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

bookmark

高拱走後,高務實便坐在書桌前沉思,時不時還有些搖頭晃腦,嘴裡頭似乎也在默唸默唸着什麼。一旁的賞月見得新奇,趁高務實端茶喝水之時插嘴問道:“少爺是在溫習功課?”

高務實笑眯眯地點了點頭,有些得意地道:“有本書多年前讀過,近來怕是要用,所以看看是不是還記得。”

賞月聽得先是一愣,接着噗嗤一笑:“少爺是在逗弄奴婢嗎?您虛歲都才八歲,也好說‘多年前’讀過什麼書?”

高務實擺擺手,理直氣壯地道:“你看,孤陋寡聞了吧?所謂‘名須沒世稱纔好,書到今生讀已遲’。你有沒有沒聽過禪宗有個說法,叫做‘宿慧’?”

“宿慧?那是何意?”賞月顯然對佛學並無研究,自然不解其意。

高務實一副好爲人師地模樣:“宋真宗時有本書,叫做《景德傳燈錄》,裡頭最早提到‘宿慧’一詞,原文我就不說了,總而言之,所謂宿慧,就是前世帶來的智慧。”

賞月聽得一怔,將信將疑地問:“前世帶來的智慧?哪有這種事?”

高務實神神道道地問:“有些人在讀書的時候,有時候明明讀的是一本從來沒有讀過的書,書中內容也肯定是第一次見到,但偏偏就會突然感到:‘呀,這我以前看過’!你瞧,這個其實就是宿慧了……你有沒有出現過這種感覺?”

賞月呆了一呆,忽然睜大眼睛:“好像真有過呢!那……那我也有宿慧?”

高務實哈哈一笑:“宿慧這種東西,但凡前世讀過書的,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只是有些人多,有些人少,至於我呢……這個宿慧就比較多了。”

賞月作爲高務實身邊人,早知自家大少爺乃是“神童”,聞言不僅沒有懷疑,反倒恍然大悟:“難怪少爺生而聰穎,原來是有這般宿慧!”當下目光都有些不同了。

高務實擺手笑了一笑,不再多言。

其實禪宗確有宿慧一說,但高務實於佛學並不精通,有限的一些瞭解多半是從當年南懷瑾先生的文章中看來的,“宿慧”說也是如此。不過他知道自己的情況可跟宿慧沒有什麼關係,只是總需要解釋一下自己“生而聰穎”這回事吧?因此將這套宿慧論以拿來主義的方式用了一用。

大約過了大半個時辰,高務實神神叨叨的輕吟慢誦終於結束,他用力伸了個懶腰,剛要站起來,就聞到一股茶香,回頭一看,卻是聽琴端着茶盤過來了,茶盤上放着一杯香茗。

“大少爺,請用茶。”聽琴的個性比姐姐內相不少,說話的風格也相對內斂,呈上香茗就乖巧地玉立在旁不再多言。

高務實看着擺好的茶盞,心裡不由感慨,“舊社會”的大家世族培養下人也是一門大學問吶,她們是怎麼看出我正好這時候就打算休息的呢?當年我幹了幾年秘書,也只能在書記工作完畢的時候緊趕慢趕地給人家泡茶,可你瞧人家小姑娘,居然還能預判。可見有些東西從小學起和長大了再學恐怕還真有差距,又或者說……她們畢竟是專業的?

稍稍發了下呆,高務實收起這些心思,一邊端起茶杯慢慢喝着,一邊心裡又琢磨起“正事”來。

按照他的“遠景規劃”,在考中功名之前,自己要做的事情本有三件。

首先,提前創辦一些“企業”,一邊夯實財力,一邊培養人才。畢竟自己將來要做的事情,光靠大明的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人才可遠遠不夠,而培養人才最好的辦法則是讓那些苗子邊學習邊實踐,尤其是一些工商業人才更是如此。要知道在現代社會,一個剛從象牙塔出來、毫無半點經驗的學子,轉頭就想成爲一名慮事周全的大企業家,那基本不可能。也許有極個別優秀的二代一畢業就開始管理不小的盤口,但那是有前提的:他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們擁有良好的家庭薰陶,同時在他們工作的時候,其父輩還會安排足夠放心的干將輔佐……這些都是重要前提。眼下這個大明,有幾個人能理解高務實將來要做的事情?不培養人才,將來一定事倍功半。

