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最好的辦法是推倒重來

王業泰道:“土地兼併嚴重,將領吃空餉喝兵血蔚然成風,士兵戰力虛弱不堪一擊,打仗全憑將領身邊少數親兵支撐,這樣的軍隊如何能夠打仗?

大明的軍戶制度積弊如此,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改革將領選拔制度,放棄將官世襲,全面募兵勢在必行!”

崇禎聽得臉色發白,一些問題也已經有所瞭解,不過遠沒有王業泰說的全面,然而軍制全面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實在太難太難。

“還有呢?”崇禎努力平復着心緒,繼續問道。

“還有就是國庫收入問題。據臣瞭解,國庫一年的收入也不過是四五百萬兩銀子。我大明人口億兆土地萬里,如何只收入這點銀錢?據聞江南富戶百萬之家比比皆是,富可敵國者也爲數衆多,可國庫收入竟然這有這麼點,連幾十萬邊軍都養活不起,這不是笑話嗎?”王業泰繼續道。

“唉!”崇禎嘆了口氣,這幾年他已經收購了國庫空虛的苦楚。

“愛卿你說說,爲何會如此?”崇禎虛心問道。他也曾問過朝中官員們很多次,奈何那些官員們都引經據典旁徵博引,總是把國庫收入和天災人禍扯在一起,還總是告誡他君子不言利,作爲君王不應該生出與民爭利的念頭。

所以直到現在,崇禎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爲土地兼併,再就是稅收問題。”王業泰道。

“陛下可以看看戶部歷年來有關天下田畝數量的數據。若是臣猜得不錯的話,上面的數據數量會連年減少。

從太祖底定天下到現在兩百多年,大明並未有太大戰亂,人口數量也連年增多。人口多了,開墾的田地也必然增加。可爲何戶部天下田地數量卻越來越少?

那是因爲有太多的田地被士紳地主們兼併,士紳們仗着身上功名和地方官府勾結,或者強佔百姓田地,或者違規收受百信詭寄之田,因爲有功名不交任何賦稅。

以至於天下百分之七十的田地都集中在他們手中,一個舉人便擁有田地數百上千畝,若是能考上進士,收納詭寄的田地便能達數千畝之多。至於六部尚書內閣學士,哪個家裡沒有上萬畝田地。

天下的田地本有定數,如此多的田地都集中在不用繳納稅賦的士紳官員們手中,稅賦便着落在只有用三成田地的百姓頭上。國庫收入自然連年減少。”

“原來如此,”崇禎聽得臉色發青,恨恨的道:“那些官員一個個擺出一副品行高潔的嘴臉,卻背地裡如此骯髒。”

“還有一個原因,便是朝廷太過重視田稅,國庫絕大部分收入都來自田稅,這纔是國用不足的根本原因。”王業泰繼續道。

“國以農爲本,大部分收入來自田稅不應該嗎?”崇禎好奇的問道。

王業泰道:“徵收田稅是應該,但在田稅之外還有前景更加廣闊的商稅啊!”

“商稅朝廷在收啊。”崇禎忍不住道。

王業泰冷笑道:“收了多少?有田稅的十分之一嗎?北方的商業不說,南方的商業無比的繁榮,若是全面徵收商稅的話,便是按照現在的稅率所徵商稅也要遠遠超過田稅,可是徵收不上來。

按照慣例,一個秀才便以遊學的名義攜帶大量的貨物而不經過稅關,這天下的生意大部分掌握在士紳們的手中,他們做生意自然不用繳納任何稅賦。若是全面徵收商稅的話,數量必然超過農稅數倍。

前宋之時,國土面積不及我大明一半,卻依然能夠抵抗遼金西夏和蒙古,國運達兩百多年。若是光憑農稅根本不可能。正是因爲徵收了大量的商稅,才使得宋朝能夠豢養數十萬上百萬的士兵。而我大明國都人口都倍於宋室,若能全面徵收商稅用以養兵,區區東虜建奴又算得了什麼?”

