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哪一位皇帝爲鏡?這是一個問題

君王,統御一國萬民,治國思想和方略顯然是必不可少的。

作爲一個穿越者,趙丹有什麼自己的思想方略嗎?

好吧,並沒有。

畢竟趙丹在穿越之前又不是什麼國家領導人,瞎操什麼心啊。

但趙丹現在是了,所以這個沒有治國方略的問題就有必要解決一下了。

其實吧,沒有也不要緊,可以抄……不對,可以“以史爲鏡”啊。

以哪個朝代的史爲鏡呢?

趙丹理所當然的想到了——漢朝。

當然是漢朝。

在後世,華夏民族又被稱爲“漢族”,僅此一條便已足夠。

可是漢朝也有很多皇帝,到底要以哪一個皇帝“爲鏡”呢?

如果提到漢朝,所有人腦海之中所跳出來的第一個皇帝必定是漢武帝劉徹,什麼衛青霍去病痛打匈奴小朋友啊,什麼李廣利遠征西域諸國臣服朝貢啊,牛得不得了。

那麼問題來了,漢武帝治下的大漢帝國,是不是西漢一朝最鼎盛的時期呢?

不是。

以對華夏民族的歷史功績而言,漢武帝無疑極其的偉大,當得起秦皇漢武之稱。

但是漢武帝在位期間連年征伐不斷,國家徭役沉重,導致到了後期整個大漢朝經濟秩序混亂不堪,民不聊生,政治上也是一團亂麻,還搞出了巫蠱之禍這種令人智熄的事件。

文景之治兩代明君留下來的底子,就這樣給漢武帝揮霍一空。

當漢武帝去世的時候,留下的並不是一個強大的大漢帝國,而是一個虛弱無比,風雨飄搖,甚至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走向解體和覆亡的大漢帝國。

好在漢武帝的後人們還算爭氣,先是有漢昭帝劉弗陵爲大漢朝續了命,然後大漢朝才終於迎來了一名真正意義上的不世雄主——漢宣帝劉詢(劉病己)。

漢宣帝,就是趙丹心中想要去抄···不對,是去“以史爲鏡”的那一位皇帝。

漢宣帝在位期間,對內勵精圖治,選賢任能,減輕人民負擔,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讓疲憊不堪的大漢帝國再一次恢復了元氣。

在對外關係上,漢宣帝聯合烏孫大破匈奴,直接把匈奴打得四分五裂諸單于並立,再無法對大漢朝造成威脅,更有匈奴呼韓邪單于率衆來朝稱臣,做到了漢武帝都沒有做到的事情。

除此之外漢宣帝還平定了西羌,並置金城安置降羌,又設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各國,正式將西域納入漢朝版圖。

《漢書·卷九十四下》有言:至孝宣之世,承武帝奮擊之威,直匈奴百年之運,因其壞亂幾亡之厄,權時施宜,覆以威德,然後單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稱藩,賓於漢庭。是時,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大漢帝國自漢武帝時開始對外大舉擴張,在這位漢中宗孝宣皇帝的手上則真正達到了文治武功的頂峰。

學這樣的一位皇帝,顯然是沒有錯的。

漢宣帝的治國思想方略是什麼呢?從這位皇帝訓斥自己兒子漢元帝的話之中就可以看得出來。

“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

霸王道雜之,這區區五個字,便精闢無比的概括了漢宣帝的治國思想。

何謂霸道?霸道的最佳代言人當然就是秦國,而秦國以法家思想立國,霸道和法家本就是不可分離的。

何謂王道?王道一直以來就是儒家的核心思想,自孔子以降,孟子、荀子等諸多儒家大能,無不極其重視王道思想。

所以“霸王道雜之”這句話就很容易理解了,那就是儒法並重,以儒家王道爲教化,以法家霸道而擴張。

趙丹面前的荀子恰好就是這麼一位儒法並重、天下聞名的大學者,而且還是一個趙國人。

因此在穿越之後,趙丹早早就已經派人向荀子發出了邀請,然而這位荀子一直以來都含糊其辭,看上去並不是很想回趙國的樣子。

但奇怪的是當長平之戰分出勝負之後不過短短半個月,荀子就辭去了楚國蘭陵令的官職,帶着兩名得意弟子來到了趙國···

很顯然,大儒也有一顆爲官之心啊。

不過這也很好理解,畢竟“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孔子當年周遊列國不也是爲了求得官職,以使自己的理論有用武之地麼。

這位荀子用是肯定要用的,但是在用之前,一個小小的、考驗能力的理論測試還是必不可少的。

於是趙丹也不廢話,直接開門見山:“今諸國爭霸,以先生之見,寡人當如何爲之?”

荀況想了想,開口道:“人君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權謀傾覆幽險而亡。”

趙丹聽了暗自點頭,果然這位荀子的確如傳說中所說是王霸並重,這一趟算是沒有請錯人。

於是趙丹再開口問道:“以先生之見,何爲王,何爲霸?”

