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章 輕取案首(上)

bookmark

縣尊老爺看得眼前一亮,左右看了一眼,絕大多數考生還拿着題目在苦苦思索,有些考生一臉茫然,有些考生滿臉惆悵,難得有兩個考生一邊面帶思索一邊研墨的。

縣尊老爺搖了搖頭,失去了巡場的興致,又把目光轉回高務實的草稿上,看他已經寫完的第二、第三段:

“夫生知不數覯,而或由於學,或由於困,要皆能知此達道也。故其知之也,從乎同。

且入道莫先於致知,聰明神智之用,雖曰天授,豈非人事哉?惟得天獨厚者,思無不通,而盡人以合天,則必有所牖之以求通,且牖之而猶未遽通焉。要其實則識有先後,量無盈欠也。”

縣尊老爺覽文欣喜,一時忘了身在考場,站在高務實身後一動不動,只等他的下文。

此時高務實揮毫不斷,又寫下一段:

“天下之達道,不有賴於知之者哉?雖然,知之正非一致矣。”

縣尊老爺把這三段連起來一想,心中暗暗點頭,捻鬚微笑:此子已知吾用意也,誠然可造之材,如此觀之,高氏之興盛,非止於中玄公矣。

此時高務實便以寫到起二比,也就是提比。比者就是對,起、中、後、束兩比內,凡句之長短,字之繁簡,與夫聲調緩急之間,皆須相對成文,是爲八股之正格。

這裡就不光是考校考生的思維能力、講理水平,還特別考校文字功底。按照縣尊老爺的想法,高務實這一處若是仍然寫得好,後面的文章即便不看也沒關係——此文必取也。

高務實在此時也稍微提筆思索了一下,顯然是在字斟句酌,但也沒多久,他便再次動筆,寫下兩段話來:

賦予毗乎陰陽,維皇似有以囿之,故率性不皆上哲,而窮稽考以資研索,實隱導以循逮漸達之程。

氣稟分乎清濁,造物若有以歧之,故負質匪盡昭融,而祛闇昧以迪光明,幾難泯夫造詣相懸之跡。

若非在心中連連提醒自己正在監考,縣尊老爺只差撫掌大讚起來,他長長出了口氣,施施然走回高臺,口中還在喃喃唸叨着這兩段,彷彿吃了一頓山珍海味,還要仔細品嚼一番。

到了高臺坐下,望向高務實的目光都變了,就如同好財貨者看見珠玉、好饕餮者嗅聞佳餚一般。

“吾二十三歲舉茂才,年近半百方中進士,原以爲只是氣運不佳。今日觀高侍讀雄文,方知生而知之者雖已上也,然則生而知之,卻不虛妄浮誇,繼之以學,繼之以思,潛心向文,方成大器。”

縣尊再看高務實時,見他面色如常,揮毫如舊,嘴角甚至還有一抹若有若無的笑容,不禁心中再次叫好。

……

高務實寫完草稿,仔細檢查了一遍,又改了幾個字,再審讀兩次,這才工工整整地謄真——就是寫考卷。

即便如此,他交卷之時,也才巳時一刻,放在後世就是上午九點半左右,其速度之快,簡直讓其餘考生瞠目結舌——他們之中最是讀書刻苦者,此時也纔不過從自己擬定的幾個破題中選出一個自認爲最好的寫在草稿紙上,正文那根本還沒寫一句話。更別說那些水平一般的,迄今還在糾結怎麼破題。

縣試的試卷用過彌封,卷面寫姓名的地方貼以浮簽,交卷時要揭去,由考生自己攜帶回去,以防閱卷者徇情舞弊。

不過,縣試不同於掄才大典,交卷的頭幾名,知縣一般會當時直接閱卷,並且隨看隨評。若文章中意,特別是對於年幼且文章上佳的考生,他可能會叫過去問幾句,然後出個對子來叫考生對。若文章上佳,對子也對得好,縣令經常會當場取中。

