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

對方一臉狐疑的望着我,說:“你說的話是你個人的意思,還是陛下的意思。”我說:“殿下讀過故國留下的史書嗎?凡是那些亡國之君,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非常的奢侈,凡是那些崇尚節儉的天子,大部分在當時受到歡迎,在身後得到歌頌。”對方說:“一直以來我都有這樣的憂慮,每次給朝廷進貢的時候都是竭盡所能,拿出小國最珍貴的東西獻給陛下,我們得到上國的恩賜,東西也都非常的貴重,我們覺得那是因爲上國富有。”我說:“殿下覺得上國爲什麼富有呢?”對方說:“上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我說:“廣闊的田園有衆多的人耕種,但是如果那些達官顯貴可以不受控制的掠奪他們,國家也會陷入貧窮。正所謂竭澤而漁,則明年無魚。”對方說:“如果陛下真的是這麼想的話,那真是百姓之福。”這是一次氣氛輕鬆令人愉悅的會面,對方向我諮詢如何治理好國家。

我說:“如果殿下想要學習這方面的道理,有兩種渠道,一是閱讀故國留下的史書,而是閱讀諸子百家留下的典籍。”對方說:“先生自己難道就沒有什麼想要指教我的地方嗎?”我說:“殿下應該知道,我連這裡一個鄉一個縣一個府的經驗都沒有,又如何能把治國的想法告訴殿下呢?漢朝的時候有一位大學問家叫司馬談的說過,百家之說是由百思之人根據自己的職份一點點總結出來的,所以只要熟讀百家之說,在讀史書去驗證,然後再去用讀書過程當中得到的感悟去治國。”對方說:“這樣是不是就一定能治理好呢?”我說:“在故國曾經有過一個曇花一現的朝代,就是往往建立的新朝。”對方說:“這個朝代爲什麼我感覺如此的陌生呢?”我說:“隋朝和秦朝好歹是二世而亡,而往往建立的新朝開國的天子還沒有駕崩就完了。”對方一臉震驚的望着我,我說:“孟子曾經說過,盡信書不如無書,可以說的道理都在書裡,不能說的道理要靠殿下在治國當中自己一點點去感悟。”

對方嘆口氣說:“看來治國這件事情是很難做的。”我說:“天下人大多如此,凡是別人做的事情都很簡單,凡是自己做的事情都很難。殿下覺得治國很難,請問殿下耕種難不難?經商難不難?做工難不難?”對方說:“那些做工的人如果不求精緻,我看他們沒什麼難的。”我說:“如果做國君的人想要混日子,也沒什麼難的。”然後我們兩個人四目相對,我感覺失禮了,趕緊下拜,說:“殿下如果想要擁有一個強盛的國家,就要花費很多精力去鑽研治國之道,一個匠人如果想要自己的手藝出神入化,也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反覆練習,一個商人如果想要累資鉅萬、富可敵國,也要花費很多精力才能做到。而一個耕種之人,如果想要地裡長出來的莊稼又多又好,也要付出超出一般人的辛勞。”

談話結束之後,因爲賓主盡歡,對方竟然下令舉行國宴款待我。我本來想要拒絕,可仔細一想,這麼做實在是不識擡舉。如果心安理得的接受了這樣的機遇,回去之後如何向陛下交代呢?之後在新羅買齊了貨物,又進入高句麗也買了一堆東西,一路售賣,到長安的時候,貨物已經所剩無幾。可以說此次出訪大有斬獲,皇上本來非常的高興,把我叫來說:“令尊當年在朕身邊服侍的時候就能夠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如今你也如此得力,可見你們家大有希望。”我說:“陛下,臣的才幹不及家兄百分之一……”皇上點點頭說:“苗山風很有潛力,朕早就看出來了,讓朕感到意外的是你。”我說:“陛下,臣早就找人算過命了,臣此生的官運實在不佳,如果能夠爲陛下做事,榮幸之至,至於做官,臣不敢去想。”

