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試探

“避!”

“速退!”

三日之後,高闕以南,大河南岸。

隨着河對岸,再度飛來遮天蔽日的齊射,正忙着搭設浮橋的遂營將士們,在各自將官的指揮下爭相後退。

說是後退,其實,也就是離岸邊稍遠些,來到距離河岸約莫五十步的位置,好整以暇的看向河對岸,正駐馬挽弓的匈奴騎兵。

——匈奴人以騎射立足於草原,但真要說起來,匈奴人大規模列裝的手工長弓,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其實都比不上如今漢軍將士列裝,由少府軍工部門統一製作而出的強弓、硬弩。

甚至在草原上,真要比射術,匈奴本部甚至都排不進前三!

無論是以長弓作爲部族圖騰,以射術專精聞名於草原的樓煩部,還是以一手‘回馬射’立足草原的白羊部,都比匈奴人更精於‘射’。

至於匈奴本部的看家本領,則是下馬混戰,即肉搏白刃戰。

相較於本就並非‘遊牧之民最善射者’的匈奴人,漢家的弓弩部隊,其實並不會落下風。

二者相比較,漢軍弓弩部隊有更爲精良的武器裝備,以及足夠的訓練強度;

而匈奴遊騎部隊,則能憑藉胯下馬匹的機動性,具備短時間內、高頻率移動射擊點的機動優勢。

可若是拋開弓騎兵的機動性,單論射程,匈奴弓騎自是遠遠比不上裝備有制式強弓硬弩的漢軍弓弩部隊。

此刻,便是漢匈雙方在遠程火力部隊方面,最直觀的對比寫照。

——大河對岸,發覺漢軍正在搭設浮橋的匈奴人,終於捨得從高闕出來了。

出來之後,匈奴人急的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對着河對岸是一輪接着一輪的齊射;

然並卵。

匈奴人所用的弓,多爲持弓者本人,以形態適宜的木材,輔以牛羊筋、皮所制。

稍微闊氣點的,也不過是草原上聊勝於無的木匠,摸索着搞出來的手工弓。

頂天了去,也就是五十多年前,秦長城軍團收縮兵力,所遺留在河套、幕南地區,併爲匈奴人‘繼承’的秦制弓弩。

這些秦制弓弩,弩機基本都已經因爲各部分零件的損壞,而在不具備零件打造、武器裝備修理維護能力的草原宣佈報廢。

便是秦弓——一柄弓高強度使用幾十年,就算是再怎麼質地精良,也總到了‘垂垂老矣’的時候。

就拿高闕來說:當年,匈奴人在高闕,得到了秦長城軍團留下的上萬柄弩機、數萬張長弓,以及數之不盡的弓羽箭矢。

至於戈矛、刀劍之類的精良青銅器,更是不知有多少。

而今,匈奴人號稱‘控弦四十萬’,卻湊不出哪怕一百把秦弩。

便是湊出來的幾十把,也都是零件換了又換,幾把破損的秦弩拆解,湊出來的一把組裝弩。

弓倒是稍多些——有那麼兩三千張,就是弓弦基本也都崩斷更換過,弓身也大都變了形。

至於那些以匈奴人本身擁有的工藝,所製造出來的匈奴長弓,射程普遍在八十步到九十步左右。

能達到一百步的弓,在草原就已經算得上是‘無比精良’了。

反觀漢軍將士所列裝的少府產製式弓,卻是以百步的有效射程、百步外入木三指的威力,來作爲合格標準的。

未達到這個標準的殘次品,大都會被髮放給地方郡縣,來作爲青壯冬訓時所用的‘準軍械’。

就這,地方郡縣還都不大樂意,怕青壯們練不出來足夠好的射術,寧願自掏腰包買正兒八經的‘合格弓’,將少府分發的殘次品扔在庫房裡吃灰。

這就導致此刻,高闕內的匈奴人走到大河北岸,想要隔着大幾十步的距離,朝南岸正在搭設浮橋的漢軍將士挽弓拋射時,有將近一半的弓羽都沒能‘上岸’,在臨近南岸時一頭扎入大河,而後被飛流沖走。

即便僥倖‘上了岸’的箭矢,也大都已經超出了有效射程,綿軟無力不說,還只能覆蓋南岸二十步內的距離。

遂營將士之所以躲到河岸五十步外,一來是趁機休息一下,二來,也只是爲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

——萬一被匈奴人綿軟無力的弓羽箭矢射中,擦破點皮什麼的,再鬧個感染化膿,那可就麻煩了。

只是這樣的情況,也沒有維持太久。

在匈奴人又一輪齊射結束之後,漢軍弓弩部隊,也終於完成集結……

“進!”

隨着令旗麾下,一個個中層將官聲嘶力竭的大吼着,指揮弓弩方陣快步上前。

於河岸列陣,挽弓便是一輪齊射!

不同於匈奴弓騎的‘鞭長莫及’——漢軍將士的弓弩齊射,幾乎都射到了對岸,並覆蓋了北岸五十步之內的範圍!

一時間,北岸一陣哀嚎遍野,人仰馬翻。

本就因漢軍將士在搭設浮橋,而感到焦急萬分的匈奴人,更是被漢軍這一輪齊射嚇得慌忙撤退,不眨眼的功夫,竟已是大半撤入高闕。

對岸沒有匈奴人放冷箭,遂營將士當即便再度上前,繼續有條不紊的進行搭設浮橋的工作。

而在距離河岸一百五十步距離,欒布站在平地而起三丈之高的將臺之上,面色無喜無悲的緩緩點下頭。

“就這麼打。”

“匈奴人放箭,便伺機齊射回擊。”

“——傳令睢陽:搭設浮橋不必太快,在合理得範圍內,能搭多慢,就搭多慢。”

“再者:無論如何,都決不能真把浮橋給搭出來。”

“拖到歲首凜冬初雪,此戰,便算是大功告成。”

欒布一聲令下,當即便有一隊親兵領命而去,將欒布的軍令,傳到遂營、弓弩部隊的每一個角落。

而在欒布身後,韓頹當、劉非二人含笑一對視,又頗有些挑釁的看了看左右——那些先前,認爲攻打高闕‘無比愚蠢’的其餘衆人。

誰說打高闕,就非得是真打?

佯攻不也是打嘛!

就好比此刻,漢軍遂營將士慢條斯理,甚至多少有些‘不情不願’的搭設浮橋;

對岸匈奴人拋射騷擾,漢軍弓弩部隊,也都是實在被煩得不行,纔出來象徵性的回擊一波。

然後就拖唄!

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135章 奏對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449章 戰鼓擂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371章 鹽鐵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315章 活該!晚點更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302章 戰書?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15章 我好怕啊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105章 西進!第79章 雛鳳初鳴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52章 博望苑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159章 社稷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208章 太上皇?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80章 有母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沒寫完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308章 將戰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448章 墨家?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19章 做大哥的第46章 莢錢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371章 鹽鐵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206章 孤兒軍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465章 酷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