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

bookmark

白天參加見心齋踏青聚會的,都是十歲上下的小孩,就算身份惹人注目了一些,到底影響有限,朝廷大員不會太過放在心上,皇帝直屬的東廠方面也不會太過在意。

但到了下午,成國公朱希忠忽然發出一撥請帖,邀請在京的一批勳貴大員去他家賞梅,就不能不引起東廠注意了——錦衣衛方面沒有反應很正常,畢竟現在的錦衣都督就是朱希忠的親弟弟朱希孝。

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東廠提督的馮保已經出了東安門,親自趕到延禧寺南邊的東廠衙門聽取手下大小璫頭們的彙報。

東廠有一座朝南的大門,大門終年緊閉,以增加一種詭秘恐怖氣氛。而真正的大門在西南面,供人出入。這座大門內爲正廳,廳左另有一小廳,裡面供有岳飛畫像。大廳後有一磚影壁。壁上雕有狻猊等獸和狄仁傑斷虎的故事。廳西有一祠堂,裡面供奉着歷代掌東廠宦官的職名牌位。祠前有石坊,坊額上刻有“萬古流芳”四字。稍南是座刑獄,專門用來收系重犯。

歷史上,萬曆初年時,馮保作爲張居正在宮內的盟友提督東廠,威權極盛,遂另建一處東廠衙門,稱作內署,而以原建東廠爲外署。當時內署中立有一塊橫匾,寫着“朝廷心腹”四字。這四個字裡透露出的得意,簡直溢於言表。不過此時還是隆慶年,馮保的地位還沒到那一步,所以東廠還沒有內外之分,他此刻來的正是東廠唯一的主衙。

“廠督,成國公宴請諸大勳臣的理由是久病初癒,恰好園內梅開二度,是以心情暢快……又聞近來京營改制,京中頗多將兵心中不安,是以出面召集諸勳貴至府上勸慰安撫。”一名璫頭小心翼翼地說道。

“這話你信嗎?”馮保冷冷地掃了他一眼,面無表情地道:“本督要聽的可不是這些廢話。”

那璫頭一時語塞,旁邊另一位璫頭忙道:“督公息怒,卑職等只是按例彙報,並不是真的就信了……成國公宴請之事,方纔督公趕來之前,卑職等已經商議分析過一陣,認爲大致有兩種可能。”

馮保端着架子,不緊不慢地端起茶盞小飲一口,才道:“本督自提督東廠以來,可也沒見過你們幹出過什麼名堂,此事既然你們已經有所商議,那便說來聽聽吧。”

在場璫頭們都在心中暗罵:我們東廠名聲夠差了,幹出的名堂越多,罵名就越盛,先帝時又不肯重用宦官,連帶咱們也只能憋着。今上又是個寬和仁恕之君,咱們要是挑事,只怕第一個吃罪不起的就是你馮督公吧?

按照明朝制度規定,東廠中設有提督太監一人,俗稱東廠提督、廠公、督公、廠主等。下設掌貼、領班、司房四十餘人,十二夥管事,按子醜寅卯排列,各領璫頭辦事,共計百餘名,其下有番役千餘人,

東廠提督的關防上刻着“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關防”,比之其他官署多了“欽差”的頭街。既然有皇帝欽差的身份,一切所爲均代表着皇帝,自是不會有任何人膽敢相違忤了。此外又刻制密封牙章一枚,上刻“東廠密封”四字,專門用來密封上奏的情報。

既然豢養了如此衆多的大小特務,必然要用他們去刺探情報,被刺探情報的對象,則包括了除皇帝之外的所有人。蒐羅情報稱作“打事件”。打來的事件內容涉及甚廣,大到命案,小到雷擊、火災,乃至柴米油鹽價格。可以說,天下官吏軍民一切行止言論,理論上盡在其偵伺之中。

倘若都是這樣打來的事件,雖有弊誤,終究是對下情的瞭解,即使官民受制於特務,也是皇權專制政體所致,怨不得別人。但事實卻遠非如此,那些東廠的番役們往往並不是自己去打事件,而是花錢從地痞流氓那裡去買事悠揚。地痞流氓爲了錢財,何事而不可爲?挾忿誣告,誘人爲奸,無中生有,結果冤案屢出,官民深受其害。

