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142【大同分田論】

第144章 142【大同分田論】

清晨。

幾個傭工正在清掃積雪,親衛副隊長劉柱匆匆跑來。

“總鎮,有百姓來送冬牲,都說了不要的,他們還賴着不走。”劉柱說話時愁眉苦臉,語氣中卻帶着自豪得意。

冬牲是地主盤剝佃戶的手段,趁着冬至節日,強迫佃戶送禮,而且必須是家禽家畜。

而今,府城附近的軍戶,在分田之後徹底翻身,主動帶着禮物,跑來給趙瀚慶賀冬至。

趙瀚說道:“去跟百姓說明白,不準給當官的送禮。硬要給的,就讓他們送去濟養院,放下冬牲就走的,也一併送到濟養院去。”

“遵命!”劉柱小跑着離開。

每個鎮都有濟養院,規模也不大,運轉得還可以。他們一年四季都有活幹,比如給士卒製作布鞋,縫製一些軍用棉衣等等,許多城市遊民也做鞋賣給總兵府。

費如蘭手拿一件大氅,追出來喊道:“把這個披上,今天冷得很,可別着涼了!”

趙瀚笑着轉身,費如蘭已走到跟前,麻利的幫趙瀚套上大氅。

這是一種對襟罩衣,費如蘭親手縫了件鵝毛大氅。趙瀚穿上之後,感覺又暖和又輕便,頗有羽絨服的味道。

踱步走到前院衙門,李邦華已從吉水回來,正在等着開會。

咱們之前說過,明代縣試的人數之最,是江西臨川縣一次考試就有上萬人蔘加,還全是沒考上秀才的學童和童生。

吉水縣的士子質量更高,不過礙於耕地面積,讀書人沒有臨川縣那麼多。但是,總數十二萬人的吉水(不含縣城),讀過四書五經的士子也有四五千,把識字幾百的算上能直接破萬,就連一些佃戶子弟都認得幾個字。

順便一提,明末土地兼併嚴重,導致江西讀書人減少,進士數量也比以前少了很多。

明代中前期,大量江西貧寒子弟考取進士。到了明末,江西的寒門進士已經非常稀少。

李邦華出面號召之後,無數底層士子投靠,“人才”已經多到爆炸。

爲了防止分田作弊,吉水縣的士子,被調去安福縣協助分田。而安福縣的士子,則被調來吉水這邊協助分田。

往往是一個宣教官,帶着幾個新投靠的士子,分擔到各村落組織分田。如此情況,迅速就將兩縣的分田工作完成,接着便是組建兩縣的農會。

“總鎮!”

衆人起立。

趙瀚擡手道:“都坐吧,各自說說情況。”

陳茂生率先發言道:“現在咱們不缺讀書人,特別是童生和學童,學過四書五經那種,多到完全沒有職務來安排。但是他們當中,很多人不信天下大同,做事也經常不守規矩。我認爲,應該把白鷺洲書院,改名爲大同書院,專門給守規矩的讀書人上課,結業之後再分派職務!”

李邦華立即說道:“我同意辦學傳授大同思想,但白鷺洲書院不能改名,否則定會激起士子的牴觸。”

“書院名字就不用改了。”龐春來也說。

“那便不改。”趙瀚笑道。

但凡是正經讀書人,都對白鷺洲書院有感情,那可是出了文天祥等諸多先賢的地方。

陳茂生只能坐回去,他戲子出身,思想特別激進。

趙瀚想了想:“我來做書院山長,但只偶爾過去講課。李先生爲書院副山長,也是有空過去看看。陳茂生爲司業(教務主任),主管書院的具體事務。對了,那位王知縣,在鄉下轉了一圈,回到府城有些彆扭,也讓他去書院做教授吧。”

“哈哈哈哈!”

衆人發出一陣鬨笑。

原廬陵知縣王調鼎,願意從賊,又不願從賊,扭扭捏捏很不爽利。

但是,王調鼎和歐陽蒸共同執筆,寫出一篇理論性文章——《大同分田論》。

切入論述的角度非常刁鑽,源自《老子》那句: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啥意思?

