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

bookmark

馮保這邊繼續召集東廠的大璫們同高務實玩大家來找茬,卻不料事情出了些意外。

次日,以張居正執筆擬票、馮保按例批紅的對劉奮庸、曹大埜處理決議下發之後,在京衆臣就覺得大事不妙,因爲該決議甚至稱不上處罰,作爲對傾陷輔臣的處理而言,力度實在太輕了些:劉奮庸外調興國知州,曹大埜外調乾州判官。

爲什麼說輕呢?劉奮庸原本是尚寶卿,正五品官。這個尚寶卿雖然是京官,而且職責是爲皇帝掌管寶璽、符牌和印章,算起來也叫天子近臣,但實際上這是個沒有多少實權的職務,甚至經常恩蔭給一些元老重臣的子弟。

而興國州,是武昌府所屬的一個州,其知州乃是從五品。從尚寶卿降調爲興國知州,論品級只是從正五品降到從五品,論實權……說不定還更足了。

而曹大埜呢?原本是正七品的戶科給事中,按照皇帝的手詔,不僅是要降調外任,而且是要求“從重嚴處”的,結果他外調乾州通判,這是個從七品官——這叫“從重嚴處”?

要知道,通判雖然在一州之內,是排在知州和同知之下的“三把手”,但由於通判同時還有監督知州之責,所以很多時候連知州都要給通判幾分薄面,這可不是個虛職閒差。

這個處理結果,通俗的講,就是不給高拱面子。

朝中諸臣沒有料錯,這個處理果然激怒了高拱,並且這一次他連高務實的勸說都沒聽,當天晚上就再次寫了一道疏文。

次日,癸丑,中極殿大學士、吏部尚書高拱再疏乞休,言:“大臣之道,上之以身報國,次之不敢以身辱國。今臣奏職無狀,既不明報國,若再不明進退之節,而徒靦顏在位,是誠以身辱國,臣之罪愈大矣。天下後世其謂臣何?”

這一次,高拱乾脆不提自己被誣了什麼罪名,也不再多做解釋,整個疏文的意思,相當直接:我再不退,有些人就始終盯着我咬,說我貪念權位,好好好,我也不解釋了,我辭職總行了吧。

這就麻煩了,因爲按照慣例,閣臣如此上疏的時候,皇帝只能做選擇題:留閣臣,則要嚴懲誣告者;不嚴懲誣告者,那意思就是閣臣可以去矣——前次趙貞吉就是這麼回家的。

疏入乾清宮,皇帝看了,頓時有些發懵。他完全搞不清怎麼回事,心中還在暗想:朕明明處置了劉奮庸和曹大埜這兩個妄言妄議的傢伙,爲何先生還要請辭?

隆慶忍住性子,一邊命人去找馮保來,打算問個究竟,一邊則去看另外的奏疏,結果孟衝不聲不響地抱過來一大堆奏章,看起來起碼得有幾十本。

皇帝訝異萬分,因爲自從他染疾以來,司禮監已經儘量減少了直接讓他批覆的奏章,大多數都是直接按照內閣的票擬批紅……怎麼今天孟衝是吃錯藥了嗎?

誰知孟衝也是一臉爲難,小心翼翼地道:“皇爺,這些都是九卿和科道言官們請求皇爺慰留元輔的奏疏。按照祖宗制度,九卿及科道官的奏疏,司禮監不可不使陛下得知……至於其他部、院大臣們勸皇爺慰留元輔的奏疏,奴婢等已經先行按下了,還沒給您拿來。”

皇帝聽了,更是吃驚不已,這事明明已經處理妥了,怎麼還鬧得先生繼續求退在前,九卿和科道上疏請命慰留在後?這其中到底是出了什麼差錯?

他不得不把奏疏一個個打開來看,原來這些奏疏,果然是以吏部尚書掌兵部事楊博爲首的九卿諸大臣,及六科給事中雒遵等,並十三道御史唐煉等,各自上疏請慰留大學士高拱的。

皇帝看罷,也只能命孟衝以他的名義一一下旨慰勉,言:元輔辭位,朕已慰諭褒美,未嘗聽其去,諸臣無須憂慮。

這時候馮保來了。

馮保也不知道出了什麼事,他是剛剛被從東廠找來的,現在還處在一頭霧水的狀態,進來之後按照往常的習慣朝皇帝躬身一禮,就站直了身子等皇帝問話。

誰知道隆慶冷冷地掃了他一眼,就陰沉着臉道:“跪下說話。”

按理說,以馮保的地位,平時見皇帝,躬身一禮是很正常的,畢竟他有“欽差提督東廠太監”的頭銜,甚至可以在皇帝面前自稱爲“臣”,可現在皇帝居然直接讓他跪下,他哪裡還不知道這是出事了啊!