皇上說:“你要相信,一個人只要有爲朝廷做事的意願,只要有爲朝廷做事的能力,只要能夠恪守朝廷的典章制度,這樣的人就一定能夠如願。”之後沒多久,王員外也從外地回來了。此時王員外右較之前翻了數倍,我說:“這是前一段時間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願今後能夠順風順水。”王員外說:“生意做的久了就會知道,意外是會經常發生的,所以最聰明的人不會想着不發生意外,而是能夠準確的估計各種可能發生的意外,事先準備好應對的方案,如此才能夠確保萬無一失。”在與他談話的過程當中,王員外突然流下了眼淚,說:“這些年爲了做生意我一直在奔波辛勞,沒有時間去管兒子,內人走了之後,兒子的處境一定更難。”我說:“你爲兒子掙下萬貫家財,這是令人羨慕的,不過這萬貫家財需要能夠駕馭他的品行和能力。”王員外說:“如果你能夠在這方面幫助我,我將感激不盡。”

我說:“是不是你與令郎之間的關係出了問題?”他說:“何止是出了問題,他簡直是視我如寇仇。”我嘆口氣說:“你們夫妻失和是因爲我的緣故,他又因爲你的內人出走而恨你,我又能怎麼幫助他呢?”已經這話王員外表情非常的痛苦,我說:“你放心,我一定竭盡所能幫助你,這件事因我而起,我將爲你化解它。”王員外說:“明天要是有空的話,就去我的府上見一見我的兒子。”我說:“應該帶他來拜訪我,不管我曾經怎麼對不起他,都不能沒有師道尊嚴。”王員外聽了覺得很有道理,然而卻又一臉作難,說:“話是這麼說,可他硬是不來怎麼辦呢?”我說:“這個簡單,你把他捆來。”看他一臉心疼我說:“如果你想讓我幫忙,就按照我說的去做。”王員外點點頭說:“事已至此也只能這樣了。”我說:“我知道你心懷愧疚,但如果在關鍵問題上一味縱容,只會害了他。”

明日一早我在客棧當中靜靜的等待着他們,沒過一會兒,王員外真的派人將他的兒子五花大綁送來了。我是一讓王家的傭人離開,然後走到對方身邊說:“你現在是不是特別惱火,特別生氣。”對方說:“家父真是瞎了眼,居然如此善待你這個狼心狗肺的東西。”我點點頭說:“我知道你恨我是因爲令堂的緣故,是我害的你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今天我讓人把你送來了……”說着我就從包裹當中取出一把橫刀割斷了他身上的繩子,又把刀遞到了他的手中,目光堅定的說:“如果你要我的這條命,現在就可以拿走。”對方一把架刀投擲在地上,說:“你這個人真是卑鄙,家父如此善待你,你居然想讓我做殺人犯。”我說:“你說的也對,只要你答應,不再恨你的父親,我願意自盡。”

一看我非常的認真,對方說:“你少在這裡做戲了。”於是我快步上前,把刀從地上拾起來,往脖子裡一橫就要下手,對方卻衝上來一把將刀從我的手裡打掉了,惡狠狠說:“你要是現在就這麼死了,我能說得清楚嗎?”我說:“那好,我會在你不在場的時候選擇自盡,你答應我的要求行嗎?”對方說:“母親走了,回不來了,就算是你自盡,又能如何呢?”我說:“我知道這麼做已經於事無補,但至少對我是個安慰,也許你知道欠人情的滋味是很不好受的。”對方看着我半天不說話,我說:“你也不要覺得自己很無辜,你有什麼資格去怪罪你的父親,他做錯了什麼,如今你家的資產翻了數倍,這其中有沒有我的功勞?由此看來我並不像是你母親,所以爲的那樣,害了你們家佔了你們家的便宜,因爲這個緣故你母親就離開了你的父親,而你沒有一個字去勸誡你的母親。”

一說這話對方立刻崩潰了,戳着我發出一聲怒吼說:“你胡說什麼?我當年不僅勸誡過我,還反覆的哀求過,可這有什麼用呢?”我說:“你已經失去了你的母親,如果再因爲你的固執失去了父親,你的後半生將一直生活在愧疚當中,你還很年輕,未來的時間還很長,我希望你能夠建功立業光宗耀祖,不要糾纏於一些瑣事,到最後一事無成。”對方說:“我看你就像是一隻小梟鳥一樣冷血無情。”我說:“你知道什麼叫情嗎?在關鍵時刻不濫情,能夠做出對的事情。你應該好好以自己的母親爲鑑,不要在她已經做錯的事情上一錯再錯。”對方有幾次想要對我說出不敬之語,但還是忍住了,我說:“你要記住凡是積德的事情要多做,但要量力而行。”他說:“父親當年資助你是積德的事情,但是這超出了他的能力,他沒有辦法兼顧好母親的情緒。”

