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初到垣武城

垣武城是一個千年的古城,最初的土築城牆。而後,隨着發展,城牆擴張和不斷修繕,成目前這個樣子。

初步目測,城牆高在九到十米,也就是三丈高左右。這是一個商業、政治、文化中心的大城,與省城相比,並不差多少的存在。

城外不遠,是兩條江流匯合,分別是蠻江和楚江,其中一條蠻江就是柳河縣城外那條江流而下,匯合之後,形成更大的一條江流,通向長江。從柳河縣城過來,可走陸路也可走水道。相對而言,運送貨物從水道走便利一些。人走馬行,自然從陸路走。

楊猛跟在楊繼業身邊,顯得忠厚,也顯得木納,倒是非常適合他的身份。樹崗被安排過來,帶着五組老隊員,作爲楊繼業身邊的護衛。

進垣武城門,這些人都分開不作爲一夥人,免得城門上的守兵對他們警惕。各人的身份,早就解決了。王府中的楊繼業去府城的意思,自然會安排與幫忙。

守在城門口的軍士,查驗進城的人並不嚴格。見楊繼業身穿秀才服,對他們一行人都不看路條、證明等,看兩眼,便放行。

楊繼業對軍士行了禮,說,“謝謝,各位辛苦了。”倒是讓值守的軍士愣住,然後忙表示感謝。

軍士的社會地位與文士的社會地位,相差比較多,哪怕是垣武城的駐守將軍在這裡,楊繼業如果不理會他們,將軍也不敢對他怎麼樣。

楊猛雖說高大,但面相看得出是少年,而樹崗面冷,身份自然也不難看得出,是楊繼業身邊跑腿的角色。作爲少年秀才,身邊帶幾個人行走,遊學,在文朝是很正常的。

過城門,站在城門不遠處,看到五組隊員在經受檢查之後,被放進城,楊繼業才鬆一口氣。這些人數雖不多,但經受過嚴格訓練後的人,精神氣質與平常人完全不同,擔心軍士對他們有所懷疑而過多盤問。

都進了城,才注意看這街道。垣武城街道比較寬,相比於柳河縣城的街道,這裡可能是柳河縣城街道寬度的兩倍。城門口這邊,做生意的不多,也沒見有小攤或推車或擔着的生意,使得街道顯得更寬大。

沿城牆距離城門口三十米處,有斜坡上城牆的石級,楊繼業有些想上城牆看看,這城給他什麼樣的感受。柳河縣城雖也有城牆,但縣城裡的內牆不高,給人的感受就差。

這裡的內牆足有五米左右,不從設定的通道走,還真不能上城牆。也說明城內的高度與城外之前的海拔相差不大。

垣武城的城牆修築雖比較完善,但這裡的戰事卻不多。相比於中原大地,各朝更替,逐鹿中原,垣武城這裡就相對偏遠,主要的敵人是蠻族可能引發的變亂。

從春秋以降,垣武城的大戰屈指可數,但凡朝廷更迭,演變到垣武城後,都沒有死守頑抗的。高層的人已經對新權力進行投誠、歸順,這也是垣武城能夠保持完整的原因之一。

垣武城有多大,楊繼業沒有概念。從巫龍等人的描述中,感覺是很大,但如今垣武城的具體情況,也分成城內和城外。因爲商業樞紐,人口在近幾十年裡驟然劇增,城內顯而易見地住不下,便沿江流兩岸,擇地修建,形成城外區域。

不過,或許因爲擔心蠻族叛亂,城外建築羣落,不是在西門方向,而是在東和南,也是順着江流的方向。

一個月前,已經讓人在城內高價盤下一酒樓、一核心區域的門店面。這時候,之前在垣武城的巫家寨人,就過來迎接,帶着楊繼業等人先去門店面那裡。

往中心區域走,看到沿街道攤位、商鋪,各種掛牌、旗子,讓人眼花繚亂的。事先買下的這一家商鋪,從正面街看,也是平常。主要經營的是雜貨,門面寬有九米以上,三層樓。

從旁門進,裡面是一個院子。院子不算大,五六十個平方,一角種着一顆老桂花。往縱向是另一樓,也是與門店面一起的,作爲庫房、居住區、生活區。

再往裡則是第三進,這裡是核心層居住之處。楊繼業則會暫時留在這裡,從這個小一些的院落往後方向看,那邊是一小山。山上有零散的房子、廟宇,樓的背後是林子,古樹高大。

看到這裡的結構,楊繼業的感概是垣武城雖然是商業繁華的都市,房價還是不高。既然如此,確實可多入手一些房產。不過,這裡的房子願意賣掉的房主,估計不多。在市中心,有門店面的祖產,傳給後代子孫,完全可保他們衣食無憂,誰又肯將這樣的門店面出手?

