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紙

就在陳城之中暗流涌動、矛頭暗指趙國的時候,數百里之外的邯鄲城之中,趙國的君臣對此暫時還一無所知。

趙丹今天的心情極好。

幾年前就吩咐下去的造紙術,在趙國工匠們好幾年的努力下,終於開始出現了突破。

一張看上去比較黃、而且還有點粗糙的紙張就擺在趙丹的面前。

造紙術,被稱爲“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對於中國乃至是整個世界的文明進步都起了極大的作用。

在趙丹的面前站着兩名造紙工匠,這兩名工匠是特地來給趙丹介紹造紙術的。

遠古以來,中國勞動人民就已經懂得養蠶、繅絲。在如今這個戰國時代,以次繭作絲綿的手工業已經相當普及。

這時候的勞動人民處理次繭的方法稱爲漂絮法,操作時的基本要點包括,反覆捶打,以搗碎蠶衣。

此外,中國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爲絲麻脫膠,這種技術也給造紙中爲植物纖維脫膠以啓示。

這飄絮、脫膠的辦法,對於趙國匠人們在造紙的過程中起了很大的借鑑作用。

趙丹面前的這張紙,就是這些趙國工匠們通過趙丹的介紹,再結合上面的辦法,重複不停的實驗了幾年時間,改進了無數步驟之後才得來的。

根據工匠們的介紹,這張紙是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最終制造而成。

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比起絹帛紙也提高了很多。

這實際上就是歷史上蔡倫造出來的“蔡侯紙”。

想要造出這種紙,大概需要四個步驟。

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狀。

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爲紙漿。

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溼紙。

第四是乾燥,即把溼紙曬乾或晾乾,揭下就成爲紙張,大功告成。

趙丹在聽完了介紹之後,迫不及待的拿起了毛筆,開始在紙上揮毫落墨,寫下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八個大字。

一口氣寫完之後,趙丹稍微的後退了兩步,打量了一下自己穿越之後的這第一部“書法作品”。

嗯,有待提升……

趙丹咳嗽一聲,收回了將這書法作品賜給面前這兩位趙國大匠的打算,對着這兩人笑道:“如此說來,這紙張便是由汝二人制成的?”

兩名匠人之中比較年老,已經有些兩鬢斑白的那一位連忙說道:“回大王,這紙張乃是集衆人之智慧而成,臣二人不敢貪功。”

“很好。”趙丹笑了起來:“既然如此,那麼汝等一會回去呈一個有功者名單上來,所有有功之人皆賜爵一級,賞金一千。汝等領導有功,賜爵兩級,賞金一萬,另賜酒食、絹布!”

兩名匠人聞言大喜,立刻跪下大禮參拜:“謝大王!”

要知道這個年代的匠人身份地位其實並不高,在“士農工商”之中也就比商人要高一點罷了,徵調隨軍的時候也是製作一些投石機之類的攻城器具,或者修理鎧甲弓箭什麼的,能上戰場立功的機會很少,獲取爵位的可能性是低之又低。

現在趙丹這一開口又是爵位又是錢,甚至還有酒食和布匹賜下,這對於工匠們來說簡直就是不敢想象的大好事啊。

趙丹微笑着扶起了這兩名工匠,拍着肩膀勉勵道:“好好幹,寡人以後還有許多東西要交給汝等,只要汝等能夠做出來,那麼這些功勞和賞賜是絕對不會少的!對了,記得眼下最迫切的任務,就是要將這種紙給大規模的製造出來,越多越好!”

送走了兩名千恩萬謝的匠人,一直隨侍在旁的韓非忍不住道:“大王,臣有一言,不知道當不當講。”

趙丹轉頭看了韓非一眼,含笑道:“說。”

韓非道:“大王對於此等匠人,似乎過於優容,賞賜過重也。”

“賞賜過重?”趙丹一聽,忍不住笑了起來,將面前的紙張拿在手裡,對着韓非示意了一下:“韓侍中,看來汝還是不明白這造紙術的重要性啊。”

放眼整個人類歷史,最重要的一樣東西是什麼?

是知識!

造紙術的出現和紙張的傳播,就是爲這種知識的普及帶來了可能性。

《莊子·天下》曾有言:“惠施多方,其書五車。”於是後人便用“學富五車”來形容一個人的知識很淵博。

那麼問題來了,學富五車裡的這五輛馬車的書,究竟有多少字呢?

這其實是可以計算出來的。

一般竹簡長約25.5釐米,寬約5釐米,厚約1.5釐米,也就是說一個竹簡的體積大約是1912.5立方厘米,而一冊竹簡一般僅有30餘字,最多可達49字。

在這個年代,車子的容積差不多是2米長,1.5米寬,深度0.4米左右,也就是容積大概是1200000立方厘米。

以此計算的話,全部裝滿竹簡可以放627.45個,5輛車的話,也就是不到3200個,即使按一個竹簡50個字算,也才16萬字不到。

十六萬字是什麼概念?以後世網文的標準,一本書上架的字數是20萬以上。

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個網文讀者讀一本網文讀到上架部分,那麼他的閱讀量就已經超過了這位“學富五車”的古人惠施了……

這十六萬字,用竹簡來裝要五車,可如果用後世的那種書籍的話,也就是一本普通厚度的書罷了。

這就是紙張和竹簡之間的巨大差距,更不要提紙張容易書寫、方便攜帶等等其他優點了。

有了紙,知識的傳播就能夠大大加快,對於整個社會的發展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除此之外,之所以現在這些士人們這麼牛皮哄哄,一個兩個不甩國君們,那還不是因爲這年代的知識掌握在士人和貴族階層的手裡麼?

