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967【爲國納妾】

第971章 967【爲國納妾】

在印度東南部,降雨最充沛的地區,跟隔壁的金吉國疆域完全重合。

至於坦焦爾這邊,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看似雨量充沛,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降雨大部分在夏秋兩季,其他季節非常容易發生乾旱。

南印度的兩次水稻播種時間:一是秋天雨季過後,等水位稍微退去,大約初冬進行撒種;二是冬耕稻收穫之後,稍微再等個把月,初夏等待雨水播種夏季稻。

從溫度上講,這裡可以一年三熟。

從灌溉來講,這裡頂多一年兩熟。

想要一年三熟也行,必須大建水庫和灌渠,這種情況拖到幾百年後,即便21世紀也沒能得到改變。

張大坤早晨醒來,妻子已經在做飯了。

身爲大同軍戰士,張大坤的作習比較規律。洗漱之後,便在家門口打了一套軍中拳法,修習片刻之後纔回到屋裡。

村社裡的幾大家族,被孫可望連根拔除,張大坤雖只是普通士兵,但也分到一處小宅子。

說是小宅子,其實能住十多人,還有專門的奴僕房間。

見張大坤回屋,妻子立即端來食物。

沒有咖喱。

咖喱一詞的來源,正是南印度的“醬汁”,被葡萄牙人借用並傳播,目前屬於南印度的貴族菜。而且,此時的咖喱相對清淡,只有辣椒和少量香料,而且不加黃油、洋蔥和番茄。

擺在張大坤面前的,只有米飯和亂燉。

妻子把米飯盛來,就跪在一邊,明顯要等丈夫先吃。

“過來一起吃。”張大坤招手。

妻子露出微笑,小心翼翼坐攏。這種情況,每天都在重複,張大坤若不招手,妻子就不敢上桌。

張大坤是雲南人,小學都沒畢業,便在村子裡學木匠活。忙時耕種,閒時做木匠,年紀稍大又被招爲農兵。

農兵雖然不拿軍餉,只在訓練時管飯,而且還會佔用農閒時間。但窮困地區的農民,非但不牴觸,反而踊躍報名。三年農兵服役期滿,就有進城考警察的資格,正規師和巡檢兵也在農兵裡招人。

一般人,還當不上農兵呢,張大坤跟村長是同宗,這才撈到做農兵的機會。

這小子運氣好,只當了兩年農兵,就被徵召去做民夫。當時進攻越南阮氏,沒怎麼打仗就贏了,剩下的時間都在平定農民起義,而且這農民起義還是阮氏朝廷引發的。

張大坤在運送糧草時,遇到一撥農民軍偷襲,他所在的運糧隊表現優異。張大坤提着長槍,捅死好幾個敵人,記功領賞回到雲南老家。

有了軍功,家裡給他說親是更挑剔,足足挑了一年都沒順心的。

就在這時,廣南府的退役士兵,原地轉業留在廣南。新兵全在雲南、廣西招募,張大坤能寫會算,又有軍功在身,非常順利的前往廣南省當兵。這婚事又給拖延了。

聽說到了印度能做地主,還會給一筆安家費,張大坤沒有妻兒牽絆,立即跑去報名出海。

如今,果然做了地主,如願分到四十畝地。

張大坤對此非常滿意,那全是河邊的好田啊,即便有幾畝不靠河,卻也靠着引水灌渠。還不用自己耕種,因爲有附着於土地的佃戶,每年等着收糧食便可。

但有一點讓張大坤很不爽,或者說所有漢人地主都不爽。

這裡的泰米爾農民,居然不挖茅坑,屎尿隨地亂拉,都不知道用來做肥料。當然,這裡的農民也會堆肥,但只用牛糞來堆肥,其他人畜糞便完全不用。

張大坤和其他漢人地主,分得土地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讓各自屬下的佃戶,趕緊挖茅坑儲存糞便。那些野外的糞便,也要立即收集起來。

