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四)

王居卿聽得發愣,他倒是沒想到,韓岡如此精通廚房炊具。

他不知道韓岡家裡有個爲了燒菜,能折騰着十八般兵器的大廚。

鑄鐵飯鍋,鍛鐵炒鍋,一出來家裡就預備上了。鑄鐵飯鍋燒出來的米飯,比起尋常的飯甑和瓦罐,口感要好不少。用來做燉菜,燉雞、燉肉什麼的,火候也同樣不錯。這樣的鑄鐵鍋,再鍍了琺琅就可以拿出來加個十倍賣了。而鍛鐵小炒鍋更不必說,天天都能派上用場,也讓家中的菜單上增添了不少新菜。

“扯得遠了,還是說怎麼發明的鐵範。”韓岡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示意方興說下去。

“都說格物致知,我等不留意的什物,參政看一眼就記在心裡,什麼都能說上幾句。像方興這般,看了就過去了,轉眼就忘光。”方興跟韓岡有情分,笑說了兩句,然後對王居卿道,“徐良離開了板甲局後,就被分配去造大鍋。那種徑長三五尺的大鍋,不可能鍛打,只能鑄造。可他是鍛鐵匠轉任,手藝不行,學人用泥模子來鑄鍋,總是有沙眼,而鐵鍋又不能太厚,鐵料多了就虧本了,所以他鑄出來的鍋每次都會漏水。後來這徐良就不知怎麼的便想到了先弄個鐵模子,再在鐵模子中澆鑄個鍋子出來,倒是給他闖出了一條路子出來。”

王居卿聽得感嘆不已,“也虧了那徐良在鑄鐵上是生手,否則還不會有這鐵範。”

“是啊,要是他傳習了泥範鑄鍋,知道怎麼避開沙眼,就不會去琢磨其他辦法了,更不會有鐵範。有了鐵範法,便比泥範要強出許多,大小質量都沒得比,鑄造的速度也比不上,所以東京市面上的鐵鍋這兩年幾乎都改官造了,往南、往北,也是官造的多。監中也知道有這麼個人,等到參政提議要新設火器、鑄幣兩局之後,臧監丞直接就把那徐良給調回來了。”

“現在徐良就在火器局中?!”

“不,是在鑄幣局裡面。鐵範法用在鑄幣上時有些麻煩,所以把他要了過去。”方興嘆道,“現在看起來,鐵範鑄器暫時只適合大的物件,小如錢幣,就有些難了。”

“方纔說徐良是爲了鑄鍋才發明的鐵範法……”

“的確。”方興點頭。

“但也該加以獎譽纔是,畢竟這讓朝廷節省了多少耗用?節省了多少時間?用在鑄鍋上就讓朝廷得益甚多,用在鑄炮上更是不知多少好處。當年區區一個釀酒的連竈法就給呂三司賞了官了,這鐵範法可是遠在連竈法之上。”王居卿連聲爲徐良抱不平,轉頭對韓岡道,“參政,若徐良還未得封賞,居卿今日回去,就給太后和中書上書。”

王居卿和呂嘉問的心結,從當年呂嘉問吞了連竈法的賞賜之後就結下了。儘管這些年來,王居卿知呂嘉問勢大,故而隱忍不發。但這一回在廷推上,便從背後捅了呂嘉問一刀。現在一說起新工藝帶來的好處,還不忘踩呂嘉問兩腳。

“是準備給的。不過若是現在就給官,怕讓北虜知道這鐵範法的好處。”方興說道,“就怕給契丹人知道,所以才調去的鑄幣局。”

“這樣啊。”王居卿平靜了下來,點頭稱是。

火炮這一軍國之器,如今藉助韓岡的名聲早已遍傳天下,遼人不可能不打探。有飛船、板甲和種痘法的先例在,遼人對火炮會有多重視也可想而知。爲了防止他們瞭解工藝製造上的細節,什麼樣的應對都不嫌多。

“其實這鐵範法就像當年以板甲代札甲、鱗甲,工時和成本都降到了之前的幾分之一,饋賜當如神臂弓和板甲例。”韓岡說道。

自從神臂弓、斬馬刀、板甲、飛船名震天下之後,每年獻上來新式武器不知多少,但合用的寥寥無幾,其中適合量產的更爲稀少。而對於工藝上的改進,也同樣如此,數量不少,堪用的不多。能與板甲相比的那是一個都沒有。如鐵範法這等軍民皆宜的新工藝,這些年來還是第一個。

“只是怕北虜知曉,所以等徐良他在鑄幣局稍待時日,纔會將他提拔起來,錢幣鑄造也需要一個有想法的大匠來管着。要是他能改進鐵範法,用在鑄幣上,那就更是名正言順了。”韓岡又衝王居卿笑笑,“鑄一板制錢,就要換一次模子,這耗費也不少。錢幣價本廉,能少耗用一分就是一分。”

這是下面的提議,韓岡總不能公然說自己不在乎遼人去製造火炮。而且相對於火炮的外觀,工藝技術更爲重要。看了火炮的外觀,模仿起來不難,但工藝卻不一樣。韓岡還是希望看到當遼人用上同樣的武器與官軍對陣時,突然發現性能上天差地遠、數量上天壤之別時的蠢樣。

“參政說的是。”王居卿點着頭,停了一下,忽然問道,“不知青銅炮可不可以也用鐵範來鑄?”

