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新造紙術帶來的影響(2)

就這樣,剛剛準備出門的李承乾就被自己的老師堵在了東宮,新紙的出現當然讓李承乾異常的興奮。

但得知自己兩位號稱無所不知的老師竟然被這樣簡單的事難倒了,李承乾不得不感慨古代教育的僵化程度。

“兩位老師,不要急,這事簡單,你們先坐”,轉過身對一旁的恆連說道:“去給兩位老師上茶,再取九枚印章過來。”

李剛和張玄素聽到有辦法,那裡還顧得上喝茶啊,連連催促李承乾趕快告訴他們有什麼好的辦法。

李承乾:“大唐現在最成熟的印刷技術就是雕版了,可雕版的的由來和弊端相信不用學生講兩位老師也知道”。

聽了李承乾的話,李剛和張玄素都點了點頭,這個他們當然知道。

雕版印刷大約出現西晉,隨着紙、墨的發展,印章也開始流行起來。

到了東晉時期,石碑拓印得到了發展,它把印章和拓印結合起來,再把印章擴大成一個大的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紙鋪到版上印刷,這就是雕版印刷的雛形。

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紙上按所需規格書寫文字,然後反貼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據文字刻出陽文反體字,這樣陽板的雕版就算是完成了,至於陰版剛好和它的順序相反直接顛倒過來就可以了。

在雕制好的版上塗墨,鋪紙,用棕刷刷印,然後將紙揭起,就可以成爲印品。

可是雕刻版面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材料的,一但雕版完成後,一經開印就顯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強大優勢。

不過凡事有利就有弊,雕版的缺點就是在雕刻過程中不能出現一點錯誤,一旦刻錯了一個字,這整塊的板子就廢了。

這樣一來就大大增加了製作的成本,十之能有一二就算是很高明的工匠了。

而這種昂貴印刷術,只有佛道二教這樣的宗派和世家門閥才能用得起,多用於印刷佛像、經咒、發願文等。

至於爲什麼很少用於刊印四書五經也就不言而喻了。

李承乾接過恆連手中的印章對二人說:“這就是解決的辦法”,看二人還不明白,李承乾將一張放在一起,齊齊在紙張上按下,隨後有顛倒了他們的順序,再次的按了下來。

這下兩位老夫子眼前一亮,這幾枚印章其實就是一整塊雕版,而神奇的是李承乾只是顛倒他們的順序,紙張上的內容就不一樣了。

李剛:“辦法是好辦法,可總不能都做成印章吧。”,在一旁的張玄素也點了點頭。

李承乾:“這樣,反正今天也沒什麼事,咱們去工業區,做出這種新的雕版怎麼樣。”,李承乾的話二人自然不會拒絕。

李承乾等人來到工業區的作坊後,馬上就命人叫來幾個木匠。

李承乾手裡拿過一塊現成的雕版指着他們中的一個說道:“你有手中的材料,做成一個和這塊雕版相同尺寸的板子,再板子四周就加上邊條,邊條上留好凹槽,等着在做好的東西一個個放進去。”

隨後對剩餘的木匠吩咐道:“你們幾個分工,做兩百個四方的木塊,方塊做好後在上面將字刻上去就好了,但在木塊上要流出或凹或凸的槽位,以便以後組裝使用。”

李承乾說完以後,木匠們就開始動手了,不得不說他們領會的很快,不一會幾個木塊就做好了,試了試它們的槽位,很不錯,隨後就和李剛二人在一邊等着。

三個時辰過去了,木匠們終於將新的板子做好了,李承乾隨後將木匠們組裝好的新板子拿到兩位老師面前。

看兩個老頭子象擺弄雞蛋一樣小心的端詳着新板子一旁的李承乾也面帶微笑的搖了搖頭。

李承乾:“老師,這種雕版可以隨意組裝成各種內容,以後再也不會在因爲雕刻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而造成浪費,且能大大節省人力物力的投入,這樣以刊印的成本也就降下來了。”

老李剛拂了拂鬍子十分滿意,隨即對李承乾說道:“從殿下的神情上老夫知道,對你而言這也許並不算什麼。

可殿下你想過沒有,以往因爲成本的原因,朝廷並沒有刊印大量的四書五經。

可現在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技術就可刊印更多的書籍,培養更多的讀書人,讓有教無類再也不是一句空話,這是千百年間無數士人的夢想啊。

但老臣萬萬沒先想到是竟然可以在今日就可以實現了,這難道不能讓人激動嗎。”

