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殿中九鼎,五國來朝

.,最快更新戰國趙爲王最新章節!

在經歷了一個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極爲漫長的夜晚之後,第二天這一次會盟準時展開。

展開這一次會盟地方的不用多說,自然便是趙丹在六座大營之中所新建的那一座高臺。

正午時分,六國使團分別從不同的方向開始入場。

漫天風雪讓這個世界變成了白色的世界,因此秦王稷所帶領的那支顏色以黑色爲主的秦國使團在這個時候就顯得十分的顯眼。

當走過一百一十四級臺階來到高臺頂端的時候,秦王稷第一眼就看到了那位六根高大的旗杆,以及旗杆上迎風飛揚的六面旗幟。

不知爲何,這六面旗幟在秦王稷的眼中顯得有些刺眼。

秦王稷盯着六面旗幟之中和秦國並排於正中央的趙國旗幟看了好一會,這才一揮衣袖,從旗杆之旁繞過,走進了高臺巔峰那座早已經建造完畢的大殿之中。

這座大殿看起來很顯然是匆忙之中建造而成,看上去到處都流露出趕工的跡象。

秦王稷剛剛一走進大殿之中,整個人就定住了。

這座大殿和其他的大殿不同,因爲這世界上其他的大殿大多都是長方形,而這座大殿則是正方形的。

但是秦王稷之所以怔住,卻並不是因爲這座看上去有些不合規矩的大殿,而是因爲大殿正中央所擺放的那九座大鼎。

這九座大鼎乃是方形四足鼎,它每一座都有一個成年人這麼高,樣式十分古樸,看上去顯然並不是春秋戰國時代的風格。

秦王稷的臉上覆現出了震驚的神色,大步走到這九鼎之前,仔細的打量着、尋找着,終於在其中一座鼎中停留了下來。

這座大鼎並不是青銅鼎所常見的金色,而是呈現出一種淡淡的青色,也正是所謂的“雌金之象”。

在這座大鼎上刻着無數精美繁複的花紋,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可以發現這鼎上所刻其實是一幅幅圖畫,圖上有名山大川,有大河奔騰,有奇珍異獸,更有揮舞着武器和天地以及大自然搏鬥的人類。

雖然這些圖畫在經歷了上千年的時光後已經顯得十分的簡陋和抽象,但是秦王稷卻定定的站在那裡注視着這面大鼎,整個人臉上的表情如癡如醉,似乎已經完全沉浸在了這面大鼎所描繪出來的那個世界之中。

終於,一個碩大的古文字出現在了秦王稷的面前。

雖然這個古文字和如今華夏大地上的任何一種文字都已經完全不相同,但是秦王稷還是一眼就認出了這個字。

“雍”。

雍州的雍。

上古時代,禹皇治水,天下歸心,禹皇分天下爲九州,收九牧進貢之金(青銅)而鑄九鼎。

《拾遺記》卷二載曰:“禹鑄九鼎,五者以應陽法,四者以象陰數。使工師以雌金爲陰鼎,以雄金爲陽鼎。”

陽法者,雄金也,視之呈黃金色。

陽五鼎分別爲揚州鼎、梁州鼎、青州鼎、冀州鼎以及豫州鼎。

陰數者,雌金也,視之呈青金色。

陰四鼎分別爲荊州鼎、徐州鼎、兗州鼎和雍州鼎。

這便是素有“華夏至尊神器”之稱的禹皇九鼎。

禹皇有子名啓,啓便是夏朝的開國君主。

夏桀暴虐,商湯逐之;商紂無道,武王伐之。

自武王之後,九鼎就成爲了周天子的象徵。武王之子成王在位時命周公修建洛邑,定禹皇九鼎於豫州洛邑之中,是謂“定鼎中原”。

在平王東遷之後,周天子權威日衰,無數諸侯強大興起,他們之中有許多人都曾經打過這九鼎的主意,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春秋霸主楚莊王那“問鼎中原”的典故。

但無論如何,八百年來這九鼎一直都好好的待在洛邑成周之中,直到今天它們出現在了這座會盟的大殿之中。

秦王稷看着面前這座雍州鼎,臉上的表情變幻不定,忽喜忽悲。

《禹貢》:“黑水西河惟雍州。”

雍州之地,便包含了如今秦國的大本營——關中!

