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

說服高孟男的計劃比預想中來的簡單,高孟男很快便接受了高務實的邀請。

回頭想想,高務實估計高孟男也是在新鄭呆得有些靜極思動了,除此之外或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與高務滋的關係也不是很融洽。

這一點並不算出乎意料之外,畢竟高孟男不是高務滋那樣的紈絝,而且高務滋由於是長房嫡子,就算坐吃山空,起碼那“山”還不算小,目前看來也還夠吃一段時間。

可他高孟男卻不同,他雖然被高捷收爲養子,但養子和嫡子總不能相比。高捷在世之時還好一點,高捷去世之後,他的日子就開始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了。長此以往,總有一天要喝西北風啊!

高務實在京師的表現,新鄭老家這邊雖然不說了如指掌,但大致還是有些瞭解的,最起碼人家的京華香皂,就足夠他六房暴富了。能做出這麼大買賣的高務實,又豈是徒有虛名之輩?

跟着高務實,最起碼比跟着高務滋要好十倍。這就是高孟男心裡的基本判斷。

當然,投資天津港這件事,不是很着急,也着急不了,高務實並不打算讓高孟男馬上跑去天津操辦。

不是很着急,是因爲開港和開礦不同。開礦,開採出來之後,不論是深加工之後賣成品,還是直接賣原礦,都能很快進入正常經營狀態,開始回本和盈利。這其中只要滿足一個條件,那就是銷售網絡。

高家在官面上的名頭擺在這裡,又有蒲州張氏作爲隱藏的商業後盾,再加上高務實自己放在明面上的京華香皂這隻金雞,幾乎很少有人會懷疑高務實麾下產業會今天開張大吉明天關張大吉,所以他的銷售網絡建立一直都比較順利。

但港口的經營和礦產乃至鍊鐵卻完全不同。

首先,港口本身要有較爲優良的天然條件,譬如對港口的形狀、港內水域大小、港內水深、是否避風等等,都有先天要求。後世的天津港乃是國際大港,按理說先天條件應該還行,但是要知道,後世的天津港乃是經過很多次大規模人工改造才形成的,而現在的高務實可不具備那種改造能力。

高務實當然也沒敢指望打造一個後世天津港那樣規模的港口,但仍然需要派人詳細考察,綜合各方面因素,纔好做出最後決定,以免變成第二個月港。

福建的月港雖然是隆慶開海第一港,也是目前的唯一開海港口,但其實月港的自然條件相當一般。那地方原本是因爲走私盛行而自發興起的一個港口,說起來真正拿得出手的優勢其實很讓人哭笑不得:地處偏僻,不容易被官府發現,更不容易被官府查獲。

正是因爲月港有這個優勢在,所以諸如水域面積逼仄、進出港口的航道下有暗礁之類“小問題”就被忽略不計了。

但高務實是把天津港作爲自家產業對待的,而且不是普通產業,他還打算將來能夠承接朝廷“南糧北調”這樣的大生意,那當然就不能隨隨便便,今天說搞港口,明天就跑去亂買一塊地開始動工。

建港口不比建碼頭,不是修幾個棧橋就算完事的。除了要找到最合適的天然避風港,還要在港口區進行規劃、大興土木。

規劃這茬相對來說比較好辦,高務實當年跟着領導去沿海考察的時候到過港口,大致瞭解港口的佈局規劃,雖然這裡頭學問其實很深,高務實只知道一些皮毛,但他估計他這點水平在這個時代也勉強夠用。

至少,他還知道根據吹流、潮流、波浪流的不同,港口的航道、防波堤軸線、口門方位等都要有相應的措施來應對。至於港口陸地區域的功能性佈局,但凡到過後世港口的人都能說個一二三四來,他上他也行……呃,勉強也行。

