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

幾乎是在劉榮定下‘高闕之戰’的絕密計劃後不數日,河套便再度傳回消息。

——朔方太守博望侯程不識,率軍抵達休屠澤。

對於程不識所部的到來,休屠澤及周圍地區的新主人:混邪王及其部衆,表現出了十足的歡迎。

又是烹羊宰牛,又是飲酒作樂——連續三日,程不識都是被親兵擡回去休息的。

而後,程不識便代表漢家朝堂中央,對混邪部許下承諾:對於混邪部奪取休屠澤,並雙手奉上的舉動,漢家表示高度認可。

爲獎賞混邪部的勇敢,順帶着,也是爲了留出時間,給混邪部找一片真正的棲息地,漢家允許混邪部,在明年夏天之前佔據休屠澤,以休養生息。

至於明年夏天之後,漢家如何接手休屠澤,混邪部又遷往何處,換防又如何進行——悉數再議。

並且,程不識還以朔方太守兼朔方都尉的名義,向休屠澤周邊地區發出警告:混邪王,是俸漢天子之令,得漢天子恩賜,合法佔據休屠澤!

就連‘漢混邪王’的官方身份和印璽,也都在送來河西的路上!

往後,草原各部膽敢對混邪部不利,便等同於向漢室宣戰!

完成這一切,程不識便毫不眷戀的下令大軍開拔,原路向東返回了河套。

而在程不識所部離開之後,得償所願的混邪王也沒閒下來。

——幾乎每一天,都有成百上千騎以休屠澤爲中心,朝西面八方飛散而去。

短短十數日,混邪部歸義漢室,得漢天子‘漢混邪王’敕封的消息,便傳遍了大半個河西。

對此,河西諸部自然是各懷鬼胎,心思各異。

思想保守點的,仍舊認爲匈奴單于庭,早晚會在河西地區重展雄風。

至於混邪部?

秋後的螞蚱——他蹦躂不了幾天!

稍微激進一些、活絡一些的,也有開始通過漢人商隊,來打探漢家對歸義部族的待遇,以及歸義方式和渠道的。

當然,絕大多數,還是在觀望。

觀望河西地區的未來,究竟會朝着哪個方向發展。

因爲在河套爲漢家所有之後,雙方的戰略形式,其實已經迅速達成了新的平衡。

如果說過去,除了長城就都是匈奴人的天下,那現在,雙方在河西、河套、幕南地界,達成了一種極爲微妙的平衡。

幕南地區,自然是匈奴人絕對的保留地;

河套,則是漢家新得到的寶貝疙瘩。

這兩塊區域,都屬於絕對意義上的領土,而且是戰略價值極高的邊境領土。

雙方以高闕爲界,不說是井水不犯河水,也起碼是誰也奈何不得誰。

——大河北邊的高闕,漢人肯定打不下來;

而大河南邊,漢人剛建成的博望城,也同樣將匈奴人堵在高闕,輕易不敢渡河南下。

漢匈雙方以大河爲界,各自擁有着幕南和河套,可謂是渭涇分明。

但河西,就有些微妙了。

河西和幕南之間,隔着後世的蒙古高原;

和河套之間,又隔着大河。

沒有類似高闕那樣的雄關,將河西與幕南、河套隔開。

只要願意,漢匈雙方隨時可以跨越高原/渡過大河,踏足河西大地。

只是雙方都有些投鼠忌器,都怕自己在河西動心思,會導致自己的大本營出問題。

比如匈奴人,一旦往河西地區派兵,那幕南就很可能不再萬無一失;

同樣的道理:漢家若往河西延伸實力,那河套地區就有可能不再安全。

沒看到程不識率軍前往休屠澤,都只帶了河套四成兵力,而且着急忙慌趕回去了嗎?

在這種情況下,河西地區的處境非常微妙。

即抵禦不了匈奴人,也抵抗不了漢人;

匈奴人來了,得跪下舔單于腳趾,漢人如果打來了,也照樣得跪下口呼陛下萬歲。

如此微妙的戰略處境,使得河西地區的局勢,愈發變得撲朔迷離,同時也愈發複雜。

有奉行‘跪誰不是跪?有奶便是娘’的躺平派;

有仍舊迷信匈奴人的武力,打定主意要給匈奴人當狗,爲匈奴單于庭守護河西地區的頑固派;

有兩頭搖擺,雙面接觸,同時向雙方要好處、要承諾,卻遲遲不下定決心的騎牆派。

甚至於,還有斷定漢家將崛起,臣服喊人準沒錯的激進派。

這就結束了嗎?

