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章 京師潛流(上)

bookmark

趙貞吉致仕這件事,發生在高務實剛剛離京不久,是由於葉夢熊等御史阻撓封貢,皇帝一怒之下提出今年的京察同時要考察科道,結果因爲一點點陰差陽錯,引起了趙貞吉的不滿而最終鬧大的,此事前文有述,不再贅言。

當時趙貞吉使人彈劾高拱,說他堅持考察科道是要爲隆慶元年去職一事進行打擊報復,高拱因爲堅持要先把事情辦妥再跟趙貞吉計較,強行壓住了門下弟子們的反擊。

待到考察事竣,吏科都給事中韓楫忍不住了,上疏論趙貞吉庸橫,請罷之。趙貞吉疏辯,說韓楫是高拱私黨,排擊異己。

當時趙貞吉得知自己被韓楫彈劾,勃然大怒,上疏力辨說:“人臣庸則不能橫,橫非庸臣之所能也。往奉特旨,命臣兼掌都察院事,臣所以不敢致辭者,竊思皇上任高拱以內閣近臣而兼掌吏部,入參密勿,外主銓選,權任太重。雖無丞相之名,而有兼總之實,即古丞相亦不是過。此聖祖之所深戒,而垂之訓典者。皇上委臣以綱紀彈壓之司,與之並立,豈非欲以分其勢而節其權耶?今且十月矣,僅以此考察一事與之相左耳。其他壞亂選法,縱肆大惡,昭然在人耳目者,尚禁口不能一言。有負任使如此,臣真庸臣也。

若拱者,可謂橫也已。夫楫乃背公私黨之人,而拱之門生,其腹心羽翼也。他日助成橫臣之勢,以至於摩天決海而不可制,然後快其心,於此已見其端矣……因請還拱內閣,勿再預吏部事。”

趙貞吉這是在自辯疏裡彈劾高拱以大學士兼掌銓務有違祖制,那高拱就不得不自辯了,於是上疏說:

“夫考察科道,聖諭也,在上必有獨見。豈皇上爲此敕旨,故假臣以報復之地耶?又豈臣之力敢請乞皇上爲此以遂其報復耶?此聖心所明,與臣何預?況今考察畢事久矣,曾否報復,其事具在,不惟在朝之人知之,四海之人皆知之矣,臣無庸辯也。至謂臣‘壞亂選法,縱肆大惡’,不知臣曾壞何法,縱肆何事?如其然,國家自有憲典,安所逃罪?如其不然,天下自有公論,安可厚誣?臣亦無庸辯也……乃今以韓楫之奏,遂反詆臣。夫使楫之奏果是爲臣,則前給事中張滷、魏華明,御史王友賢、蘇士潤皆曾劾貞吉者,又何爲乎?其理自明,臣亦無庸辯也。

至謂臣‘當復還內閣,不得久專大權’。夫身任重權,臣之所甚懼也。求謝事權以圖保全,臣之所以日夜惓惓在念者,特恐有違聖託而不敢以爲言也。今貞吉乃爲臣言至此,則所以得免於顛危矣。但臣本庸劣,分當引退,不當但求解權而止,願特賜罷免。”

高拱這道疏辯很有力道,大意是:

考察科道是皇帝的旨意,難道皇帝爲了讓我有機會“報復”所以特地下旨?至於你說我壞法、縱肆,請你舉證,如果我真做過,自然有國法治我之罪,如果沒有做過,天下人自有公論。你因爲韓楫是我門生而彈劾了你,就反過來污衊我,那我請問給事中張滷、魏華明,御史王友賢、蘇士潤等人都曾因此彈劾你,難道他們也是我的門生?

至於兼掌吏部,我也不想兼掌,實在是辭不掉啊,既然又被彈劾,那我繼續請辭。而且,既然你覺得我權力太大,甚至“摩天決海而不可制”這麼嚴重了,我乾脆連大學士一起辭了,回家養老,這總行了吧?

然後高拱就按照大明慣例在家等待聖裁,不去內閣和吏部視事了。

事情到了這一步,相當於高拱以請辭來表明態度,皇帝就必須做出抉擇了。

於是,隆慶的手詔下來了,一道給高拱,說:“卿輔政忠勤,掌銓公正,朕所眷倚,豈可引嫌求退?宜即出安心供職,不允辭。”

另一道給趙貞吉,“使貞吉歸”——你辭職回家養老吧。

隆慶帝不是那種政治水平低下的小皇帝、呆皇帝,他心裡自有一本賬。隆慶四年高拱起復回京的時候,就辭“掌管吏部事”,說:“吏部統馭百僚,爲天子平均四海。……至如臣者,豈其人哉?”

