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禮待謝氏的真正目的

漢高祖劉邦在他登基稱帝的第十一年曾發佈求賢詔,只要有本事就都可以來投我,我能富貴之。由此可見,一個國家要想真正的富強,人才是多麼重要。

說道選吏,那就不是得不說掌握着教育資源的世家,因爲壟斷的關係,朝廷不得不從他們中挑選官吏,即使有了科舉制度也是一樣。畢竟這不是種地,多少得懂得一些治國安邦的道理吧,總不能讓目不識丁的人來充任各級官員,真要那樣還不亂套了。

而說道天下世族,在目前來說最弱的一枝就要說到江左世族了,自東晉以後,宋齊樑陳四朝皆是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絲毫無進取之心一統天下,所以也就有了江左世族無功臣這一說法。

當然了,這種不思進取政治體制也是他們刻意營造的結果,宋齊樑陳四朝皇室中只有陳氏不是士族。四朝之建立政權及治國施政,也無不倚重士族、優借士族。宋以後雖然已不是“王與馬共天下”,世家大族與皇室共安的局面,但四朝之建立同樣要依賴士族的支持。

四朝在奪取皇位時,都曾有一批親信謀臣和武將爲其出謀劃策、衝鋒陷陣,而這些人雖不出於第一流高門,但仍屬於次門士族。如劉裕之有劉穆之、徐羨之、檀道濟、沈林子等。蕭道成之有崔祖思、劉善明、王敬則、垣崇祖等。蕭衍之有沈約、範雲、王茂、曹景宗等。

所以自東晉到南陳滅亡前,江左世族整整狂歡了五個朝代,一直到楊廣率軍南征平滅陳叔寶才結束了這種特殊的政治體系。大業年間,先後割據江南的蕭銑、杜伏威、李子通、林士弘、輔公祏等人都是江左世族推出來的代理人,其目的就是爲了保證他們在戰亂時期的利益不受到侵害。

大唐立國以後,他們見李家在中原頻頻得手,勢力一天天的做大,所以就暗中派人來朝表示臣服,李孝恭平南的時候,戰事進展的如此之順利,除了他和李靖的軍事才能外,江左世族也是出力頗多的。

東宮-明德殿,李承乾和兩位白髮的老翁有說有笑的聊着,這兩位老頭兒一位是謝氏的家主謝舫和道長謝弘。李承乾和謝弘有過一面之緣,當年在終南山請謝映登的時候,這個老頭兒就是當事人之一,對於這個慈眉善面的老道士,李承乾印象好極了。

這次皇帝派遣太子調解蕭、謝兩家之間的爭端本就天大的恩惠,現在事情圓滿解決了,不來道謝可就太失禮了。朝廷有嚴格的覲見制度,長安也不是江南,沒有熟人引薦進東宮的事想也不要想。

本來,謝舫是想找本家侄子謝映登的,他是東宮的心腹,自貞觀初就跟隨他太子身邊效力了,這些年也立下頗多的功勞,在太子那面子絕對是有的。可不巧的很,謝映登移駐鬆州,眼下並不在長安,無奈之下才找了和太子有一面之緣的謝弘。

“謝家主,對於江左世族,陛下是十分看重的,他呢,國事繁重,沒法親自接見你們,所以特意命孤轉達他對江左世族的關心。武德初,諸族對朝廷的貢獻,李家是不會忘的,陛下這次特旨三十名七品以下官員告身給諸族,就是爲了酬勞你們的往日之功。”

聽到李承乾說三十名官員的告身,謝舫趕緊起身施禮,恭聲說:“謝,陛下,殿下的隆恩,江左各族永遠都忠於朝廷,忠於陛下。”

呵呵.......,“謝家主免禮,不要客氣,你們對陛下的忠心,孤會轉奏陛下的。”,話畢,李承乾又對他做了個請的手勢,繼續說:“說起來孤與你們謝家還有一定的淵源,貞觀元年孤初掌六率,手下缺少能征善戰之將訓練軍隊,就是因爲得到了謝科纔算真正的解決了問題。而且謝弘道長一直都是孤尊重的前輩高人,所以這次主持風化案,孤不得不讓你們化干戈爲玉帛。”

“是是是,太子殿下恩情,我們謝氏上下都敏感五內,等老夫南歸一定將朝廷的恩典傳之於江南各地,讓諸州百姓都能體會到陛下和殿下的一片誠摯的愛民之心。”

謝氏在世家中只能算是二流,和太原王氏、清河崔氏這樣的龐然大物是比不了的,在朝的官員,除了謝映登之外,其他的都是州官縣吏,想要飛黃騰達就得找一顆大樹靠着好乘涼,而有了謝映登,東宮無疑就是最好的選擇。

“謝弘道長來長安一次不容易,孤已經奏請陛下賜下三十張譜牒,讓道長的可以多收一點徒弟學習黃老之學,另外你年紀大了,多點人替映登照顧你也是好的,就算是孤爲他盡了一番心意。”

還沒等謝弘道謝,李承乾便擡手打斷了他,然後繼續說:“謝家自晉以來,人才輩出,地傑人靈,是江東世族的領袖,朝廷給些恩典也是應該的。這些年朝廷都在經營北方,一是爲了快速的恢復國家的元氣,二來是應對強敵。現在朝廷富裕了,再也不能厚此薄比了,所以接下的日子,對於江南諸州的開發也成了朝廷施政的重點。”

“你們世居江南,對那裡的風土人情、明間風物了熟於胸,開發江南是離不開江左世族出力的,您老回去後,告訴諸族的子弟,朝廷的大門永遠爲他們展開,讓他們放心出仕,我李家和宋齊樑陳是大不一樣的。

另外,杭州水師和工業區商隊在江南多有往來,你們在當地,要多多鼓勵百姓生產,以身作則,創造出更過的利潤。只有老百姓的腰包鼓了,咱們才能想着往好了奔不是!”

