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祖師無心中說了句話,雖然“說者無心”,但是“聽者有意”。烈火祖師的一句話,彷彿爲張景逸打開了一扇窗,心裡一下就豁亮了。
張景逸心想:“我真笨,守着羊皮卷這本絕世寶書,卻不知道動用,一遇到事就先心慌起來,只知道着急、害怕,卻把這個最得力的幫手給忘到了腦後。哪一次遇到危險,不是從羊皮卷裡召喚出來人物幫自己解決遇到的危機,這次應該也不例外。不就是一些異界的神明嗎,我華夏神仙數以萬計,而且各個法力高強,隨便召喚兩個出來,還怕區區幾個異界的神明嗎?”
當下張景逸召喚出來羊皮卷,交其鋪到地上,一頁一頁地仔細地翻看着。首先張景逸想到的就是《封神演義》與《西遊記》這兩本古典神話志怪小說,這裡邊可以說是包含了華夏上古神話裡大部分的神仙。
張景逸先翻開了《西遊記》,頭一個想到的,就是那個大名鼎鼎,不畏強權,大鬧天宮的孫悟空。
“齊天大聖孫悟空,召喚價格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點能量點”
張景逸立刻被這海量數字給嚇到了,翻到後邊,看到成爲了“鬥戰勝佛”之後的孫悟空,召喚價格到是比成佛以前便宜了許多,價格變成了“六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點能量點”,這個數字也不是張景逸現在所能夠承受得了的。
接着往後找,“巨靈神―――三萬三千能量點”,這個到是符合張景逸現在的召喚條件,但是巨靈神是出了名的常敗將軍,就算把他召出來有什麼用,除了比別人多吃幾碗飯,穿衣多費幾匹布之外,沒有任何的用處,這個放棄。
“哪吒三太子―――十萬六千能量點”,張景逸雖然很想把他給召喚出來,但是可惜囊中羞澀,不夠召喚哪吒的條件。張景逸把載有《西遊記》的那幾頁羊皮紙,快要翻爛了,發現大多數都是厲害的神仙,需要
的召喚條件就高,而現在張景逸暫時還滿足不了;而能夠召喚的,張景逸又嫌他們不夠厲害。
張景逸暫時放棄了在《西遊記》上查找符合條件的人,把注意力轉到了《封神演義》上來,張景逸記得上次召喚“白骨真人”何巨之前,曾經查詢過一次《封神演義》,裡邊的人物價格,大致還記着,光是太乙真人就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點能量點。如果是張塵在剛剛得了羅德•哈特地下密室的寶藏的時候,所得的金幣轉換成能量點,也勉強能夠將太乙真人召喚出來,但是現在已經花費了那麼多的能量點,此時的羊皮捲上的能量點只有八萬多點,根本不夠召喚太乙真人的。
也許有人要問了,哪吒不是太乙真的徒弟嗎?怎麼哪吒的召喚價格比太乙真人還要高?作者在前邊已經說過了,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每一個召喚生物的價格都是以他在他所出現的那本書的的綜合實力,經過公式計算之後,所得出來的一種平均價格。
哪吒在《西遊記》這本書裡,已經是神仙了,而且地位還很高,實力也很強,所以價格就貴,但是在《封神演義》這本書裡,哪吒還沒有成神,所以他的價格雖然在《西遊記》裡超過了在《封神演義》裡的太乙真人,但是在《封神演義》裡的哪吒的召喚價格連太乙真人的召喚價格的一半都沒有。
張景逸只有以太乙真人爲標準,按實力的強弱,召喚《封神演義》中實力在太乙真人以下的人才行,他們的價格比太乙真人的價格要低,能夠被張景逸所召喚。
因此張景逸想仔細挑選一個實力即要厲害,但是價錢又別太離譜的人出來。張景逸的這種要求,也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物美價廉”。
太乙真人的實力在闡教十二金仙裡,排第六,不用說,前五個金仙的召喚價格比太乙真人還要多,就不用考慮了。
剩下的六位金仙裡
,青峰山紫陽洞清虛道德真君排第七,召喚價格九萬三千能量點,這個稍微高了點,不是張景逸目前能夠召喚的;崆峒山元陽洞靈寶大法師排第八,召喚價格八萬九千六百點能量點,比起張景逸現在儲存在羊皮卷裡的最大能量點還多出兩千點,就算把混元祖師三人以十分之一的價格回收,也只不過是返還九百點,都加上也不夠。
最後張景逸花費了五萬七千三百一十五點能量點,召喚出來一位在“崑崙十二金仙”裡,位列第十的太華山雲霄洞的赤**。這赤**有一件異寶,名叫“陰陽鏡”,此鏡只有巴掌大小,分陰陽兩面,陰的一面是白色,主死;陽的一面是紅色,主生。以陰面照人,不論多高的道行,一被白光照中,立刻陷入假死狀態,如果七天之內,不用陽面紅光照射,則再也無法解救,七天一過,由假作真,魂魄離體,其人立刻死亡。張景逸就是看中了這面寶鏡,纔將赤**召喚出來的。
那赤**被召喚出來後,對張景逸揖首道:“太華山煉氣士赤**見過公子。”
張景逸說道:“仙長不必多禮,且到一旁稍待。”然後張景逸問混元祖師等三人,讓他們三人看一看這個赤**的實力如何?
混元祖師說道:“此人的法力高深莫測,爲我平生僅見,好像比長眉真人的實力還要高強。”
鍾先生則說道:“我好像在他的身上感覺到一種即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彷彿此人是我的師門長輩一般。”
張景逸笑道:“鍾先生,你的感覺還真準,他就是崑崙派元始天尊的十二個親傳弟子之一,乃是你的師門前輩。”崑崙劍仙鍾先生連忙搶到赤**的身邊,三跪九叩,以大禮參拜。
赤**說道:“你是何人,如何以如此大禮參拜於貧道?”
鍾先生說道:“在下乃是崑崙弟子,乃是元始天尊祖師的第二十六代弟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