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信心

曙光初現,微弱的陽光越過遠處的青山照射出來,村後的谷口被圍的人山人海,許多人興奮議論起來,自從入緬之後,所有人都在爲前途和大明的覆滅而擔憂惋惜,還從來沒有一次像今天這樣熱鬧過,谷口有幾百名提着木棍的士兵把守,幾名揮灑着汗水的百戶不斷的吼着那些蜂擁着要入谷的人羣。

“大家都整好隊,一個個進去,這成什麼樣子了?哎,那個娃子,你擠什麼,快退回去。”

與興奮的百姓成鮮明對比的是聚攏在谷口一旁的官員,他們三五成羣的聚集在一起相互議論,每個人都是義憤填膺,甚至有的官員已經卷起了袖子,像一隻好鬥的公雞一般卻找不到發泄的對象。

在士大夫的心目中,皇帝敬天地只是向鬼神表示敬畏而已,不過是一種象徵性的活動,根本不具有任何實際的意義。

君子敬鬼神而遠之、子不語怪力亂神,這一些先賢的哲理名言早已銘入了他們的骨血,世間根本沒有鬼神,這是他們的所達成的共識。

現在倒好了,好端端的一個皇帝,不求奮發圖強,不思考如何去奪回應該屬於他的一切,卻搞些神怪的把戲來愚弄百姓,也難怪這些苦讀聖賢之書的官員們生氣。

“我觀陛下比先皇萬曆還要荒唐呢。”一個官員小聲的嘀咕,許多人點頭附和,萬曆是明朝官員們最痛恨的一個皇帝,不但荒廢朝政,而且每日只呆在宮裡煉丹求仙,將整個朝堂折騰的烏煙瘴氣。

“諸位同僚,國難如此,陛下尚不醒悟,玩弄此等低劣把戲,只可憐大明三百年江山盡入了滿賊之手,大明遺臣張孝全身無它物,今日縱是粉身碎骨也要讓皇上回心轉意。”說話的是南京吏部給事中張孝全,他挑出這個話頭,就已經決心要死諫了。

“張事中敢去,王某爲什麼不敢,今日算我一個。”立即便有人隨聲附和。

猶如倉庫中的火藥遇見了明火一般,官員們情羣激憤起來,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聲音打斷了所有人的話頭:“諸位聽我一言。”

官員們驚愕的擡頭,來人正是黔國公沐天波,所有人立即閉上了嘴,黔國公不但位高權重,爲人也令官員們敬服,隱隱之中,進入緬甸的南明小朝廷都已把黔國公沐天波當作了首領,不爲別的,只因爲永曆帝早已嚇得魂飛魄散,哪裡還顧得別人,每日只覺得身後隱有清兵來抓他,想當初爲了登船逃命,永曆帝居然把太后都推下了舢板,所以入緬之後,一切事務都由沐天波操持,事無鉅細,都安排的妥妥貼貼。

“此次祭天。關乎我大明運數。誰也不可以有異議。太常寺卿何在?”沐天波精亮地眼眸橫掃四周。厲聲道。

一名官員從人羣中出來:“下官在。國公爺有什麼吩咐?”

“你是主管祭祀地官員。還楞在這裡做什麼。快去儘量準備。”沐天波地語氣緩和了一些。

“是。”

正午。

精神奕奕地朱駿姍姍來遲終於出現在谷口。他臉色微微泛着紅光。大搖大擺地在八名士兵地護衛下進入了谷內。作爲一個現代人。他做夢都沒有想到今天會用神棍地方式來拉攏人心。

永曆帝的名聲已經掃地了,當無數人歡喜的將他推上皇位的開始,就有無數人爲他失望。朱駿對此深有感受,如果沒有沐天波的擁護,他恐怕真正的變成孤家寡人了,所有人忠誠的是大明,而不是他。

現在他必須確定自己的威信,讓所有人都忘記他的過去,給所有人一個重新的認識。讓所有人重新聚攏到他的周圍。

前方是一方鋪着黃凌的香案,煙霧繚繞,地上鋪了一層紅毯,香燭的氣味在空氣中慢慢的化開,讓遠在十幾米外的朱駿都能聞到。

朱駿神色莊重的踏入紅毯,漫步到香案前拿起案上準備好的三隻拈香放在火燭上點燃,小心的用雙手將它們供起,朝着天空遙遙三拜之後,朱駿開始念起禱詞。

“皇天在上,今大明遭此蒙難………”

朱駿暈乎乎的唸了一大堆,圍攏在四周的百姓聽的雲裡霧裡,別說他們,就連朱駿也不知道自己唸的是什麼,這些禱詞是一名老太監書寫的,這老太監整整活了七十一歲,九歲時便入了宮,那個時候正是萬曆年間,太監們爲了巴結萬曆,都下了苦功夫研究禱詞、煉丹之類的東西,沒想到時隔這麼多年後還能派上用場。

暈乎乎的唸了一大堆,朱駿話鋒一轉,聲音變的淒厲起來:“現今我大明遺臣已斷了糧草,若上天憐憫,仍眷顧我大明,便撥下糧草若干,讓我等度過難關,否則我等君臣九千餘人盡皆餓死異鄉矣。”

這一句大家聽明白了,原來要斷糧啦!所有人的面色都蒼白起來,這事原本大家都還矇在鼓裡,這時聽到朱駿說出,都顯得大驚失色,沒了糧食就要餓死,拜天有什麼用。許多意志不堅的人開始打起了退堂鼓,早知道今日,當初爲什麼要跟着這個荒唐的皇帝跑到這窮山峻嶺來呢。可是現在要後悔已經來不及了,這可怎麼辦哪。

