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 不合時宜的吵架

廉頗一聽龐煖的這句話,立刻就不高興了:“龐卿,汝這句話是甚麼意思?”

作爲趙國的大將軍,龐煖說起來其實還是廉頗的下屬,如今這麼當衆被自己名義上的下屬給打臉,這事是誰都忍不下去啊。

龐煖緩緩說道:“大將軍難道不知道,這劇辛的進攻路線乃是作爲主將的樂乘所決定,劇辛不過乃是奉命行事罷了。既然是奉命行事,那麼如果出了問題,首先也是應當追究向劇辛下令之人的問題,如何能夠將這過錯給安到劇辛的頭上?”

廉頗哼了一聲,道:“汝非前線主將,怎知是樂乘下的命令?說不定是那句心善志,自作主張也未可知。”

這多少就有些強詞奪理了。

龐煖笑了一笑,對着廉頗說道:“劇辛自從上一次河東郡之戰失敗之後爲人就變得極爲沉穩小心,如今更是在爲國征戰的這般關鍵時刻,他又如何敢擅自這般自作主張落人口實呢?若是大將軍不願意相信的話,那麼儘管派人去調查一下便知。”

這番話裡綿裡藏針,讓廉頗一時之間還真就說不出什麼反駁的意見,畢竟龐煖話裡的暗示大家也都聽出來了,現在的劇辛可是在憋着勁爭奪那個未來即將出現的第八巨頭之位呢,怎麼可能會傻到在這個時候犯下大錯,以給被人口試?

說起來,主要還是廉頗大將軍畢竟最擅長的是打仗而不是這種在朝堂之上的爭吵。

如果各率一軍在戰場廝殺,龐煖很大可能不是廉頗的對手。但是現在卻是在這種動口不動手的戰場之上,那麼龐煖自然就佔了不小的便宜。

好在廉頗也並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在戰鬥。

虞信輕輕地咳嗽了一聲,開口說道:“諸位,如今前線將軍們正在爲國努力征戰,吾等卻在後方爭吵不休,這可並非爲國應有之義啊,還是將眼下的目光聚集到這場戰爭之中才是。”

虞信的這一番話一說出口,廉頗忍不住就是一愣,隨後臉上立刻泛出了一絲怒氣,心道這個虞信也太不講義氣了,明明說好了今天要找機會向劇辛發難一波,可事到臨頭虞信這番話說出來卻竟然是有了幾分臨陣退縮的意思在李牧。

廉頗一臉怒氣的看向虞信,卻發現虞信正在對自己悄悄的擠眉弄眼打着眼色,似乎在暗示着什麼。

廉頗突然醒悟過來,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坐在上首的趙丹,才發現自家的大王時刻的臉上已經是陰雲密佈了。

廉頗終於明白過來,爲何虞信會有剛纔那種奇怪的表現了,原來根子竟然是在這裡。

大王顯然對於這種相互攻訐的行爲很不滿意啊。

這一次原本就是爲了在大王面前爭寵,如果因爲這個話題而讓大王對自己產生反感,那無疑是得不償失。

於是廉頗十分明智的制止了話頭,轉而對着趙丹開口說道:“大王,臣以爲應當儘快下令給樂乘,讓樂乘在保持對睢陽圍困的同時將所有協定之間的領土通通都佔領下來,如此一來才能夠有更多的時間繼續南下。”

南下?

是的,趙國還想要繼續南下。

根據趙國事先和韓楚兩國的約定,韓國人如今正在努力的進攻着魏國的西部,而趙國人所獲得的主要是北部,楚國人得到的是南部原先被魏國人侵佔的土地。

如果真的依照這個規定去做的話,那麼就會發現一點,就是趙國所獲得的土地其實也就比楚國多那麼一點。

對於這一點,趙丹其實是沒有多少意見的,但是這一次的重點是土地嗎?當然不是!這一次的重點是爲了滅亡魏國。

所以說,在楚國人遲遲於南邊打不開局面的情況下,提前完成任務的趙軍爲了滅掉魏國這個目標而南下幫助楚國,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嘛。

既然南下了,那麼順便打幾座城池、消滅一下魏國的戰爭力量也不值得稀奇吧?

在最理想的情況下,楚國人很有可能要等遲到趙國的主力前來和他們會師之後,才能夠擊敗田衝所率領的魏軍主力。

到了那個時候,除掉韓國人佔領的土地,剩下來幾乎大半個魏國就會被趙國所佔領。

雖然說大家事先的約定是那麼一回事,但是現在這些土地都給寡人的士兵佔領了,寡人要是歸還你們楚國的話士兵們怕是不同意啊,寡人也很爲難的不是?

