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四章 另有其人

皇帝者,使天下赤黃之氣凝一之人,舉手投足之間山河震動,萬民俯仰,天下之人有誰不想坐在獨一無二的椅子上,試試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的威力呢!

當然,要非要在這上面較真的話,在李承乾看來,這天底下唯一一個從沒想過取皇帝而代之的,就只有他一人。這不是自賣自誇,也不是說他身爲儲君,這皇位早晚都是他的囊中之物。

而是因爲他深知“量力而行”的含義,權力這東西就像美酒,是能讓人頭暈眼花,不辨東西的物件。他監國也不是一、兩次了,坐在那個位子混當然好過,可要真心實意的爲國家,爲黎民做點好事,就得“鬥智鬥勇”了。

汪華當年在東南稱孤道寡,窺測中原,說他當年沒有定鼎天下之心,恐怕連他自己都不糊弄不過去。可人心之事,往往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轉變,最起碼對他心存怨望之事,李承乾只信三分。

席間的話,只不過是他根據蛛絲馬跡大致推理出來,其真實性也就三四分而已,而且還沒有證據,根本就做不得說。李承乾之所以在這個時候說出來,其實就是想詐詐汪華,饒他智計百出,擅長自保之道,可要是一刀捅到痛處,他也會投鼠忌器的。

可結果顯然是好的,老傢伙能痛哭流涕正說明了他即使不是此事的主腦,也必知這其中的原委。行,窗戶紙捅破了,老頭兒還想解釋,那就聽聽又何妨呢!

不得不說,李承乾還真蒙了個八九不離十,正好說中汪華的心事,碰到了那個壓在他心頭二十年的石頭,汪氏一族的生死存亡就在他一念時間,不說實話不行啊!

貞觀初的時候,京兆韋氏是什麼實力,宮裡頭有貴妃、親王,宮外有數不清的大員,可謂樹大根深,朝中文武誰不得給三分顏面,退避三舍。

可就是因爲惹了皇后一個不高興,就讓征塵未洗的太子直接幹掉了兩房,貴妃被削,親王被禁錮封地,從老到小那是一個都沒發過,全都發落了,到了現在韋氏也沒緩過氣來。

與這樣的世家比起來,不管底蘊還是實力,汪家又算的了什麼呢,頂多就算是一鄉村土財主,不說實話與太子掰手腕,那與拿雞蛋碰石頭沒有區別,他年紀大了無所謂,可家裡還有那麼多人呢。

於是,嘆了一口氣,汪華將當年的事娓娓道來:沒錯,太子說得一點都沒錯,汪華確實留了一手,畢竟凡事都存在意外,他降唐也是迫不得已,不留後路怎麼辦呢。

要知道,當時的皇帝是李淵,在前隋的時候就是個浪蕩公子哥,他們跟楊家還是親戚,最後怎麼對待人家的,他說的話又有幾分是可信的。

他手下的六個州雖然沒有中原富庶,但因爲沒怎麼受到戰亂的波及,錢糧賦稅也算充實,汪華在那裡經營的年頭也不少,所以也攢下了不少的家底。

在他上表降唐的時候,特意把府庫中的大部分財帛轉移到了秘密之地,並由其堂弟汪鐵佛率領一部分親衛看管,一旦他在長安有什麼不測,汪家也可以憑藉這些家當東山再起。

可他非常幸運,李淵並沒有將他與李密、李子通、杜伏威等人一概而論,不僅將他放了回了,更是仍舊主管六州的軍政,算是落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武德九年,秦王登基,隨即在第二年又招他入京,這就讓神經剛剛放鬆下來沒幾年的汪華又緊張了起來。他讓汪鐵佛徹底脫離官場遁入民間,既可以讓目標變小,也更加保險。

不得不說,汪花再一次猜錯了,李世民僅僅是受了他手中的權,但給他的待遇絲毫不壓於皇親,四時八節的賞賜也從不間斷,這讓汪華懸着的心終於放了下來,而且這樣的舒服日子一過就是十年。

可就在貞觀十一年秋的一天,一個年輕人的造訪打破了他生活中的寧靜,此人正是汪鐵佛家的老八-汪紘。他是來報喪的,汪鐵佛和他的七位兄長都在這十多年中,先後病亡於吳地的大山之中。

現今既然大唐皇帝如此厚待汪家,那守衛大山的任務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汪華希望侄子可以留在長安,他對不起堂弟一家,想借此補償一下堂弟留下的最後一子。

想當官也不是問題,即使他閒雲野鶴慣了,在朝中沒什麼人脈,可這張老臉在皇帝那還是有幾分的,要一個五品官還是不成問題的。

可讓汪華沒有想到,他這個侄子,不要名,也不要官,僅僅是要求他配合搞一些度牒和幾塊地皮,他要在長安城經營一些自己的營生。

至於其他的就不用伯父操心了,甚至他不需要告知別人,有自己這麼個侄子,反正他們家這一脈已經沒什麼人,是死是活也沒人在意。

汪華本來是要拒絕的,可他一不想讓人知道他曾經留的那一手,二來也是出於愧疚的心理,所以也就照着汪紘做了。

正是因爲做了這個決定,汪華的噩夢開始了,他慢慢發現了侄子不僅以和尚的身份爲掩護大肆斂財,更是培養了大批的媚女暗中羅織勢力,大有圖謀不軌之嫌。

汪華知道後也曾多次的勸阻,希望他可以罷手,放着好好的消停日子不過,瞎折騰什麼啊。再說了,皇帝父子兩代人都有雄主之資,文治武功皆是上乘之選,想要在他們活着的時候與朝廷作對無異於蚍蜉撼樹。

