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開天闢地的李世民

自古以來,擺在歷朝開國君主們面前最難的問題就是如何安置宗室和功臣,輕了怕引起怨憤之心,重了又擔心君權不穩,所以這就有了兔死狗烹,八王之亂等詞彙的產生。

李世民在名義上雖然不是開國之君,但因其在大唐創立之中的功勳,也享受開國之君的待遇,當然了,隨之而來的也有這些煩惱。

大唐自開創之初,朝廷就有禮待功臣之風,坐穩了江山後,也並沒有鳥盡弓藏,大肆的屠戮功臣,究其原因和李家父子出身多少有些關心,他們本身就是世家大族出身,並不像劉邦那樣骨子裡透着自卑。

可再好的出身也不能爲他們解決宗室的問題,爲什麼呢,自古以來,可以說就沒有十全十美的方法。周朝以宗室建立封國,最後導致諸侯割據,尾大不掉。秦朝以郡縣天下,經歷過趙高之亂的王室,根本就無法應對各路來勢洶洶的羣雄。

漢朝以封國郡縣並行,可劉邦這小聰明賣得並不怎麼樣,皇族以封國爲根基造反的案子屢見不鮮。一直到前隋,以皇子爲總管督險要之地,看起來雖然挺穩當,這五個傢伙又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但最終還是父子相忌,兄弟相屠,金技玉葉皆雕零殆盡。

這種事絕對沒有十全十美的,非彼既此,即使房杜兩人謀略無雙,也不能保證代代傳承不出問題啊,更何況他們的兒子又都在東宮任職,出了主意那就是幫太子打壓其他的皇子,回過頭兒來皇帝要埋怨他們,那可就說不清了,所以兩位宰相給皇帝的意見是,一代人管一代人的事。.......

對於房杜的話,李世民回去後想了好幾天,沒錯,像始皇帝那樣想着千世萬世的確不合實際,當務之急還是應該量才使用遣出長安纔是,這樣一來可以穩定國本,使他兄弟叔伯之間和睦相處,二來還可以作爲宗室的屏障,鞏固朝庭對地方的控制力度。

想通了這一點後,李世民提筆寫到:“自周封王建國,則宗室與國同體,朕查古今之道,體骨肉之情......,吳王-李恪爲興州都督、蜀王-李諳爲漢州都督

魏王-李泰爲寧州都督、荊王-李元景爲歸州刺史、魯王-李元昌爲峽州刺史、韓王-李元嘉爲郎州刺史......。”

皇帝這道加封朝中掀起了軒然大波,從這道聖旨的內容就可以看出來皇帝整治宗室的決心,魯王幾人的任命都僅僅是下州的刺史,而像李元方、李元慶、李元裕、李元名、李靈夔、李元祥、李元曉、李元嬰等人,則以年紀和才能不足爲由,加了俸祿後直接趕回了封地,同時有又命他們無旨不得還京。

最讓他們吃驚的是皇帝對李泰三人的任命,就把他們就這麼趕出長安,那是不是說明皇帝已經對諸皇子爭儲之事沒有了耐心呢,這是不是說魏王在太極殿的演的那一出不僅把自己提前踢出局了,更是坑慘了他的那些兄弟呢。

一時間朝中屬於各王勢力的官員是惶惶不可終日,生怕皇帝直接把他們也一勺燴了,不過,等了好幾天,皇帝那一點消息都沒有傳出來。

不服氣的人也有,把李恪就這麼弄出京城了,那豈不是半分希望都沒有了,於是老狐狸岑文本拐外抹角的讓人給皇帝上了奏本,不問別的,就問齊王應該如何安置,既然諸皇子親王都一視同仁了,那是不是他也不應該置身事外呢!

岑文本的打算不錯,李佑是東宮的人,太子於情於理都是不會讓他就藩的,而皇帝一旦準了太子所請,那吳王等人不就可以繼續留在京裡了呢!而且,魏王一黨也不是傻子,這時候不風雨同舟,那等着洗乾淨屁股滾到封地去養老吧!

岑文本的借力打力,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計策並沒有成功,太子竟然一動都沒動,直接選擇了緘口不言,上朝下朝一句話都不願意多說。

恩?過河拆橋,太子爲了鞏固自身的地位,竟然連他最貼心的兄弟都捨棄了。就在衆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皇帝對齊王的安置方法出來了:剝奪齊王的全部封邑,保留王爵和俸祿,並擢升爲歸德將軍,讓李佑以普通的武職在繼續在六率效力,例同於李道宗和李孝恭等郡王。

皇帝的這一手還真閃了大夥兒的腰,你們不是要公平嗎?行,朕給你們,老子把李佑的封邑沒收了,讓他連李道宗等郡王都不如,這下你們還有什麼好說的。

想留在京城,沒問題,朕也不是不開明,不管是皇子,還是皇弟,誰願意放棄手中的封地,那都以留下了,有才能呢,朕一樣給你們在朝中安排官職,怎麼樣,誰捨得?

皇帝不是一般的狠啊,同時也不是一般的精明,他算是打破歷代對皇室子弟的安置辦法,重新創立一套獨特的方法。

願意留在長安的,不管你是惦記皇位,還是貪戀這個花花世界,只要把封地這一塊進項一掐,在財源上斷了你們的後路,那你們又能翻起多大的浪花呢,至於給點官職,那就顯得不重要了,給誰當不是當呢!

