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回 替擾煩

其時燕國治國雖嚴,在朝在野卻都存在着不少世家勢力,又有那一起官商勾結的,爲了自家利益,做下許多冤獄來。武嶽這道聖旨雖然有限,倒也救出不少人來。

因此,大赦天下的聖旨一出,燕國百姓多歡欣鼓舞,紛紛跪謝皇恩浩蕩。更有不少人心中對陽筠感恩戴德起來,以爲若非太子妃賢德,陛下必不會如此看重。

也不知是誰先提起,說陽筠是高陽王主、昆吾後人,曉天意、明事理、憐萬民,原本說得就有幾分誇張,後來竟越傳越離譜,直道陽筠乃天女轉世。

武嶽聽聞外頭有如此議論,竟沒露出一絲不快,反而變本加厲,想盡辦法給陽筠臉面。他將李春奎被人利用、陽筠憐惜李春奎一片忠心、不予追究其罪的話也說了出去,一時間功勞竟都成了陽筠的,幾乎把她捧上了天。

陽筠聞言只有苦笑,拉着武承肅的手教他小心。

武承肅笑得也十分無奈:“你才只知道這點就覺爲難,朝堂之上的事你卻不知。”說着,他便將朝上衆臣如何揣摩上意、如何望風使舵,都細細講與陽筠聽。

從前皇帝與太子不和,不少人怕殃及自身,只得小心觀望,如今眼瞧着他父子二人一心,便漸漸都冒出頭來。見武嶽有心擡舉陽筠,衆人自然順着帝意而爲,順便討好武承肅。

從重陽節後復朝,便陸續有人上疏,有的說陽筠身份非同一般,應爲其加賜封號,以示尊貴,有人則認爲高陽乃傳天數者,應舉行盛大的祭祀,以求蒼天護佑。

“父皇莫不是允了?”陽筠着急道。

“父皇又不糊塗,行事素來有分寸,哪會輕易答應這些?只說福慧不可過大,怕腹中胎兒承受不住,便推過去了。”武承肅輕笑道,“那些朝臣也不過是表表忠心,大家做個樣子罷了,彼此都是心知肚明的。”

陽筠低頭思忖了半晌,驀地嘆了口氣,幽幽道:“你從小見的就是這些,也真是辛苦。”

武承肅沒聽出她語中的蕭瑟之意,以爲陽筠不過感慨前朝水深,便笑着安慰她幾句,只說自己早就習慣了,每日算計人心,倒不覺累。

“有人幫着我擡舉你,我高興還來不及。”武承肅燦然笑道,“你放心,我也有分寸,定不會逾矩逾制。”

陽筠聞言微微一笑,便說累了,躺下就要休息。

武承肅見她笑得勉強,仔細想了想方纔的話,仍舊沒察覺出不妥來。他看着陽筠歇中覺,自己不覺也沉沉睡去。

寧王府裡,武承訓瞪着眼睛看着書,好半天也沒讀進去一個字。

太子妃風頭太勁,未必就是好事,若能誕育男嬰也便罷了,立即冊爲東宮世子,屆時再怎麼擡舉也不爲過。

假使生了個女兒出來,又要如何收場呢?

這些事原本不需他縈懷,偏偏太子妃胞妹要嫁過來,武承訓不得不多思多想。二王主想來也是要借他的力的,若人嫁過來了,他反要靠着二王主謀出路,恐怕要被妻子瞧輕。即使真有出人頭地的那日,他也總覺得不夠光彩,提起如何發跡更像個笑話。

武承訓正覺煩悶之時,聽下人報說武承思來了。

武承思先去拜見了寧王夫婦,陪着說了好半天的話。武承訓知他不能立即過來,便繼續認真讀書,等着武承思往後頭來。

然而等了許久,仍不見武承思過來。武承訓放下書本,纔剛要讓人去前頭打聽,便有馬氏的婢女來請,說讓他往前頭去。

武承訓心中狐疑,不知武承思爲何不往後面來尋他,反倒被父母親給輕易絆住了。及到了前頭才知道,武承思奉旨出城,特來請他去瞧熱鬧。

“纔剛跟叔父聊得正高興,倒把請你的事忘了。”武承思笑道,“來不及到後頭尋你了,直接讓你出來,跟我出城看熱鬧去。”

“你奉旨出城,辦的必然是正事,我跟去瞧什麼?”武承訓先給寧王夫婦行禮問安,便笑着問武承思道。

“左右是熱鬧就是了!我跟叔父、嬸母都說過了,帶你出去瞧瞧。”武承思說着,拉了武承訓就要往外走。

見承思穿得十分講究,武承訓情知確有正事,看着自己一席半新不舊的常服,武承訓哪敢就這麼出門?他忙丟開武承思的手,說了句“容我換身衣裳出來”,也不等武承思開口,擡腳便往後頭走。