“商稅田稅......”崇禎喃喃的說着,臉色變幻着,有激動有欲欲欲試,更多的卻是氣餒。

“徵收商稅阻力太大,必然會遭到所有文官反對,大明現在正是內憂外患之時,不宜進行過大動作。”崇禎喃喃的道。

“是啊,阻力很大。幾乎動了所有官員們的利益,他們不拼命纔怪。”王業泰也苦笑道。

“業泰以爲朕現在該如何去做?”崇禎虛心的問道,王業泰能說出這番話,說明他對大明情形有着足夠的認識,崇禎現在太需要一個明白人指明前進的方向了。

“就目前來看這些不宜進行,必須得先徹底消除建奴的威脅,平定陝西流寇的暴亂。等到局勢安定下來,再慢慢着手進行。

不過陛下現在可以先把廠衛重新搞起來,以後要和羣臣鬥法,陛下必須的有臂助,廠衛是天子耳目爪牙,更是可以依賴的依仗。

只要能做到廠衛監控百官,監控天下,如此大事方可爲。”王業泰建議道。

“可是朕剛剛下旨取消東廠,縮減錦衣衛特權。若是這樣豈不是自食其言?”崇禎爲難道,年輕的天子很要臉面。

王業泰笑道:“陛下可找藉口啊,比如以探查各地民情嚴防百姓造反爲由擴充錦衣衛,比如可以換個名字重開東廠。陛下您是一國天子,只要能頂住文官們壓力,重設廠衛還是能夠做到的。

不過新徵募的廠衛人選得挑選好,必須得挑選絕對忠於陛下忠於大明之人,再不能像以往那樣用那些只會禍害百姓的地皮無懶。”

“讓朕好好想想,讓朕好好想想。”崇禎連忙道,王業泰說的信息量太大,崇禎感覺腦仁疼,必須得好好思量一下才能決定。

“陛下,微臣告退。”王業泰連忙提出告辭。

反正該說的已經說了,聽不聽是崇禎的事情,自己算是對得起崇禎了。

對於崇禎會不會聽從自己的建議,王業泰沒有一點把握,因爲他直到崇禎有些優柔寡斷。

大明弊制橫生,非得秦孝公那樣的天子,商鞅那樣的能臣,纔有一絲挽回的可能。

張居正也算是人中之傑,變法雖然使得明朝國力強大了一些,卻也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因爲張居正根本不敢觸及根本。

這樣的改變王業泰知道很難,崇禎根本沒有那樣的魄力,也沒有那樣的擔當。

也許,推到一切重來纔是最好的辦法,王業泰心中突然生出這個念頭。

第99章 真正的手段第86章 無私的孫元化(第三更)第83章 大連灣第59章 鼓舞士氣(新書求收藏)第160章 封你爲冠軍侯如何第129章 曠世之功第141章 徹底肅清第170章 平定登萊第100章 人心亂第87章 奇怪的石頭城第76章 腳踩兩隻船(第二更)第29章 皇太極的決斷第68章 嫌隙第147章 瀋陽城下箭如雨第57章 以八旗兵爲磨刀石第45章 登萊巡撫第39章 謠言第80章 東江商隊第69章 李彥直入幕第132章 謹慎的戰鬥第38章 王先通回家第58章 兵臨城下第84章 水泥(第一更)第27章 狙擊奴酋第175章 監察司和鎮撫司(第一更)第50章 陷井第8章 坑人第5章 情債第4章 王業泰的退兵之策第157章 入京第72章 東江內亂第27章 狙擊奴酋第5章 情債第72章 東江內亂第104章 這個冬天有些忙第28章 救出滿桂第16章 新軍編制第5章 情債第178章 王業泰很不爽(第二更)第51章 平定叛亂第132章 謹慎的戰鬥第24章 出城援救滿桂第153章 王業泰很有錢第135章 滿桂輸了纔好第67章 巨大的收穫第123章 急行軍,進入遼陽腹地第96章 生意談成第130章 孤注一擲的皇太極第33章 張之極的訓斥第100章 人心亂第181章 遼北情形第58章 兵臨城下第84章 水泥(第一更)第178章 王業泰很不爽(第二更)第91章 佯攻第113章 祖大壽的憂慮(第三更)第63章 落入陷阱第22章 滿桂第15章 李邦華的肯定第112章 細作(上架第二更)第123章 急行軍,進入遼陽腹地第11章 一百家丁第69章 李彥直入幕第117章 諜戰第132章 謹慎的戰鬥第78章 佔據皮島第138章 尾聲第22章 滿桂第72章 東江內亂第61章 擊退第一次攻城第35章 朝堂上第124章 殘破的遼陽第118章 兵抵鴨綠江第79章 定東江第61章 擊退第一次攻城第38章 王先通回家第114章 朝廷議增援第169章 炮轟登州水城第108章 大淩河之戰的開幕第101章 忙逃離第133章 抵達大淩河城外第133章 抵達大淩河城外第29章 皇太極的決斷第84章 水泥(第一更)第81章 皮島諸將第109章 錦州第170章 平定登萊第37章 請鎮東江第140章 哲哲和大玉兒第4章 王業泰的退兵之策第106章 火炮(第二更)第148章 苦心孤詣皇太極第43章 手下被抓第126章 海州之戰第95章 大明第一戰將第145章 議封侯、李彥直的決定第93章 建奴退了第60章 攻防(求收藏求推薦)第164章 塞外諜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