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

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

當晚的慶功宴,天子啓表現得非常歡愉。

與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的兩大功臣:周亞夫、竇嬰二人推杯換盞,相談甚歡;

之後又叫上了故丞相、現任太子太師申屠嘉,藉着酒勁拉過劉榮的手,便將自己的太子儲君,毫不遲疑地交給了三人。

——放手教!

——不聽話就打!

——不必有所顧慮!

對於老爺子喝嗨之後的‘狂語’,劉榮只能苦笑扶額,又不得不配合着擒起恭順的微笑,向自己的太子三師行了超低配版拜師禮。

與此同時,受邀參加這場慶功宴的朝臣百官、公侯貴戚們,也終於後知後覺的意識到:不知不覺間,天子啓就已經爲劉榮,營造出了相當豪華的勢力。

便說劉榮的太子三師;

太師申屠嘉,開國元勳最後僅存的碩果,自有漢以來,第一位從丞相的位置上‘正常退休’,活着達成‘軟着陸’成就的上一任丞相!

太保周亞夫,開國元勳之後,同時也是如今漢家最拿得出手的將領、毋庸置疑的軍方第一人,更即將成爲漢家的下一任丞相!

太傅竇嬰,當朝太后族侄,竇氏外戚最傑出的新生代俊傑,同時又是名揚天下的‘大儒’,更憑藉平定吳楚之亂,多了個‘大將’的斜槓身份。

或許會有人說了:吳楚之亂得以平定,明明是樑王劉武在睢陽主戰場正面抵抗,太尉周亞夫奇襲敵後,一舉奠定了勝勢;

反觀大將軍竇嬰,從頭到尾都沒有參與到任何一場戰鬥當中,甚至連吳楚叛軍的影子都沒看到。

這也算有功?

頂多算無過吧~

但實際上,與絕大多數人的刻板印象所不同:此番,竇嬰因‘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的功勳,而得封爲侯,並非是沾了外戚身份的光,才被天子啓放水恩封。

——對於竇嬰的平亂之功,如今朝野內外,都是非常認可的!

究其原因,並非是漢家的朝臣、貴戚沒有風骨,而是事實確實如此。

在數十年前,太祖高皇帝劉邦曾問韓信:依照寡人的能力,可以率領多少兵馬?

淮陰侯韓信答:二十萬!

劉邦聞之不喜,再問:怎麼只有二十萬?

韓信說:大王(劉邦當時還是漢王)能帶領二十萬兵馬,已經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兵家大才了;

自文王立周國祚以來,凡八百餘年,能率領二十萬人的將領,卻不超過十指之數。

如今天下(楚漢爭霸兩間),便是能率領十萬人以上軍隊的將領,恐怕也沒有多少。

——我漢軍,除了臣和大王,有呂澤、周勃、樊噲、酈商、彭越等人;

——楚軍,也不過是項籍、龍且、英布等寥寥數人。

至於能率領二十萬人的,如今天下,除了臣和陛下,恐怕也就只有那項籍了……

聽了韓信這話,劉邦心裡稍微好受了些,尤其是聽韓信說:項羽也只能率領二十萬軍隊,劉邦更是全然沒了怒火。

而後,便是劉邦多嘴問了一句:那你能帶多少兵馬?

韓信答:多多益善!

越多越好!

再多兵,我都帶的過來……

這,便是後世人耳熟能詳的典故: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瞭解過這個典故,再來看竇嬰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過程中的‘功勞’,恐怕就不會再有人覺得竇嬰,是靠划水混了個徹侯之爵了。

——此番出征平亂,竇嬰麾下兵馬數量,是二十萬!

——恰恰是當年,韓信認定的太祖劉邦領軍的極限兵力!