原來大家都是抱着看熱鬧的心態來觀看祭祀,這時候卻也跟着祈禱上天能夠恩賜一點糧食來救命了,這時突然聽到朱駿咦了一聲,大家都緊盯向他,可惜香案那裡煙霧繚繞,大家隔的又遠,根本就看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

接着又聽到朱駿的聲音:“上蒼不忍大明覆滅,朕代天下百姓謝過,得此稻種,朕與千萬臣民無憂矣。”

大家都伸起脖子,看着朱駿模糊的身影,猶如夢中一般,最後聽到朱駿喊:“快來人,將這些稻種就地埋入土中,讓人日夜看守,若七天內長出青苗,立即通報。”

“啊呀,還真有老天賜給皇上稻種啊,哎,只可惜皇上不懂耕種,有了稻種也得先犁田、再施些草灰,最後才能播種插秧,豈能將稻種直接埋入土中。”有人搖頭嘆息。

“你懂什麼,這可是上天賜予的稻種,自然與衆不同,不過你說的也有些道理,隨意將它埋入荒地上就能長出糧食,這還叫稻種嗎?”

“是啊,就算能在荒地上耕種,又怎麼能七天內長出青苗來?需知這稻米一年一熟,要長出青苗來至少也要一個月的時間。”

在荒地上,幾名士兵扛着鋤頭在地上挖了幾十個小坑,最後小心翼翼的從朱駿手中接過稻種,一粒粒的撒入坑中,在朱駿的指揮下填土將小坑埋了。

朱駿略有得意的看着這一切,明末的稻米大部分都是一年一熟,一畝的收成差不多在兩百斤左右,比起自己這一年三熟,每畝收成就有近千斤的產量整整相差了五倍,這片谷地方圓有三十多裡,如果全部栽種這種新品種水稻的話就算養個六、七萬人也沒有問題,

這次裝神弄鬼雖然讓朱駿感覺怪怪的,但是收穫卻大的很,七天之後,朱駿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什麼叫授命於天,什麼叫天佑大明。

不過現在嘛。朱駿眼光一掃,看到人羣的前頭,一幫子官員們聚攏在一起投射來的殺人目光,不禁打了個冷顫。

忍過七天就沒事了,朱駿不斷的給自己打氣,他可以想見在未來的七天,這些大臣們會用什麼方法來對付自己。

一哭二鬧三上吊,朱駿最怕的就是這個,而明朝的大臣們對付皇帝最拿手的武器也是這個。

祭天的儀式在人們的擔憂中散去了,在朱駿眼裡,這或許只是一個鬧劇,但是對於大明的起復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從此之後,永曆帝在遺民們心中籠罩了神聖的光環,不管是官員還是百姓都回復了信心,所有人都充滿了朝氣,因爲朱駿給他們畫了一個餅,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

申明:現在的最新水稻新技術能達到每畝1283公斤,相當於2500斤。

第168章 哥要做反骨仔第435章 殺韃子咯第233章 火炮釋兵權第400章 朱三太子第453章 火燒倭人第171章 大捷第129章 宴無好宴第9章 恩威並重第170章 完勝第189章 毒氣戰第447章 兩個衍聖公第426章 天津光復第422章 雪原絞殺第31章 亡國公主第79章 英烈祠第104章 五國來朝第一百五十三 挑撥離間第522章 宣傳攻勢第114章 天地會第172章 二愣子總督第343章 鎮壓日本叛亂第197章 以殺止殺第384章 練兵第550章 教兒子第169章 平西王府的藏寶庫(下)第257章 謎底揭開第83章 近在咫尺的危險第五十六 邸報司第181章 暗戰第134章 籌建開發特區第128章 會師第37章 論策(中)第383章 殖民軍團第234章 大清版連發火銃第561章 叔侄第429章 曠野決戰第4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267章 裂痕第76章 爭端再起第五十七 營救第240章 誰在挑撥誰?第258章 放火燒山第155章 股份公司第792章 東歐決戰第一百六十 決戰前夕第785章 宮變第523章 康熙震怒第408章 救人要緊第17章 圈套第795章 莫斯科沒有眼淚第58章 收養孤兒第251章 州官放火第566章 拜占庭的財富第40章 暴利第207章 大殺器問世第241章 日本王第428章 熱氣球第11章 客商第498章 夔東軍團第211章 四面明歌第67章 伏擊第65章 緬甸王子第127章 挑撥離間第136章 招商引資第43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385章 宗教改革第261章 長夜漫漫第410章 農場主第31章 亡國公主第191章 談判開疆第541章 征途第88章 反戰第461章 蠻人來襲第421章 海盜第197章 以殺止殺第230章 懷柔遠仁第267章 裂痕第141章 荷蘭遠征艦隊第173章 馬拉火車第82章 巷戰第172章 二愣子總督第146章 將計就計第382章 煽風點火哥們最在行第576章 龍騎兵團向前進第124章 鄭氏敗亡第570章 蘇伊士運河第531章 明軍兵變第182章 兵臨城下第532章 精神永存第468章 英國人來了第793章 莫斯科攻防戰第158章 李定國在哪?第167章 昆明城下第554章 天下第一關第399章 遇刺第53章 誤會外交第577章 攻佔羅斯托夫第533章 覆滅滿清的最後一戰第502章 反了第244章 覬覦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