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活着不過是一場扮家家酒(中)

(前幾天的章節裡唐家二爺全部寫成三爺了,主要是總想着以後要把唐三十六弄成三少爺……認錯,稿子裡已改。另外,我還沒有請年假咧,哈哈,反正就是慢慢寫着,講些故事,與大家玩着。)

……

……

想象着當初教宗陛下在戰場上的畫面,安華的眼睛微亮,心懷敬意想道,真是了不起。作爲國教中人,她特別驕傲,心情微漾,沒有注意到病榻上那名年輕陣師的眼睛睜開了一道小縫,透出來的視線顯得很幽暗。

這時窗外庭院微亂,將軍來到了聖醫館,同時帶來了一個難辯真假的消息。

一個叫高陽鎮的地方可能還有硃砂丹,爲什麼?因爲煉出硃砂丹的神秘人可能就住在那裡。

整個大陸都想知道的問題,忽然間有了答案,安華一時間有些難以接受,哪怕冷靜下來後,依然無法相信。但年輕陣師的生命只剩下了七天時間,從松山軍府到高陽鎮只需要三天,至少從數字上來說有希望。

她神情憐惜地看了年輕陣師一眼,說道:“我想去看看,哪怕是假的。”

……

……

從松山軍府向南很遠還是天涼郡,但漢秋城的風景明顯要好很多。唯一的遺憾就是城外那片著名的莊園依然無法回覆當年的盛景,從重新生出的耐寒柳樹,東一片西一片地散發着綠意,看着就像是被羊羣啃食過的草原。

兩年前,朱洛在天書陵下被汗青神將一刀斬死,朱閥與絕情宗失去了神聖領域強者庇護,早已不復曾經的威勢,但天涼郡畢竟是朱家經營了千餘年的地方,朝廷欠着他們情,加上與相王一系的關係密切,所以現在除了在潯陽城裡的勢力漸被樑王府壓制,整個天涼郡裡依然無人敢攖其鋒,更沒有誰敢在漢秋城挑戰朱家的地位。

但朱夜的情緒明顯不是太好,看着河道兩岸的原野,眼睛裡流露出一抹厭惡與憎恨的神情。

他是現在的絕情宗宗主,也是朱氏當家人,可以說繼承了朱洛的絕大部分遺產。所有人都知道他並不是朱洛的兒子,而是侄子,如今卻在漢秋城主人的位置上坐得如此安穩,便可以知道他這個人肯定很強,至少很狠。

“我不喜歡看到萬里焦土,更不喜歡看到這些爛膏藥似的畫面,得想辦法治一下。”

朱夜端起手裡的酒杯,向對面那人致意:“如果能有好藥,我當然不介意出些力氣。”

與他對飲的是位將軍,身上散發着強大的氣息,明顯已經超過了聚星上境。

松山神將寧十衛,沒有任何背景,性情木訥,當年爲聖後不喜,所以雖然實力強悍,治軍有術,但在大周神將裡的排位一直不高,名聲不顯。直到天書陵之變,他奉旨歸京,做了幾件大事,終於得到了道尊與相王等人的賞識。

當初在洛水畔,王破斷臂破境,有兩名神將想要殺他,被肖張一根鐵槍攔了下來,其中一人便是他。

可能正是因爲這件事情,他承擔敗責,被迫離開了京都,來到了松山軍府。

松山軍府自然要比他以前所在的軍府強很多,他知道這是朝廷對自己的恩賞,但還是無法滿意——如果不是唐家二爺向道尊明確地表示了對自己的不滿意,他本應該留在京都更重要的位置上,比如取代徐世績。

來到松山軍府的這兩年,他想了很多事情,所以很快便明白了朱夜這句有些意味難明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那種丹藥能夠生白骨、醫死人,自然也能如春風一樣,令焦黑的萬柳園重新變綠。

朱夜當然不會真把那種藥用來化水澆地,這只是一種形容,一種非常貼切的形容。

寧十衛想要那種藥以爲晉身之階,朱家也想要那種藥重振家威,何妨共謀之?

“朝廷對唐家已經讓的足夠多,那些汶水商賈現在越發驕縱,有些不知分寸,確實需要教訓一下。”

他說道:“我會派人過去,如果宗主有興趣,可以讓他們一道。”

朱夜放下?杯,看似很隨意地說道:“我會親自走一趟。”

寧十衛發現這件事情比自己想象的更重要,如果不是戰事緊張,他似乎也該去那座小鎮看看。

“我也去看看。”一道聲音在旁響起來。

說話的人是位年輕公子,在微寒的天氣裡搖着摺扇,以至於本來很俊俏的眉眼多了些涼薄的意味。

“雖然我不併認爲那個藥有你們說的那麼重要,但我很好奇。”

年輕人叫天海沾衣,平國的親弟弟,也就是陳留王的小舅子,而陳留王是相王的兒子。天海家與朱家的關係一直非常糟糕,可以說勢成水火,朱洛不上京,甚至已經成爲了大周朝的一句諺語。但正所謂時移勢易,如今聖後孃娘死了,朱洛也死了,曾經的警惕與恨意已經變得無所謂,********的隱懼,讓他們通過相王這條線攜起了手來。

朱夜看着天海沾衣笑了笑,沒有說什麼。

誰都知道,天海家的權勢與資源,最終會落到天海勝雪和天海沾衣其中一人身上。相對於得到了很多軍方重臣的欣賞的天海勝雪來說,寧十衛非常不喜歡天海沾衣,因爲這個年輕人太陰沉,給人的感覺太涼薄。

或者正是因爲這個原因,他沒有拒絕,問道:“王爺是不是已經確認不是那位?”