在兵仙韓信眼裡,霸王項羽、太祖劉邦,都最多隻能率領二十萬人的軍隊,再多,就要讓軍隊脫離掌控,無法如臂指使了;

而此番平亂,竇嬰率領二十萬關中兵馬——雖然寸功未立,但在這個通訊手段極其匱乏、軍事調動指揮極其困難,兵馬調動極其考驗將官水平的時代,竇嬰能把二十萬人有條不紊的開出函谷,再重新拉回關中,就已經足以證明自己的軍事才能了。

說竇嬰和太祖、項羽比肩,或許稍微有些誇張;

但要說竇嬰此番,證明了自己有能力指揮大軍團作戰,證明了自己可以‘獨當一面’,卻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更何況此番平亂,竇嬰所部的戰略任務,本身就是確保滎陽-敖倉一線安穩,不讓叛軍將哪怕一兵一卒,送到洛陽以西的函谷關下。

從結果來看,竇嬰無疑是圓滿完成了任務。

完成了戰略任務,且部隊沒有遭受任何傷亡、損失——最關鍵的是:二十萬人的軍隊,來回幾千裡的征途,竇嬰所部就連非戰鬥減員,都是以個位數爲單位的!

這就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重新審視一下這位外戚出身,又在學術界享有極高地位的‘大儒’了。

“一個開國元勳申屠嘉,一個故細柳都尉、太尉周亞夫;”

“再加一個文武雙全,更出生外戚的竇嬰……”

宴間,不知有多少人將各懷心緒的目光,灑向和天子啓把酒言歡的太子三師,即申屠嘉、周亞夫、竇嬰三人。

衆人各懷心緒,得出的結論卻大同小異。

——其一:天子啓輕描淡寫間,便已經爲太子劉榮,營造出了極爲龐大的政治勢力!

單只是靠着申屠嘉、周亞夫、竇嬰三人,太子榮便已經和元勳公侯、軍方、外戚,以及學術界有了聯繫。

哪怕說不上是已經得到了這些羣體、政治陣營的支持,也至少是已經建立起了溝通交流的渠道。

有這三位在各自羣體中,均爲代表性人物、均享有極高話語權的‘三師’在背後撐腰,太子榮的儲位,已然不可輕易撼動!

···

其二:漢家厲兵秣馬,提兵北上,找匈奴人算總賬的大決戰,恐怕已經進入倒計時。

還是太子三師。

看看劉榮的太子三師,都是什麼成分?

申屠嘉——從死人堆裡爬出來,從底層一刀一刀砍出來的開國元勳!

周亞夫——開國元勳周勃的‘衣鉢傳人’,如今漢家軍方毋庸置疑的話事人!

就連三人中最次的竇嬰,也纔剛在吳楚七國之亂中,證明了自己的軍事才能。

太子三師,無一人不和軍方、和軍隊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天子啓想要表明的政治意圖,可謂昭然若揭。

——漢匈大決戰,必定會在太子劉榮這一朝爆發!

在那之前,劉榮這三位人均肌肉猛男的太子三師,將在天子啓的監督下,以自己的畢生所學傾囊相授。

爲的,是讓太子榮‘知兵’;

爲的,是讓將來的天子榮,不至於在漢匈決戰開打之後,因爲軍事素養不過關,而拖了漢家的後腿(受到臣下的矇騙)。

···

其三:天子啓的身體狀況,恐怕並不樂觀。

更準確地說,是很可能極不樂觀。

得出這一結論的人不多,卻無一不是朝中舉足輕重的重臣。

至於依據,自然還是劉榮的太子三師,陣容實在豪華到有點嚇人。

——上一任丞相申屠嘉,即將上任的丞相周亞夫,以及大概率會成爲漢家下一任丞相的竇嬰!

如此豪華的陣容,被天子啓一股腦全塞到了太子榮身邊,以作爲‘三師’;

從樂觀的角度來看,這是天子啓重視劉榮、對劉榮寄予厚望。

但從悲觀的角度來說,如果不是時間緊迫,天子啓就算有心栽培、有心將劉榮打造成一個‘武皇帝’,也絕不會如此操之過急……

“陛下對太子,這是下了猛藥啊……”

“即是對太子下了猛藥,那便是陛下的身子,已是到了經受不住猛藥的地步了……”

如是想着,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終是默契的低下頭去,再度陷入各自的思緒之中。

次日清晨,天才剛矇矇亮,劉榮的太子宮外,便堆滿了朝中公卿百官、尚冠裡公侯貴戚的拜禮。

早早得了劉榮交代,今日纔剛到任的太子詹事:南皮侯竇彭祖代爲出面,替劉榮悉數收下了拜禮,再按照劉榮的指示,將所有禮物原封不動的送去了少府,歸入了內帑。

——心意,我收下;