“少爺,您住頂樓吧。”這裡的管事楊俊在前帶路,往樓上走。這裡的樓道陰暗,多少有些潮溼,楊繼業對這種環境是不怎麼喜歡的。可對於垣武城而言,修築的房子,估計多是這樣的風格。

這房子背靠山林,說明這裡不是真正的繁華中心。不過,作爲自己備考之地,確實要找清靜一些的所在,才適合。

另一處是酒樓,據說房子連接兩條街,可從兩條街進酒樓。那邊的繁華,估計會比這邊更好。

目前的位子是在垣武城偏北,但也不在城邊。窗外的小山是城中山,因爲有廟宇,山上的林子才得以保護,而修建的住房也受到很好的控制。

到三樓,有書房、會客廳、客房、側臥和主臥,自然,文朝的衛生間不會每一層樓、每一房間都設置,而是用馬桶。用水也不會像後世那般方便,除非居住在山區,纔可能引來自來水。

對楊繼業這樣的人而言,抽水馬桶、自來水和電燈,是最習慣的生活方式,這時候卻完全不可能實現。

房間的設施倒是不錯,全是木料打造,而在楊繼業到來之前,也進行了清掃。楊猛住在側臥,與楊繼業的房間臨近,才便於保護楊繼業的安全。

樹崗和一組隊員住一樓,也是保護楊繼業安全的人員,另外四組隊員則住第二進房子,作爲保護整棟樓的力量。

第254章 行有行規第218章 教 化第703章 誰家相公第182章 第一親第514章 一起嫁第144章 小王爺讀書少第639章 活不過三天第696章 破王家第217章 玉滿懷第123章 讀與考第189章 拿下小寨第458章 仇深是個執念第108章 信任訓練第21章 再抄詩第559章 用意有二第568章 軍營破第55章 冬梅落陷第546章 是走還是打第21章 再抄詩第511章 白素梅進楊家第305章 柳河縣城來了快馬第363章 劉府夜談第531章 張靖海病了第366章 蠻族軍離城遠第179章 討要戰馬第43章 蠻族的理智第399章 民力運用第663章 楊媽的歡與樂第664章 楊媽的緊箍咒第310章 蘇杭倭患第286章 周家行動第264章 邀女進家第204章 賺大了第107章 師生關係第356章 挺過來了第635章 氣焰囂張第236章 去府城前的準備第11章 一拳之威第340章 平時多流汗第675章 陳家的後門第554章 留火種第17章 夜校之議第106章 民壯兇猛第175章 斬馬腿第651章 不歡而散第254章 行有行規第390章 奇襲見湖鎮(二)第340章 平時多流汗第506章 途知幽燕破第238章 絕聯求對第391章 奇襲見湖鎮(三)第219章 雲長坪寨第95章 二八分賬第38章 學內功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418章 兩人見面第640章 召見楊盛文第38章 學內功第379章 領軍需第707章 密 談第103章 用楊家束縛楊家第555章 追擊與反殺第496章 巫龍尋礦第272章 九天七夜第176章 暗器撲面第590章 輕度腦溢血第132章 談不攏第338章 追 擊第63章 一路衝殺第283章 良人安在第69章 精銳齊出第124章 馬 事第12章 討價還價第268章 大婦風範第652章 新軍之議第211章 不用勉強第334章 兵額有缺第709章 新仇舊恨第547章 戰前情況第176章 暗器撲面第625章 金銀不用給第84章 又見啞巴第677章 誰遞陳條第414章 張靖海第297章 周新良主導此事第631章 楊平京的曾經第502章 後金破關第123章 讀與考第263章 秋試三場第201章 誰 錯第196章 初戰大捷第419章 論蘇杭局勢第181章 處置中年文士第308章 知書堂第562章 韃子來了第194章 小六出戰第12章 討價還價第559章 用意有二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392章 奇襲見湖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