天海沾衣收起摺扇,在掌心輕輕一擊,看着他似笑非笑說道:“你莫不是怕了?王爺說過,那人應該在南方。但我與你們想的不一樣,若這藥真與那人有關係,我真的很希望能夠在那裡看到他的身影……”

他沒有把話說完,起身離開。

看着漸漸消失在落日殘柳間的身影,朱夜說道:“走得太快,容易出事。”

“在戰場上,像他這樣的年輕人向來死得很快,而我早就已經不年輕。”

寧十衛說道:“所以我什麼都不知道,只知道有個年輕陣師離死不遠了。”

“這時候有人忽知道了硃砂丹的下落,自然會想辦法找過去。”

“不錯,如果他能活下來,當然極好。”

“將軍真是待兵如子。”

“一切都是朝廷裡大人們的恩賞。”

……

……

在地圖上高陽鎮是雪原羣山間的一個小點,在記錄裡高陽鎮是一個早已荒敗廢棄的軍寨,但當安華等人來到這裡時,才發現地圖上的那個小點竟是雪山下一大片的古舊建築,而鎮子依然頗有人氣,很是熱鬧。

高陽鎮的復興,要全部歸功於這場人族與魔族之間的戰爭,因爲雪原北端戰事頻仍,由東北往天涼郡一線的軍械運輸,現在大多數時間都選擇經過重新啓用的山間軍道,而這條橫穿寒山的軍道出口處,正好在高陽鎮。

現在的高陽鎮真的很熱鬧,甚至可以稱得上繁華,街上到處都是軍人與商販,還能看到很多濃妝豔抹的女子。

妓院都有的地方,自然不會沒有客棧。領隊的校尉擡起擔架上的年輕陣師進了後院,安華帶着兩名女學生走上了客棧二樓,準備要些吃食,同時打聽些東西,還未來得及坐下,視線便被樓間的一對父女吸引了過去。

那是一對賣唱的父女,父親穿着件書生的舊衫,懷裡抱着一把古琴,低着頭,看不清楚容貌。

那女兒年約十二三歲,容貌清麗,略有稚意,兩眼之間的距離有些寬,看着又有些憨拙的感覺。

第十三章 半橋雨,半橋雪第一百一十五章 殺周(第一季之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商信舟來信第七十三章 昨日重現徐府第一百九十一章 風雪裡被圍住的院落第三十九章 國教學院三傑第二十五章 等待命運的到來第二百二十九章 第一個解碑者第二百四十七章 少年院長第一百五十章 道殿內外的夜唱第一百三十一章 春風綠兩岸第九十章 蔥州第九十五章 傳說級別的碑石第一百四十九章 孤峰之前第三十五章 國教學院最大的危機,她來了!第一百四十章 晨光,廚霧,怪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亂起於兩個女子(上)第四十二章雀躍的第二劍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一片夜色第九十四章 何以降魔?第一百四十五章 論劍第一百一十六章 鐵刀驚風雨(下)第三章 四季皆梅,秋實漸墜第三章 這是個俗氣的名字,但,是我的名字第二十三章 一把火燒了桐廬第四十九章 老劍與少年(中)第一百七十八章 走到山洞盡頭,聽到不好的消息第二十章 挖坑第一百二十一章 指間的夜第八十六章 囂張之槍以及心碎之箭第四十八章 榕樹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治病救……的都不是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孤星歸來第九十九章 一聲嘆,千里寒山第七十四章 放棄還是投降?第五十八章 國教學院走進了新時代第一百三十八章 難見春風之秋城第一百四十二章 前進的拳頭第一百零二章 亂命第一百零八章 最後一課第十九章 秋山啊……第一百二十七章 腰纏十萬貫(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赤足的少年,堅決的少女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地悠悠,所以不捨晝夜第七十五章 我把最好的送給你第四十六章 斷碑之前續前事第九十章 我且爲君戰一場(上)第五十九章 加冕第四十三章 誰來賜你名與姓第七十三章 等一個人第七十七章 一切並非虛妄第二十章 第一頁第二十九章 熊孩子們與劍的故事第一百三十三章 頌聖第五十四章 一道春風入夜來第七十七章 丹藥的意味第七十章 有一個少年第一百六十三章 破曉第九十七章我要去雪老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梨花落第九十五章 再見,疾駛的車輦第一百三十五章 只是當時已惘然第四十五章 國教學院的大事件第一百一十一章 福緣深厚的小道士第九十九章 一聲嘆,千里寒山第四十九章 老劍與少年(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父與子(上)第九十九章遮天劍第九十二章 門房,對話,牀上的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古槐下,別有心思第一百四十三章 庭院人心深幾許第一百零九章 星空殺第一百三十三章 你就是燈塔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個人的南溪齋劍陣第五十三章 劍行草原,彷彿離山第四十七章 山海劍第七十三章 削還是不削,這是一個問題第七十章 到處都是第六十章 偉大的遺產第五十三章 石壁的兩邊第八十章 這裡也有一顆黑石第五十五章 南溪齋的師叔祖?第三十三章 大熱鬧第四十三章 世間最貴重的禮物第一百四十四章 一襟晚照話平生第一百一十六章 宣告第八十章 一切都是假的第二百零五章 試劍(上)第五十三章 劍行草原,彷彿離山第一百六十六章 這樣也行第一百零三章 老少年們的離山行第十七章 道理第一百三十章 文試開始第八十四章 三息之間第四十九章 招生風波(三)第二十章 祠堂裡不說話的那個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有朋自南方來第一百零一章 我以我血救衆生第二百一十六章 何如來此看師眠第一百七十五章 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