馮保心中一緊,連忙跪下。本着少說少錯,多說多錯的原則,他匍匐着身子,一頭磕在地上,卻一句話也沒說。

隆慶冷冷地問:“昨日讓你傳旨處置劉奮庸和曹大埜這兩個蠢物,你是怎麼辦事的?”

皇帝這麼一問,馮保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他顧不得張居正,立刻就道:“皇爺明鑑,奴婢拿了皇爺手詔就去了內閣,把手詔和皇爺的意思告訴了張閣老。具體的處置是張閣老擬的旨,奴婢看了下,確實都是降調外任,就給批紅了。”

馮督公演技精湛,目光中有些驚惶,但更多的卻是不解,惟妙惟肖,神氣活現。

隆慶看了看,一時也沒看出什麼漏洞,皺眉問道:“究竟是怎樣一個降調外任,你說清楚了!”

馮保便道:“回皇爺:劉奮庸左遷興國知州,曹大埜外調乾州通判。”

有明一朝,州有兩種,一種是直隸州,一種是散州,級別地位有些不同。隆慶也不記得興國州和乾州各是哪一類,便轉頭朝孟衝望去。

孟衝雖然水平一般,但基本業務還是搞得定的,連忙道:“皇爺,此二州皆爲散州,興國知州爲從五品,乾州通判爲從七品。”

“劉奮庸也還罷了,那曹大埜是朕點名要嚴處的,怎麼也只從正七品降到從七品?”隆慶一拍扶手,怒問道:“你是怎麼和張先生說的?”

馮保心中暗罵:明明是張居正這廝不肯重處自己的徒孫,有爺們兒什麼事?

當然這話除非他活膩了,否則肯定不能說,只能委委屈屈地道:“皇爺,奴婢照您的旨意辦事,該說的都說過了,張閣老爲何這般擬旨,奴婢這點能耐哪裡能懂?要不……皇爺請張閣老過來問問?”

“宣……”隆慶下意識就要說“宣張先生來見”,但一個“宣”字才說出口,又自己打住了,想了想,改口道:“算了。”

然後示意孟衝上前扶自己站起來,走到書案邊,道:“孟衝,備紙。馮保,你來研墨。”

孟衝一邊給皇帝攤開一張條幅,一邊小心翼翼地勸道:“皇爺,您要是有話給張閣老,讓奴婢等傳個口諭也就是了,太醫說……”

皇帝擺手打斷他的話,嘆了口氣,道:“朕也不想動彈,可現在……算了,就寫幾個字,礙不了事。”

馮保研好了墨,躬身退到一旁,悄悄打量皇帝。

隆慶走上前,伸出浮腫的右手,有些吃力的提起筆,想了想,顫顫巍巍地寫下四個字,把御筆隨便一扔,喘着粗氣道:“送去給張先生吧。”

皇帝可能是累了,沒說讓誰去送,孟衝不敢把皇帝丟開去做這件事,趕忙扶着皇帝回到御榻那邊,又朝馮保使了個眼色。

馮保會意,連忙上前去拿皇帝的宸翰,卻見皇帝寫的四個字,乃是“和衷共濟”。

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五)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五)第145章 《取用疏》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084章 西暖閣中第025章 河運海運(下)第033章 宅心仁厚(下)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143章 聖眷無雙[第4更]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179章 不完美的大勝(二合一)第009章 安陽之行(一)第005章 禁衛軍!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107章 科學巨匠(下)第065章 無恥之極(4更1W1)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155章 馬家父子到蓋州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109章 要麼請降,要麼等死!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091章 粗中有細(下)第095章 破虜(下)第089章 早有綢繆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176章 佈置南下決戰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第177章 生擒炒花(完)第110章 高夫人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107章 科學巨匠(下)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完)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108章 隱情(中)第128章 恩憲?第084章 西暖閣中(補)第045章 務實御下(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九)第005章 務實獻策(上)第152章 一小步,一大步第059章 絕代雙嬌(中)第225章 三策(上)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011章 靠山吃山(上)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056章 漠南之戰(六)第084章 土司威風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006章 留宿安肅(上)第162章 二段擊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108章 隱情(下)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115章 遼東有警第148章 娛樂活動第107章 科學巨匠(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一)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113章 高戚之會(六)第123章 千鈞一髮(4更破萬)第289章 封賞第128章 青黃接否第062章 猶豫難決(上)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138章 深宮私語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064章 圖們的決斷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142章 以退爲進第047章 有詔第081章 內廷行走(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024章 政績量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