——示好,我認下;

——但財物,還是以國家爲先的好。

從竇彭祖口中,得到劉榮這番不算隱晦的表態,公卿貴戚們也終是安下心,各自打道回府。

同一時間,劉榮卻已經帶着自己的太子三師,出現在了自己在上林苑的太子私苑:博望苑中。

·

·

·

“不知故安侯,可還記得我二人上一次別離?” 和三位老師行走在上林苑內的五尺道上,劉榮負手走在前,含笑望向身旁的太師申屠嘉。

聽聞此言,申屠嘉也不由得低頭一笑,旋即又微微點下頭。

“自是記得的。”

“家上說:下一次再見到的時候,家上,便不再會是皇長子了……”

聽聞此言——主要是聽申屠嘉,能臉不紅氣不喘、口齒清晰的邊走路,邊說出這麼兩句話,劉榮面上笑容,也不由得更多添了幾分誠摯。

——自打從丞相府卸了任,操勞多年,始終在貫徹‘勤能補拙’四個字的申屠嘉,也總算是得到了難得寶貴的休息時間。

爲國家操勞多年,一朝卸任,申屠嘉原本還有些不習慣;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申屠嘉原本好似油盡燈枯的健康狀況,卻是肉眼可見的好轉起來。

劉榮清楚的記得:上一次見到申屠嘉,還是在吳楚之亂爆發後不久。

雖然只是遠遠看了一眼,劉榮卻也清楚的看到:當時的申屠嘉,幾乎是每走上二三十步,就要停下來休息好一會兒;

天子啓也曾不經意間和劉榮提及:申屠嘉當時甚至就連說話,都是每說兩三句,就要停下來調整一下呼吸,和天子啓奏對、交談,更是至多隻能堅持半個時辰。

只要過了半個時辰,申屠嘉就會疲憊不堪,連頭腦清楚、條理清晰都很難保證了。

再看看現在?

於上林苑獵場行宮外下了車,跟着劉榮走了這都有三二里地了,申屠嘉依舊臉不紅氣不喘,還走得動路不說,甚至還能和劉榮說上兩句!

對此,劉榮只能說:爲國家大事謀算,當真是這人世間,最損耗壽命的事了……

“即是做了太子師,故安侯,便不可再如往日那般,爲了公務而不顧身體了。”

“——好生調理一下身子,順帶替我漢家的宗廟、社稷,看着點孤這個混賬太子便好。”

“剩下的事,自有年富力強的太子傅頭疼。”

說着,劉榮不忘帶着戲謔的笑容,望向另一側的表叔:新任太子太傅竇嬰。

便見竇嬰聞言,也不由得翹起嘴角,言辭溫和道:“家上說的是。”

“太子平日裡的課業,本就是由太子太傅爲主,再輔以各博士、大家。”

“故安侯爲宗廟、社稷操勞多年,確實應該好生調養一下身子。”

含笑看着劉榮、竇嬰表叔侄二人唱雙簧,申屠嘉終也只是呵笑着止住腳步,一邊輕輕捶打着腿側,嘴上一邊也不忘說道:“家上不必憂慮。”

“臣這個太子師,究竟應該做成什麼樣子——陛下任命臣爲太子師,是想要臣做些什麼,臣都瞭然於胸。”

“日後,家上但有所需,臣這個太子師,便全然沒有置身事外的道理。”

“——臣素不與人往來,元勳公侯們的事,臣恐怕很難幫到家上。”

“但好歹也是做了這麼些年丞相,朝中的事,臣自認多少還能說得上幾句話;”

“若是有家上看中的人,臣當也能替家上,把人接去太子宮?”

多年不見,申屠嘉依舊是這般直率,劉榮也是不由得一陣莞爾。

稍一斂面上笑意,對申屠嘉默然拱手一拜,劉榮便自然地走上前,自手臂下側扶起申屠嘉,繼續朝着不遠處,那明顯纔剛圍起不久的私苑:博望苑走去。

——縱是申屠嘉快人快語,方纔那番話,申屠嘉也還是自謙了。

說得上話?

