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瓷器成

第52章 瓷器成

竇太后,當然不是呂太后。

無論是執政手段的高超,還是對劉氏宗親的狠辣,竇太后,都比不上高後呂雉。

至於竇氏外戚,也絕非當年囂揚跋扈,甚至滿門王侯的呂氏外戚。

——除了竇太后這個大家長,竇氏一門還有竇太后的兄弟:南皮侯竇長君、章武侯竇廣國這兩根定海神針。

年輕一代,有南皮侯世子竇彭祖,雖非驚才絕豔之輩,卻也有中人之姿。

旁系子侄竇嬰竇王孫,更是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已然官拜太子詹事。

雖然如今儲位未決,太子宮尚沒有主人,但竇嬰已經做了被稱爲‘家令’的太子詹事,便已然是立於不敗之地。

——無論最終誰做了太子,竇嬰竇王孫,都會成爲儲君的管家,絕對意義上的潛邸心腹。

一如當年,給當今天子啓做太子家令的晁錯。

滿懷着忐忑,先後召見女兒劉嫖,以及故友袁盎,竇太后本就煩悶的心,只愈發雜亂了起來。

劉嫖自不用說:見母親開始生出疑慮,甚至懷疑起自己是不是走了呂太后的老路,劉嫖一陣軟磨硬泡,總算是讓竇太后安心了些;

但緊隨劉嫖之後入宮的袁盎,卻是毫不隱晦的直接拿呂氏,以及薄氏外戚說起了事兒。

——呂氏驕縱,於是在呂太后駕崩之後,徹底走向滅亡;

——薄氏滿門謙恭,唯獨出了個目中無人的薄昭,也終難逃‘天子親設靈堂’的下場。

這兩個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而古往今來,兄終弟及所引發的動盪,也不可謂不駭人……

一時間,竇太后心亂如麻。

但天子啓和長安朝堂,卻沒再多關注東宮。

——天子啓元年夏,匈奴使團入長安,再提和親。

天子啓據理力爭,在同意和親,並送出一應陪嫁的同時,也將匈奴人的某些過分要求悉數拒絕。

最終的結果,雙方都不算太滿意,但也都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匈奴人沒有得到想要的一切,但也佔了不小便宜——不費一兵一卒,便接回了一位嬌滴滴的劉氏公主(宗室女)回草原,順帶賺回了許多陪嫁物資。

漢家一如既往,沒能保留住華夏王朝的尊嚴,屈辱和親,卻也基本達成了戰略目的:一到三年內,匈奴人不會大舉南下。

和親事畢,外部隱患得以暫時解決,朝堂的關注點,自然便落在了接下來的大事:削藩之上。

只是在削藩之前,樑王劉武,也再度從都城睢陽啓程,西入函谷,再朝長安。

短短一年的時間內第二次朝長安,天下人無不爲樑王劉武得寵的程度感嘆。

但長安朝堂卻知道:樑王劉武此番入朝,並非單純‘朝覲’。

樑王劉武此番入朝,待其自長安再度踏上返回樑國的遠途,長安朝堂,便將正式吹響削藩的號角,揮舞起劈向關東宗親諸侯——尤其是吳王劉濞的屠刀。

吳楚x國之亂,也將正式進入倒計時……

·

·

·

天子啓元年夏六月,長安城西郊,瓦窯。

少府監令張毅、皇長子劉榮,以及劉榮的兩個弟弟悉數到場。

同樣在場的,是少府幾乎全部擅長陶器工藝方面的匠人。

——今天,是‘漢少府官窯’第一批成品出窯的日子。

每一個人,包括皇長子劉榮在內,都滿懷着期待和忐忑,靜靜等候着那一刻的到來。

過去這幾個月,在場的人,都爲這一刻付出了許多努力。

製作瓷土所需的瓷石,或者說是高嶺土,是張毅得劉榮提醒,自雒城(後世景德鎮一帶)尋得,而後千辛萬苦運回來的。

燒製瓷器所需要的上千度高溫,是少府匠人們反覆試驗、改進,花費了極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才艱難達成的。

