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

由於有了隆慶的這個聖斷,高務實現在就是正式的太子伴讀、假侍讀學士了。至於接下來一些細節,譬如告身、牙牌、官服這些事情,自有宮中有司負責操辦,無須高務實自己費心。

隆慶則又交待申時行:“申愛卿,你與諸位講官今日中午操勞點,去內閣和高先生商議一下太子出閣之後的課業安排,隨後便請高先生上一道疏,把這些事情早些定下來。”

高拱畢竟自己兼任了“知太子經筵事”,算是主管,課程安排什麼的,當然要找他商議了,同時高拱自己的時間安排又緊張,一般是上午在內閣辦公,下午要去吏部辦公,所以太子經筵的事情,就只好擠佔中午的休息時間了。

這個情況申時行當然也是知道的,因此並無推脫,領銜諸講官領旨謝恩。

隆慶看看時間也不早了,本來覺得事情差不多,可以打發衆人回去,自己等人也好用膳去了,誰知道這時候高務實窺見機會,上前一步,很正經的行了一禮,道:“陛下,臣有事啓奏。”

隆慶稍有些愕然詫異,接着就笑了起來,他再次露出那種鄰家大叔般的微笑,和氣的問道:“喲,高愛卿有什麼事要和朕說?”聽他這語氣,高務實總覺得他可能是那種特別喜歡小孩子的人,難怪之前慫恿高拱讓他做這件事會這麼順利。

不過眼下有申時行等幾位先生在場,高務實還是表現得一本正經,規規矩矩地道:“回陛下,臣此前文中說欲將《龍文鞭影》一書獻與陛下和太子,而臣所以能爲陛下選中,似乎也是因爲此書……如此,則臣若是回去之後再將此書獻上,恐外間疑臣使人捉刀,有傷陛下之明,故臣斗膽請陛下準臣今夜留宿文華殿或隨意何處,並使中官日夜監督,不得與外人相見,直到臣將此書全文獻上之後,再行上任。”

隆慶聽了這話,真是有些驚訝了,愕然反問道:“有這個必要麼?”他轉頭問申時行:“申愛卿,你怎麼看?”

申時行略微思索,點頭道:“雖然此舉實在有些委屈了高侍讀,但高侍讀所言也不無道理,畢竟今日高侍讀所以爲陛下、太子、貴妃以及我等講官們一致認可,確是因爲《龍文鞭影》之故。若陛下以爲方便,臣同意高侍讀以此自證。”

所謂“若陛下以爲方便”,是因爲高務實這個建議相當於要留宿宮中,雖然他年紀實在是夠小,而且也自請“使中官日夜監督”,但畢竟要是嚴格的講,總還是有些壞了宮禁規矩。

隆慶當然不至於擔心一個小孩子留宿宮中會怎麼樣,而且高務實不光是自請宦官監督,還把地點定在文華閣——這裡宮女都沒有一個,有什麼好擔心?不會傳出任何不良消息。

他主要是覺得這麼做好像所有人都不相信高務實一般,這讓他有些擔心高務實心中的感受,更擔心高拱知道消息後的感受。

隆慶猶豫了一下,開口道:“這樣吧,高愛卿先留一下,與朕共進午膳。孟衝,你和申愛卿他們一道去內閣,把高愛卿方纔的建議稟告高先生,問一問高先生的意見。若是高先生同意的話,你也不用馬上過來,先安排人手在文華殿整理一間屋子,書案文墨之類都要準備好,還有牀鋪被褥之類,尤其不能簡陋,晚間的膳食上面也要用心……”

作爲皇帝而言,吩咐得如此仔細,實在有些絮叨,但無論申時行等人還是高務實自己,都只感到隆慶對他的重視——當然這可能是愛屋及烏,總之無人不爲之感慨。

就連馮保在一邊聽了,也不禁心中嫉妒,尋思道:這可就不妙了,照這個趨勢下去,高拱的聖眷不可動搖不說,就連高務實這小兒如果在太子身邊久了,只怕將來也勢必分我寵信,得想個辦法才行。