但第三點就厲害了,甚至是高務實現在不着急的最根本要素:剛有港口,什麼作用都沒有,因爲港口本身不能產生任何價值,港口的價值來源於進出港口的船隻。

換而言之,港口本身需要有區位優勢,然後吸引船隻來停靠,通過港口的吞吐量來實現其價值。

如果沒有船來停靠、上貨卸貨,再好的港口也毫無作用,純屬垃圾資產。

所以在修建港口之前,高務實必須先聯繫一批願意船家、商家,讓他們將來有興趣把天津港當做卸貨地,或者出貨地。否則的話,這個港口投入多少,高務實就得虧多少,而且還得持續不斷的虧下去——爲了保證港口運轉,總得有人管理和維護,這都要錢啊!

除了這些硬性條件之外,高務實還得弄清楚私人商港這種事情到底能不能幹,如果能幹的話,需要辦理一些什麼手續。

按照高務實目前對大明朝廷和地方衙門的瞭解,商人自行建造任何商業設施,只要形制上不僭越,官府都是完全不插手的。這也是高務實每次開煤礦造蜂窩煤、開鐵礦鍊鋼冶鐵等,地方官府都只查了一下他手裡有沒有那些地塊的地契就直接放行的原因。

如果說這一點還只能說大明的官府容忍性很高,那麼接下來的一點就更神奇了。

比如某商人在某交通要地自行建造一個大型貨棧,由於當地是幾省通衢或者幾府通衢,貨棧建成之後生意興隆,日進斗金!

官府這時候會怎樣呢?

恭喜這位商人,因爲大明的官府仍然會當做沒看見,根本不會想起來要去找這個商人收稅!

各位沒有看錯,只要這位商人建造貨棧的位置,其地皮是這位商人所有,大明各級官府就會認爲你在這塊地皮上的任何正當經營都是合理合法的存在,並且——再強調一次——不會找你收稅。

至少,正稅是沒有的,頂多就是官府面臨某些大麻煩的時候,派人來找你攤派一筆費用。這種大麻煩其實也不多,譬如說土匪襲城,官府要招募民壯義勇,但是衙門又比較窮,不得不找地方士紳大賈“協餉”,這時候官府纔會想起讓你這位大商人捐獻一筆。

高務實之所以還是要去確定一下,主要是因爲港口的特殊性——畢竟隆慶帝雖然開海了,但目前還只批准了月港一個對外出口港(注:也允許進口,但進出口都有限制。),高務實打算建設的天津港雖然目前還沒打算搞海外貿易,只是先試水一下南北海運,但他和三伯高拱都是風口浪尖的人物,小心一點總沒大錯。

第056章 棘手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一)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077章 說方陣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017章 利益捆綁第257章 後續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008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106章 合圍明江城第090章 宣府馬芳(下)第133章 癱倒當場第207章 京華田莊(4更破萬)第084章 新任廠督[第4更!]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143章 海商都不簡單啊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022章 花廳議事(下)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127章 劉氏獻藥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108章 且慢動手!第074章 真絕色,妙仙音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021章 門生聚會(上)第177章 海軍就是砸錢(4更破萬)第148章 降明總好過降黎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159章 會元之爭(下)第042章 護衛定製(下)第234章 愚兄不及甚矣第003章 隆慶天子(上)第117章 桂南女王第009章 安陽之行(六)第248章 超級誤會第129章 回鄉之前(中)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059章 絕代雙嬌(上)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078章 兩道命令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萬)第032章 京師潛流(上)第103章 紈絝之王(上)第040章 瞭解第018章 香皂廠址(下)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046章 商政相連(下)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259章 妖書案?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087章 岑凌到訪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三)第130章 勝利的大會(4更破萬)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031章 官民兩便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137章 以直報怨疏第129章 關係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下)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145章 《取用疏》第116章 陽謀!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205章 政策第128章 好消息第051章 議定出兵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261章 準備“私會”第062章 打草驚蛇第022章 日講官上任啦(3更破萬)第088章 協助辦案[第四更!]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萬)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130章 跋扈尚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