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邯鄲大朝議

()公元前260年10月15日,晨。

趙國邯鄲宮城,龍臺。

和往常不同,今天的龍臺之中左右兩排分別坐着幾十名大臣,加起來總共有近百人之多,看上去頗爲熱鬧。

這是一次趙國的大朝議。

老實說,趙國已經很有好幾年沒有舉行過大朝議了。

名義上的原因是沒有什麼值得大朝議討論的事情,實際上的真正原因則是趙國君主的集權已經到了相當的程度,不需要通過大朝議便能夠決定軍國大事了。

或許也正是這個原因,所以今天的龍臺正殿之中一名名趙國大臣看上去心情都還算不錯,大殿之中頗爲熱鬧,許多人都在交頭接耳的聊着天,聯絡着感情。

虞信此時此刻就在和他身邊的一位名喚趙禹的趙國中大夫攀談着。

這趙禹約莫四十來歲的年紀,身着一襲灰色胡服,袖口於領口處以紅色點綴,頭戴鶡冠,整個人的臉上帶着幾分奉承的笑容,對着虞信說道:“上卿,幾日不見,卻是風采更盛也。”

毫無疑問,這個趙禹是在拍馬屁。

事實上在這個時間點上想要拍虞信馬屁的,那可遠遠不止趙禹一個人。

如今趙國上下誰不知道虞信極得趙丹信重,又因出使楚國一事而立下大功,得趙丹任命爲守相,主持相邦趙勝離去之後這段時間裡趙國的日常行政工作,可以說是位高權重前途無量。

而且隨着布衣派原領袖藺相如的去世,另外一名布衣派巨頭大將軍廉頗又率兵在外,此刻的虞信從原本的布衣派三巨頭最末一躍而起,大有成爲新布衣派領袖的勢頭。

凡此種種,只要是稍稍有些政治眼光的人心中都非常的清楚,如果說之前的虞信還僅僅是因爲趙丹的信重而位列趙國六大臣之一的話,那麼到了現在這個時候,虞信在趙國的崛起已經是完全不可阻擋的了。

即便在趙勝迴歸之後虞信很可能還得把手中沒焐熱的相權交出去,但是這位趙國上卿真正成爲趙國政壇之中舉足輕重的一極,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這樣的人,當然是要速速結交爲好。

虞信看着趙禹,同樣也是微笑以對,道:“信不過一臣子爾,何敢揣測大王之心意也?不過以信想來,當是和長平之戰有關。”

雖然趙禹只不過是一箇中大夫,但是趙禹的父親卻是趙武靈王同父異母的弟弟,因此趙禹同樣也屬於趙國公族中的一員,算得上是皇親國戚。

不過這個公族的身份其實並不被虞信看重,在虞信看來更重要的是其實趙禹如今的官職——晉陽令。

作爲趙氏賴以發家的大本營,晉陽城雖然如今已經不再是趙國都城,但是對於趙國的重要性仍然是毋庸置疑的。

趙禹能夠被安排到晉陽這個趙氏的老家作爲城守,本身就足以證明趙禹的受信任程度。

事實上趙禹一直以來便是公族派的中堅力量之一。

對於這樣的一個人,虞信當然也是要拉攏一下的。

在趙國政壇之中,所謂的公族派和布衣派,實際上只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籠統的區分。

兩派之間雖然有着出身作爲界限,但是並不像後世的東林黨、閹黨、浙黨之類的派別那樣已經形成了緊密的利益共同體,也遠沒有到要你死我活的地步。

除了位於權力金字塔頂層的趙國六巨頭爲了爭權奪利而不可避免的產生相互之間的紛爭之外,其他公族派和布衣派的中低層趙國大臣們相處起來都是比較和諧的。

這就是爲何虞信作爲六巨頭之一、布衣派如今實質上的領袖人物,卻能夠和趙禹這個公族派的中堅人物友好相處的原因了,畢竟雙方的利益並沒有實際上的衝突。

畢竟大家都是同事,搞那麼僵萬一以後碰到也不好開展工作嘛。

所以無論是虞信也好,趙禹也罷,兩人既然都有心結交對方,那麼這番談話的氣氛當然就是比較輕鬆的。

趙禹在聽完虞信的話之後,眉頭也是微微的皺了起來。

老實說,作爲晉陽令,趙禹對於長平之戰也是非常關心的。

稍微有點地理常識的人都知道,一旦長平之戰趙國戰敗,秦軍便能夠突破南上黨的山區進入到北上黨盆地,然後沿着北上黨盆地西側的滏口陘出口攻擊晉陽。

到那個時候,晉陽的麻煩可就大了。

要知道晉陽城之中的大部分兵力可是早就已經調到了長平戰場去了,此刻的晉陽城可以說是相當的空虛。

事實上趙禹這陣子一直都是坐鎮晉陽,直到七天前收到了來自邯鄲的諭令,這才加急趕回邯鄲。

事實上不僅僅是趙禹這個邯鄲城守,在這座龍臺正殿之中放眼望去,還可以看到來自中牟、靈壽、顧城等等諸多城守的到來。

可以這麼說,放眼這座大殿,無論是出鎮一方的實權人物,還是坐鎮中樞的中央大臣,幾乎整個趙國之中有頭有臉的大臣幾乎都已經齊聚在這裡了。

這不免讓大臣們的心中產生好奇。

大王這是想要幹什麼?