武承思也不攔他,由着他去更衣。

今日的場合確實不小,但說到底也不算大,不過是個左近的屬國遣了使臣來送禮。武承思心中明白,迎接來使自有皇子出面,而燕國只有一位太子是皇帝所出,自然不能輕易相迎。他雖爲陛下親侄,卻連個世子也不是,按理也輪不到他。

武嶽此舉既擡舉了武承思,也讓外人看見武承思地位尊貴,他日再要興兵,須得先在心中盤算一番。

陛下特意點了武承思去迎接,怕是還有一層震懾之意,讓人看看燕國的少年英豪,絲毫不輸當年的冠軍侯。畢竟如今他聲名鵲起,天下怕是無人不知。尤其是那些覬覦大燕江山的,對武承思其名勢必如雷貫耳。

而武承思之所以拉上了武承訓,只因爲聽說武承訓如今爲了讀書連門也不出,生怕他把自己逼得太緊,憋出什麼毛病來。

待武承訓換好衣服出來,武承思先把出城迎接來使的事說了,接着正了顏色,低聲對武承訓道:

“你整日苦讀其實無用,不如多出來瞧瞧,哪怕是去郭外的菜田裡看看,也比悶在家中強。我今日特意叫你出來,實在是因爲機會難得,你仔細看過了,於你將來也是有益。”

武承思本是一片好意,未曾想武承訓因此愈發難過。

他本是寧王世子,如今連個公子也還不如。雖說她心中明白,承思這些榮耀都是靠着真本事、拿命換來的,武承訓還是隱隱有些不平。

武承訓深吸了一口氣,重重地呼了出去,在心中暗暗發起誓來,立志要憑本事、學問入朝,做個功在社稷的賢王,必不能落在承思的後頭。

第三十一回 遲相應第三十八回 暗疑猜第一八七回 半憂喜第八十二回 遠千里第一四一回 退爲進第三四四回 主僕情第二四八回 敬如賓第十七回 鳳求凰第一五六回 深難測第二四三回 狹路逢第三二二回 麗正殿第一四二回 暗潮涌第九十六回 沉舟計第二七八回 借緩坡第七回 丹青閣第四十二回 長遠計第二九三回 生嫌隙第三一七回 尊有儀第二六二回 萬念灰第一零五回 除夕夜第一回 陽氏女第五十一回 幽來去第二三七回 殺心起第三三一回 連陰雨第七十九回 鮑啓勳第十九回 八鳳殿第一五三回 推隱情第九十一回 箭在弦第二六零回 悲往事第一一二回 怯春寒第二六零回 悲往事第二回 初相見第二五四回 甕中鱉第三十六回 初長成第一七二回 壘高臺第三二二回 麗正殿第九十九回 意難平第二回 初相見第二八三回 分離乍第一五一回 力未逮(二更)第二三三回 心生疑第二四零回 針鋒對第三十三回 十八曲(上推加更)第二十九回 情所起第二八八回 宜深思第一七零回 香襲人第一三四回 佔先機第一六三回 少年郎(三更)第二六二回 萬念灰第五十七回 份內事第一二七回 文死諫第五十五回 慣多心第一二三回 得其所第二三二回 聞噩耗第二五四回 甕中鱉第三零七回 計誅心第三三六回 幾人回第三一七回 尊有儀第六回 謹相詢第一五七回 重陽日第五回 曲傳心第二七零回 慌有悟第一八一回 承風雨第一六零回 言棄德第二九七回 不勝煩第十一回 風波起第二一二回 惱無情第二六九回 全套戲第三五一回 尾聲(上)第六十八回 蛇吞象第一一零回 怕相思第三零三回 禍出口第二六六回 言無稽(三更)第二十二回 仲秋夜第一零四回 當局迷第二九四回 費思量第一四七回 延福宮第四十六回 好乘風第二四五回 不速客第一四零回 風可辨第二五六回 心如鐵第一零五回 除夕夜第三二九回 人之終第二三四回 是非多第一九八回 賀芳辰第二零八回 窺天機第二九一回 短志氣第二一五回 猶在目第二三一回 愁無奈第三二五回 省己身第二零六回 追舊事第二一四回 憶驚心第四十七回 一步錯第一四四回 淺談兵第二三八回 積思慮第六十八回 蛇吞象第八十九回 心生鬼第二九七回 不勝煩第二一六回 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