老夫子的話李承乾當然明白,自己這個老師歷事三朝,對這人世間的富貴早就心如止水了。

要說還老夫子還有什麼執念的話,那就是文道的傳承,自五胡十六國以來,中原飽經戰亂,無數的文道瑰寶都沒有保存下來。

而今天有了這樣的印刷術,有了這樣的紙張,只要肯下功夫,一定可以再現盛世文華的。

“是,老師的教誨承乾記。”,李承乾後過身招呼作坊的管事過來;“記下三點,第一:獎勵改良紙張的匠人每人百貫。

第二:擴大這裡造紙和新式雕版的規模。

第三:立刻按照剛纔製作雕版的方法先將論語刻出來,本宮要在半個月內見到三千本,需要什麼你自己寫單子領。”

管事:“諾,請殿下放心,卑職一定按時完成。”

同時也能讓更多的百姓瞭解朝廷的法令,讓李承乾一直提倡的依法治國真正的深入人心。

而那些世家豪族,則再也不能壟斷知識,曲解朝廷法令來壓榨那些窮苦的百姓了。

第九百三十二章 他爹當年也是這麼過來的!第一百二十七章 誰的賬也不買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泰掃黃第五百九十五章 刑部,不行第八百零八章 京兆府後堂的樂子第五百九十一章 求情等於送死第五百一十八章 再聰明也不如我兒子第四十四章 大安宮第一百四十七章 化胡爲漢的方法第八百七十八章 愈演愈烈!第八十八章 視察書院工程第一百五十三章 你能閉嘴嗎?第五十一章 李承乾造反了?(3)第三百一十九章 政治低能不說,情商也不高第五百一十四章 鹹吃蘿蔔淡操心第三百五十四章 最毒婦人心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知磕磣的張亮第一百三十八章 長孫皇后是菩薩第四百二十七章 畫個圈圈詛咒你第一百二十三章 蕭瑀的險惡用心(3)第五百七十二章 還有商量嗎?第八百五十七章 東宮版“知新錄” (一)第五百九十四章 臨海公主的最終決斷第三百零四章 永平坊見聞第六百八十六章 送禮也是一門學問第四百六十二章 狐狸也有打盹的時候第三百一十三章 牛鼻子,下來吹牛批行嗎?第八百三十四章 禽獸與禽獸不如!第五百四十三章 “真香”定律第九十四章 你算個什麼東西?第八百九十五章 該走了!第六百九十四章 別有洞天第五十二章 奇葩鄭善果第五百一十一章 小兄弟,這世上最不可靠的就是人心第五百四十八章 吳府作客第九百一十章 明德殿裡的小把戲!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謀深算的岑文本第八百零六章 老冤家,新思路!第九百二十八章 討價還價!第三百一十六章 譙公之殤第七百六十章 羈押二王第八百六十三章 傷害不大,侮辱性極強!第六十九章 岷州之戰(3)第九百三十五章 顛倒黑白的小胖子!第七百六十四章 沒完沒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長生不老藥的配方第七十七章 慶功宴上的風波(1)第九百一十七章 刑部大堂的鬧劇!(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都想當這個官(1)第五百一十三章 臣這禮比鄭家重!第八百六十八章 宣政殿外的戲劇!第六百二十九章 欲蓋彌彰第四百四十三章 禮部的官司第三百九十五章 可以放牧,但不要放肆第七百八十二章 傅奕的擔憂!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泰掃黃第五百二十八章 這是新年的第一場風化案第一章 初臨貞觀第二百八十二章 長生不老藥的配方第六百五十四章 封王?沒問題!第六百八十六章 送禮也是一門學問第七百四十章 晉陽風暴(三)第五十四章 並省官吏(1)第十二章 酒鬼長孫無忌第九百六十五章 凌煙閣(二)第五百零六章 竇寬的新職務第九百七十九章 好言相勸!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極宮前上演的全武行第七百四十三章 有一個智者曾這樣說過!第七百五十一章 立威,同時也是警告第八百二十九章 你們,給老子放尊重一點!第八十一章 論糧道(1)第六百二十二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三百三十七章 被說服的江夏王第七百二十七章 醉打金枝(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過年了,分點啥呢?第四百九十九章 誰都有第一次第八百九十六章 師生之談!第六百二十二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三百零六章 大唐的工匠精神第一百二十三章 蕭瑀的險惡用心(3)第四百七十八章 承慶殿駁論(1)第五十八章 並省官吏(5)第二百七十一章 來,美人給朕笑一個第一百二十章 蕭瑀的險惡用心 (1)第八百二十五章 這老不死的到底是誰?第六百四十章 讓你死的心服口服第七百五十八章 這是人情,也是體面第八百一十一章 不依不饒的道爺!第九百七十九章 好言相勸!第九百二十六章 他想搞什麼幺蛾子!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北衙的建立第二百四十二章 朕就問你知不知錯第一百五十五章 千金買骨的李世民(2)第八百二十九章 你們,給老子放尊重一點!第七百零三章 汝戲百姓,吾戲汝命第五百八十二章 父與子,不同也第八百七十八章 愈演愈烈!第八百四十九章 硬氣縣令賀欽!第五百九十二章 七十有個爹、八十有個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