方興回道,“尚在試作中。應該可以,最多隻要改一改。”

“若是能成功,就是莫大的喜訊了。”王居卿讚了一聲,轉問韓岡,“虎蹲炮是鐵製,野戰炮和城防炮還是青銅質地。敢問參政,這野戰炮與城防炮,是否能改成鐵製,還是隻能使用青銅?”

韓岡道:“銅價遠貴於鐵價,當然是用鐵製的更好。只是因爲野戰炮和城防炮與虎蹲炮結構不同,發射時炮壁受力遠過於虎蹲,擔心鐵炮像爆竹一樣炸開,才改用更有韌性的青銅,日後技術如有突破,還是要改作鐵炮方好。”

“鐵炮若能成功,數量能十倍於青銅炮,一年當在千門以上。”

方興在火器局中的時間不短了,而且是一手控制火器局的發展起來的元老功臣,對家底當然比誰都熟悉。

“若當真一年千餘門野戰炮、城防炮,牀子弩就再也派不上用場了。”王居卿對韓岡笑道。

韓岡隨即問道:“那時候,軍器監打算怎麼做?”

王居卿一愣,想了一想,“撤除吧。與青銅炮比起來,牀子弩的成本也高了許多,更不用說鐵炮了。能夠使用的時間又短,保養上也麻煩。其實居卿這些天,正在考慮如何處置弓弩院中造牀子弩的那一部。”

韓岡點了點頭。在他的想法中,軍器監專門製造牀子弩的部門,將削減編制和生產量。最後最多隻維持一小隊工匠,以保證技術的傳承。其他全都轉去他處。王居卿也能這麼想,就免得自己再費口舌了。

“那些庫存的牀子弩可不在少數。”韓岡又道。

王居卿這下就想不出韓岡想說什麼了,欠身道:“請參政明示。”

韓岡說道,“已經造好的牀子弩,還可以送去西域。面對黑汗國的軍隊,神臂弓和牀子弩足夠應付了,且牀子弩拆開來運送,比火炮要輕便一點。”

儘管王舜臣那邊也需要火炮,可暫時他還不打算運火炮過去。重量是個問題,同時對手是個文明程度不亞於中國的國度,與千年之後截然不同。由於道長途遠,大宋的國力優勢無法體現,當技術泄露之後,無法在數量上壓倒對方,而質量上,以現有的水平還難以拉開一個讓敵人無法企及的距離。

如何分派已經造好的軍器,這是樞密院的工作,跟王居卿完全無關,與韓岡也沒有太大的關係,但這並不妨礙王居卿附和韓岡的話:“樞密說得是,用牀子弩對付黑汗人的確是足夠了。”

韓岡笑了一下,與王居卿一起,繼續參觀起這座火器試驗場,從試射場轉到守衛和實驗人員的房舍,再從守衛們的房舍轉到倉庫,又花了兩人不少時間。

這兩天,這裡都是在測試虎蹲炮,青銅的野戰炮、城防炮還沒有拖過來,韓岡、王居卿兩人也沒有繼續讓火炮聲繼續折磨自己耳朵的想法。

來到寬近兩丈的寨牆上,韓岡俯視着被城牆圈起的這一片試驗場,問方興道:“火器局現在還有什麼需要?”

“火藥的原料還是少。”

經過大批量的實驗,火炮發射藥的原材料,已經找到了比較合適的提純方法,同時三種原料的配比也確認了,成品製造也有了規程,可以說已初步定型。

除了兩個小組依然在實驗威力更大的火藥,其餘工匠都被調去解大量生產上的設置與安全問題。

現如今,唯一的問題就是原材料的數量。

可既然幾百年後,普及火器的兩個王朝都不缺火藥,韓岡也不覺得自己需要擔心。

“中國之地,卻也不缺硫磺,木炭、硝石數量更多,只要朝廷有需要,肯定不會缺。”

“參政如此說,方興也就安心了。”方興說着,又嘆:“聽說日本多硫磺,遼國這一回佔了日本,造火炮可就更容易了。”

“學也學不像,趕不上中國,不用擔心太多。”

韓岡不怕遼人偷學火炮,就怕他們不學。他是真想看到拖着幾千斤大炮行軍的契丹騎兵。不能隨着騎兵機動的炮兵,遼軍可沒有相應的戰術來配合。就像大宋官軍,其戰術體系完全是以步兵爲核心,遼軍的戰術體系也是圍繞着其最爲擅長的騎兵來展開的。

“是。”方興拱了拱手。

“火器局是軍器監的重中之重,日後也要壽明多費心了。”

“居卿不敢有負朝廷與參政之託。”王居卿回顧方興,“且有提舉在,參政也不用擔心。”

第二百二十一章 變故(十八)第九章 君臣(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七)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撲(上)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四)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四)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下)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二)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下)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三)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八)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七)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下)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中)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四)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七)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上)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上)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消息(下)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下)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二)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八)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八)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下)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三)第一十八章 廟堂(九)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上)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三)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五)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五)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三)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二)第四十九章 南北(九)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上)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變遷(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九)第二百一十三章 變故(十)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一)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六)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上)第五十二章 南北(十二)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七)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三)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八)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四)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旅話(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九)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五)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四)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六)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一)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六)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下)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撲朔(中)第二百零五章 變故(二)第七十二章 塵囂(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二)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八)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二)第二百八十章 微瀾(上)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