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

黃公公趕着來拜會高侍讀,倒也不是真有什麼要緊事急着向欽差彙報,實在是因爲這廝以前是在司禮監讀過書的,知道巴結上峰遠比喝酒吃肉重要。

小宦官們在司禮監讀書的意思,就是當做皇帝身邊的私人秘書培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算是和高侍讀前世的出身類似,這種人不僅會伺候人,更深知一個重要的爲官道理:領導的意思必須第一時間領悟,如果一時無法知曉領導的意思,就從領導身邊的人那裡去了解。

由於孟掌印這個人只是廚師出身,沒有在司禮監從小接受培養,能力有限,水平也一般,對於高務實此番“觀政”宣大一事,他竟然遲鈍的沒有當成一件大事來看,所以黃鎮守也就沒有提前得到孟掌印對他的指示。

所幸黃鎮守自己是個有眼力的人,知道自家老祖宗是靠着高閣老纔上去的,所以對於高閣老的親侄兒,黃鎮守可一點不敢怠慢,這纔有了酒宴溜號來見這一出。

至於欽差正使程文,此人既是高拱門生,將來若是順利,自然也是前途看好之人,不能說不重要,可高拱的門生何其多,哪怕只算其中有用的一批,沒有一百也得有八十,哪有這位讓他親自帶在身邊的侄兒重要?

既然如此,黃鎮守能做的事情當然也就剩下表忠心這一條了。

高務實對於黃鎮守的知情識趣還是很認可的,端着一副“小閣老”的架子很是誇獎了他一番,直說得黃鎮守滿面紅光,甚至都有點做夢待將來高侍讀變成高閣老,自己沒準也能從黃鎮守熬成黃掌印……

其實理論上來說,“欽差鎮守大同地方太監”可比他高侍讀的品級硬扎多了,論實權更是吊打他這個無權太子的無權伴讀。但在封建王朝這種落後的人治時代,很多事不能看表面,高侍讀在他黃鎮守的頂頭上司孟掌印面前都是平等交流的人物,表揚一下他又有什麼稀奇?

不過,黃鎮守之所以被高侍讀看重,除了知情識趣之外,更關鍵的還在於他這個大同鎮守太監的權職,對於高務實接下來開展工作很有用處。

大明自宣德以後,鎮守中官逐漸形成三種類型:南京等處守備太監、諸邊鎮守中官、各省鎮守中官。

南京守備太監的職責是“護衛留都”。如果具體來說,內事有南京內府衙門及孝陵衛事務,後湖墾藝及被謫種菜淨身軍人的管理,各地發往南京的有罪中官的懲治及囚禁等;外事有南京城防江防的籌劃、南京諸獄的錄囚、大勝關等關隘官軍的提調,江南各地賦稅錢糧的徵收等。

諸邊鎮守中官的職責當然主要是守邊。如果具體來說,一是“監軍”,二是“撫夷”。鎮守中官的監軍與監察御史不同,監察御史監軍是稽覈功罪賞罰,鎮守中官監軍則擁有監督軍事將領、協贊軍事行動、整飭軍紀邊防等權限。

而各省鎮守中官的主要職責是安民。其具體的職權有監督文武官吏,調遣衛所官軍鎮壓人民反抗、彈壓土豪大戶、緝捕在逃人犯,應地方治安的需要而向中央建議增削行政、軍事設置,協調本省文武官員及司、府、縣機構的公務,招撫流失人口等。

另外,所有的鎮守中官又都負有兩項特殊使命,一是作爲朝廷耳目,隨時通報各地情況;二是爲皇室採辦土物貢品,以爲奴才對主子的“孝順”。

黃鎮守既然是鎮守大同,當然屬於“諸邊鎮守中官”,諸邊鎮守中官設置於從遼東沿長城至甘肅一線,即所謂的“九邊”地區,這些地區在明初多設有都司或行都司,爲北邊重鎮。永樂時,陸續在這些地區增總兵鎮守,下設分守參將及遊擊、守備等武職,同時分派中官出鎮,監督、巡視軍務。宣德以後,凡有鎮守總兵官處,均設鎮守太監或少監,有分守參將處,設分守少監或監丞,有武職守備處,亦設中官守備,一般是監丞、奉御、內使等,形成了鎮守武臣和鎮守中官兩套完整的系統。

此時高務實所要倚重黃孟宇的地方,卻是在於他擁有看管軍械這一塊的權限。邊關各城堡關隘多設監槍內官,職責是“專護火器,武職軍官對此不得染指”——監槍內官由宦官出任,歸鎮守太監管轄。

高務實對於王崇古和方逢時來說,只是個後生晚輩,級別更是提都不要提,想讓他們幫忙,只能拿出欽差的名義強壓,但這肯定是下策,連解釋的必要都沒有。

而對於馬芳來說,雖然馬芳早已投靠高拱,但高務實畢竟不是高拱本人,他和馬芳的關係,其實更多的是類似於盟友的關係,況且馬芳的職責主要是帶兵作戰,本身並沒有權限直接管轄火器倉庫,所以雖然高務實還是能請他幫忙,但事情辦起來未必那麼靈便自如。

唯有黃孟宇這個鎮守大同地方太監,雖然既沒有統兵之權,也沒有調兵之權,但對於火器看管這一條,反倒恰在其職權範疇之內。

文官要升官,須得按部就班,資歷不到,除非皇帝破格提拔,否則哪怕是首輔舉薦,也未必能夠一步登天,因爲首輔也要考慮物議風評,通常只能讓你不走彎路。

然而宦官則不同,雖然理論上也有規矩在,但只要皇帝認可,今兒還是御膳房掌勺大廚,明天就能去司禮監做秉筆。孟衝孟掌印雖然能力有限,水平也一般,但他伺候隆慶久了,又有高拱幫襯,在皇帝那裡說話還是很有效果的,提拔一下手下的小宦官們問題並不大,所以能夠影響高拱的高侍讀,在黃鎮守看來完全就是必須小心伺候的大爺。

既然是大爺,就得有大爺風範,不必像面對文官前輩們那樣小心翼翼,於是高務實在誇完之後,就直接開口問話了。他看着權傾大同卻在自己面前小心翼翼只坐半邊屁股的黃孟宇,露出禮節性的微笑,問道:“明日,本欽差要查驗大同城內的各類火器,尤其是手持火銃……黃鎮守你可能爲我安排妥當,不受別人干擾?”

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081章 我的“浩然之氣”(4更破萬)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207章 女真頭號忠臣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096章 馮保倒臺(三)第067章 決戰沙城(四)第148章 謗君案(中)第125章 可戰方和(六)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十)第004章 捉拿訟棍(上)第130章 勝利的大會(4更破萬)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八)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83章 宮外反應(下)第014章 北洋海貿同盟第046章 脫脫願爲欽使驅馳第273章 倒臺第023章 意氣高於百尺樓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044章 心焦創收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第251章 取勃固第284章 設計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026章 河海並行(上)第142章 何以如此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040章 荊州張府第140章 威勢漸成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106章 鄭王使者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四)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107章 科學巨匠(下)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286章 藝高人膽大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027章 皇上,您的事兒發了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022章 輕取案首(上)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243章 大炮,艦隊,棱堡第049章 誰種的蠱?(四更破萬)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192章 戴罪立功(二合一)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158章 庚辰春闈(二)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073章 召見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058章 老師法眼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128章 恩憲?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123章 等你將來文官稱公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第059章 惟利不破(上)第038章 青把都臺吉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087章 “生意”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089章 暗殺高務實(4更破萬)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112章 錦衣雙……犬第268章 揭謎(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一)第113章 高戚之會(四)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