得獎了,華納唱片重新發行單曲。

樂隊解散了,華納唱片重新發行單曲。

樂隊成員去世,華納唱片重新發行單曲。

…………

反正只要有新聞熱點,有利可圖,就絕對不要高估這幫吸血鬼的道德底線。

任何一張總銷量榜單上的專輯,從來沒有隻靠着一次發行就達到那個數字的。

排名靠前的那些,少說也發行了七八次,甚至十次以上。

由於分配的比例,是按照先期收入分成,因此,各項成本的承擔,也成了談判中頻繁扯皮的事情。

大到廣告、刻錄CD的成本,小到宣傳通告的一張機票報銷,這羣吸血鬼恨不得以一美分爲基準去扯皮。

這些和樂隊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最後確定的方式很簡單,二十世紀娛樂承擔包括CD刻錄在內,全部的製作成本,而華納唱片則承擔全部的宣傳成本。

這份發行協議僅僅只限定於北美,而不涉及海外發行權。

不過在海外發行上,華納唱片拿到了同等條件下的優先權,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發行協議的主要條款並不複雜,但涉及到各種法律條文,以及比主要條款複雜無數倍的補充條款,根本不是羅傑幾人能夠搞定的。

這當然得讓律師出馬。

就連沒有自己律師的安妮,也讓自己的父親聯繫了一位信得過的律師,參與到合同的擬定和審覈當中。

最後形成的正式合同,達到了上百頁,各項條款多達數千條。

在合同簽署的當天,發行計劃就已經啓動。

而以樂隊集體名義聘請的,來自普華永道的會計師團隊,也加入到了項目組當中,對每一筆收入和開支進行審覈。

在這個圈子裡,必要的防範措施,永遠都不會嫌太多。

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督手段,就會像保羅-麥卡尼特那樣,被人吞得骨頭都不剩。

普華永道的收費雖然昂貴,但無論是能力還是信譽,都值得信任。

第749章 究竟是怎麼想的?第300章 【搖滾控股集團】第471章 我要一個破紀錄的銷量第819章 七千萬美元的稅款第272章 錯誤的指法第610章 搖滾精神第669章 大衛-勞倫斯的提議第657章 豪賭還是敗家?第256章 六週銷量:470萬第172章 魔鬼的音樂第183章 霸佔公告牌第527章 你說過,但是我們不在乎第538章 你一個敲鼓的……第769章 Party-Time第285章 1億2300萬美元第276章 這不是世界末日第356章 這是誤會第356章 這是誤會第754章第810章 兩千億美元的估值第439章 取決於你第672章 百分之二十第818章 《寂靜嶺》第689章 這樣會不會有風險?第204章 “休假”第597章 只是時間問題第134章 無題第406章 羅傑需要……第809章 孩之寶的股份怎麼樣?第119章 朋克和金屬核第640章 一分鐘就夠了第747章 提議第703章 想要股份?第17章 野心第35章 樂評第55章 音樂節前的準備第535章 魯迅說過……第576章 新專輯計劃第45章 攤牌 上第200章 最後一站:佛羅里達第841章 香江第45章 攤牌 上第71章 攤牌(第五更)第253章 你確定你買得起?第313章 華麗搖滾:波西米亞狂想曲第451章 流行音樂領域的極限第139章 現場和氣場第103章 慢得不可思議的速度第659章 一片陰霾第787章 驚變第232章 瑪麗蓮-夢露是誰?第325章 先導EP:《深淵》(上)第184章 兩極分化的口碑第68章 Encore(安可)第546章 電影完成第501章 風波前兆第697章 信第268章 讓人彆扭的管家第374章 尋找皇后樂隊第539章 歐洲也有黃牛?第415章 安妮-哈莉-金克斯第340章 恐怖襲擊第662章 推廣計劃第224章 改編經典第861章 未來的路第524章 這傢伙不會當真了吧?第287章 安妮的特殊天賦第364章 爲了紀念我的一個朋友第701章 異想天開第607章 人員臃腫的百代第803章第6章 娛樂法規第653章第483章 更多的可能性第763章 “年輕”的董事長第447章 我不會跟你客氣的第237章 《美國偶像》第116章 上次的感覺很棒(5更)第655章 老狐狸第100章 打榜計劃第547章 這簡直比……第204章 “休假”第753章 我們不會輸第167 奢侈的友誼第850章 大手筆第742章 最喜歡哪首?第383章 佛跳牆不是粵菜第662章 推廣計劃第61章 後臺和前臺第605章 真香第496章 遭遇挖角第547章 這簡直比……第66章 爲貝斯而生的單曲(第五更)第261章 一點小麻煩第814章第372章 是時候啓動這個項目了第598章 能力不足!第313章 華麗搖滾:波西米亞狂想曲第279章 秘密結婚第257章 所謂的“內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