我說:“有一句古話你一定聽說過的,叫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勞駕你解釋一下這話什麼意思?”對方說:“這是我聽過最混蛋的話,難道父母就不會錯嗎?”我說:“如果你這麼想,那就錯了,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不是說父母就沒有任何不是,而是說一個人錯了,不適合由他的子女去指責他。”一聽這話對方愣住了,我接着說:“比方說有人寒門出身,後來憑藉自己的努力光耀門庭,這個人如果反過來去指責自己的父母愚昧,嘲笑他們貧窮,合適嗎?一個人不能忘本,而父母就是他的本。”對方陷入了沉思,我說:“孔子曾經說過,侍君以禮,人以爲諂也!如果你暫時不知道如何與父親相處,你只要因循父子之間的禮節就可以了。”對方朝我深深一拜說:“多謝先生教誨。”

又過了幾天,新羅的使者到達了長安,他們獻上的禮物簡陋無比,簡直粗鄙不堪。皇上大爲震動,在對方使者在場的時候,皇上說:“新羅國王如此輕視我嗎?”你聽這話,新羅使者被嚇得匍匐在地,渾身發抖。用顫抖的聲音我之前說的話敘述了一遍,皇上說:“他算什麼東西,手裡根本就沒有我賜予的節杖,竟敢如此信口開河?”很快我就被投入了大獄,家人被嚇壞了。心如死者,趕緊回國重新準備禮物,林邑的使者已經在半路上了,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嚇得趕緊退了回去。皇上打算以矯詔之名將我殺掉,皇后說:“陛下此舉萬萬不可,苗山幽這個人在新羅到底說了什麼?我們現在並不清楚,就算是一定要殺了他,那也要經過三法司審理。”這個時候皇上纔想起了之前的規定,嘆口氣說:“此舉真的是作繭自縛。”皇后說:“苗山幽犯的並不是必殺之罪,想想苗懷仁服侍陛下的光景,陛下真的忍心殺了他的兒子嗎?”

皇上說:“苗山幽這個人非常的可惡,我早就看出來他不是什麼好東西,帶着一個商團都可以壞了朕的大事。”之後皇上就這些事情問到了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說:“這個事情其實非常的簡單,陛下只要想一想苗懷仁服侍陛下的情分到底值多少,如果值這一條命,皇上可以放過他,如果不值就殺了他。”一聽這話皇上說:“你說這話是什麼意思?”長孫無忌說:“皇上自己非常的清楚,苗山幽手裡沒有結賬,自然沒有辦法以天子制史的身份說話,既然如此,他是如何影響了新羅國王的想法呢?”皇上說:“這個人可惡的地方就在這裡。”長孫無忌說:“陛下,臣以爲這個案子還是放一放比較好,以免重蹈當年枉殺張蘊古的覆轍。”皇上點點頭說:“既然連你都替他說情,這件事就這樣辦吧!”事情一拖就是幾個月,新羅和林邑的使者前後腳來到了長安。

這兩位使者誠惶誠恐,獻上了本國最爲珍貴的禮物。新羅獻上是本國的兩位婢女,而林邑獻上的是一隻五色的鸚鵡。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金銀珠寶、當地特產。這讓皇上目瞪口呆,因爲此次進貢的規模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次。新羅使者跪在地上說:“請陛下千萬不要發兵打我們,陛下要我國的什麼東西,國王想盡辦法給陛下送來。”林邑使者也說:“也請陛下千萬不要發兵打我們林邑,陛下要的東西,酋長也會想盡辦法給陛下送來。”本來看到很多禮物,皇上非常的開心,可聽他們一說又感到不安起來。使者退下之後,皇上走到那隻鳥跟前,鳥竟然口吐人言說:“北方天太冷,我想回林邑。”皇上勃然大怒,說:“這分明是在羞辱朕。”旁邊魏徵說:“陛下,如果陛下是林邑的酋長,會做這樣的事嗎?”