沒有。

還有草原上,最常見的一個‘流派’——自認爲可以漁翁得利,趁機統一河西,與漢、匈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的野心家。

各部族各懷鬼胎,思路各異,又犬牙交錯的分散於河西大地。

想投漢人的,提防着隔壁的匈奴單于庭世襲狗腿子;

想做牆頭草的,時刻防備隔壁妄圖統一河西的。

主打的就是一個亂中有序,各懷鬼胎。

針對這種情況,程不識也經過深入瞭解,給劉榮遞上了一封奏摺。

在奏摺中,程不識提到了河西各部的大致傾向。

比如誰誰誰可以爭取,誰誰誰可以嘗試,誰誰誰試都不用試,直接打準沒錯。

其中,程不識重點降到了那些誓死效忠匈奴單于庭的保守派。

在程不識看來,這些部族的存在,將對漢家未來在河西地區的圖謀,造成極爲嚴重的阻礙和負面影響。

要想更順利、更輕鬆的謀求河西,漢家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這些愚忠匈奴單于庭,或者說是迷信匈奴人武力的老派部族。

這些部族數量倒是不多,大概五六個;

但也就是這五六個部族,卻能湊出足足八個萬騎,共計四萬八千兵馬!

如此數量級的騎兵集羣,哪怕是放在漢匈雙方決戰當中,也無疑可以引發一場中規模以上的戰役了。

更何況除了這四萬八千騎的單于庭死忠武裝,河西地區還有至少同等數量的騎牆派,以及只多不少的躺平派。

將來,一旦漢匈雙方爆發大戰,而漢家陷入劣勢,那這些兵馬必然會盡數站到匈奴單于庭一方。

一方面,是匈奴單于庭在草原的威懾曠日已久,早已在遊牧民族心中,形成了慣性極大的思維定式。另外一方面,同爲遊牧民族的輕微身份認同,也讓大部分草原部族更傾向於站匈奴單于庭,而非漢家。

若跟漢家,未來是種地還是放牧、是戰死還是餓死,一切都是未知。

跟匈奴單于庭,至少能預料到自己的結局——要麼仍舊以部族的形式存在,要麼被更大的部族侵吞。

最差的狀況,是被其他部族瓜分爲奴。

結局有好有壞,但起碼是確定的……

對於這些狀況,程不識的意見也是非常簡單粗暴。

——如果漢家有意在河西地區用兵,那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屠戮那些死忠單于庭的保守派。

將他們殺盡、殺怕,其餘的騎牆派、躺平派,便都會倒向漢家這一方。

有了這些牆頭草的加入,再去對付幕南地區——尤其是高闕的匈奴人,無論傷亡、兵力,還是戰鬥方式、兵種剋制方面的壓力,都將得到極大的緩解。

至於那些已經起了心思,想要找漢家問問歸義價碼的部族,程不識的意見則是:千金市馬骨。

花多少錢、耗費多少代價,都不重要。

只要能把這些部族忽悠到本方陣營,等將來匈奴單于庭西遷歐羅巴,那草原不還是漢家想怎麼搞就怎麼搞?

再有,便是除了河西地區的戰略局勢之外,程不識還提了一向戰略建議。

——效仿在高闕對岸的大河南岸,所築的博望城,在河套西部,與河西隔岸相望的區域,也建造一座軍事重鎮性質的城池,以作爲河套西部地區的戰略防守支點。

對這一建議,劉榮思慮再三,終究也還是答應了。

之所以沒有痛痛快快的答應,自然是因爲劉榮覺着這座城,漢家沒什麼太大的必要去建。

反正在劉榮看來,河西已經是囊中之物,什麼時候取回來,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既然河西已經被默認爲是‘漢家版圖’,那在河西和河套地區相連後,大河東、西兩岸,實際上就不需要有戰略支點存在了。

若不然,劉榮能忍到現在?

怕是早在河套戰役結束後,漢家的建築匠人就要‘雙線作戰’,同時開始鑄造河套北部的博望城,以及程不識所提議的,位於河套西部的城池了。

可既然如此,劉榮爲什麼還要答應呢?

一座城池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去建這麼一座可有可無的‘軍事重鎮’,浪費的錢糧物資可不是一點半點!!

