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帝心

李輔林這話一說出口,容塗英的瞳孔一下便緊縮。

他與李輔林如今並列爲官,都是半步丞相的位置,李輔林表面不吭聲,但背地裡必定是想要千方百計的打擊他的。

“哦?”

嘉安帝拉長語調,神情慵懶:“說來聽聽。”

“早前忠信郡王身體不適,元歲之時,四子替其父前往洛陽拜見皇上。其妻孫氏對秦王妃不恭,而被下獄,如今忠信郡王四子仍被拘留洛陽之中。”李輔林緩緩開口,容塗英就笑了起來:

“李大人此言非也。自秦孝公時期,公孫鞅立連坐之法起,臣曾耳聞有一家有罪,而九家連舉發,若不舉,則十家問罪一說。但同時亦有例外。”他舉了手中象笏,大聲的道:“大唐律令中,曾對此有明文規定,凡男年80及有頑疾,婦人年60及有廢疾的,女已訂婚尚未嫁出的,媳已訂婚尚未娶入的,兒子被別人收養或出家、入道的,都不連坐。而孫氏雖犯錯,但其已出嫁,又與孫好何干?更何況事情一碼歸一碼,大人又何必東拉硬扯呢?”

“容大人所言有禮,既如此,我倒要問,張庸兄弟爲何殺人?事出既有因果,若與孫好無冤無仇,又爲何會下此毒手?”

李輔林微微一笑,問了一聲。

容塗英正要開口,李輔林轉頭看了段正瑀一眼:

“段大人不知可明瞭這樁公案呢?”

段正瑀皺了皺眉,尚書省下左僕射陳敬玄上前一步道:

“說到此事,下官倒是稍知一些的。”

他這話一說出口,蘇穎等人面色一變,都急急朝容塗英看了過去,卻見他神態瀟灑自若,彷彿沒有聽到陳敬玄的話般,不慌不忙,又退了一步,回了伍中。

“說起這張氏兄弟,也算是頗有來歷。他乃是張朝隱之世孫,乃是華州府治下縣令張蘊的一雙嫡子。”

說到區區一個縣令,恐怕無人得知。

但提及張朝隱,衆人眉頭都皺了起來。

他是陳悼帝時期得權的內侍,曾助太祖起義,資助以財物米糧,太祖定國之後,受封河東王,食邑萬戶,風光一時無兩。

可惜晚期行事昏庸,使先帝不喜,其子後來被人養得壞了,張朝隱死後妄議朝政,而遭太祖厭棄。

當初顯赫一時的張家這才就此沒落。

陳敬玄說完這話,看了默不作聲的杜玄臻一眼:

“說起這張蘊,杜老相公怕是也是知道的。”

杜玄臻到了此時,哪裡還不明白嘉安帝心中的主意。

若是皇帝不希望有誰開口,陳敬玄是絕對沒有說話的機會的。而此時天子近臣李輔林都已經倒向了燕追一黨,怕是帝心所屬,早有定論。

他想起秦王那張英姿勃發的臉,每回見着,便使他心中對燕追的觀感一變再變,秦王日漸危險,相較之下四皇子神情陰沉,醉溺於美色酒水的享受,年紀不大,卻似被掏空了身體。

杜玄臻微不可察的轉頭去看了一眼如今正值嘉安帝寵信的近臣容塗英,他處於男人正成熟丰姿的年紀,是個氣度儒雅的美男子。

勃勃野心被他盡收眼底,此時面對陳敬玄、李輔林等人的刁難,他卻老神在在,彷彿不慌不忙似的。

龍椅之上皇帝目光如海深,嘴角邊露出若隱似無的笑意。

杜玄臻嘆了口氣:

“確實見過,這張蘊也是個有骨氣的,天豐二年,他中了舉人,而被皇上召見過。”杜玄臻身份不同,他一開口,原本爭吵得不可開休的羣臣,漸漸的便住了聲。

“臣記得,大約是前年,華州府尹孫好曾上書摺子,告其貪污舞弊,指其收受百姓絹帛達七千餘匹。只是當時秦王監國,認爲張氏祖上乃是開國功勳,早前張朝隱又因爲身體緣故,只得張蘊一條獨脈,若其一死,張氏便又絕一條傳承,念在其祖父功德,若判其死刑,有違皇上以仁治國的初衷,所以當時便指示,曾免張蘊死罪。”

杜玄臻這話一說出口,陳敬玄便點了點頭,大聲的說道:

