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

高拱推門而入時,高務實已經起身,規規矩矩行了一禮:“三伯。”

“嗯,在讀什麼書?”高拱說着,自己在主座上坐了,又一擺手:“坐下說吧。”

高務實於是坐了,答道:“在讀丘文莊公的《大學衍義補》。”

高拱稍稍蹙眉,道:“我知你已能背誦《大學》,但眼下你仍應着力於《章句》(注:指朱熹《大學章句》),其餘《衍義》也好,《衍義補》也罷,待來日再去細讀不遲。”

高務實恭順點頭,語氣很老實,但話卻頗爲自負:“今日原定背誦《章句》右傳之六、七二章,但此二章篇幅頗短,因此連第八章也一併背了。此後侄兒見尚有閒暇,左右也是無事,這才又讀了讀《衍義補》。”

“哦?”高拱面帶欣喜,但轉念又道:“那我便考你幾句,我起頭,你背下句。”

高務實毫無懼色:“請三伯起頭。”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

高務實立刻接口:“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高拱又問:“程子作何解?”

高務實答道:“程子曰:身有之身當作心。”

“朱子作何釋?”

高務實答道:“忿,弗粉反。懥,敕值反。好、樂,並去聲。忿懥,怒也。蓋是四者,皆心之用,而人所不能無者。然一有之而不能察,則欲動情勝,而其用之所行,或不能不失其正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心有不存,則無以檢其身,是以君子必察乎此而敬以直之,然後此心常存而身無不修也。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後世中國的教育方式受到西方教育方式的影響極重,基本上是以鼓勵式教育爲主,也就是但凡孩子表現得稍微好一點,就充分表揚、鼓勵,因爲這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在這種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將來多半樂觀自信,鬥志昂揚。

但古時中國曆朝歷代,其教育方式卻基本相反,所堅持實行的主要是挫折式教育,常常表現在人爲的提高教育要求的標準,使受教育的孩子經常性的達不到師長的要求,然後再加以懲戒,同時大力督促。如此一來,則能使孩子保持謙虛謹慎的心態,不會陷入驕傲自滿的境地,時時自省、戒驕戒躁,同時又因爲反反覆覆的“挫折”,使其養成一種堅韌不拔、迎難而上的品質。

這是兩種教育方式各自的優點,但它們也都有其缺點。譬如鼓勵式教育,容易使孩子以自我爲中心而忽視其他人的感受,變得傲慢自大,且雖然平時自信,但一旦遇到挫折打擊,又容易自我懷疑、自暴自棄,以至一蹶不振;而挫折式教育下的孩子,雖然通常謙虛堅韌,但有時卻又顯得缺乏擔當,過於圓融,簡單的說就是缺乏領袖氣度,不敢爲人先。

當然,這是指普遍表現,並不妨礙出現個別反例。

後世因爲清朝愚昧落後,使得中國人經歷了慘痛的教訓。而後西風漸盛,甚至有人提出全面西化,雖然最終未曾實行,但不得不說,西方式思維仍然大範圍注入,使得中國的傳統教育模式幾乎完全被西方教育模式和思想所取代。

但高拱顯然不會有一星半點的西方教育思維,他所力行的仍然是傳統的中國式挫折教育。因此他見高務實應答如流,雖然心中其實頗爲欣慰,但面上卻是不露絲毫,只是淡淡點頭:“還算是用了些心的。”然後立刻話鋒一轉:“你可知我今日何以回來得這般早?”

高務實心中一突,暗道:我好像沒幹什麼壞事吧?

當下眼珠一轉,試探着問道:“莫不是諸位閣老對某些事情有所爭議?”

“哼,有趙大洲在,內閣哪天能沒有爭議?”高拱面上露出一絲厭惡,擺了擺手,彷彿要趕走一隻根本不存在的蒼蠅一般:“不是內閣不諧——內閣再不諧,我也不會撒手不管,提前下值……我此來,是因爲今日聖上召我過去,與我說起了一樁事。”

高拱目光炯炯地看着高務實,左手食指在几案上輕輕敲了兩下:“一件與你有關的事,聖上徵詢我的意見。”

高務實心裡咯噔了一下,暗暗叫苦:隆慶皇帝該不會真是什麼話都跟高拱直說吧?難道那天出的主意,隆慶老大就這麼簡單的決定下來,準備問一問高拱是否反對,不反對就要實行了?可是……你實行就實行,別把我賣出來啊!我他喵的現在才八歲,你這麼一搞,事情傳出去的話,我將來還要不要混了?滿朝官員不得把我當殺父仇人看待?

但高拱這麼盯着他,他又怎敢不作迴應?只好苦着臉,道:“三伯,我……我不知道什麼事啊。”

瞧那可憐模樣,倒是比喊“草民冤枉啊”差不了多少了。

高拱皺了皺眉:“你當然不知道……”他收回了敲桌子的手,摸了摸自己那把大鬍子,略微擡頭,眼睛頂着房樑,思索着,似乎在對高務實說,又彷彿只是自言自語:“聖上誇了你一通,然後說,太子希望你能進宮……”

高務實大吃一驚,直接跳了起來,說話都不利索了:“進……進宮?”

高拱被他突然這一下子驚得一抖,然後回過神來,用力一拍桌子:“大驚小怪什麼,上躥下跳,成何體統!給我坐好!”但他話音剛落,忽然自己明悟了過來,忍不住笑,指着高務實仰天打了個哈哈,樂道:“你這小子,想到哪裡去了?不是那個‘進宮’!”

事關小弟弟的安危,這事可疏忽不得,所以高務實仍是緊張兮兮,將信將疑地問:“進宮還分很多種?”

高拱微慍道:“誰敢讓我高家的後輩行那背祖失德之舉!”他有些惱怒地擺了擺手,也不打啞謎了,直截了當地道:“太子的意思是,他想讓你進宮陪他一起讀書。然則重臣子弟充當太子伴讀之事雖然古時有之,但在我朝卻無先例,聖上擔心外廷議論,是以先來問我意下如何。”

高務實吃驚得嘴裡能塞進一顆雞蛋,半晌沒說出話來。

高拱忽然凝神盯着他:“該不是你自己跟太子提起的吧?”

第148章 謗君案(上)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163章 冠絕京華(下)第100章 胡鬧!第051章 參將牽馬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095章 徐爵背鍋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142章 以退爲進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003章 隆慶天子(上)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022章 天壽山第248章 超級誤會第014章 北洋海貿同盟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122章 蒙疆風雲(十)第059章 索命之人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097章 馮張俱隕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037章 別院隱富(下)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054章 挖角應節(下)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144章 工匠學堂第011章 靠山吃山(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九)第123章 俺答封貢(四)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第006章 留宿安肅(上)第119章 又是一年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三)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上)第031章 你下罪己詔吧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122章 鹿鳴之宴(下)第048章 多事之秋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154章 糾結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182章 勢不由人第059章 索命之人第032章 全權欽使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048章 病起蠱毒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五)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014章 務實讀書(下)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091章 居正之嘆第070章 逐保倒張(四)第102章 八千大軍第065章 派系之爭(下)第209章 陰謀家開動頭腦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129章 複雜第096章 黃芷汀的信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097章 黃孟宇意外到訪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三)第122章 蒙疆風雲(四)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024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178章 宰賽臺吉(二合一)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131章 急,不急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072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