然而無論是新寵虞信也好,又或者是其他兩位在場的巨頭司寇趙豹和御史樓昌,也都並不知道趙丹的葫蘆裡要賣什麼藥。

不過這些趙國的大臣們倒也並不心急,因爲他們的心裡非常的清楚,等一會就能夠知道答案了。

片刻之後,一陣腳步聲突然從殿的側門出傳來,兩名宦官率先走入大殿之中,對着衆臣道:“大王將至!”

衆位大臣紛紛停止了談話,一個個挺直了身軀,等待着趙丹的到來。

很快的,趙丹就出現在了衆人的視線面前。

今天的趙丹身着一襲紅色王服,頭戴王冠,腰間又有金色帶鉤,腳蹬一雙黑靴,整個人看上去精神奕奕,大步入殿。

趙國衆臣不敢怠慢,在平陽君趙豹的帶領下紛紛起立,朝着趙丹躬身行禮。

“臣等見過大王。”

君臣見禮完畢,各自落座。

趙丹落座之後,並沒有着急開口說話,而是先環視一圈龍臺正殿之中的這幾十名大臣。

幾乎每一名大臣在接觸到趙丹目光的時候都下意識的低下了頭,表示着對趙丹的敬意。

等到將目光從最後一名大臣的身上收回之後,趙丹微微一笑,溫聲道:“靈壽令何在?”

一名年近五十,腰身已經有些佝僂、鬢角也有些發白的大臣持芴板出列,恭聲道:“臣司馬說在此。”

“司馬說。”趙丹仔細的看了看這名大臣幾眼,點了點頭,然後用非常淡定的語氣開口。

“來人,將這司馬說拿下。”

趙丹話音剛落,幾名趙國宮廷侍衛突然出現,瞬間將司馬說給牢牢架住,令其完全動彈不得。

第六章 微操第八百九十章 趙國來使第二百一十五章 匈奴人來了第四十八章 呂不韋說陽泉君 2第七百七十九章 入宮第七百七十七章 祭祀儀式第二章 會議第五百四十一章 雕版印刷第四十五章 龐煖第九百九十五章 秦王,請第三百八十五章 秦國因間第六百六十二章 雪夜行第二百五十八章 差之毫釐第三百五十一章 呂不韋和陽泉君的密謀第七百一十章 是時候破釜沉舟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將,不如隨吾而降趙!第八百一十九章 沉甸甸的壓力第四百二十九章 換家第二章 會議第二百八十二章 範睢遭斥第一百七十九章 論收小弟對趙國的重要性第九十二章 韓王然的決定第五百九十二章 行刺未遂第四百一十二章 君上,請忍一時之氣第八百三十五章 各懷鬼胎的義渠人第八百一十九章 沉甸甸的壓力第九百四十八章 呂不韋的大麻煩第七百六十五章 睢陽破第四百九十四章 齊國人有點慌第五百章 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第八百四十三章 戰局會議第一百六十三章 沒錯,我們秦國的目標正是這九州天下!第七百三十三章 趙勝的妙計第七百五十七章 蔡澤的失誤第二百零八章 秦王稷開始按捺不住了第五百六十四章 藥引第六百九十三章 上黨危情第一百一十章 不如取而代之第四百一十五章 激戰第五百七十八章 趙括的奇兵第七百二十五章 不能盲目樂觀啊第三百九十七章 趙丹的隨機應變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縱連橫第八十二章 長平戰火 2第三百五十八章 河東郡分田第五百六十二章 呂不韋的努力第六百二十六章 汝妻子吾養之,汝勿慮也第五十三章 龍陽君說魏王第九百四十四章 拿不拿郢都,這是一個問題第五百七十三章 想佔寡人的便宜第九百九十一章 定巴郡第四百零二章 趙國人來了?第六百零五章 郭開第七十五章 誘之以利第五百七十七章 白起的直覺第九百章 毛遂又來了第三百三十二章 殿中九鼎,五國來朝第九百五十章 李牧的盟友第六十六章 胡衣衛和呂不韋第四百二十章 神奇的李牧第二百二十三章 幫不幫秦國?齊國人吵成了一團第五百四十四章 楚王的怒火和秦王的擔憂第七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八百九十三章 五百主何華第三百七十五章 秦使說韓王然第七百六十八章 第三次伐趙聯盟第八百零九章 觀望的各國第五百五十章 李牧很淡定第五百六十二章 呂不韋的努力第一百五十三章 司馬梗的末路第九百零三章 廉頗發難第五百五十七章 破陳城之策第五百九十章 秋風送爽第八百七十八章 城內城外第八百零二章 擴土萬里第六百五十八章 深夜秘客第九百四十一章 破臨淄第九百九十章 風雨飄搖第二十七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4第八百九十二章 今天也要好好的替大王效忠啊第三百八十九章 關中還是崤函?第三百一十四章 難道要寡人坐視趙國攻下河東郡不成?第七百五十七章 蔡澤的失誤第八百九十八章 激起鬥志的李牧第九百九十九章 使者?第三百三十章 寵臣的讒言第七百九十章 如何割肉也是一門技術活第一百七十六章 從今日起,上黨郡便爲趙國所有!第九百二十五章 毛遂知道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呂不韋的努力第一百七十三章 武安君,還不交出兵權?第四百八十九章 魏無忌,汝竟然行此竊賊之事!第五百零五章 每一個人都有其侷限性所在第九百九十二章 蔡君狂第五十七章 危機第五百二十四章 候的陰毒計策第四百零八章 陣前相會第七百四十二章 趙丹的真正計劃第八百三十五章 各懷鬼胎的義渠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魏國君臣之間的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