一邊是虛無縹緲的希望,一邊是榮華富貴的日子,這是皇帝給他的兒子和弟弟的選擇。.......

承慶殿內,解決了心中包袱的李世民美滋滋的品着茶水,而被皇帝這一下搞的有點暈頭轉向,摸不着頭腦的李承乾則小心的和皇帝話着閒篇,他想不明白,李泰等人的荒唐事多年來可不是一次兩次,爲什麼這次皇帝下這麼重的手呢!

“高明啊,你是不是想不明白朕爲何要這麼做?”,放下茶盞後,李世民笑眯眯的問着兒子。

額,遲疑了一下,李承乾點了點頭:“父皇,這個,這個四弟的傷還沒有,是不是等一段時間再說!”,他只能這麼回答,總不能因爲皇帝重懲了自己的叔伯兄弟,就開始得意洋洋吧。

“哼,這也經是朕給他最大的恩典了,同時也是對他最大的警告,希望他能夠體會朕的用意,到地方上爲民造福,老老實實地做個臣子。.......”

第二百三十三章 殿下,你可不太純潔啊第七十七章 慶功宴上的風波(1)第五百三十章 好久不見第六百三十九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三百五十六章 賢后風範的獨孤妙音第七百七十一章 九屍迎賓第六百三十七章 鬼哭狼嚎的刑部大牢第四百三十八章 母妃說不讓我吃你的東西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家也欠高利貸第八百六十七章 不可逆轉的轉型!第十三章 吃人嘴短第三百七十五章 唾沫星子滿天飛第八百八十一章 好酒、爛肉!第二百六十二章 媒婆皇帝李世民第七百七十四章 另有其人第五百三十三章 禮待謝氏的真正目的第七百六十五章 有些禮,必須收!第七百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本王可不是傻子,這坑我不跳第三百八十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六百七十四章 親戚來了是非多第八十章 大唐需要水師(2)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明宮第五百二十六章 明德殿裡的大耳刮子第二百九十四章 結婚是改變命運的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可以放牧,但不要放肆第七百五十五章 詭異的勝利與勒石燕然第一百九十九章 慕容順,你服不服?第七百零三章 汝戲百姓,吾戲汝命第一百八十九章 坐收漁利的李恪第四百零三章 大小狐狸之間的對弈第三百零八章 女人嘴,騙人的鬼第六百七十五章 別給臉不要臉第二百九十章 是不能讓老實人吃虧的第七百二十六章 醉打金枝(一)第五百一十二章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第二百四十三章 都是好色惹的禍第五百三十二章 相得益彰第二百二十二章 庫山終戰第八百七十五章 黃臉漢子也不傻!第六百一十九章 有些人就適合當槍用第六百三十章 哎呀,坐不住了?第三百七十一章 激戰曲江坊第六百九十八章 陳家四少爺第七百一十二章 太子妃出手第四百五十三章 坑爹、坑全家第四百零六章 兄弟三人齊上陣第九百八十五章晉王府第十九章 梟雄末路第二百一十三章 初抵洮州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好,兔爺兒第十二章 酒鬼長孫無忌第三百一十三章 牛鼻子,下來吹牛批行嗎?第八百三十一章 馬車內的交易!第五百八十章 反轉第六百八十七章 送上門的小媳婦第六百八十二章 被揍成豬頭的阿使那步真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明宮第六百五十三章 再到洛陽第一百五十九章 誰纔是殺人兇手?第九百三十章 喲,你也有這一天!第六百九十三章 地頭蛇的作用第八百七十五章 黃臉漢子也不傻!第七百九十章 現世報!第一百四十一章 謀殺親夫的鄭麗婉第六百六十九章 冤大頭-李元嘉第七十六章 我胡漢三又回來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貞觀十三年的第一場雪第五百七十九章 貪官多能吏第六百四十四章 不會讓你爲難的第七百三十五章 大小都得哄第九百二十一章 轉折與新的疑慮!第六百四十六章 尊嚴和活命第二百八十二章 長生不老藥的配方第六百四十九章 咋的,又想跟老子要錢第九百八十章 滿堂彩第三百三十八章 啥時候都有湊熱鬧的第八百零九章 啥玩意,鬧鬼!第七百二十五章 塑料姐妹情第二百七十九章 馬屁高手李麗質第八百四十六章 賞了一個大耳貼子!第九百六十一章 我真的不瞭解你!第二百八十七章 奇葩的法律第二百四十八章 這枕頭送的太及時了吧第八百七十八章 愈演愈烈!第九百三十八章 倆小老頭的算計!第九百零六章 我真是來送禮的!第七百二十五章 塑料姐妹情第三百八十九章 你真是個壞慫啊第九十六章 祭天求雨第四百九十五章 添磚加瓦第一百八十八章 決不能便宜了這個小混蛋第一百四十三章 被人玩壞的李績第七十六章 我胡漢三又回來了第六百零五章 貪小便宜吃大虧第六百零四章 有一種人叫添頭兒!第八百四十七章 莽夫嗎?第九百六十五章 凌煙閣(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頗思蜀否?第六百零四章 有一種人叫添頭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