毫不誇張的說:但凡是和朝中百官,以及朝堂有司部門相關的事,申屠嘉幾乎都能替劉榮辦妥!

之所以是‘幾乎’,而非‘肯定’,則是因爲少府這個特殊的存在,並不包含在丞相的職權範圍之內。

但劉榮怎麼說,也和少府令岑邁有點私交,在少府也算是混得開;

再加上老爺子有意無意的縱容,劉榮最好溝通的,其實恰恰是外朝最不好接觸的少府。

有了申屠嘉這番表態,劉榮日後,便不用擔心朝野內外,會出現某個自認爲良好的蠢貨,學當年的廷尉張釋之,拿自己這個太子儲君刷聲望了。

“太師需要調養,太保又已拜相,日後,便要辛勞表叔這個太子太傅了。”

到了太師申屠嘉的表態,劉榮自然而然,便將注意力移到了表叔竇嬰身上。

不出劉榮所料——早就有意提前下注、提前和劉榮親近的竇嬰,是劉榮這太子三師中,最不需要劉榮爲之頭疼的一個。

“家上言重。”

“食君之祿,自當忠君之事;”

“——吃了太子傅的祿米,臣自當傾力而爲,以報陛下、太后。”

“更何況在太子宮,臣也並非孑然一身。”

“有南皮侯做太子詹事,總覽太子宮大小事務,臣要做的,不過是教家上以《詩》《書》大義而已……”

竇嬰這番表態,可以說是比申屠嘉還直白。

——家上放心!

——臣,南皮侯,還有我倆背後的整個竇氏一族,都是家上最堅實的後盾!

——太后那邊,也有我們從中斡旋!

要說竇嬰這個太子太傅,爲劉榮帶來的最大助力,便也不外乎於此了。

作爲外戚,尤其還是竇氏一族鼎力培養的新生代代表性人物,竇嬰在竇氏一族,乃至當朝竇太后面前,都具有舉足輕重的話語權!

有竇嬰這個太子太傅存在,如今又多了個太子詹事竇彭祖,就算有一天,東宮竇太后因爲什麼事而對劉榮生了不滿,也將不得不考慮一下兩個族侄,會不會被劉榮這個太子所牽連。

簡單來說:太子太傅竇嬰,便是劉榮爲太子妃阿嬌尋找到的替代品,來作爲太子宮與東宮長樂之間的橋樑而存在。

再加上一個太子詹事,也就是家令竇彭祖,劉榮基本已經是將竇氏一族的未來,強行和自己綁定在了一起。

劉榮安,則竇氏興;

劉榮危,則竇氏衰。

有朝一日,萬一劉榮失了勢,就算有東宮太后在,竇嬰、竇彭祖二人,大概率不會給‘廢太子劉榮’陪葬,但‘廢太子黨羽’的政治標籤,卻是怎麼都撕不下的了。

新生代最能拿的出手,或者說是唯二拿得出手的新鮮血液,卻帶着這麼個政治標籤,竇氏一族還想在未來、在取代劉榮成爲太子的那位治下落得好處?

嘿……

長的不醜,想的倒挺美……

“條侯的兵符,當是還與父皇了?”

和竇嬰也溝通過了,劉榮終於駐足望向身後,一路上都悶悶不樂,甚至都不跟着劉榮三人一起走的周亞夫。

被劉榮這麼一問,周亞夫本就不算愉快的面色,也頓時再添了一份鬱悶。

“陛下信重,臣自感激於心。”

“但臣行於行伍多年,只知兵事,卻不甚熟於政務。”

“——卸任太尉,臣不覺得有什麼不對;”

“即是卸了任,那兵符也確實該還給陛下。”

“但臣,真的非常擔心自己,無法完成丞相的使命啊……”

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431章 面聖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37章 且瞧着吧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98章 陛下口諭!第466章 點將!第343章 考校第6章 困獸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142章 啊這?啊???第41章 回去再說!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53章 竇王孫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20章 諸呂故事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376章 無題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37章 且瞧着吧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227章 開戰!第203章 誰知道呢剛落腳第142章 啊這?啊???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31章 不盡然吧?晚點更第93章 兒,斗膽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21章 殫精竭慮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315章 活該!第373章 統籌會?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320章 衛青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