設立東廠特務機構,其目的原本爲緝查謀反、大逆及所謂“奸黨”,也即用來對付政治上的反對派。正因爲如此,在明代不管是獨夫暴君也好,不論是仁德明主也罷,自從東廠設置以後,再也沒有誰想過將其廢掉。只不過有些皇帝認爲這事不大光彩而稍加遮掩和限制,倘若遇到暴虐庸蔽之君,特務的活動便會在放縱中更加無所憚忌,這時的東廠於是便成爲專權太監剷除異已的工具,顯示淫威的屠場。

嘉靖帝政治手腕到位,又比較不關心顏面,所以對宦官依賴度不高;隆慶帝偏偏又有高拱這個情同父子的老師可用,連司禮監掌印之任命都徵求高拱的意見,馮保及東廠自然也就難有發揮的餘地。這種時候,東廠之人當然不敢冒失,更不敢猖狂妄爲。其實這也是歷史上隆慶駕崩時馮保想方設法、不惜假傳遺詔也要混進“顧命”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璫頭們腹誹歸腹誹,讓他們跟馮保頂牛,那是萬萬不敢的。

頭一位說話的璫頭答道:“廠督,卑職等人以爲,成國公今次召集諸勳貴夜宴,以上理由未見得有假,但肯定不是主因。”

馮保閉上眼睛,愛理不理的“嗯”了一聲,算是迴應。

那璫頭便繼續道:“卑職等人分析了兩個最後可能的原因,第一是京營改制之事已爭議到關鍵時刻,成國公需要與諸位重要勳貴達成一致看法;第二則是與今日上午,太子伴讀高務實邀請諸位勳貴家中嫡出子弟春遊踏青有關,但具體有什麼關聯,目前還無從得知。”

馮保突然睜開眼,一擺手道:“京營之事,內閣和兵部還在僵持,成國公曆來是極能忍讓之人,他不會冒頭反對即將成爲定論的大政,無論是趙閣老獲勝,還是霍本兵獲勝,他都只會上疏說一切聽命行事。尤其是眼下趙閣老那一方佔優,他爲了避嫌,更不會堅持要武臣獨掌——上次不就已經和英國公一道請辭了麼?”

衆璫頭紛紛表示“廠督高見”、“廠督明見萬里”等等。

馮保又道:“原本,文官武將相交過厚,便是最惹人生疑之事,高務實雖然未經科考便特旨爲官,並且只是個不入流的無品官,但究竟是掛着翰林院的名頭,總歸也是文臣一類,他與勳貴子弟一同出遊,你等爲何沒有善加監視?”

“這個……”衆璫頭面有難色。

馮保冷笑道:“咱家知道,無非是朱希孝這個錦衣都督讓你們覺得不好乾得太過,是吧?可是你們可別忘了,我東廠原本就要監視錦衣衛,即便廠中許多人——包括你們之中許多人,都是從錦衣衛過來的,但也不能因此忘了自家差事!否則,若是出了什麼紕漏,就不要怪咱家不講情面了。”

衆璫頭能說什麼?還不是唯唯諾諾,表示不敢忘記職守。

馮保話鋒一轉,又道:“當然,咱家也不是個不通情理的,那高務實邀請的都是些小輩,年歲不大,你們一時忽視,也還情有可原。但是!”他語氣忽然嚴厲起來,緩慢但極具壓迫感地道:“自今日起,對於這些人,絕不能再輕忽大意了!”

第073章 無奈應對(下)第054章 明修棧道(中)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088章 安南人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100章 蒙古局勢(上)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187章 葉赫女婿第081章 高宮保的信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169章 十萬大軍圍清化(4更破萬)第211章 大駕北返第041章 議編衛隊(下)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119章 下馬威(4更破萬)第159章 東昌堡的現狀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134章 給朕辦他!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190章 去遼陽第062章 潭裡風光媚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137章 李成樑的驚、怒、急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三)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一)第009章 原料來源(下)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096章 黃芷汀的信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053章 善後安排(上)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061章 謎底揭曉【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二章】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037章 誰說服誰(3更破萬)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002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第220章 流爵,世爵第120章 己卯鄉試(下)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154章 太原,我的太原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164章 艦隊接戰第096章 馮保倒臺(七)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萬)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129章 基本就緒第088章 安南人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210章 釜底抽薪第068章 輿論造勢(下)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014章 務實讀書(上)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139章 這是咋了?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072章 姐弟相商(下)第295章 成婚嘍!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第024章 俺答死,戰爭近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110章 高夫人第070章 萬事俱備(上)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093章 博碩克圖的野望第024章 政績量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