讓江左世族出來爲官是皇帝意思,他的解釋很簡單,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要讓五姓七望、關隴世族有個對手,只要朝廷控制大局的時候才遊刃有餘,天子的寶座才更家安穩。

而扶持江左世族無疑就是最好的選擇,用皇帝的話說,讓你對手們永遠都要有一個強勁的對手,只有他們不斷的消耗,才能讓這個國家更加穩定,才能讓那些被他們世代盤剝的百姓有好日子過。........

第八十七章 初遊翠微宮第九百零五章 我的活祖宗!第二百八十九章 被老頭兒玩兒壞的吳黑闥第七百二十五章 塑料姐妹情第三百一十九章 政治低能不說,情商也不高第三百零六章 大唐的工匠精神第二百六十六章 爺兒還真是走眼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被人玩壞的李績第八百四十一章 行,上眼藥來了吧!第一百三十二章 鄭家有女名麗婉第二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四章 大安宮第二百八十六章 朕要把那些毒婦都敢出去第九百四十三章 你看,出事了吧!第七百五十二章 我可有誠意了!第二百五十章 有意思的孃家人第一百零六章 長安城瀰漫的陰謀(1)第八百零七章 《帝範》第五百九十五章 刑部,不行第七百六十一章 得有實事求是的態度!第二百五十章 有意思的孃家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金雞下蛋第四百八十二章 絕不慣着這樣的刁民第四百三十二章 瞅你那點出息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李綱後悔了第三百六十五章 你小子偷着樂吧!第五百七十九章 貪官多能吏第五百零二章 萬國來朝(二)第八十章 大唐需要水師(2)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唐豪放姐!(二)第二十四章 李世民的酸詞第一百一十三章 到處都鬧幺蛾子(2)第七百九十八章 不對,全都不對!第三十七章 出使風雲(3)第十九章 梟雄末路第五百零五章 不幸又幸的人生第四百五十章 挖牆腳到老夫頭上了?第五百七十一章 竇寬受賄第八百六十章 泡茶館!第五百七十四章 知道你崔爺是混那的嗎?第八百一十八章 東宮來了兩位“姑奶奶”!第七十九章 大唐需要水師(1)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念成魔第二百五十三章 流氓刺史,流氓飯局第六百三十九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二百零九章 吃誰的飯就得知道向着誰第九百一十七章 刑部大堂的鬧劇!(一)第七百三十二章 禿尾巴鵪鶉第二百三十五章 要幹就幹大的第七百五十三章 夷男有個好兒子!第九百六十二章 樹倒猢猻散!第八百六十五章 呦呵,綁了個爹回來?(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家也欠高利貸第四十九章 李承乾造反了?(1)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下掉下來的餡餅第六百五十章 太子妃發威!第二百九十五章 兩個死腦筋的老頭兒第八百四十九章 硬氣縣令賀欽!第八百二十三章 你話咋那麼多呢!第五百五十章 陛下,還記得您表叔嗎?第九十九章 血戰惡陽嶺第八百七十七章 別特麼給臉不要臉!第六百一十六章 下官請你們吃肉!第四百九十九章 誰都有第一次第五百九十三章 這事,朕管不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都是褲腰帶惹的禍第八百九十五章 該走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坐收漁利的李恪第五十七章 並省官吏(4)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六百五十三章 再到洛陽第八百一十九章 是胖折,還是砸折?第五百八十三章 該敲打的時候就得敲打第五百七十章 永昌府的席面第四百四十二章 憶往昔第七百三十章 你們!你們都是一夥的!第二百四十六章 被當成鷹熬的程妖精第九百四十四章 安康公主的哭泣!第一百一十四章 杯酒釋兵權 (1)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到皇家的無名劫匪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唐豪放姐!(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和道門的交易第六百章 申州城的匪宴第九百八十六章 強烈的對比!第五百三十一章 蕭瑀的新爸爸第八百四十四章 你懂我!第一百八十七章 睚眥必報的李承乾第七百一十二章 太子妃出手第四百九十章 哎呀,讓您見笑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哥說了讓你們先串串供第二百八十二章 長生不老藥的配方第八百三十三章 不能白送上門!第九百一十五章 來自高原的問候!第一百五十六章 你是不是出點血啊第九百二十三章 永遠都養不熟的狼!第五百二十三章 面子是靠自己掙的第二百八十一章 江國公府的活出殯第二百二十一章 驚慌失措的伏允第七十三章 岷州之戰(7)第五百二十二章 算盤不要打的太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