地主不斷兼併土地,屬於人之道,是人性的必然。趙瀚主持分田,屬於天之道,是在替天行道。能以有餘而奉天下,可以稱爲“有道者”,趙瀚及麾下官員便是有道者。

這篇文章寫得很玄乎,普通小民根本看不懂,但對讀書人卻非常有說服力。

那些得到了好處的底層士子,更是對《大同分田論》推崇備至。有了這篇文章,他們就徹底放下心理負擔,高高興興跑去分田,因爲分田是奉天道而行事。

陳茂生喊出的粗俗口號,專門針對普通百姓。

王調鼎、歐陽蒸的文章,專門針對天下士子。

可惜,兩人把文章寫出來,都不敢署自己的真名。一個化名王範,一個化名歐震,偷偷摸摸跟做賊似的。

王調鼎、歐陽蒸都是神童出身,前者十一歲爲廩生,後者十三歲爲廩生。果然肚子裡是有學問的,趙瀚看了文章非常滿意,親自給他們做推薦人,把兩人都吸納進大同會。

而那篇《大同分田論》,所有大同會成員必讀,最好是能夠全篇背誦下來。

搞出這麼大動作,歐陽蒸高高興興去做知縣,王調鼎卻不願擔任實際職務。那就扔去書院做教授唄,讓他給學生傳授大同思想,今後可以專門從事理論研究。

講完書院的事情,李邦華說道:“等着做官做事的士子太多,我認爲,可以把整個吉安府全部拿下!至少,要拿下泰和縣跟半個萬安縣,如此既能安排投誠士子做官,又能讓咱們的地盤以山水爲城池!”

趙瀚不想擴張太迅速,但他已經接到徐穎的密報,泰和縣和萬安縣必須納入版圖。

只有拿下南邊的兩縣,才能徹底佔據贛中盆地,使得自家地盤的周邊全是大山。

有些時候,不能只看內政,還得考慮軍事問題,李邦華就是從全盤戰局來思考的。

“龍泉縣的義軍聯繫到了嗎?”趙瀚問道。

蕭煥不僅管着廉政事務,還暫時兼管地盤內的情報工作。他立即起身道:“我正要稟報此事,已經跟龍泉義軍取得聯繫。龍泉義軍首領叫方勝昌,曾祖以前是龍泉副百戶,到他這代已經家道中落。此人讀過幾年書,因家貧而中途輟學。他雖然攻佔龍泉縣城,但害怕官府圍剿,因此願意投靠咱們。”

趙瀚微笑道:“很好,等拿下泰和、萬安兩縣,立即派人接管龍泉縣,把南方轄地連成一片。”

陳茂生忍不住說:“總鎮,咱們是不是擴張太快了?很多讀書人根本不聽話,把他們分去各縣做官,肯定又是一大堆貪官污吏。”

趙瀚嘆息說:“樹欲靜而風不止,我也想慢慢發展,可朝廷不給機會啊。皇帝老兒,已經知道江西之事,廣東、福建兩省官兵,很可能明年就要跨境出兵!”

衆人頓時大驚失色,包括剛從安福縣回來的費如鶴,也忍不住有些心虛。

三省圍剿,出兵可能數萬,甚至是十萬,咱們真能扛得住?

唯獨李邦華和龐春來,兩人依舊輕鬆,坐在那裡直笑。

李邦華說道:“閩西、贛南,大山之中多有義軍,福建、廣東兩省官兵,得肅清那裡的義軍之後,纔敢北上來打咱們。”

龐春來則說:“以大明官軍的性子,想要聯合兩省出兵,最少也得半年時間。若是遇到掣肘之人,調兵就得一年以上,那許多糧草夠他們頭疼。此乃取死之道,怕是南贛義軍還沒剿滅,福建、廣東就要烽煙四起。”

“龐先生此言有理。”李邦華附和道。

福建、廣東兩省,首先正規軍非常少,也就水師還勉強像樣。想要跑來江西剿匪,那得重新募兵訓練,而且糧草都要本省自己籌措。

如今北方還在打仗,朝廷催糧催稅得緊。

廣東、福建的三司官員,既要應付朝廷的賦稅差事,還要提供錢糧募兵出征,他們哪來那麼多銀子和糧食?到時候,肯定又是加緊盤剝百姓,必然激得無數農民造反。

聽龐春來、李邦華一解釋,大家又都放心下來,不再那麼害怕官兵圍剿。

費如鶴突然說:“我在安福縣時,有從萍鄉逃來的義兵投軍,還帶來了一些重要軍情。袁州知府在征討萍鄉義軍時,麾下有上千人的弓箭手。”

“真的?”趙瀚非常驚訝。

費如鶴說道:“我又派人去袁州打探消息,卻是那袁州知府田有年,聽聞韃子圍困北京,就着手招募工匠造弓。他從南昌衛的兵器所,招來十多個工匠,又命袁州本地工匠學習。崇禎四年秋,就已造出五百副弓箭,全都遞解到京城獻給皇帝,聽說還得到了皇帝的褒獎,撥銀子給他繼續造弓。”

“這是個人才啊。”趙瀚嘆息道。

費如鶴繼續說道:“袁州衛本身就有兵器所,他又從南昌招來些工匠,如今袁州的制弓匠人,已有上百人之多。每年能造幾百把弓,數萬支箭,一些運到京城,一些留爲己用。此人麾下有三千多兵,其中一千人是弓箭手。”

