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上 朝

鼓聲響,雖在三更,朱子善坐在轎中,快速地往待漏院趕。

文朝沿襲前朝的上班方法,上朝的時間確實早了些。不少人會一直坐着喝茶,免得在睡夢中人是迷迷糊糊的,造成應對不當。

上了年紀的人,最怕的是上朝,卻又期待上朝。不過,對朱子善而言卻不擔心這些事情。進待漏院,先到的人都站起來,湊到朱子善面前招呼、見禮。

自然有人帶着朱子善往他專用的座位,在座位上靠着牆,補覺或吃些東西。待漏院有水果、零食用於充飢,但附近的街巷子,早有專做這些官員生意的小攤子。

小攤子的早點,做得精緻,口味好,是不少開銷擔負得起的人最愛的光顧。有人知道朱子善的胃口和喜好,到小攤買了幾份吃物,送到朱子善專座旁的桌上。

朱子善作爲左丞相,位高權重,對於朝堂衆多決策上,有較大的拍板權限。

文朝的早朝比起前朝而言,要更爲辛苦一些,三天一朝。當然,到如今,因爲文昭帝身子骨等原因,上朝已經沒有什麼規律,聞鼓聲而上朝,或內官傳知而上朝。

早朝和平時朝堂辦公,稍有不同。即使沒有早朝,該處理事務,左丞相府也會組織相關的官員、幹部推進工作。

左丞相的職權有多重,也只有這些朝臣才明白。這也是朱子善出現,爲什麼會有不少人湊上來獻殷勤的原因。

五更上朝是規矩,但具體時間上,隨着文昭帝的年老、體弱、多病,這個規矩也在不斷地變更。今天 ,會是什麼樣子,連朱子善都不敢說準。

待漏院又工作人員,招待和服務的水準雖然不是很高,對於上朝的官員們,也不會要求太高。連朱子善都如此,其他人又如何提意見?

有工作人員清點了到崗情況,大家簽了名,工作人員便離開。所有人或站或坐,都在養着精神。除非又具體的事情要聯絡,纔會湊在一起,悄悄地溝通。

真正有事的人,也不會在待漏院這裡進行磋商,擺明了大家都知道的事,誰會這樣做?

坐下來休憩,一直到天色微明,纔有內官出來。高唱上朝,在待漏院的大小官員便打起精神,排好隊。文武之間、職位之間,都是又固定位子和順次的,誰要弄錯,肯定有嚴重的懲處。

文官這一列,自然是左丞相朱子善排在最前,另一排是武人、貴勳,從權力上而言,文臣爲主,武人不管多高的職位,只要又文人在場,都必須以文人爲核心。

這也是文超借鑑於前朝的模式,對於讀書人而言,唯有這樣的模式,才吻合聖人之道。

鼓樓的鼓聲再響,殿堂裡大聲的吆喝傳來,上朝的人羣開始進入。

朱子善也在琢磨,差不多二十天沒上朝了。這一天卻要臨時上朝,到底是文昭帝突然清醒了,還是病重之際,要有所交待?

關於文朝大統的傳續,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是非同尋常的大事。左丞相府對文昭帝之後,誰來繼承大統,自然很在意,卻又不能表現出太過關心。

哪怕在細節上,朱子善都知道,左丞相府該有的態度和注意事項,免得讓自己走楊盛文的後路。

按班站列,各人都規規矩矩的,雖說文昭帝還沒露面,但這裡也是有專職管理上朝紀律的專幹,一旦被他們記在小本本上,皇上有可能在上朝完畢後,留下訓誡。這種懲戒雖說不會過嚴厲,但在晉升的時候,皇上一旦想起來,很可能會將你名字劃掉,那纔是最爲冤苦的結局。

隨着一聲唱“皇上駕到——”兩列站班的文武朝臣,都精神起來,矚目着皇上出現到坐於高大的寶座上。

有資格上朝的官員,雖說不一定就是品級很高的領導,但必然是朝堂中有着必要的職位、職事,纔有資格上早朝的。

朱子善微微弓着腰,卻很注意地看着皇上在內官攙扶下出現,一直到坐上龍椅。即使朱子善所在的距離與龍椅上的文昭帝最靠近,但依舊又不小的距離,加上殿內的燈光下,確實看不到皇上的臉色。