皇帝回覆說:“卿輔弼舊臣,德望素著,茲特起用,以副匡贊;銓務暫管,已有成命,不允所辭。”這樣,高拱就以閣臣兼管銓務上任了。

所以趙貞吉疏言高拱以內閣近臣兼掌吏部,是“入參密勿,外主銓選,權任太重”,“此聖祖之所深戒,而垂之訓典者”。

但趙貞吉這麼說,實際上不光是指責了高拱,也是在指責他這個皇帝。

而且,退一步說,高先生掌銓,既然違背祖制祖訓,你趙貞吉當時就該向朕諫諍,撤銷其兼掌吏部事權呀,又何須等到十個月之後?但是,你趙貞吉當時不向朕建言,相反卻和李春芳聯手,要兼掌都察院。

哦,高先生以大學士兼掌吏部有違祖制祖訓,難道你趙貞吉以大學士兼掌都察院就不違背祖制祖訓了麼?

朕既然捏着鼻子答應讓你兼掌都察院,就是不希望你們老拿高先生兼掌吏部說事,你現在倒好,得了便宜還賣乖,非要揪着這件事不放了是吧?

真當朕這個皇帝是泥捏的嗎!

皇帝也許拿整個文官集團沒什麼好辦法,但對於具體某個官員,卻有的是辦法。所以趙貞吉這次對高拱的指責,由於誤傷了皇帝,皇帝決定不忍了,直截了當打發趙貞吉回家。

事情到了這一步,李春芳知道大事不妙,好不容易通過內廷權宦得知消息,知道了皇帝突然發怒的真正緣由,頓時就坐蠟了。

趙貞吉兼掌都察院這件事,的的確確是他和趙貞吉商議之後,由他親自出面找皇帝提起的。當時由於高拱剛剛起復就掌如此重權,皇帝也不希望朝中有太多的反對之聲,對於趙貞吉這種實際上分擔了高拱所面對的火力之舉,皇帝是挺歡迎的,立刻就答應了下來。

然而李春芳和趙貞吉誤判了形勢,以爲皇帝自己也覺得高拱權力太重,需要有個人來制衡一下,所以興高采烈覺得謀劃成功了,也就沒有多想。現在看來,簡直可笑——在皇帝眼裡,恐怕天下人都背叛他,高拱也不會辜負他。

因此李春芳立刻上疏請辭,但由於隆慶還要讓他背一個有可能出現的大鍋,所以一直壓着不肯批,直到現在。

高務實看了看手中的情報,推算了一下俺答封貢全部完成的時間,知道李春芳走人已經近在眼前了。

這時高珗忽然匆匆走來,說高閣老來信,並且特意說明不是走的朝廷驛道,而是高拱通過高務實留在京師的騎丁換人不換馬,晝夜不停送來的。

高務實不敢怠慢,檢查了一下火漆,立刻拆開來看。

第077章 說方陣第091章 討價還價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146章 閣老相商(上)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086章 凱旋而歸第112章 我願意借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160章 給升龍報捷!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143章 海商都不簡單啊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029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129章 回鄉之前(上)第173章 各種猜測(4更破萬)第007章 朕有內幕消息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072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289章 封賞第113章 高戚之會(六)第037章 誰說服誰(3更破萬)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190章 去遼陽第096章 興趣培養(上)第072章 姐弟相商(下)無·番外·慎重訂閱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下)第089章 暗殺高務實(4更破萬)第142章 何以如此第074章 朱翊鈞的煩躁第150章 我是來援助安南的?第061章 戚繼光車營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293章 臣高務實領旨謝恩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115章 遼東有警第225章 三策(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053章 善後安排(上)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130章 跋扈尚書(下)第075章 臣要要官了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二)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中)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067章 倒高風波(九)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087章 岑凌到訪第003章 這是唱哪出?第089章 與帝同席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109章 皇帝不擔心第025章 要不你去?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042章 滿堂影帝第072章 緊急磋商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122章 相府夜會(下)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091章 討價還價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039章 靠山吃山(下)第268章 揭謎(上)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042章 滿堂影帝第061章 挑唆居正(上)第081章 內廷行走(下)第062章 猶豫難決(上)第098章 曙光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167章 十萬雄師過馬江第208章 剿殺第108章 且慢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