爲此,朝中公卿百官之間,甚至還爆發了一場小規模的摩擦和爭論。

最終,劉榮仍舊決意乾坤獨斷,建造這麼一座保衛河套西部的城池。

至於原因?

當然不是劉榮改變了主意,覺得在河套西部建一座城很有必要。

而是爲了戰略欺騙。

這很好理解。

假如你是匈奴人,你對現在的漢人是什麼看法、有什麼擔憂?

——答案自然是:漢家的軍隊無比麻煩且棘手,任其發展壯大下去,早晚有一天,匈奴單于庭要被踩在地上摩擦。

所以,爲了遏制漢人的戰略擴張速度,匈奴一方除了要務必守住高闕之外,還要對河西地區施加一定的影響力;

以免漢家過早佔據河西,從而沒有了後顧之憂,轉過頭全力攻高闕,乃至於在幕南地區肆意馳騁。

倘若這種時候——單于庭上下都人心惶惶,幕南各部都覺得漢人要打來了、大家要死定了的時候,有人告訴你:漢人在河套西部地區建了一座城,以防備河西諸部?

那你只會說:漢人不行了~

去年還能勇奪河套呢,今年連河西諸部都惹不起了——明明沒有高闕這樣的必要條件,卻還是在河套西部起了城池。

匈奴單于庭極爲稀缺的有識之士,或許會看出來這座城,大概率是漢家放出來的煙霧彈。

老話說得好:人越是缺什麼,就越是愛顯擺什麼。

反之也是一樣的道理——要想秘密做一件事,那明面上,你和這件事最好不要沾上任何瓜葛。

好比年入百萬的水果攤主,永遠都會開着一輛金盃,而不是奔馳寶馬。

究其原因,便是爲了不刺激到顧客,同時也是保護、隱藏自己的個人經濟情況。

同樣的道理;

漢家要打高闕,就需要有這麼一個煙霧彈,來供漢家用實際行動告訴匈奴人:我不認識高闕,我對高闕不感興趣。

甚至於:我啥都想要,但打下河套實在是太費勁了,我沒力氣再去搞別的了。

別說高闕了——我連河西都怕,所以才建了這麼一座城,好守住艱難得來的河套。

匈奴人可能會上當,也可能不會;

但劉榮敢斷定:匈奴人,將會再次爲自己的驕傲、自大和愚蠢,而付出愈發慘重的代價。

上一次是河套;

這一次,不是河西,便是幕南……

城開始建了,自然就需要長安朝堂從少府匠人當中,挑出精幹的送過去。

這一下,糧草、輜重秘密輸送到河套北部前線,就不再是需要頭疼的問題了。

再者,這座城池,對於眼下擁有休屠澤的混邪部,無疑也有相當強烈的警告意味。

——別特麼以爲我不知道你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就你那點道行,我用膝蓋都能猜到你的小心思!

——老老實實給咱當狗,咱賞你一塊骨頭吃;

——若不然,連帶着骨頭,把你也給啃的一乾二淨,也不過是在便宜之內。

有了這座城,混邪部就會明白:自己那點小算盤,在漢人眼中,和考試時偷偷作弊,並傲慢的認爲‘老師看不見’的人沒什麼區別。

而且漢家,已經做好了通過純粹的武力,以大河爲界徐徐西進,佔據河西地區的準備。

你沒看他大前線重鎮、進攻牆頭堡都搞出來了嘛!

如此,當高闕之戰打響之後,河西地區即便有心在河套西部作亂,也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畢竟就河西這些個部族,細胳膊瘦腿的,在草原局部地區稱王稱霸,倒還可以勉強理解。

但在已知世界唯二的兩個大塊頭:匈奴,以及漢家這兩頭怪獸面前,任何一個遊牧部族,都宛如土雞瓦犬爾。

可以說,草原上的匈奴部族,就是一個又一個獨立的小國。

作爲小國,和漢、匈起摩擦甚至開戰?

能做出這種決定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135章 奏對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448章 墨家?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244章 邊牆有變?!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324章 試探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374章 拍板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249章 北地騎士沒寫完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294章 五月已過!告假第5章 登門賠禮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334章 草原王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292章 蒙王?第363章 黑土地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20章 諸呂故事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14章 坑兒的爹!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告假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222章 不遠了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3章 左膀右臂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20章 諸呂故事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睡一覺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23章 好劇本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39章 降維打擊?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92章 出師不利第434章 還行吧第358章 攻守易型啦第192章 不該殺嗎!!!歇一天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