表情夜看不細緻,從以往的經驗來判斷,這一次的皇上早朝,精神和身子還不錯。如此,朱子善反而警覺一些,打起精神。

靜候一陣,見龍椅上的那位沒有發脾氣,朱子善知道該自己出場。往中走兩步,就脫離了縱隊隊形,站在中間凸顯出來,先彎腰對皇上施禮。禮畢,朱子善才將這段時間的工作主要情況,進行彙報,彙報之後,將寫成的工作總結、工作彙總,遞交。

有專門的人員,將奏摺轉交到文昭帝手裡。文昭帝打開看,很專心的樣子。實際上,皇上對於這些仔細的工作,會不會用心,誰也說不好。

等文昭帝放下奏摺,對朱子善勉勵幾句,他便回自己的位置。其他的人,有什麼工作要回報、要請示,也都排在朱子善的後面。

早朝確定的工作基本完成,便有專職人員唱出,提示誰還有事要彙報、要請示,抓緊時間,早朝就快要結束了。

“臣有本要奏——”一個叫趙兆新的小官員,從縱隊中站出來。

文昭帝看了一眼,說,“准奏。”

趙兆新彎腰行禮,大聲唱讀自己的奏摺。奏摺的內容說到,目前因爲太子府的原因,這也是衆所周知的事情,太子病重,不能處理工作。如此情況下,國家的未來沒有確定,讓臣民們瞎猜,人心不安。

目前,劉靜太子已經是這個情況,前後五年多了。爲文朝的發展和安定着想,該確定新的第一繼承人,穩定人心,也使得文朝邊關將士,有戰意有信心。

趙兆新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人,職位不高,可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明白,議論太子廢立之事完全是給自己找死。這些年來,好幾個提出廢立太子的人,都還關在牢裡。

不過,趙兆新敢站出來,提出這個話題,自然是有其背後的原因。大殿裡一片寂靜,都在等文昭帝的反應。

第376章 護牆交戰第193章 二管家叫門第480章 死亡線第622章 鏢旗的威力第692章 說服張新遠第624章 拼死硬殺第113章 產業規劃第253章 榮盛鏢局第627章 再出手第223章 攤子大第28章 酬 謝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131章 黑腳蠻主第195章 輕鬆擒下第520章 啞巴開口第125章 非同小可第51章 冬梅殺到第646章 三部表態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689章 縣令張新遠第494章 未來三年第706章 要見太子第633章 信誠苑第96章 再進王府第422章 張靖海去當兵第510章 孺慕心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498章 議婚事第68章 決戰起第337章 衝陣強殺第115章 深化合作第404章 知府有請第613章 劉裕論政第703章 誰家相公第102章 左丞相府第145章 先選誰第316章 大喜大喜第108章 信任訓練第630章 有喜啦第526章 到底有多強第58章 真面目第167章 誰出戰第480章 死亡線第301章 杳無音訊第46章 一把竹筒槍第559章 用意有二第50章 倩影再現第443章 傳假令第657章 女兒心思第718章 家事國事第384章 批條在誰手中第183章 議定攻山第697章 欽差到第292章 飛鴿傳信第137章 耶律鍾玉的蹤跡第99章 研討槍第688章 當斷得斷第312章 王爺也煩惱第2章 有鬼呀第2章 有鬼呀第210章 你該快樂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96章 再進王府第649章 徐衛化緣第590章 輕度腦溢血第223章 攤子大第368章 張濤到杭第273章 夜裡的相處第592章 宮裡府裡第495章 書堂選址第687章 橫肉男亡第264章 邀女進家第330章 沒信心第33章 看夜校第186章 山匪情況第181章 處置中年文士第6章 過 關第489章 手腳乾淨點第673章 初訪太子府第123章 讀與考第1章 穿楊箭第205章 三進王府第710章 密 謀第261章 還是談不攏第352章 倭寇來了第29章 伯權大師第224章 朱成章回家第155章 隔空喊話第106章 民壯兇猛第142章 代邊蠻寨古尚坪第517章 追蹤者是誰第381章 無需明證第534章 五義莊第374章 積怨在心第468章 煽耳光第163章 竹 詩第248章 暗 謀第17章 夜校之議第662章 印象不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