整個雍州之地,如今盡在秦國之手。

由此,便可以知道秦國人對於這座雍州鼎是如何的渴望。

事實上,秦王稷的哥哥秦武王趙蕩,正是在憑藉着過人的勇武舉起了這座雍州鼎之後,被這座雍州鼎給砸成重傷,最終死去。

秦王稷緩緩的伸出了有些顫抖的手,輕輕的撫摸着面前的這座雍州鼎,一時間竟是癡了。

這天下,唯有德者居之。

禹皇九鼎,豈非便是象徵着這天下?

等到秦王稷驀然驚醒的時候,他才發現大殿之中不知何時已經多了許多人,各有四名其他國君和自己一樣分別站在一座大鼎的面前,神情陶醉。

也便是在這個時候,一個秦王稷此刻絕對不願意聽到的聲音傳進了大殿之中所有人的耳中。

“各位大王,這九鼎想必也觀賞得差不多了,不如便進入今天的正題罷!”

站在大殿之中的所有人聞聲看去,這纔看到了已經端坐王位之上,正對着衆人發出微笑的趙丹。

在清醒過來之後,其他的大王們在看着趙丹的時候,臉上的神情就不免顯得有些複雜,心中也是各懷心思。

雖然已經聽說過這洛邑被趙國人洗劫了一遍,但是這些國君們還是完全沒有想到趙丹竟然將九鼎從成周城之中搬了出來,放置到了這座大殿之中!

毫無疑問,這個舉動的確已經稱得上是膽大妄爲了。

非常的膽大妄爲。

自從魏惠王和齊威王徐州相王之後,戰國諸侯們就已經徹底的扔掉了原本在名義上對周天子的最後一絲尊重,各自稱王將自己擡高到了和周天子相等的地步。

但是像趙丹這樣直接大搖大擺的將周朝的鎮國九鼎從洛邑之中搬出來的行爲,還真的是沒有什麼人敢這麼幹的。

九鼎這個東西,在如今這個相信鬼神之說的年代,仍然是有着相當大的象徵意義和威懾力的。

正是因爲如此,諸侯們纔不敢輕舉妄動,唯恐因爲妄動九鼎而招來天譴。

也只有像趙丹這樣從後世穿越過來的人,才根本不會在乎這些鬼神之說。

天下唯有德者居之!

這九鼎終究不過只是九座具有象徵性意義的圖騰一樣的吉祥物罷了,搶了就搶了!

反正如果不搶的話,秦王稷到時候也是要下手搶的。

與其讓這九鼎擺在咸陽宮,那還不如擺在龍臺呢。

很顯然,九鼎的出現給了其他的五名國君以極大的震撼,這從五名國君臉上的震撼神色久久沒有消退就能夠看得出來。

除了震撼之外,其他國君們的腦海之中其實還有着別的情緒。

“若是寡人能夠搶先一步將這九鼎從成周之中搬遷出來,那該多好?”

後悔的念頭充斥着每一位國君的腦海,其中又以秦王稷心中的後悔之意最爲猛烈。

但無論他們如何的後悔,這九鼎落在趙丹手中已經是不可辯駁的事實。

帶着這份後悔之意,五名國君開始進行起了今天這一次盟會的第一項流程。

朝見。

朝見誰?

當然是朝見這一次盟會的召集者,來自邯鄲的趙國當代國君——趙丹!

這朝見之禮,以周禮之規定,實際上乃是諸侯對周天子所行之禮。

今天趙丹以諸侯之身受其他諸侯之朝拜,可以說是非常的逾矩了。

但是無論是朝見者還是被朝見者,對於這一份逾矩都沒有任何的不適。

畢竟早在春秋時代,孔子就已經猛烈的批判過這種“禮樂崩壞”的行徑了,逾矩這種事情早就被春秋諸侯們幹過不知道多少次了。

但這次朝見並不是承認趙國對其他的幾個國家有任何的宗主權或者統治權,僅僅是承認趙丹這個盟會的發起人、或者說是盟約長的身份。

所以這一次朝見也沒有像周禮所規定的那般繁瑣,僅僅是各國派人向趙丹遞上一份禮物名單,然後再由各國的國君朝着趙丹行禮,各國臣子朝着趙丹朝拜,然後這朝見之禮便結束了。

但即便如此,當趙丹看着一臉怨氣的秦王稷同樣也只能滿臉無奈和不爽朝着自己行這朝見之禮時,心中的滿足感也仍舊不可遏制的瞬間達到了巔峰。

這五國來朝之景象,何其壯觀!

當年在澠池之會上,寡人之父王趙惠文王要朝着汝秦王稷行朝見之禮,那時候的趙國雖然名義上是強國,但實際上仍然十分的憋屈!