.......,一直到這次丹陽公主出事,汪華徹底坐不住了,他心裡明白再這麼下去,侄子那點小秘密早晚大白於天下,到時候汪家就難免被他拖累,所以想盡早脫身以求自保。可沒有想到的是,還沒等他動身南去,太子先把話給點破了。

聽完汪華的話,李承乾笑着擡了擡手:“老國公,你看,你早說了啊,這不是鬧誤會了嗎?來來來,快起來,咱們繼續飲酒。”

還轉頭板着臉對狄仁傑說:“懷英,爲師平時是怎麼教導你的,要尊重前輩,還不敢趕緊上前搭把手!”,話間還對在大殿門口的丘神績擺了擺手,示意他可去忙了。......

第九十二章 爭糧打井(2)第一百三十三章 進退維谷的李績第九百七十五章 再說一遍,這是私事!第五百二十三章 面子是靠自己掙的第二百二十三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八百八十五章 大唐豪放姐!(一)第六百五十六章 哦,還有這麼個人呢!第四十六章 滅蝗進行時(1)第八百四十五章 討情債的人來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它確實不是人,但你是真狗啊!第三百一十三章 牛鼻子,下來吹牛批行嗎?第六百四十四章 不會讓你爲難的第七百零五章 父子之間是要糊塗着過的!第五百零五章 不幸又幸的人生第六百六十六章 死要清高,活受罪!第二百一十章 瘦骨嶙峋的長孫無忌第四章 朝堂爭鋒(1)第五十八章 並省官吏(5)第六百八十五章 流氓也是要有傳承的第七十四章 岷州終戰(1)第七百三十三章 真特麼回來事啊!第九百五十五章 你走吧!第六百五十九章 小魚乖乖第八百三十五章 劉員外!第四百八十四章 這世上原本沒有路第九百五十一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五百九十二章 七十有個爹、八十有個媽第八百二十七章 豫州之鼎第七百九十一章 菩提大陣第一百二十六章 侯君集嚇尿了第二百零五章 麗政殿裡的小嘴巴第七百七十七章 專門坑舅舅第八百九十八章 禍兮福所兮!(二)第六十八章 岷州之戰(2)第五十三章 李承乾對宗教的看法第九百零八章 手腳乾淨的“賊”!第四百七十七章 見微知著者-馬賓王第七百八十三章 新十一條(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念成魔第八十九章 含風殿議事(1)第八百零二章 老臣受教了!第七百八十九章 小師父,真是久仰了!第九百五十七章 盡歸於唐!第三百一十五章 告別第八百四十六章 賞了一個大耳貼子!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只配給孤當一條狗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沒有翻身的機會第四百六十二章 狐狸也有打盹的時候第四十四章 大安宮第四百零九章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第六百零七章 “妥”善處置第四百七十五章 君臣閒話第五百零七章 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第六百二十章 有錢能使鬼推磨第二百九十五章 兩個死腦筋的老頭兒第八百八十四章 長孫衝的發現!第八百五十七章 東宮版“知新錄” (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誰家都有不爭氣的孩子第一百九十三章 過年了,分點啥呢?第四百零三章 大小狐狸之間的對弈第五百五十一章 見過坑的,沒見過這麼坑的第七百九十章 現世報!第三百零七章 不省心的家事,不省心的人第五百五十五章 長史進門是非來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一樣的老子,不一樣的兒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被人玩壞的李績第七百九十一章 菩提大陣第五百七十六章 繼續唱、繼續跳第九百一十九章 刑部大堂的鬧劇!(三)第八百八十章 雌兔眼迷離!第九百一十九章 刑部大堂的鬧劇!(三)第八百二十二章 越來越有意思了!第八百五十八章 東宮版“知新錄” (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朕要把那些毒婦都敢出去第五百八十四章 樓下的是你爹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九百八十三章 太子病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兩個死腦筋的老頭兒第一百六十五章 君有情 臣有義第六百八十七章 送上門的小媳婦第四百零二章 《秘記》的來源第三百一十八章 老子是你們活祖宗第八百六十一章 道長,你算的真準!第八百九十三章 哀嚎給誰看!第三百二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六百八十三章 應天門兵權第五百八十五章 混的最慘的世家子弟第三十章 你們真是讓夫子蒙羞啊(1)第八百八十章 雌兔眼迷離!第九百二十四章 今生父子,前世冤家!第八百三十四章 禽獸與禽獸不如!第七十四章 岷州終戰(1)第一百六十八章 蘇婉的真實身份第八十二章 論糧道(2)第三十九章 李恪的春天第三十二章 不服氣,也有招(1)第八百九十一章 報復來的就是這麼快!第七百四十六章 一路向北第一百八十章 矯枉必學過正第六百零一章 單道真立威,分全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