他轉而又有些恨今日前來參加遴選的其餘各家子弟沒出息,要是他們表現好點,把高務實這小子給壓下去,哪有這麼多麻煩?其他人可不是高拱的侄兒!就算張簡修……算了,張簡修今天的文章自己也看了,指望他根本不可能,也不知道張居正是怎麼教的。

他這個腹誹可就真是冤枉了張居正,歷史上張居正的幾個兒子中還是有幾個讀書算不錯的,雖然不能說才華橫溢,但也並不糟糕,要不然張居正再如何權勢熏天,也不可能把些完全的廢物點心捧進一甲,甚至鬧得士林、民間輿論大譁。

後來時過境遷,張居正死後被抄家,有條罪名就是他的兩個兒子考中狀元和榜眼,是他暗箱操作的結果,甚至有人說,連他三兒子張懋修的狀元策都是他人捉刀代筆的,於是張懋修被人稱之爲“關節狀元”,甚至有人說出更難聽的“野鳥爲鸞”,還有人作了這樣的詩來嘲諷:“狀元榜眼俱姓張,未必文星照楚邦。若是相公堅不去,六郎還作探花郎。”意思是隻要張居正在位,他家的老六張靜修,將來也能考個探花郎。

張懋修當狀元,有沒有他老爹的影響力在起作用,應該說有,如果他本人是個紈絝子弟,才薄而下流,張居正敢以此來面對舉國才子的悠悠之口,這事就更荒唐。所以這裡關鍵問題是,張懋修到底有沒有學問??史書上說他“積學好古,清約寒素”,從這八個字來看,張懋修的學問與品行都是經得起推敲的。但貴爲狀元,還是需要用作品來說話。

張懋修晚年曾作詩云:秋色滿林皋,霜天雁唳高。野花寒故細,濁酒醉偏豪。白雪知孤調,青山有二毛。叢來仲蔚宅,匝地起蓬蒿。

高務實覺得,雖然詩與時文不同比,但至少單論此詩,也是工整謹嚴而又才情卓然,格調沉鬱悲涼,厚重內斂,非飽經滄桑者難爲。既有對世事變幻無常的感慨,也有耿介孤傲不流於俗的清標之氣。雖然是四十年後才展示這番功力,卻也可見當年不凡。張居正敢於讓他的兒子當狀元,應該多多少少心裡還是有些底氣的。

可是,即便情況都到這樣了,也沒人提到張簡修。偏偏這次太子伴讀的遴選,在年齡上面太巧了些,這太子伴讀要跟朱翊鈞年紀相近,而張居正兒子雖多,卻正巧只有張簡修合適。試想一下,最終蔭官武職的張簡修放在一羣正經文官出身的官宦子弟面前哪有什麼機會?更何況高務實這個開了掛的。

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074章 文華召對(上)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053章 蛇影(還是4更破萬)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103章 全面攻勢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081章 務實授徒第089章 吾家寶駒(上)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055章 霧裡觀花(上)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048章 魔之誘惑(上)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070章 逐保倒張(七)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191章 爭做狗王莫茂洽第145章 《取用疏》第120章 架子就是這麼大第133章 蓋州上任第116章 工作安排(上)第008章 在宮中第129章 複雜第055章 缺朝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277章 逆轉第084章 新任廠督[第4更!]第148章 謗君案(上)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206章 弒嶽(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七)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五)第051章 賊酋叩首(下)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028章 朕倒要聽聽你的高論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105章 京師大局第106章 鄭王使者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048章 病起蠱毒第088章 戊辰羣星(下)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010章 朕這主意絕了啊第096章 黃芷汀的信第133章 癱倒當場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中)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173章 將計就計(下)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047章 地方也有黨爭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006章 老將凋零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115章 驚天大發現!第033章 宅心仁厚(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021章 門生聚會(上)第115章 驚天大發現!第090章 宣府馬芳(下)第058章 老師法眼第080章 姑娘教訓得是第024章 政績量化(下)第160章 會試發榜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143章 新鄭新政(中)第132章 遇刺!第262章 錦衣都督的焦慮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042章 滿堂影帝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106章 春遊踏青(上)第015章 新鄭鐵廠(下)第145章 原來如此(四更1W1)第205章 政策第209章 陰謀家開動頭腦第031章 務實被擄(上)第020章 暢論鹽鐵(上)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