“王爺監國之時,曾有指示,可華州府尹孫好卻陽奉而陰爲,背地裡將張蘊斬首,並將其一雙子女,捏造罪名逼困入獄。張蘊之妻驚惶交加之下,心絞痛至死。孫好養女不教,在華州胡作非爲,西京一帶更是對當時朝廷旨意置之不理。”蘇穎等人聽他說到此處,才知道他的意圖,不由眼睛眯了眯,陳敬玄接着道:

“事隔兩年,孫好竟仍任華州府尹一職,而張氏兄弟爲報父母之仇,殺之又有何不對呢?大唐疏例.賊盜律曾有言:諸祖父母、父母及夫爲人所殺,私和者流兩千裡。”

陳敬玄話一說完,容塗英便微微轉頭,兵部尚書羅理出列:

“陳大人此話有誤,法例雖禁與殺父母之人私和,但並不鼓勵其殺害朝廷命官以復私仇。”

羅理一說話,陳敬玄心中便微微一沉。

朝中形式遠比他想像的更嚴峻,容塗英確實有些本事,不止拉攏忠於皇上的大理寺卿段正瑀,如今竟連兵部尚書也與其有些瓜葛,偏要來淌這混水。

只是心中雖然如此想着,陳敬玄嘴裡卻不停道:

“此言有誤,法理雖不容私自殺人,但大唐以仁、孝治國,《禮記.檀弓》有載: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幹、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陳敬玄頓了頓,“聖人尚且不能做到如此,更何況你我,更何況張氏兄弟?”

他話中所說,乃是有人問孔夫子,若有人殺了其父母,他該怎麼辦?

夫子回話說:不能吃好穿好,不能睡舒服的牀榻,時時想着報仇,若在市集相遇,也要取了武器來殺死他。

羅理皺了皺眉。

陳敬玄引經據典,將其說得啞口無言。

“是以,皇上,臣認爲,西京之中,太守裴霞之有失職之嫌,忠信郡王亦有識人不明之故。在華州當地,孫好竟能罔顧朝廷法令,忠信郡王之庶媳竟敢行刺秦王妃,臣認爲此乃罪惡滔天,凌憲有失職之嫌,臣懇請皇上,問凌憲之子的罪,革去凌憲西京之職,派人將其捉拿回洛陽問罪!”

第四百四十九章 媚言第四百八十章 閨中第三百五十二章 報復第四百四十九章 媚言第六百二十九章 援手第四百五十七章 選擇第六百二十五章 預謀第三十五 江洲第三百章 不靈第三百三十六章 本事第六百三十一章 弄人第652章 成功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受第五百八十七章 當初第二百二十一章 離間第一百零四章 是誰第六百零七章 帷幄第三百四十六章 分憂第九十六章 觀相第五十一章 丹陽第一百二十一章 落水第六百三十二章 早埋第二百四十八章 謀算第二十一章 母愛第四百零一章 其辱第三百二十六章 遞貼第二百六十章 禮成第六百三十五章 莫及第四百八十五章 各展第二百一十九章 如何第一百三十七章 嫉恨第五十七章 元歲第三百三十一章 舊友第一百三十六章 賞荷第三百七十五章 艱難第四百三十九章 懷疑第六百三十三章 禍根第五百七十九章 天理第五十二章 玉郎第五百五十一章 攻心第六百三十六章 殊途第四百一十八章 恩威第二百四十八章 謀算第四百六十五章 疑孕第二百五十二章 嫁妝第二百二十一章 離間第三百七十七章 懷疑第五百七十八章 垂成第一百六十四章 婚事第二百五十八章 婚禮第一百九十二章 身份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奇第三百四十四章 睡會第五百一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九十一章 考驗第五百四十一章 城府第二百七十六章 喜歡第三百四十一章 太后第九十八章 原因第五百一十一章 自食第五百一十四章 報訊第三百九十六章 臉面第四百四十章 談話第659章 良策第五百九十二章 千鈞第一百九十八章 遇上第三百零四章 晚了第五百六十五章 之兆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郎第五百六十三章 做夢第一百九十八章 遇上第四百四十七章 求見第五百二十四章 暴風第四百零三章 別動第一百六十一章 誤會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情第四百八十六章 神通第五百八十二章 不爽第三百六十章 重傷第五百一十八章 晚矣第一百六十五章 好處第五百五十五章 環環第四十三章 原委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受第四百八十五章 各展第四百九十五章 端倪第四百五十九章 不服第二百二十四章 傳情第三百八十章 怨恨第三百七十六章 感情第三百九十七章 捱打第一百一十二章 心痛第八十三章 妙計第二百八十七章 相依第三百七十三章 咬我第一百五十四章 擊西第三百一十章 求我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事第七十一章 相助第四百八十四章 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