皇上說:“許多事情聽起來雖然不合理,卻未必沒有人做。”魏徵說:“這分明是上蒼示警,臣實在不明白苗山幽說的有什麼錯,唐朝與蕃國之間的往來更多是民間的貿易,而不是彼此之間大規模的進貢和賞賜,進貢和賞賜只能讓少數達官顯貴受益,甚至只能讓陛下一人受益,而民間的貿易卻可以讓彼此互通有無,大家都能夠從中得利。”皇上剛要張口,魏徵又搶一步說:“臣以爲陛下應該謝絕鸚鵡和侍女,打消他們的誤會,減少進貢的次數和規模,減輕彼此的負擔,增進民間的往來。”這個時候皇上望着房喬,對方立刻跪下說:“陛下,臣以爲魏夫子,所言極是。”皇上又看着長孫無忌,長孫無忌也說:“陛下已經富有四海,何必貪圖彼國之財富呢?”皇上說:“朕賜予他們的財富遠超過他們進貢的,怎麼能說是朕貪圖他們的財物呢?”長孫無忌說:“陛下說的很好,既然如此減少進貢和賞賜的規模可以讓彼此的負擔都能減輕,皇上不是一直想要減輕百姓的負擔嗎?這樣一個機會陛下爲什麼不願意抓住它呢?”

皇上說:“如此小家子氣,一定會讓人家瞧不起咱們。”魏徵說:“如此說來,陛下與隋煬帝有什麼區別,當年隋煬帝爲了朝廷的顏面,給樹上裹絲綢,讓那些胡商隨意在市場上拿東西……”皇上瞪圓了雙眼,幾乎像是馬上要炸掉一樣。魏徵卻不爲所動說:“陛下,興衰善惡只在尺寸之間,請陛下三思。”回到後宮之後,皇上坐在那裡,半天不說話。皇后說:“陛下還在爲新羅和林邑的事在氣惱嗎?”皇上說:“魏徵這個人實在是可惡,更讓人寒心的是房喬、長孫無忌,竟然也向着他說話,朕在大殿之上真的成了孤家寡人。”皇后說:“陛下爲什麼沒有一個字提到這件事到底是對是錯呢?是不是陛下的心中早已經有了答案,卻礙於顏面不肯說出口呢?”

一聽這話,皇上呆住了,皇后說:“陛下覺得是顏面重要還是社稷重要?”一聽這話,皇上的氣消了一大半。明日一早,新羅使者被請到大內,皇上說:“新羅果然是風水寶地,生長的女子也是窈窕多姿,貴國國王的誠意,朕已經感受到了,但是朕不能因爲貪圖這二位女子的姿色,就把她們從她們父母身邊奪走。朕不能因爲貪圖她們的美色,而去傷她們的心。這也不會因爲貪圖新羅的貢品,而去傷了新羅百姓的心。之前是朕誤會了,貴國國王的心意,你回去告訴他,苗山幽在國宴之上說的就是朕的意思。”新羅使者死者拜謝而去,沒一會兒林邑使者到了,皇上說:“連鸚鵡都知道北方天氣冷,它想回林邑,朕還怎麼能把它留在長安呢?”

一聽這話使者嚇得渾身發抖,皇上說:“鸚鵡帶回去,讓它回到原來的地方,朕非常珍惜與靈異之間的友誼,往後願意多增加民間之間的往來,互通有無,造福彼此之百姓。”新羅和林邑的使者走了,皇上的這個決定得到了朝廷上下的一致讚美。許多人都被皇上的話感動到了,然而我當時仍舊被囚禁在大獄之中,魏徵說:“陛下,既然苗山幽的想法都被採納了,他是不是應該被釋放出獄呢?”皇上說:“商君之法,在秦國得以推行,而商君本人卻被車裂。”一聽這話,魏徵睜大了雙眼,說:“商君之法,雖然讓秦國富國強兵,卻讓很多人慘遭刑戮,而苗山幽只是說了一些隻言片語,就讓唐朝、林邑、新羅的百姓受益,未曾傷害一人,陛下爲什麼要拿他與商君相比呢?”看着魏徵得理不饒人的樣子,皇上的心裡着實不是滋味。長孫無忌說:“陛下,如果現在還關着他,對陛下的名聲大有傷害。”

