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薑是老的辣

張洪庭不是朝堂年紀最高的,但在高位上,還是一代儒林大亨,這份資歷在京都確實沒有誰蓋壓過頭。

張洪庭近兩年想要在儒學上壓過楊盛文,難度不小,好在楊盛文離開京都五年,他的影響力確實消退下去了。這就給張洪庭機會,他也把準這樣的機會,乘勢而上,收攏京都一些中輕年儒士,逐漸地將自己的名聲拔高起來。

張洪庭作爲太子府的太子少保,因爲太子府的弱勢,反而讓他在儒林中佔優勢。可隨着太子身體好轉,太子北上又獲勝返回京都,這些變化,對張洪庭說來也是非同尋常的改變。

清晨,老太監派了一個小太監,親赴張洪庭府,傳令讓張洪庭去皇宮。小太監不過是奉命,不知內情。

張洪庭也不會多問,心裡卻在琢磨:大早讓小太監傳話,這是因爲太子迴歸京都,還是因爲他在儒學上地位提升到那階段,才使得皇上有這樣的舉動?

儘管心裡有些忐忑,張洪庭覺得這是一次機會,自然要抓住。不管是因爲太子府,還是因爲他在儒學上的成就,都需要文昭帝來肯定和定論,纔會堂堂皇皇,名正言順。

今天不上朝,天亮後,朝堂各部人馬各自處理份內的工作,這也是文昭帝治下很自然的一幕。張洪庭沒覺得和以往相比,有什麼特殊之處。但也過,太子從北地立功而會,京都這邊的的風雨必然會刮起來。

太子府的地位是升還是降,牽扯了很多人很多事,這是繞不開的。可今早皇上不上朝,是不是也是對太子府的一種態度?張洪庭琢磨着,卻不急着下定論,見到皇上之後,或許能夠做一番判斷。

在皇宮前,見到老太監在門後等着,張洪庭心中一動,頓時感覺到事情不同尋常。不是特殊情況,這個老太監是不會露面的,一般朝堂中官員,或者都不知道這個人的存在,但張洪庭卻知道他份量和地位。

超然於物外的存在,誰如果小覷了這一位,吃大虧都是必然的。“老公公萬安。”張洪庭知道這位比他年紀大,很尊敬地先招呼。

“少保客氣,我朝肱股之臣,我們這種老奴可不敢……”老太監回禮,也很客氣。

不多說,張洪庭跟在老太監身後往裡走,一路上沒遇到什麼人,自然是老太監有意安排。一直到文昭帝的寢宮外,老太監才輕聲說,“少保大人,皇上身子有微恙,請稍待,老奴先稟告吾皇……”

對於文昭帝身體有恙,朝堂上下都習以爲常了。張洪庭忙輕聲表示,特殊也過,今天到這裡見皇上,很可能沒什麼收穫。可到寢宮外,張洪庭也明白該做什麼。

老太監很快出來,帶了張洪庭進寢宮。裡面光線暗,並不難看清楚文昭帝的神態。張洪庭先行禮,輕聲說話,表示自己已經到來,以及對皇上身體的問候。

老太監在一旁說,“少保大人,皇上剛剛醒來,你無需多禮,且聽聖意吧。”

文昭帝這時候確實是清醒的,側着身子,基本上不能動彈,但他卻出奇地平靜,說,“張愛卿,你是老臣,是我文朝的脊樑……”

“微臣慚愧……”張洪庭忙自謙。

“張愛卿,朕這幾天身子沉,”文昭帝語氣緩慢,但每一個字詞都很清晰,讓張洪庭也是疑惑不已,不知皇上是真病重,還是在試探什麼。“今天要託付張愛卿一樁事,擬旨,傳前右相楊盛文進京,一刻不得延誤……”

“皇上……”張洪庭平時的工作不是這些,這時候雖有文昭帝的親口所託,但也不敢立即應承。

“朕知道張愛卿有顧慮,左丞相府那邊要有……讓朱子善來見朕……張愛卿可做到?”文昭帝說這麼一陣子,也是快到極限,不想多說,免得張洪庭察覺到他當真病重,京都的情況會快速惡化。

“臣……領旨。”張洪庭也過,不可能真推託不幹。文昭帝召回楊盛文,這個事情,京都很多人早幾年就有心理準備的。如今,太子府有了變化,這個關口上,文昭帝召回楊盛文這個右丞相,是有清晰的信號了嗎?