生胚釉面的花紋圖案,是畫師們一筆一筆畫上去,再吹釉覆蓋定型的。

到今天,費時三個多月,才終於等來第一窯成品出窯…… “呼~”

“但願能有幾十件可用的成品吧……”

對於最終的成品率,劉榮不抱太大的希望。

——在這個沒有溫度測量手段的時代,維持1200度左右的恆高溫,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準確的說,是基本沒辦法保證的事。

恆溫倒是好說:阻斷熱量流失,再適時補充燃料維持溫度即可。

但維持的是什麼溫度,是沒到1200度,亦或是超過了1200度?

沒人知道。

便是劉榮,也只能在看過這第一窯成品之後,才能大致得出‘溫度高了/低了’的結論。

與劉榮這毫不懼怕失敗的低期望相比,冶金監令張毅面上,卻盡是期待之色。

——不能怪張毅太過自負,實在是過去這幾個月,劉榮表現的太過自信了。

每一道工藝、工序,劉榮都能指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不說,就連原材料:瓷土,劉榮都能給張毅指明產地!

這讓張毅生出一種很奇特的感覺。

就像是劉榮要做的這個瓷器,並非是不曾有過的新鮮事物,而是曾真真切切存在於上古,之後意外絕傳,又偶然被劉榮得到製作方法的東西。

既然是存在過的東西,劉榮又如此信手拈來,張毅自然是抱有極大的期待。

便在這衆人心思各異、面色各異的或期待、或忐忑中,那由黏土密封了一天一夜,又在今日清晨被砸開的窯口,終於徹底冷卻了下來。

一名匠人弓腰走進窯內,感受了一下溫度,確定沒問題,才用厚厚的麻布蓋住窯口位置的模具,小心翼翼的將其遞出窯口。

便見兩名等候於外的匠人趕忙上前,伸手接過,旋即就地揮動手中小錘,小心翼翼的將裝有瓷罐的泥模砸開。

——這第一窯,劉榮下令一律使用一次性模具,不需要保證成品大小一致,只需要個體美觀即可。

泥模砸開小半,透露出瓷罐的一小部分,劉榮心下便是一安。

待泥模被完全砸開,露出那口整體顏色以黑、紅爲主的完整瓷罐,張毅、劉德等人也微微咧起嘴角。

再由匠人用溫水小心洗去罐上泥塵,露出瓷罐光滑眼裡的釉面,整個瓦窯之內,便陷入了一陣漫長的沉寂。

“這……”

“是燒出來的?”

“不是說和陶器差不多嗎?”

“這、這……”

匠人們目瞪口呆,似是不相信這比鏡面還光滑的器具,竟然出自自己之手。

張毅雖淡定些,卻也明顯鼻息粗重起來,雙手雖一如往常的環抱於腹前,手指頭卻本能的一陣掐算,似乎是在計算此物的成本和利潤空間。

唯獨劉榮,只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走上前,蹲下身,在那瓷罐上摸了又摸,看了又看。

良久,方含笑站起身,環顧一週。

“此器得成,衆匠皆有功,當賞!”

言罷,劉榮便交代張毅:將這第一件送去未央宮,便帶着兩個弟弟朝長安城而去。

過去這幾個月,劉榮幾乎盡數在這瓦窯度過。

既然事情已經完成,劉榮,也該到了回長安的時候。

——瓷器,終究不過是一件奢侈品。

而劉榮,即非商人,也非匠人……

(本章完)

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205章 羽林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162章 記住了?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334章 草原王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466章 點將!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222章 不遠了第190章 族!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340章 驗金石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81章 天下皆反?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122章 暴君!第79章 雛鳳初鳴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6章 困獸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426章 歲末第17章 樑《孝》王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268章 削藩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24章 真打呀?!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31章 不盡然吧?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302章 戰書?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80章 有母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373章 統籌會?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41章 回去再說!調的一手好作息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246章 廟算第300章 真有意思睡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