龐春來突然嘆息:“看來咱們的勁敵,並非在都昌剿賊的李懋芳、王思任,而是這個袁州知府田有年。此人練兵,至少已有一年,並非臨時拼湊的乞丐兵,難怪萍鄉的義軍被他輕鬆剿滅。”

“若是都昌的義軍被剿滅,”李邦華說道,“田有年很可能帶麾下精銳,跟着巡撫一起南下來打咱們。”

袁州就在安福縣以北,乍看是距離很近的鄰居,但中間有羣山阻隔,只需防守幾條要道即可。

田有年若是聰明,就不會翻越大山而來,那樣很可能中伏兵敗,多半要跟巡撫李懋芳一起走水路。

龐春來說道:“不能等着別人來打,咱們一副甲冑也沒有,碰到上千弓箭兵很吃虧的。”

“那就主動出擊!”

趙瀚起身說道:“先打袁州,不佔城池,也不分田,純粹是去滅掉田有年的精銳。若能把制弓匠人‘請’回來,那就更好了!”

(本章完)

第160章 158【兵事再起】(爲盟主“煙寒無心第1014章 1010【又有人給皇帝送妹子】第1033章 1029【整頓金融】第998章 994【布里亞特蒙古人】第498章 495【合兵馬尼拉灣】第800章 797【呂宋總督回京】第364章 362【還是那顆歪脖子樹】第162章 160【剿匪撈錢】第155章 153【大明律】第347章 345【龍騎兵出戰】第10章 010【夜襲】第729章 726【妃子的賭約】第278章 276【回家】(爲雙盟主“Hello付先第289章 287【原君】第346章 344【曹操】第361章 359【春聯】第9章 009【獻計】第207章 205【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第970章 966【這是井田制?】第848章 844【官方走私】第135章 133【兵不血刃】第685章 682【攻城戰】第45章 044【文衰甚矣】第467章 465【教育開支】(爲企鵝大佬加更)第333章 331【南歸】第65章 064【欺負你們讀書少】第979章 975【殿試與分封】第803章 800【皇帝批閱《明史》】第1007章 1003【會說漢語的墨西哥總督】第887章 883【出人頭地】第458章 456【文武帝王廟】第705章 702【離譜的柔佛士兵】第79章 077【槍出如龍】改明白了第809章 806【杭州辨會】第81章 079【黑夜盜頭】(爲企鵝大佬加更)第518章 515【蒸汽機?】(爲企鵝大佬加更)第600章 597【圖書字畫】第748章 745【海難漂流記】第30章 030【龐夫子】第951章 947【繼續黨爭】第436章 434【論死】第215章 213【科舉改革設想】(爲盟主“Bir第771章 768【瀆神者?】第539章 536【何苦來哉?】第555章 552【背叛者真多】第139章 137【大師】(爲盟主“Hello付先生第983章 979【金陵畫派】第543章 540【大軍對峙】第485章 482【陣前單挑】第506章 503【水西安氏】第327章 325【士子之心】第406章 404【大白菜與小辮子】第1017章 1013【沙俄軍戶】第505章 502【向外開拓】第774章 771【徐穎的新差事】第451章 449【趙菩薩的信徒】第859章 855【逐日部女薩滿】第580章 577【瓦剌歸附】第542章 539【天津沒法打】第795章 792【處處受挫】第428章 426【多爾袞撤軍】第650章 647【山地騎兵,侵略如火】第763章 760【買官制振興法國】第314章 312【湖廣水戰】第958章 954【猛虎歸山】第846章 842【志在四海】第467章 465【教育開支】(爲企鵝大佬加更)第579章 576【遼寧 河北與陝甘】第1063章 1059【聖人無情】第1065章 1061【西域安定】第57章 056【會社組織】第603章 600【皇城小學】第167章 165【喜上加喜】第530章 527【達達尼昂】第235章 233【鉛山費氏】第712章 709【失土還臣服】第178章 176【捨命衝鋒】(爲盟主“半斤`八第808章 805【中國鄉土工業發展模式】第871章 867【拿下全球最大翡翠產地】第542章 539【天津沒法打】第151章 149【派系矛盾】(爲盟主“打不出來第310章 308【南京事】第60章 059【離心離德】第670章 667【殿試】第1053章 1049【蔥嶺回來了】第132章 130【刺客也要隨禮】第328章 326【三原主義】第551章 548【人心渙散】第42章 041【冬至大過年】第125章 123【爲了孽種】第511章 508【消除中間商】第282章 280【墮落】第415章 413【反覆橫跳】第401章 399【奇襲遼東】第41章 040【天元術?】第923章 919【阮氏政變】第406章 404【大白菜與小辮子】第145章 143【雪中行軍】(爲盟主“往事成煙第564章 561【決戰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