從寢宮出來,張洪庭一直在觀察身邊的老太監,自然是想從他那裡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只是,老太監知道文昭帝要做的這件事牽涉有多大,自然不會有絲毫痕跡表露。

老太監和文昭帝都不會探查張洪庭如何將這份聖旨做成,傳往荊蠻楚地,傳遞到楊盛文手中,甚至都不在意京都和朝堂,對於文昭帝突然傳出聖意,要將楊盛文這位右丞相召回京都。

召回楊盛文這位右相,對於朝堂衆官員、甚至對於整個文朝的走向,都是至關重要的影響。右相楊盛文與左相朱子善,那完全是兩中執政理念和風格。楊盛文曾經明確地力挺太子劉靜,這才讓文昭帝將他貶斥到荊蠻楚地去。

如今,文昭帝召回楊盛文,是肯定他的工作業績,還是預示着太子府的轉身?

這兩者之間,顯然是有着聯繫的。左丞相府對聖意召回楊盛文,自然不敢明面反對和拒絕。張洪庭站出來主導這件事,讓心存反對的人們,都表現出剋制。

朱子善知道楊盛文回京,對他的壓力最爲直接,可這一天卻故意表露出很坦然,免得天下士林對他不滿。

從儒林的角度看,張洪庭與楊盛文之間私交固然不錯,可在儒學派別上,彼此之間不是一路的,分歧明顯,兩方的爭論很激烈。可張洪庭這時候也特意表現出他的大度,知道文昭帝或許也在考驗他的智慧。

從太子府的角度看,張洪庭和楊盛文在某些方面的立場和利益又是一致的。將楊盛文召回京都,太子府必然會走向強勢,權勢上也會越來越重,甚至是文昭帝已經決策了,要將大位逐漸轉交給太子劉靜。

京都的這一天,如同文昭帝和老太監先前所料,顯得很詭異。表面平靜,但內裡卻是風起雲涌,各方都在加速行動,想在楊盛文到達之前,多準備一些有利條件。

第451章 父子相見第456章 追與逃第518章 美人恩第544章 承平山莊第337章 衝陣強殺第454章 韓新勇新崗位第367章 初見唐俊詞第261章 還是談不攏第636章 韓新勇的面子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第258章 再商計謀第300章 等了個空第530章 新婚了第619章 殺上去第427章 殺伐果敢第49章 鷹巢山匪第521章 託 付第370章 升山鎮李家第521章 託 付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450章 文昭帝的深意第98章 忠心換槍第348章 了無蹤跡第543章 演武與誓言第614章 楊家幺兒第204章 賺大了第553章 邀入夥第536章 北地多豪俠第714章 不經打第370章 升山鎮李家第250章 告官府衙第316章 大喜大喜第645章 重開右相府第62章 殺匪虎第479章 進入戰壕第420章 不缺膽氣第433章 三段式第466章 臉頰緋紅第578章 增援承平山莊第510章 孺慕心第275章 文名單薄第538章 雷義認輸第339章 挽 留第505章 韓立仁隨行第36章 選 兵第208章 韓門雙進士第174章 獵殺楊繼業第251章 證據齊全第536章 北地多豪俠第456章 追與逃第603章 二師出動第483章 全 滅第158章 逼反蠻族第315章 星夜返回第458章 仇深是個執念第118章 入生蠻村寨第538章 雷義認輸第504章 親赴幽州第213章 至少兩年第223章 攤子大第303章 報 官第206章 謝禮和情誼第577章 少爺秘事第114章 與生蠻的第一份協議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第479章 進入戰壕第465章 抗爭不退第295章 恆源商貿的要求第114章 與生蠻的第一份協議第71章 刺殺技之威第189章 拿下小寨第403章 三件寶第172章 打 獵第237章 初到垣武城第204章 賺大了第256章 挑戰一場第528章 赴北地第480章 死亡線第543章 演武與誓言第56章 各方反應第260章 再找恆源商貿第484章 宮崎山之死第89章 一屋不掃第169章 交戰規則第699章 排禾縣第712章 楊繼業露面第649章 徐衛化緣第7章 鐵 叔第178章 勝 出第245章 鴉雀無聲第5章 抄 詩第547章 戰前情況第173章 衝上去第92章 族羣分別第162章 楊猛拼命第436章 讓我活命第623章 初戰有功第479章 進入戰壕第312章 王爺也煩惱第189章 拿下小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