其次,要熟悉這個朝廷,也讓這個朝廷熟悉自己。前半條相對容易,有高拱這位隆慶第一寵臣的伯父在,自己要熟悉這個朝廷還是有很多機會的,甚至可以多方位、近距離的觀摩、體會。但後半條就比較難一點了,畢竟自己眼下只是個八歲小童,就算表現得成熟一點,在人家眼裡恐怕仍舊只是個孩子。如果只是做到讓那些值得注意的朝臣記得“高肅卿家的侄兒好像還挺聰明”,那基本沒有什麼意義。自己要努力做到的,乃是讓他們打心眼裡意識到“高肅卿那個侄兒從小就驚才絕豔,將來一定是國之棟樑”。這兩種情況乍一看差別似乎不大,其實大不相同,前者無非是聰明一點,可小聰明也是聰明,有小聰明的孩子多了去了,將來卻未必有什麼大出息;後者的聰明卻完全不同,是要讓他們從小就不敢小覷自己,或樂見其成、或膽戰心驚地等着自己將來如日東昇、操權執柄!要達到這個目的,可就難上加難了。但卻惟其如此,自己在士林、朝堂纔會有影響力,將來改動大明某些智障一般的祖制,纔會降低一些難度——王安石當初若非養望多年,安敢說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這等驚世駭俗之言?因此自己要做的這第二件事,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種養望。

第三件事,則是短期內最關鍵的“近憂”——力保高拱不倒!歷史上隆慶帝屍骨未寒,高拱就被張居正、馮保聯手扳倒,明明是隆萬大改革的先驅,絕大多數有意義的改革都是由他發起,誰料最後卻被張居正截胡,在後世生生被遺忘到了天涯海角,世人只記得一個爲改革嘔心瀝血、英年早逝的“萬曆首輔張居正”,卻根本不會記得那個“有幹濟才,勇於任事。既爲首輔,更慨然以天下爲己任,其籌邊、課吏、用人、行政,不數年間,成效卓然”的高肅卿!簡直是既悲催,又荒謬!

第一件事,眼下已經開了個頭,自己手裡頭資本有限,一時間急也急不來;第二件事,眼下有個意外出現的好機會,自己已經臨時作出了應對,希望能夠如願以償,但具體還是要等高拱的安排纔好繼續;唯有第三件事,眼下還只是一個設想,實際上根本連門檻都還沒摸着,得抓緊時間找機會了……當年有句話說得好:有機會要上,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上!

第130章 故事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七)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187章 葉赫女婿第009章 安陽之行(二)第124章 奉旨觀政(二)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103章 全面攻勢第031章 你下罪己詔吧第039章 恰臺吉的底線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070章 逐保倒張(十)第215章 大燈泡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109章 皇帝不擔心第025章 河運海運(下)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057章 帷幕拉開第056章 棘手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031章 你下罪己詔吧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027章 皇上,您的事兒發了第026章 官升兩級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120章 私人秘書第037章 別院隱富(上)第245章 世界不足我欲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210章 自廢武功還是自殘啊?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三)第002章 張四維丁憂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132章 皇帝主導的閣議第072章 緊急磋商第257章 後續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116章 工作安排(上)第158章 庚辰春闈(一)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075章 每臨大事有靜氣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069章 何爲實力(上)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220章 流爵,世爵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152章 天下己任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082章 寧夏之變(上)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上)第128章 恩憲?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上)第145章 一定轉達,一定轉達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054章 翻雲覆雨等閒間第061章 謎底揭曉【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二章】第102章 一擲千金(上)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005章 務實獻策(上)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106章 鄭王使者第051章 議定出兵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096章 馮保倒臺(五)第4更!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208章 曹淦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