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邯鄲

就在蘇代走後不久,偏殿之中的趙丹招來了宦者令繆賢:“且去備車馬,記得不要大張旗鼓,寡人慾微服往郭城一行。”

繆賢聞言微微吃驚,因爲在繆賢的印象之中這還是趙丹自登基以來第一次主動出宮。

但繆賢畢竟是服侍過兩代趙王長達幾十年的人,經驗可以說是相當豐富了,所以在短暫的愣神之後立刻就應了下來:“唯。”

二十分鐘後,換上了一身常服、看上去就好像一名尋常貴族公子哥的趙丹坐在一輛看上去華麗但卻並不十分顯眼的馬車上,由幾名同樣換上了尋常裝束的侍衛護衛,離開了宮城大門,朝着數裡之外的郭城而去。

如果要在這個時代評選一個“十大最繁華城市”,那麼這座趙國的都城邯鄲絕對是榜上有名,而且還是非常靠前的那一種。

《管子·乘馬》裡曾經說過“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

這句話就是說,想要建立國都,那就得找一個依山傍水、水草豐美的地方,地勢不能太高不然不方便取水,但也最好不要太低否則有被水淹的危險。

邯鄲城位於趙國東南平原之上,西面是太行山,東面和南面都是大河流過,同時又地處交通要道,可以說在趙國之中是一個地理位置絕佳的立都所在。

而事實上趙國邯鄲、燕國武陽、齊國臨淄、魏國大梁、東周洛邑等都是這個時代的大城市,人口動輒幾十萬人,即便是在近代都能算是不折不扣的大都市了。

齊國人晏子在出使楚國的時候曾經這麼在楚王面前說過這麼一句話“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

這意思就是臨淄城裡的人已經多到了大家一起舉起袖子就能讓天空變陰,一起甩汗水就能直接下一場雨,走路都是摩肩接踵的你踹我我踩你。

但隨着五國滅齊這場浩劫之後,曾經的戰國第一強國齊國和臨淄這座曾經的戰國第一城一起遭受了重創,不復往日光景,反倒是邯鄲城伴隨着趙國這些年來的崛起越發的繁榮興旺,大有後來居上成爲如今戰國第一城的趨勢。

而趙國又是東方六國之中此時軍事實力最爲強盛的國家,所以邯鄲的這些年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如果沒有強大的軍隊來作爲屏障的話,那麼什麼經濟發展國家崛起就是一句空談和笑話。

由於換了常服,所以趙丹的馬車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並不起眼,很快就從邯鄲的南門進入了邯鄲城之中。

剛一進城,趙丹就下意識的——捂住了鼻子。

以西方世界的歷史來說,像法蘭西王國的都城巴黎,奧地利大公國的都城維也納,大英帝國的倫敦城都可以說是當時歐洲數一數二的大城市,而這些城市也都和此刻的邯鄲城一般有着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臭。

對,臭氣沖天的臭。

由於並沒有系統的城市排污系統,邯鄲城之中數十萬人所產生的各種生活垃圾和排泄物就沒有一個很好的去處,於是長年累月之下,一股瀰漫在空氣之中各個角落的臭味就由此而來了。

捂着鼻子的趙丹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周圍來來往往的人羣,發現所有人都是面色不變,看上去已經習以爲常了。

趙丹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這東西雖然沒有霧霾毒,但是比霧霾可是要薰鼻子多了。

看來在建設下水道工程勢在必行啊,以後在下水道系統沒有建好之前,自己還是少來幾趟郭城吧,這種公園旱廁的味道,咱們現代人的鼻子可真受不起這罪啊。

當然了,趙丹之所以來到郭城,倒也不是吃飽了沒事幹。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既然穿越到了這個世界成爲了趙國的國君,趙丹希望自己能夠做一個體察民情的趙王,那麼到邯鄲城裡實地走一走看一看,無疑就是體察民情最簡單也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坐在馬車上的趙丹開始打量起周圍的一切。

除了身爲趙王的趙丹所居住的宮城之外,這座面積遠勝於宮城的郭城纔是真正意義上的邯鄲城。

這裡並不像後世那般到處是小區到處是商鋪寫字樓,而是被分成商業區、手工業區、居民區等等幾個部分,每一個地方都有着嚴格的用途劃分,把整個郭城分成大大小小好幾十個不同的方塊區域。

而且由於工商業的興旺,邯鄲城的流動人口也非常的多,在邯鄲城之中你可以見到許多來自其他諸國的商賈和人們,可謂是足不出戶便了解各國時尚風向。

趙國所特有的短袖胡服自不必說,其他還有融合了東夷風格的齊人,和趙國差不多但是服飾沒有趙國這麼開放的楚國人,死死板板大熱天還要穿着寬袍大袖的燕國人,一身黑色匆匆低頭而過的秦國人等等,不一而足。

趙丹一路觀察下來,發現無論是趙國人也好,又或者是其他六國人也罷,似乎都沒有受到趙國正在和秦國於長平一線對峙的影響,大部分人臉上的神情都是比較的輕鬆,走起路來步伐也很輕快。