於是皇上下旨將我釋放出去,又一次沐浴在陽光之下,手上和腳上不用帶着刑具,我感覺自己瞬間像是要飛起來了一樣。聽人說長孫無忌等人爲我求情,我心中甚是感激。於是我去他們的門口拜謝,卻並沒有給他們送禮。事後魏徵又因爲我的事去面見皇帝,說:“陛下能不能解除苗山幽不能開館收徒的禁令?”皇上說:“朕從來沒有發過這樣的禁令,你還是去找下面的人商量吧!”魏徵說:“臣只與陛下一人商量,如果陛下同意,臣這就派人去傳旨。”皇上說:“你這是強人所難。”魏徵說:“陛下,解除對苗山幽的禁令可以激勵天下的世人,爲朝廷的事諫言獻策,這樣一本萬利的事情,有什麼不能做的呢?”皇上接受了他的建議,在這期間,苗山風和苗宜家生怕我連累了他們,於是他們在人前人後不斷的譴責我的罪行,有人把這些轉述給我的時候,我更加深信這樣一個道理,少小是兄弟,長大是路人。

247乳母進言請求換新東宮辛苦厭倦禮法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長安308房玄齡隨駕幸洛陽李淳風問道在青院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287尉遲恭不忍棄鄙妻于志寧上疏斥分封332鑄爐造鼎偷馬盜牛歡喜樂童刺殺李泰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獄戰場落敗酋長投唐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第72回佔定襄隋人盡歸唐住南廂陰魂鬧相府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100大匠竇奉旨造新宮張蘊古執法得橫死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200高昌新中藏壯志大比丘南下散妖言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第99回一心護主李綱病故修建新宮戴胄請止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114政事堂廷臣議孝道 飛鳥城賓主爭禮儀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221苗山幽遊蕩至廟門老法師失言惹災禍298黨仁弘羅竇擊反獠流鬼國遣使朝天子114政事堂廷臣議孝道 飛鳥城賓主爭禮儀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298黨仁弘羅竇擊反獠流鬼國遣使朝天子186傳佛法因故減苦役 習道經意外開岔支280虞世南因病謝紅塵高士廉進位右僕射第69回盧夫人知心勸夫婿鞠文泰舉酒送唐僧171吃湯餅士民皆歡喜 備年關君臣相語難175徐嘉尚獻上言事疏 李衛公出任黜置使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334誅君集不幸累魏徵詐胡虜皇上不循古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122苗山幽深山開學館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137長孫無忌耕耘東宮 尉遲敬德御前獻醜第47回明彰己德調和陰陽暗記恩仇蕩除塵垢115生死籌碼黃粱一夢 貧富學子家教不同313李世勣還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虛擊思摩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197初冬時節溫酒賞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214虞世南尚書請薄葬劉德敏率兵擊叛羌第95回東宮隱憂沉渣泛起深宮宴會上皇動情338岑文本獲封中書令郭孝恪俘虜焉蓍王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230慕容順親唐遠斯民苗山幽謁見大可汗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第63回突利可汗來朝天子馬週上書以利主君第73回伊蘇尼失頡利失蹄京兆風華房杜染疾233賢居士佳節飲寡酒張鄉紳良辰解憂愁136議縱橫孤立吐谷渾 奔所往朝覲女王谷191棄宗弄贊遣使入貢 大唐制史前往撫之362苗山幽拜訪袁天罡陸一蟬難棄房遺愛122苗山幽深山開學館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陽花朝節女紅去明飾第22回尉遲恭諫言行特赦李世民寬宏得良臣第29回帝后合璧推行古禮文武兼用力興大唐252長孫後死薦房玄齡李承乾設計魏王泰299閻立德修造襄城宮鞠文泰憂死清涼殿第十六回苗懷仁攜子歸鄉里楊文幹舉兵謀皇唐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第77回苗山幽拜謁樓觀臺蕭玉蓉夜遊平康坊第37回義安王興兵清君側李世民殺雞儆羣猴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穢 房相公下問解民情211李大亮揚威蜀渾山侯君集揮師取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