而這份憋屈,今天終於讓寡人連本帶利的討回來了!

趙丹的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這絲笑容在臉上漸漸的擴散,燦爛無比。

在見禮完畢之後,諸侯便各自落座。

由於這一次的大殿是正方形的,因此座位的佈置也不像尋常的大殿那樣分什麼上下首和左右首,而是直接將讓所有的六國使節團圍繞着這禹皇九鼎而坐。

而這其中,趙國理所當然的坐在了正北面。

秦國則位於趙國旁邊的西北。

等到所有人落座完畢之後,這一次的洛邑之會也就宣告正式開始了。

作爲這一次的盟約長,率先開口的人當然只能是趙丹。

趙丹也不多說廢話,上來就直接對着秦王稷開口問道:“秦王,這河東郡之地,何時能夠交割完畢?”

第九百八十九章 蔡澤帶來的壞消息第四百一十三章 秦國人要圍殲李牧第二百七十章 唯強者方可自保也!第四百一十一章 君上,不如……第二百二十四章 後勝的心理博弈第七百六十八章 第三次伐趙聯盟第六百九十八章 呂不韋的爲難第九百七十五章 破城第二百七十章 唯強者方可自保也!第五百二十章 未知來客第六百七十三章 李牧的請求第五百四十二章 蔡澤使燕第一百二十六章 真正的正事第一百零八章 裝逼的隱士第九百零四章 李園進宮第二百八十七章 意想不到的會師第九百三十八章 獻城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國親趙派的威風第一百四十九章 初遇第四百七十一章 沙丘宮密會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拍賣?第三百一十四章 難道要寡人坐視趙國攻下河東郡不成?第三百三十四章 秦國真正的和平條件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論生死,願隨侍大王身邊第九十四章 廉頗的野望第九百六十二章 充滿希望的趙國民情第八百六十四章 毛遂的計劃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偷寡人錢的都是罪該萬死!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利和板子第六百八十九章 戰爭準備第四百九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二十三章 龐煖和劇辛之間的爭吵第六百零二章 勝利的匈奴人第五百三十五章 誰當主將?第十八章 蘇代使齊 1第一百七十章 諸將,吾大秦鐵軍的雪恥之路,便由此而始!第三十四章 信陵君第六百七十六章 內外交困的楚國第四百五十一章 算了,寡人是和平主義者第九十六章 夜襲第四百一十八章 趙柱獻計第八百五十三章 相互猜測第四百五十九章 寡人決定了!第九百七十二章 比死還要殘酷的刑罰第一百零六章 誰說君子不會耍賴?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翦很着急第六百六十三章 敲山震虎第五百九十五章 儒家就是欠調教!第六百零六章 父子閒聊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王,恕廉頗難以從命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初戰,形勢不利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產生第四十章 虞信使楚 1第三百五十五章 和樂間的交談第一百零五章 拍桌子的趙丹第四章 借糧第六百七十九章 鬱悶的楚國君臣第八百零二章 擴土萬里和大家隨便聊聊第六百二十二章 審問第九百七十二章 比死還要殘酷的刑罰第一千零六章 秋議伐楚第七百六十八章 第三次伐趙聯盟第六百一十三章 求饒第二百六十八章 蘇代提出的驚人建議第一百九十四章 白起還是王齕?第七百三十一章 別無選擇的段乾子第二百九十四章 挖坑的蘇代第八百七十六章 李牧的新計劃第六百八十一章 調解第三百六十二章 蔡澤的外交方略第三百九十八章 是否救趙?楚人的爭吵第一百四十六章 司馬梗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氏和趙氏第九百八十七章 去XX的馬服子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軍,不如降趙而得封君之位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大結局第九百零四章 李園進宮第八十三章 長平戰火 3第五百三十五章 誰當主將?第六百五十章 區別對待第五章 外交第四十五章 龐煖第四百一十八章 趙柱獻計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宴無好宴第九百八十二章 巴蜀防線第五百五十三章 櫟陽驚變第三百九十章 風雨欲來第九百五十五章 犯我強趙者,雖遠必誅!第三百九十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零七章 岸門之戰第九百四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牧的打算第二百九十一章 是時候準備出兵燕國了第六百九十三章 上黨危情第六百一十五章 趙丹的決定第一千章 趙丹的驚訝和封賞典禮第三百七十章 血色之路,狂暴衝殺第七百九十二章 割肉的秦王楚第七百零五章 苦盡甘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