畢竟春秋戰國這幾百年的仗打下來,基本上也都麻木得差不多了。

但只有趙丹自己才知道,如果長平之戰一敗,秦國人就會立刻揮師進軍邯鄲,到了那個時候,這座曾經輝煌一時的戰國大城就要開始它的衰落之路了。

“長平,決不可敗!”趙丹下意識的微微握緊了拳頭。

和平,永遠是最可貴的東西。

一想到長平之戰,趙丹的心中一下子就沒了繼續逛下去的心思,而是開始默默的思考起自己的對策來。

如果說秦國是被壓在五指山下的孫猴子的話,那麼曾經輪流稱霸中原地區晉、楚、魏、齊、趙五國就是鎮壓住秦國的那五根手指。

如今其他的四根手指都已經鬆動和崩壞,一旦趙國這最後的希望也頂不住的話,那麼東方六國就再也無力抵擋強秦的入侵。

趙丹思來想去,總覺得自己之前的安排雖然也算不錯了,但是想要和秦國放對,手段總是要越多越好纔是啊。

得再想點辦法。

趙丹正出神間,馬車已經駛出了被人流擠滿的邯鄲城主幹道,來到了一條同樣寬闊,但人流卻相對稀少的大道上。

在這條道路的兩旁有許多豪華無比的府邸,一個個佔地頗廣,裝修得十分大氣,雕樑畫棟,朱漆紅牆,突出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

趙丹心中一動,知道這裡就是趙國大人物們居住的地方了,像今天和趙丹開會的幾個大臣,他們的府邸也都在這條大街上。

趙丹隨手一指路邊一座府邸,問道:“此乃何人府邸?”

侍衛答道:“回大王,此乃都平君之府。”

“都平君田單?”趙丹心中一動,心道這還真是夠巧的,於是便開口道:“走,敲門去。”

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兵伐秦第八百三十八章 李牧的決定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將,不如隨吾而降趙!第三十章 白起第六百三十一章 兄妹會第四百八十七章 元旦晚宴第二百五十三章 魏無忌的妙計第三百四十四章 秦王稷收到的好消息和壞消息第一百九十八章 趙丹的新政和齊王建的怒火第三十九章 訊息第一百二十九章 傳令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西海馬第一百零五章 拍桌子的趙丹第七百六十六章 趙丹也別想得到!第七百零八章 詳情和應對第九百四十八章 呂不韋的大麻煩第一百七十九章 論收小弟對趙國的重要性第五百七十九章 奪函谷第五百零五章 每一個人都有其侷限性所在第六百七十三章 李牧的請求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王稷想和寡人談?先拿個人頭當利息!第六百八十三 魏王圉的立場很堅定第一千零八章 趙丹的構想第四百二十二章 邯鄲保衛戰第二百七十二章 挑不出毛病?第五十六章 信陵君說魏王 2第四十八章 呂不韋說陽泉君 2第三百三十二章 殿中九鼎,五國來朝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代又雙叒叕來到了臨淄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定西域第九百零六章 吾有一言,請諸位靜聽第四百三十九章 我看你趙勝就是拿我們尋開心!第五百九十二章 行刺未遂第三百八十二章 對陣第六百九十章 進展順利的草原攻略第四百六十三章 魏國君臣之間的爭吵第七百八十六章 秦國人的瘋狂攻勢第一百二十六章 真正的正事第六百八十三 魏王圉的立場很堅定第七百八十四章 戰事起第三百五十一章 呂不韋和陽泉君的密謀第四百一十六章 破秦兵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代又雙叒叕來到了臨淄第七百六十七章 吞併和懷柔,統一之戰的序幕第九百七十八章 趙括南下第九百三十九章 臨淄城內人心亂第五百三十五章 誰當主將?第十一章 田單第六百四十二章 夜宴第三百五十七章 武安君,許久不見第八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第二百零六章 讓寡人放了高基其實也不是不行,但有兩個條件第八百零九章 觀望的各國第三十章 白起第五百九十八章 來自趙國的巨大誘惑第二百零二章 韓王然和魏王圉的心情大不同第二百四十九章 奇襲夷陵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目標——秦軍!第八百零七章 荊軻刺趙王第九百七十一章 大捷的消息第七十三章 秦王稷的怒火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伊犁城是個好地方!第一百三十章 殺人第九百五十九章 王后的好主意第五百八十二章 恭喜建國第八百章 賢撣的心路歷程第三百七十一章 捷報傳回了邯鄲第二百零三章 趙丹喊出來的響亮口號第二百七十章 唯強者方可自保也!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匈奴這些年第六百五十六章 咸陽密議第三百一十五章 願獻五百里河東郡之地與趙!第七百七十五章 呂不韋整個人都震驚了第四百七十九章 趙丹微服私訪記第九百五十九章 王后的好主意第二百八十五章 心煩意亂的楚王元第三百四十四章 秦王稷收到的好消息和壞消息第七百七十六章 李牧,你瘋了?第二百一十七章 趙國騎兵五百主李牧第七百零八章 詳情和應對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要中了趙丹的詭計啊第一百九十六章 即將入場的是另外一支精銳虎賁軍第八百四十七章 不謀而合第八百六十九章 黃歇的決定第十三章 鄭朱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的大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魏王圉對趙丹的仇恨第三百二十五章 局勢的走向脫離了秦王稷的掌控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王已經被逼瘋了!第六百七十七章 黃歇,汝是把寡人當傻子嗎?第二百九十九章 廉頗克曲沃第九百四十五章 上林苑之中的炸藥工坊第一百七十三章 武安君,還不交出兵權?第六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第五百三十七章 救不救楚國?第八百二十六章 燕國滅第四百九十三章 對齊開戰第一千零一章 隱情第八百一十九章 沉甸甸的壓力第二百零六章 讓寡人放了高基其實也不是不行,但有兩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