賤民佃戶非常聽話,首陀羅佃戶卻不幹,覺得收集糞便是賤民的事兒。

脾氣很好的張大坤,氣得動手打人,總算讓首陀羅佃戶願意接觸糞便。

接着是沒有娶妻的漢人,可以優先討老婆。

那些被滅族的婆羅門和剎帝利,女眷都分配給文武官員。像張大坤這種普通士兵,只能娶皮膚略黑的吠舍、首陀羅女子,而且不能娶本村社的女人,必須娶附近村社的女子。

張大坤運氣不錯,娶了個吠舍女子,膚色還算白淨,聘禮是一塊銀元和幾匹棉布。

岳父家裡非常高興,因爲不用給大量嫁妝,而且還能收到聘禮,還是跨越種姓嫁給漢人“貴族”——漢人在他們眼裡都是貴族。

晉王殿下說了,漢人內部不講種姓,漢人的子女都是漢人。

反正被漢人實控的村社,聽說了這種政策,有女兒的都瘋狂登門。不要聘禮都行,傾家蕩產給嫁妝也行,他們只求能把女兒嫁給“貴族”。即便自己無法擡升種姓,今後也必然更加風光,可以鄙視同種姓的鄰居。

吃過早飯,張大坤對妻子說:“我出去一趟。”

妻子嘰裡呱啦,說些聽不懂的話,一直把他送到門外。

張大坤對妻子很滿意,雖然首陀羅和賤民皮膚很黑,但自己的吠舍妻子卻膚白貌美,甚至比張大坤自己的膚色都更白。而且聽話,做家務手腳麻利,一看就是個會持家的。

到得自家大門口,外面跪着十多個人。

張大坤剛開始搞不清楚,後來漸漸知道了,都是上門來找工作的。他作爲村裡的貴族,一個奴僕都沒有,很多以打短工爲生的村民,迫切希望能成爲他的奴僕。

僱傭賤民最划算,不要工資,管飯就成。

剩飯剩菜,賤民也甘之如飴,任打任罵全不在乎。稍微賞賜一件破衣服,就高興得當場跪下,爬過來親吻主人前方的地面。至於親吻主人的靴子,賤民還沒資格,那屬於首陀羅階層的特權。

賤民敢跟貴族有任何接觸,甚至是踩到貴族的影子,被打死了也屬於活該。

已經有人僱傭奴僕了,但張大坤暫時不敢。他家中有新婚嬌妻,萬一自己外出,妻子跟奴僕偷情咋辦?

“滾!”

張大坤揹着一杆火銃,手裡拿着棍棒,掄起棍棒就打過去。

被打之人也不敢躲避,硬捱了張大坤一棍,然後咧嘴衝着他直笑。

這幅笑容,讓張大坤瘮得慌。他初來村裡那兩天,還把本地百姓當人看,漸漸發現,這些傢伙自輕自賤,自己就不把自己當人。

“小張!”

隔壁的劉大同喊道。

張大坤快步跑去,立正敬軍禮道:“哨長!”

劉大同回了個軍禮,嘿嘿笑道:“昨晚村裡來人了,你需要什麼東西,或者要給老家寄信,全都在我這裡來報備。若想把家人接來,一路食宿全免,錢都由晉王殿下來出。”

張大坤說:“我家裡有兩個哥哥照顧父母,不用接來這裡。給他們寫信便是,告訴家人我也討老婆了,還在這裡分了四十畝水田。”