所以趙丹覺得,自己到時候只要拿出那麼幾座不大不小,無關痛癢的土地給楚國人,那也就差不多了。

如果楚國執意要追究的話,那麼樂乘也可以好好的率領着自己麾下的趙軍主力部隊和楚國人講講道理嘛,相信楚國君臣會很樂意接受趙國道理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當你的拳頭夠大的時候,很多事情就會變得非常簡單了。

什麼外交謀略合縱連橫之類的事情,那都只會在力量不足以掀翻所有反對者的時候纔會發生,縱觀古今中外數千年無不如此。

要是我一巴掌就能扇死你,我還和你講什麼道理嘛,叫你幹嘛就得幹嘛,不然你就去死吧。

這種思想就是所謂的大國沙文主義,或者說是霸權主義了。

但是吧,趙國本來就是大國、霸主國啊,所以這麼做的話——沒毛病。

至少趙國從上到下,從趙丹到平民百姓都是這麼認爲的。

趙國現在雖然還沒有着那種堪稱壓倒性的、一覽衆山小的力量,但是趙丹發自內心的覺得,自己擁有這種想扇死誰就扇死誰的力量的那一天已經不是很遠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這個時候邯鄲朝堂之上的趙國君臣內心裡或多或少都有着程度不同的驕傲和自滿,這是人在連續勝利之後所必須會產生的情緒,可以說是人的一種劣根性。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說他們並沒有發現的是一股針對趙國的暗流已經從藍田城中某個將死之人的口中孕育而出,並且已經在暗中悄然涌動了。

第七百四十三章 鄭朱使韓第八百一十章 進軍燕國 第三章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上掉下個邯鄲姬第二百四十三章 勝利的消息傳回了邯鄲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利和板子第二百一十四章 雖然趙丹很想打秦國,然而第二百五十八章 差之毫釐第七章 趙括第二百九十四章 挖坑的蘇代第九百三十三章 趙國內部的分歧第二百六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使者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產生第六百七十七章 黃歇,汝是把寡人當傻子嗎?第七百一十六章 城破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牧的打算第九百八十六章 蜀道難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非和參謀處的計劃第九百七十五章 破城第一百九十九章 此子之名,便喚爲趙政!第二十七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4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趙丹的兩件事情第四百六十二章 這個婚禮不一樣第三百章 喜當爹的趙丹和來自魏國的消息第六百零四章 你們這是自尋死路!第二百四十四章 秦國人識破了圍秦救楚?第六百四十二章 夜宴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丹聽了想殺人第七百八十八章 勝利第三百八十八章 邯鄲應對第六百九十二章 鬱悶的劇辛第七百二十二章 酒池肉林,謊言的力量第三百一十九章 該輪到寡人和趙國來執掌這天下之牛耳了!第五百三十二章 義渠城之變第六百零二章 勝利的匈奴人第八百八十七章 李牧的孤兒營之旅第九百三十一章 瀕臨絕境的高宛第二百二十三章 幫不幫秦國?齊國人吵成了一團第九百五十一章 伐秦還是滅楚第五章 外交第二十四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1第二百五十九章 因禍得福?第九百三十章 蔡澤的機會第二百九十八章 魏王圉信任的小船又一次的翻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寡人慾親征河東!第二百七十九章 趙括和王稽有麻煩了第九百二十五章 毛遂知道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突飛猛進的李牧第二百五十四章 鬱悶的司馬靳第八十五章 高闕塞第五十三章 龍陽君說魏王第九百零七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百四十五章 齊、魏、楚、韓第八百七十七章 陽翟風雲第八百九十五章 秦國人的爭執第十五章 秦國政壇第四百五十三章 趙國使團第四百二十章 神奇的李牧第七百七十三章 對峙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將,不如隨吾而降趙!第五十六章 信陵君說魏王 2第三十八章 七大姑家八大姨的九兒子第七百零四章 長治城的情況似乎不太好第五百九十二章 行刺未遂第三百七十章 血色之路,狂暴衝殺第二百七十七章 燕國、李斯、韓非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牧,莫非汝只能夠胡吹大氣?第六百五十四章 邯鄲的變化第五百三十章 豐收第五百五十章 李牧很淡定第六百一十三章 求饒第七百八十二章 猝不及防第八百四十二章 果斷和猶豫第二百零六章 讓寡人放了高基其實也不是不行,但有兩個條件第一百七十章 諸將,吾大秦鐵軍的雪恥之路,便由此而始!第五百九十五章 儒家就是欠調教!第九百一十六章 臨淄城裡的人都瘋了第二百四十章 要打,就打得匈奴知道錯字怎麼寫!第八百五十七章 王翦的困難抉擇第五百七十章 鄭朱的獅子大開口第七百二十章 呂不韋的建議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王說話,什麼時候輪到你範睢插嘴了第七百九十七章 龍臺新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魏王圉信任的小船又一次的翻了第七百三十九章 一切都亂套了!第五十九章 樓昌的提議第六百三十四章 幹大事第六百三十四章 幹大事第六百四十七章 高興的儒家第六百九十六章 必勝無疑之計第七百一十八章 今個兒真高興第六百七十五章 更加惱火的魏王圉第四百六十七章 魏無忌真會造反第四百六十七章 魏無忌真會造反第一百二十六章 真正的正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趙丹的王牌騎兵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內訌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產生第六十章 上黨郡的重要性第一百七十九章 論收小弟對趙國的重要性第一章 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