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貞觀二年的蝗蟲

一個背插紅旗的信使風馳電掣般疾馳進入長安。

弘文殿

“潼關蝗災,遮天蔽日,所過之處禾稼草木俱盡.....”,

岑文本將手中的急章念給在做的衆人聽。

“殿下,蝗災不是小事,是不是從洛陽將陛下迎回來。”

蕭瑀的話有道理,就算是李承乾也想把李世民迎回來。

但現在恐怕是來不及了,估計這會兒老爹應經到草原了,等到他回來黃瓜菜都涼了。

再說難免會有人藉着天降蝗災爲藉口,說皇帝殺兄逼父,得位不正引發天災,要知道大安宮那位可是等這個機會良久了。

李承乾:“陛下登基後首次東巡是爲了收拾山東的士子之心,可以先報上去,但救災如救火是百姓是等不了的,這”,

“殿下,出大事了”,褚遂良抱着一大堆急章急吼吼的跑了進來。

“關中二十七州同時發災,蝗蟲來自黃河古道,蘆葦地荒灘蜂起,啃食禾稼無數,關中百姓人心晃晃,紛紛擁向潼關準備去山東逃荒。”

褚遂良的話讓所有人都坐不住了,整個關中同時爆發蝗災是大唐建國以來最大的自然災害,要是處理不好激起民亂那是要亡國的。

李承乾來到地圖前看着小吏在地圖上標出受災的範圍,地圖上潼關,扶風,華縣,鳳翔,涇陽,三原直到岐山,周至,再到漢中以東整個關中插滿了黃色的旗子。

受災的地方太多了,李承乾深思了一會開口道:“下令潼關守將關閉潼關,不能讓災民跑到山東去”

蕭瑀:“殿下這不讓災民逃荒是會激起民變的”,然而李承乾根本沒理蕭瑀的反對,

而是轉過頭來問魏徵:“魏大人,你說說隋末關中大旱災民是怎麼回事”。

魏徵不明白李承乾爲什麼要這麼問:“這個隋末的關中大旱,災民紛紛東出逃荒,他們先是乞討,乞討不成就偷盜,偷盜不成便搶劫,隋末的匪患大多是這麼形成的。”

“聽到了吧,孤這個監國在長安,你們這些六部大臣在長安尚不能解決災禍,要是讓災民東出,就是把賑災的問題甩給當地的州府,

到時候關中人口盡失,山東又起紛亂,一把大火之後,大唐還能存在嗎,所以必須控制災情的範圍,由朝廷出面賑災,潼關必須封。”

岑文本:“殿下說的是有理,但應該如何解決眼下的蝗情呢。”

“第一,開倉放糧,將關中的義倉全部打開按照人頭髮放

,第二,命令各州縣五文一斤收購蝗蟲,集中焚燒,這樣也能保下一部分糧食。

第三廉政部的基層官員切實監督賑災情況。”

蕭瑀:“殿下,萬萬不能捕殺蝗蟲,得罪蝗神,這蝗神降下災禍,首先是對天子施政的不滿,應該請陛下回來祭祀蝗神,並下詔罪己,如此方能安定人心。如若不然這”,

蕭瑀長篇大論的講述着應該天子面對上天的示警,應該怎麼做,象李承乾這樣就是誤國誤君誤天下。

李承乾擡起手,打斷了蕭老夫子:“蕭大人,你說的對,但那是父皇該考慮的,本宮要做的就是在鑾駕回京之前怎麼把災害降到最低,

至於你有不同的意見可以在朝會上說。”

不管蕭瑀漲青的臉,看着面露難色的劉政會繼續說:“劉尚書,你持本宮手令去工業區的儲備庫提糧五十萬擔”。

“殿下當真”,劉政會以爲自己的耳朵聽錯了,他當然知道工業區那有糧食,但那是太子的私財。

剛纔李承乾說發糧的時候他還在埋怨呢,這位爺也不是不知道戶部沒糧,總不能把軍糧那出去吧。

現在看李承乾願意把儲備庫裡的糧用來賑災怎麼能不讓這劉老摳兒喜出望外。

劉政會逗逼的樣子,逗樂了李承乾,無奈的搖搖頭,從懷裡掏出令牌,重重的拍在劉政會手裡,

“這會真實了吧,馬上派人把糧食送往各縣,手裡有糧老百姓的才能安心和朝廷一起共度難關。”

“殿下的心意臣知道了,臣替關中的百姓感謝殿下,臣馬上下去安排。”話畢深施一禮轉身離去。

“杜尚書,岑大人,魏大人你們看這麼辦行嗎”,李承乾可以不尊重蕭瑀,因爲這老頭子是讀書讀傻了,但他們三個是不一樣。

“咳咳,殿下,臣以爲甚好,以往朝廷之所以不管逃荒是因爲無力賑災,既然現在朝廷有能力賑災,自然不能坐視百姓餓死,臣以爲殿下的做法甚好。”

“在眼下這個時節糧食就是救命的金丹,多一口是就能救下一條認命,殿下能不爲利益所動老臣甚爲欽佩。”,

魏徵在大唐就是最高級的噴子,他都說好了,誰還能說什麼呢。

岑文本:“有道是手裡有糧心不慌,這麼辦不緊能控制災害的範圍,

同時也樹立了朝廷的威信,百姓對朝廷會更加的擁戴,再也不用擔心災荒沒人管了,臣附議。”