高務實的卷子交上去,縣尊看得連連點頭,甚至搖頭晃腦,口中跟着默唸——前文說過,古人讀書喜歡念出聲來,這位縣尊老爺看來也是如此。

當然,因爲其他考生尚在考試,縣尊不可能大聲讀出來,但看他的模樣,想必是極其喜愛高務實此文的了。

果然,他讀了一遍之後,一邊吩咐胥吏招呼高務實上前,一邊直接提筆作評。

待高務實上前之後,縣尊老爺剛好寫完評語,擡頭笑了笑,把卷子遞給高務實,道:“公子雄文,本縣已經拜讀,妄置微評,不敢自珍,請公子一觀。”

高務實接過考卷一看,只見上頭縣尊的評語是:思緒如峰迴徑曲,解理如水淨沙明,怡然煥然,與道大適,誠稱上品。

高務實忙微微躬身,道:“縣尊過譽了,小子豈敢當得。”

縣尊見他謙遜,毫無少年得志者的輕佻,更是高興,春風滿面地道:“當得,當得,此文若還當不得這一評,今春河南無人可當矣。”

喲,您老倒比我還自信。

高務實再次謙辭謝過,縣尊這才捻鬚道:“按說高公子有此雄文,漫說縣試,府試道試也是小菜一碟,廩膳功名,唾手可得……不過,規矩總是規矩,本縣還得考你個對子。”

高務實不悲不喜,微笑着點點頭,伸手虛引,做了一個“請”的手勢,道:“請上句。”

一般來說,這種時候出對子並不會出太複雜的對,不過縣尊老爺見獵心喜,看了好文章,一時心中癢癢,竟然站起來登高望遠,仔細想了想,才道:“請聽好:百里平川,鋪青氈萬頃,可收春時香麥,夏後黃粱,秋中玉黍,兩季莊稼醅新酒。”

嗯,這對子的上句倒是符合新鄭的情形。

不過說實話,八股文都能寫的人,對對子實在沒有太大難度。高務實稍稍思索,便開口道:“千年古城,繞碧水雙洎,好賞渚裡蘆花,堤上綠柳,橋畔芙蓉,幾重風景入舊謠。”

縣尊聽了,哈哈一笑,道:“好對,新鄭乃軒轅舊地,自然是千年古城,雙洎河左右分叉,環抱新鄭縣城而過,這個繞字用得貼切!”

然後他便笑眯眯地坐回高臺大座,掃視了身邊的幾名胥吏一眼,大手一揮:“爾等且將方纔一對記錄在案,並記:儒童高務實此卷……取中。”

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051章 參將牽馬第091章 討價還價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160章 給升龍報捷!第022章 天壽山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117章 銷售火爆(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140章 威勢漸成第063章 海瑞調職(下)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070章 欽使來也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四)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101章 定調子第206章 弒嶽(上)第057章 帷幕拉開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040章 必有隱情(上)第083章 避蟲湯第065章 無恥之極(4更1W1)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022章 花廳議事(下)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144章 內因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146章 朕來救你第031章 官民兩便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四)第125章 可戰方和(一)第122章 蒙疆風雲(九)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024章 俺答死,戰爭近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144章 工匠學堂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285章 兩個女人的戰爭第076章 四九之外第158章 庚辰春闈(一)第100章 胡鬧!第030章 立威(中)第219章 汝契兄,別來無恙?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165章 父子不同範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052章 又面聖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煩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045章 “八府巡按”的氣派(4更1W1)第236章 收服陳黨第113章 世鎮的好處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078章 丹砂之瞳第084章 西暖閣中(補)第057章 支持(4更)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130章 開平潛流(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048章 多事之秋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067章 倒高風波(完)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082章 寧夏之變(上)第082章 寧夏之變(上)第112章 錦衣雙……犬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061章 戚繼光車營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054章 明修棧道(中)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032章 京師潛流(上)第137章 水來土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