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章 何爲實力(上)

bookmark

不過,劉顯雖然看出來高務實似乎有提攜劉綎一把的意思,並且對此樂見其成,甚至說還有些感激——畢竟他自己的只要官復原職,基本上已經是除了開國靖難兩繫世襲武臣之外的武臣巔峰,也沒有什麼太多繼續往上的希望,所以能讓兒子聲名鵲起,那是再好不過。

但是他並沒有仔細思索高務實這麼做的動機,當然,一般人也的確看不出來這一點,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高務實一樣,目光長遠到那麼多年之後。這基本上只能是穿越者纔有的眼光。

高務實是打定了主意走文官路線的,文官路線最難的點在於科舉,但因爲穿越之後可能是附帶了記憶力超羣這個優勢,再加上他本身對於“應試”的經驗足夠豐富,所以他對考中進士頗有自信。

另外,他同時也沒有放棄一項宛如開後門的思路:提早進入朱翊鈞的視野,最好是和這位將來的萬曆皇帝早早搞好關係,甚至不惜建議高拱暗地裡推動此次“太子玩伴”事件,目的也是爲將來得到聖眷打下基礎。

大明的權力體系說起來頗有意思:皇帝的權力按理說應該是最大的,但皇帝在很多時候受制於文官集團,無論是出於身後名考慮,還是什麼其他原因,總之大明的皇帝但凡直接跟文官集團對着幹的,後來都沒有什麼好名聲,甚至在位的時候,很多事情辦起來都不順利。

比如武宗正德皇帝,這位老兄雖然的確有些毛病,但很可能並不像後世史書中說得那麼不堪,可是由於得罪了整個文官集團,於是生生被整成了昏君之典型。

又比如在後世被污以“明亡於萬曆”的萬曆皇帝朱翊鈞,因爲總是自請病假不肯上朝,更是被文官集團冠以“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財氣也”之說——順便說一句,這句評價來自於高拱門生雒遵的兒子雒於仁。

實際上,萬曆皇帝跟文官集團的主要矛盾在於國本之爭和徵收礦稅之類,而雒於仁跟萬曆算起來還有點私仇:剛纔說了,他父親是雒遵,而雒遵的恩相是高拱——高拱是萬曆剛一登基就被趕出京師致仕的。雖然當初李太后和萬曆母子是被張居正和馮保給利用了,但畢竟下旨的名義上還是皇帝,而皇帝也在很多年裡一直堅信高拱不忠,所以雒於仁看着萬曆皇帝肯定不會順眼到哪去。

話題轉回來,大明的皇帝可以對某個或者某一批文官說打就打、說撤就撤,但實際上卻受制於整個文官集團——你再牛逼也不能全都打殺了,不然國家不就完了?就像嘉靖帝當年搞大禮議,搞來搞去最終也得挑個嚴嵩這樣的文臣來代皇帝掌權。總而言之,皇帝手底下如果沒有親信文臣掌握內閣大權,則皇權本身也很難伸張。

但皇帝除了用親信文臣掌握內閣大權之外,還有一種掌握實權的辦法,且效果非常不錯,只是通常會有點後患:重用宦官。

汪直、劉瑾、魏忠賢,明代大宦官之楷模,但無論當初如何權傾天下,搞得文官集團苦不堪言,就以爲他們真的是自己厲害,自己勢壓四海、權傾天下。實際上他們的權力完全來自於皇帝,很多時候其實只是皇帝不願出面直接與文官集團公開相抗而推出來的傀儡靶子。

真正厲害的宦官還得看晚唐,人家那個是廢君立君只在一念之間,和明代這些被皇帝當做擦腚紙一樣用完就扔的所謂權宦完全不在一個層面——明朝只有文官集團能立新君,譬如於謙之立朱祁鈺、楊廷和之立朱厚熜,這裡頭什麼時候有宦官們說話的位置?