說白了,官位多,但是有知識有能力勝任這些官位的士人們少,所以國君們纔不得不一個個屈尊紆貴,擺出一副禮賢下士的姿態。

如果能夠像後世那樣大規模的培養出大量的文人,並且從這些文人之中通過競爭來選拔官吏的話,那麼這士人們還會這麼拽?

到時候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哭着喊着要抱國君大腿的就是士人們了。

趙丹越想越是高興,對着面前仍舊有些不以爲然的韓非笑道:“韓侍中且看着罷,很快,這紙張便會發揮出巨大作用了。”

說着趙丹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

既然有了紙,那麼造紙術的好搭檔印刷術應該也可以出現了吧?

第七百二十八章 有些絕望的魏王圉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伊犁城是個好地方!第七百四十三章 鄭朱使韓第三百九十八章 是否救趙?楚人的爭吵第八百五十二章 付之一炬,瞞天過海第八百三十三章 這個春天有點冷第七百七十八章 王百將駐守的西城門第九百九十四章 CD破第四百七十三章 匈奴人的內訌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趙丹的兩件事情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定西域第九百一十二章 都是一羣沒用的東西!第六百八十五章 韓王然的真正決定第九百四十六章 啥時候纔能有蒸汽機啊第七百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五百三十四章 楚王,汝這是自尋死路!第八百七十九章 密道入城第九百九十七章 秦國的落幕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王說話,什麼時候輪到你範睢插嘴了第八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匈奴內訌? 第二章第三百九十三章 李牧南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楚國太子帶來的驚喜第四百九十九章 氣急攻心的後勝第八百九十六章 王翦論戰第九百四十七章 紡織坊第二百一十一章 君王后給自己的兒子好好的上了一課第九百九十六章 趙國、趙政第六百八十八章 主將人選第六百九十一章 常平關危情第八十九章 呂不韋獻計第二百八十四章 蔡澤獻計第四百六十五章 不如坐山觀虎鬥第八百二十六章 燕國滅第六百一十三章 求饒第八百四十二章 果斷和猶豫第九百二十二章 李園可是個聰明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選哪裡作爲攻擊方向?第七百七十八章 王百將駐守的西城門第六百九十七章 不能給任何可乘之機!第五百三十三章 趙國使者第三百二十章 兩個廢物!第八百零九章 觀望的各國第五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總要與時俱進啊第二百三十六章 裝逼瞬間被打臉的感覺可很不好受第五百五十七章 破陳城之策第二百六十章 是時候讓燕國換一個寡人中意的大王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園獻計第八百二十章 坐困愁城第九百九十四章 CD破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氏和趙氏第七十六章 一郡換一國第八百二十九章 勝利所帶來的附加問題第三百零八章 克岸門第五百九十章 秋風送爽第九百零三章 廉頗發難第八百九十五章 秦國人的爭執第五百一十一章 趙王的信到了第四百七十六章 原來寡人的趙國騎兵已經這麼強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範睢的煞星?救星?第九百三十一章 瀕臨絕境的高宛第六百五十一章 心態轉變的韓王然第三百四十五章 讓人吐血的消息第四百零七章 將軍,趙王一定有詐!第五百六十四章 藥引第六十八章 好消息第五百七十八章 趙括的奇兵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夜談,夜襲第二百八十章 蒙武的暗中謀劃第七百二十章 呂不韋的建議第五百六十二章 呂不韋的努力第七百八十四章 戰事起第六十四章 燕國風雲 3第四百八十九章 魏無忌,汝竟然行此竊賊之事!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匈奴重騎兵第五百二十六章 紙第二百六十一章 樂間傳遞的消息第六百五十五章 河西急報第二百九十八章 魏王圉信任的小船又一次的翻了第六百六十四章 羋宸夜會武安君第一百四十九章 初遇第八百四十五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第一千零二十章 反面人物果然還是有第五百三十四章 楚王,汝這是自尋死路!第七百八十四章 戰事起第三百四十五章 讓人吐血的消息第五百九十一章 八牛弩第一千零四十章 死又何妨第五百二十九章 墨家靈子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找罵的法家!第八百六十二章 各自着急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丹的煩心事第一百零五章 拍桌子的趙丹第九百六十五章 退無可退的王翦第六百七十四章 齊王建的惱火第四百五十八章 齊國還是魏國?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利和板子第一千零八章 趙丹的構想第七百六十八章 第三次伐趙聯盟第五百八十八章 百將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