“那你晚上寫信,我幫你遞上去。”劉大同拍拍他的肩膀。

劉大同是雲南彝族人,而且出身彝族奴隸家庭。最初連姓氏都沒有,姓和名都是請漢人幫忙取的,完全靠軍功升遷爲哨長,目前相當於這個村社的村長(沒有正式任命)。

而且,劉大同的膚色非常黑,跟這裡的賤民差不多。

他剛來的時候,村民都把他當成賤民,反而跑去討好別的士兵。劉大同被氣得不輕,狠狠收拾了幾個冒犯者,終於讓人知道他在村裡地位最高。

劉大同分了足足一百畝地,討了一個老婆,手下擁有大量佃戶。他的全家都在廣南省,而且已經有妻兒,打算這次就接來,晉王會派船去接送家屬。

在這裡,晉王鼓勵納妾,鼓勵多生子女。只要不是跟賤民所生子女,活着長到十二歲便賜田,田不夠就派兵去開拓。

一千大同陸軍,留了五百守城,其餘都回到鄉村,監督佃戶收割糧食。

已經到了水稻收割季節,馬上就有糧食產出。

劉大同不僅要負責自家的田,還得幫留守太武城的戰友管理土地和糧食。他現在一天到晚忙碌得很,但幹勁十足,一百畝田啊,全是他自己的,而且今後還能繼續增加。

就是語言不通,管理起來太累,只能用手勢和棍棒下達命令。

好在村民很老實,任打任罵,絕不反抗。缺點是這些傢伙很懶,讓他們挖廁所堆肥,當面還肯做事,一轉背就開始扎堆聊天。十多人挖一個廁所,能特麼挖好幾天,不隨時棍棒伺候,半個月估計都挖不好。

堆肥技術不用教,泰米爾農民自己就會,不過他們只用牛糞。現在得慢慢適應人畜糞便,可能要兩三年才能改變觀念。

四野的農田,佃戶早就在忙活。

收糧食倒是不用催促,一個個都吃苦耐勞,他們也知道收割時節的重要性。

至於田租,漢人不打算變動,水田80%、旱田50%。地主得到糧食之後,又拿出一部分上交給晉王,農民的死活他們懶得去管。就遵循一個原則,漢人多生子女,讓本地土著慢慢去死。

收割之後,大約一個月左右,劉大同、張大坤等人就接到聚兵令。

卻是距離漢人村社較近的,幾個婆羅門管理的村社,交上來的糧食數量不對勁,明顯比以往稅收賬冊更少。

這些婆羅門,見漢人語言不通,就想糊弄了事兒。更遠的村社,因距離原因還沒交糧,這股風氣必須殺住。

晉王麾下,也有會說漢話的泰米爾官員,都是經常去南洋做生意的。他們被邀請來做官,負責翻譯官方檔案,也經常被派去跟本地人打交道。

這些人,大部分屬於吠舍種姓。

晉王承諾,只要做了官員,全家有三個人會說漢話,就讓他們今後做漢人。這些會說漢話的吠舍官員,瞬間幹勁十足,因爲變成漢人之後,等於全家都被擡了種姓。

劉大同跑去太武城報道,營長帶他們去武力收稅,隨軍還帶着一個泰米爾翻譯。

沿途衝進幾個村社,那裡的貴族管理者,只要老實補稅就免於處罰。但凡狡辯幾句,直接滅族,女眷分配給漢人做小妾。接着,提着這些腦袋去收稅,剩下的村社貴族就老實了。

實控區域的村社,還有許多田產沒分,這些田產的糧食歸公。

趙匡栐這次派船回去,還得去吉大港、馬六甲借船。趙皇帝說了,攻下坦焦爾的第一年,會給晉王物資援助額度,限額之內想要什麼都可以。

趙匡栐得趕緊動手,把官員、將士的家屬接來。並多弄來一些農具,這裡不缺耕牛,但缺鐵犁、鋤頭等物品,很多佃戶是買不起犁的。

接着,還要在沿海招募移民,去了印度就立馬分田,每人十畝水田起步,分到旱田則數量翻倍。

不會種地的疍民和市民,同樣可以過來。願意分田的就分田,不願分田的住在太武城,只要識字就能擔任官吏。

這個政策很吸引人,雖然遠離家鄉,但去了就能做官啊,小學沒畢業都能當官!