荀況答道:“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

趙丹想了想,又問道:“先生當知在清河之會上,那範睢所言之‘一統天下論’。”

荀況表情變得嚴肅,十分鄭重的點了點頭,道:“確有所聞。”

趙丹並沒有發現的是,就在他和荀況談起這件事情的時候,坐在荀況身後的李斯和韓非兩張年輕的臉龐上都不約而同的閃過了興奮的光芒。

法家的人,天生就是大一統思想的擁護者。

其實自從戰國後期以來,已經有不少人提出或者說是預見到了未來有可能會出現一個大一統帝國。

但是像範睢這樣以一國相邦的身份公然向天下昭告說明秦國有併吞天下之志,還真就是戰國七雄之中的頭一份。

範睢的這份言論自發布以來在整個華夏大地掀起了極大的波瀾,贊同者有之,不屑者有之,怒罵者亦有之,總之整個思想界都因此而炸開了鍋,稷下學宮那邊據說更是每天都因此上演無數辯論和罵戰。

趙丹問出這個問題,就是想要觀察一下這位荀子到底對於大一統思想是什麼樣的一個態度。

只要在這個問題上,荀況能夠給出趙丹一個足夠滿意的答案,在趙丹看來就合格了。

一旦荀況通過了趙丹的考驗,那麼趙丹事先預留下來的趙國六大臣之中的中尉之職,就算是找到新主人了。

荀況會怎麼回答呢?

第十七章 馬具第五百五十三章 櫟陽驚變第四百五十四章 必須割讓此二城第二百三十七章 魏無忌覺得自己可能是帶不動這些豬隊友了第七百五十六章 燕國的顧慮第七百四十三章 鄭朱使韓第一百八十章 信陵君入趙,平原君讓賢?第六百六十九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一十章 不如取而代之第五十六章 信陵君說魏王 2第四百四十六章 自信滿滿的趙丹第三百一十二章 廉頗覺得這個計劃簡直是太扯淡了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啊第一千零二章 這個劇本不對啊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進城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在懷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丹的小心機第七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次見面第五百七十四章 大膽奴婢第四百零四章 王氏雙雄第六百二十九章 薊都風雲第三百四十五章 讓人吐血的消息第一百零七章 門客們的主意第六百四十二章 夜宴第七百三十八章 這酒有毒!第九百九十二章 蔡君狂第二百五十三章 魏無忌的妙計第四百九十二章 魏國傳來的好消息第七百一十九章 失態的韓王然第三章 爭論第一百三十一章 開心不起來的王陵第三百八十二章 對陣第三百八十八章 邯鄲應對第九百九十五章 秦王,請第六百九十六章 必勝無疑之計第三十三章 監察衛第四十五章 龐煖第二百三十七章 魏無忌覺得自己可能是帶不動這些豬隊友了第七百二十八章 有些絕望的魏王圉第六百八十八章 主將人選第九百六十五章 退無可退的王翦第九百四十六章 啥時候纔能有蒸汽機啊第五十五章 信陵君說魏王 1第八十四章 白起的憂慮第五百六十三章 白起做得,吾亦做得!第八十二章 長平戰火 2第九十一章 韓王然的怒火第五十章 咸陽宮議 2第二百九十章 這一次,寡人打算和秦王稷來一次以史爲鏡第八百八十六章 請收李牧之權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楚王進宮第五百六十章 四打一你告訴寡人怎麼輸?第八百八十八章 亞洲大一統?第八百七十二章 呂不韋的計策第一千零八章 趙丹的構想第七百八十九章 咸陽閒話第一百八十四章 內史爭奪戰第九十章 韓王然第五百一十一章 趙王的信到了第九十三章 秦軍的總攻?第五百七十七章 白起的直覺第八百四十七章 不謀而合第九百七十七章 南下戰略第九百一十五章 演員的自我修養第四十九章 咸陽宮議 1第三百二十二章 六面旗杆第六百六十二章 雪夜行第四百二十七章 魏無忌的糾結第五百一十八章 會見齊國君臣第六十八章 好消息第六百三十五章 夜襲第八百七十七章 陽翟風雲第三百八十六章 呂不韋的心事第九十七章 白起的真正目標第四十三章 毛遂說楚王第八百七十七章 陽翟風雲第二百四十四章 秦國人識破了圍秦救楚?第五百五十四章 寡人要親征第五百一十一章 趙王的信到了第四百零一章 櫟陽城外的心機第二百七十九章 趙括和王稽有麻煩了第六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第三十章 白起第九百四十五章 上林苑之中的炸藥工坊第四百章 激烈的關中前線戰場第四百一十六章 破秦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傳令第八百九十二章 今天也要好好的替大王效忠啊第三百零三章 楚國要崩?第八百四十三章 戰局會議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河南地的處理第二百章 想要打勝仗,首先得有一支足夠強大的軍隊第八百六十九章 黃歇的決定第六百六十八章 呂不韋回來了第七百五十二章 趙國人心懷鬼胎?第七百九十一章 魏國滅第八百六十三章 馮亭的心思第八百一十六章 薊都破第三百零四章 黃歇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