看到三位大佬都同意,六部其他的大臣也紛紛附議,蕭瑀雖然不服氣,覺得李承乾不能諫納人言,讓自己丟了面子,

但看李承乾連私產都拿出來也就按下嘴邊的話,坐在一旁生悶氣。

“岑大人,擬招吧,同時嚴令關中各地糧價漲幅不得超過三成的一律鎖拿,誰發國難財誰就的死。”

岑文本頗爲意外的看了李承乾一眼,隨即應諾,轉身草招去了。

於是一大批的信使,從長安出發,向着四面八方散去。

麗正殿

李承乾循例來給快要生產的長孫皇后請安,長孫懶懶的靠在榻上。

“乾兒,你做的不錯,遇事就應該處變不驚,但現在朝臣要迎回陛下,這樣你父皇的行蹤就有可能暴露啊”。

長孫的擔心是有道理的,萬一李世民的行蹤暴露,不僅會讓李世民身處險境,

還會讓頡利藉助這個機會除掉自己的心腹大患,使朝廷的北伐政略失敗。

到時候就會有佞人趁着關中蝗災國中無主,興風作浪,到時候大唐難免有覆滅之危。

“母后且安心修養身子,畢竟您即將臨盆,其他的事就不要太過擔心了,要是出了一點差池,父皇回來還不剝了兒臣的皮”,

李承乾的賣乖並沒有讓長孫皇后的眉頭舒展。

第一百九十三章 過年了,分點啥呢?第七百四十六章 一路向北第七百七十五章 煩人的房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世襲刺史制度第五十四章 並省官吏(1)第五百三十三章 禮待謝氏的真正目的第七百三十五章 大小都得哄第七百四十六章 一路向北第五百二十七章 要是孤咽不下這口氣呢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孫皇后出的難題第四百七十九章 承慶殿駁論(2)第四百九十五章 添磚加瓦第四百三十二章 瞅你那點出息第八百四十八章 當面砍,別客氣!第九百二十五章 草包將軍冒頭了!第七百八十七章 兩個精力旺盛的超級賽亞人第六百八十章 龍虎會第五百九十七章 長安城最不尋常的一年第五百九十三章 這事,朕管不了第四百二十七章 畫個圈圈詛咒你第一百零五章 定襄大捷震長安第三百七十六章 壓到駱駝的後一顆稻草第五百三十八章 密道?第九十四章 你算個什麼東西?第七百四十三章 有一個智者曾這樣說過!第二百七十五章 陛下,您可得悠着點啊第三百三十七章 別跟老子來這套第三百七十二章 曲江池的奇景第六百五十六章 哦,還有這麼個人呢!第七百五十八章 這是人情,也是體面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激怒的唐人第四百章 校場記事第三百一十八章 老子是你們活祖宗第九百二十八章 討價還價!第八百三十二章 行了,你也下去涼快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金雞下蛋第五百七十六章 繼續唱、繼續跳第四百零一章 奇人袁天罡第二百五十四章 食民而肥的鴨子們第七百四十八章 毒士-晉先生第二百五十章 有意思的孃家人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鮮出爐的城門官第四十八章 滅蝗進行時(3)第五百二十一章 底線再次刷新的程咬金第一百五十九章 誰纔是殺人兇手?第九十二章 爭糧打井(2)第四百九十六章 奇葩的一老一小第五百七十二章 還有商量嗎?第六百三十章 哎呀,坐不住了?第八百五十六章 麟德殿的笑聲!第七百三十章 你們!你們都是一夥的!第九十七章 戰事初開 先失要地第三百一十一章 別矯情了,喝吧第六百八十一章 推銷員-柳述第三百三十九章 風這麼大,你不怕閃着舌頭嗎?第二百八十六章 朕要把那些毒婦都敢出去第六十九章 岷州之戰(3)第八百三十六章 他在那?第九百二十九章 其實你不必這樣!第七百五十九章 撲朔迷離第四百四十五章 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第二百九十章 是不能讓老實人吃虧的第三百四十四章 殺人者、馬周也第八百九十七章 禍兮福所兮!(一)第七百六十六章 有錢,任性!第九十五章 倒黴的荊王第二百六十八章 玄武門上還有散去的疑雲第四章 朝堂爭鋒(1)第五十四章 並省官吏(1)第八百三十章 有些女人是碰不得的!第四百三十四章 疑神疑鬼的長孫衝第七百零七章 老好人不是那麼好當的第二百六十一章 喋血鴻臚寺第六百九十三章 地頭蛇的作用第四百八十九章 這是個人才啊第一百二十一章 蕭瑀的險惡用心(2)第六百一十二章 忠臣不僅前臺有第三百六十一章 咋地,你特麼還想開直播啊!第四十八章 滅蝗進行時(3)第九百四十一章 橫生枝節!第四百零一章 奇人袁天罡第十一章 初遊終南山第一百三十四章 他就是個壞種啊第三百八十八章 真是白活了一輩子,誰也看不上他啊!第九百一十九章 刑部大堂的鬧劇!(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你是誰家養的狗第六百零七章 “妥”善處置第九百五十九章 胖子的桃色新聞!第三百九十五章 可以放牧,但不要放肆第三百七十六章 壓到駱駝的後一顆稻草第四百三十六章 單道真第八百六十三章 傷害不大,侮辱性極強!第四百二十六章 開天闢地的李世民第六百七十九章 險中求富貴第二百一十七章 庫山之戰(2)第一百六十一章 和道門的交易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陽舊事第二百四十九章 爺今兒賞你倆嘴巴第八百二十三章 你話咋那麼多呢!第六百六十九章 冤大頭-李元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