而且,不管有沒有老婆,來了這裡便可娶妻納妾。生的子女越多越好,納妾生子就是給國家做貢獻。

就連張大坤這個普通士兵,在水稻收割之後,都又納了一個妾。

他透露了納妾的意思,隔壁村社百姓,紛紛帶着女兒過來。不要聘禮,倒給嫁妝,只求能把女兒嫁給漢人貴族。

張大坤笑呵呵的精挑細選,最終選了個膚色最白、相貌最好的,在印度過着一妻一妾的快樂生活。

(本章完)

第195章 193【夜叉天兵】(爲盟主“上仙齊天第1003章 999【封王】第429章 427【殺俘】第1033章 1029【整頓金融】第650章 647【山地騎兵,侵略如火】第103章 101【話劇公演和訴苦大會】月末總結兼十月衝榜第1025章 1021【財政充裕】第902章 898【武力征服】第780章 777【夫唯不爭】第467章 465【教育開支】(爲企鵝大佬加更)第215章 213【科舉改革設想】(爲盟主“Bir第1章 001【崇禎元年】第58章 057【退錢!】第703章 700【外交碰瓷】第338章 336【盧象升】第129章 127【賊窩乎?此桃源也!】第455章 453【大軍之中,直取主將】第1004章 1000【造反宣傳家】第331章 329【百無一用是書生】第1046章 1042【南京棚戶區改造】第270章 268【澳門政變】第755章 752【中國禮儀】第373章 371【回擊】第899章 895【購買土地】第95章 093【順民?暴民?】(爲盟主“緇衣第221章 219【南贛初定】(爲盟主“無所不在第68章 067【農事】第912章 908【巴圖爾的無奈】第41章 040【天元術?】第135章 133【兵不血刃】第769章 766【論政】第202章 200【攻守】第673章 670【以孝之名,禁止纏足】第796章 793【騎兵決戰拉開序幕】第930章 926【兩個國公沒了】第818章 815【一國二屬】第386章 384【精簡內廷】第314章 312【湖廣水戰】第716章 713【閹人的志向】第643章 640【窮兵黷武與因噎廢食】第986章 982【三皇子的錢途】第168章 166【天命】第126章 124【騙上賊船】第937章 933【殖民就是血腥的】第390章 388【四川局勢】第969章 965【大家都沉默了】第784章 781【李自成獻土】第171章 169【商賈逐大利】第223章 221【衆志】第642章 639【憲法刊行】第216章 214【年輕的數學家】第76章 075【吃了上家吃下家】第986章 982【三皇子的錢途】第424章 422【軍心與紀律】第928章 924【中間人】第520章 517【大順與滿清合作?】第700章 697【異國雄主】第839章 835【李自成歸降】第33章 033【好大的輩分】第804章 801【樊樓之辯】第786章 783【不知狼居胥在何處】第1075章 【番外五】第126章 124【騙上賊船】第911章 907【保衛糧道】第3章 003【津門風雨】第396章 394【皇父攝政王】第387章 385【設立內閣】第145章 143【雪中行軍】(爲盟主“往事成煙第567章 564【內亂與起義】第995章 991【官渡之戰復刻版】第580章 577【瓦剌歸附】第1069章 1065【終章四】第835章 831【再收屬國】第275章 273【慘勝的海戰】(爲雙盟主“雲外第124章 122【借糧】(爲盟主“衣櫃客卿光頭第658章 655【墾殖】第315章 313【殉國者多】(爲企鵝大佬加更)第1019章 1015【文青可汗】第679章 676【墮落的武官】第237章 235【孽畜】第956章 952【擴張時代】第675章 672【番茄炒蛋】第483章 480【廣西兵的難處】第68章 067【農事】第378章 376【大同鎮大捷】第765章 762【國不可一日無君】第881章 877【夾縫生存的商賈】第1000章 996【一鼓作氣】第777章 774【自學成才的讀書人】第818章 815【一國二屬】第210章 208【徐霞客見聞錄】第961章 957【通貨膨脹擴張與中庸殖民】第196章 194【南下贛州】第1025章 1021【財政充裕】第620章 617【律呂】第1020章 1016【馬達加斯加島的消息】第699章 696【荷蘭戰俘】第457章 455【滿清也要練龍騎兵】第990章 986【印加皇族遺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