所以,這裡頭如果粗陋一點說,是因爲皇帝畢竟還要點臉,直接出來跟文官槓上,活着的時候雖然未必多怕文官集團,但一來事情未必好辦,二來今後死了肯定沒個好評價。於是聰明的皇帝就會選擇推出宦官來做炮灰,譬如朱由校。

當然,嘉靖的手法更高明一點,他認識到最堅固的堡壘要從內部攻克,因此不用宦官,而用張璁、嚴嵩之類。按照嘉靖的看法,我沒用宦官,你們總不能黑我了吧?

他還是天真了,只要你是伸張皇權,讓大部分文官利益受損,死後名聲都好不到哪去,甚至嘉靖還沒死就被海瑞罵了個狗血淋頭。

但這些事情高務實雖然都知道,卻不會太在意,因爲他不是很在意自己的身後名。

他自己很清楚,他將來要做的事情,皇帝未必高興,文官集團也未必多滿意,但爲了大明或者說漢人皇朝能夠維繫下去,這些事情他必須去做,只是手段必須高明、必須一步步來,錯一步都會粉身碎骨。

皇權必然要慢慢受到限制,不能是一個靠血緣繼承權力的人對天下大事一言而決;文官集團也一定得讓渡一些利益出來,不能一毛不拔,當然高務實會盡量給他們開闢新的財源,就好比後世的思路,做大蛋糕然後再討論怎麼分配。

至於武將的地位是不是需要提高之類,那都是以後的事情了,高務實還是知道抓大放小、集中精力保障重點工程的。

所以歸根結底,高務實是想讓自己取代當年嚴嵩的位置,但卻儘量避免嚴嵩的罵名——這當然是很難很難的事,甚至搞不好會難如登天。

可是如果沒有挑戰,我穿越過來搞毛線的?我又不是個穿越回來只爲談一場戀愛的瓊瑤小說受害者。

不過,管他權宦如劉瑾、魏忠賢,還是權臣如嚴嵩、張居正,實際上地位都不穩固,因爲他們的權力只是來自於權力體系內部,而權力體系內部說到底,處於最高位的是皇帝。無論宦官也好、權臣也罷,其權力實際上都是借用皇權。

而高務實心中最陰暗的角落,是打算悄然打造班底,讓自己的個人實力強大到無人敢於輕視,無人敢於妄動,這時候卻又還坐在權力體系中僅次於皇帝的高位……

萬丈懸崖走鋼絲,想想都讓人覺得心神搖曳,真是取死有道。

不過班底分很多種,實力也是。

第072章 姐弟相商(下)第108章 隱情(下)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242章 神兵天降鐵壁關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081章 我的“浩然之氣”(4更破萬)第213章 交心第210章 自廢武功還是自殘啊?第123章 準備回京(中)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七)第028章 朕倒要聽聽你的高論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下)第242章 神兵天降鐵壁關第119章 又是一年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090章 宣府馬芳(上)第078章 丹砂之瞳第086章 蛇打七寸(下)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五)第252章 兄妹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097章 黃孟宇意外到訪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057章 財迷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176章 佈置南下決戰第070章 西北望第125章 可戰方和(二)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八)第130章 立威第070章 西北望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201章 黃芷汀到來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090章 降服第020章 暢論鹽鐵(上)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第084章 西暖閣中(補)第032章 京師潛流(上)第111章 王恭妃的肚子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143章 海商都不簡單啊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第122章 覆滅第065章 無恥之極(4更1W1)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123章 俺答封貢(六)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第131章 御前閣議(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九)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六)第054章 挖角應節(下)第088章 協助辦案[第四更!]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144章 這是在針對誰?第050章 皇帝暈倒第245章 世界不足我欲第040章 必有隱情(下)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043章 誰是奸商第117章 銷售火爆(下)第066章 務實回京(下)第243章 大炮,艦隊,棱堡第062章 打草驚蛇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054章 明修棧道(中)第089章 早有綢繆第113章 高戚之會(二)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102章 八千大軍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277章 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