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振興北瓷

振興北瓷?

不得不說,聽到便宜老媽這個說法的高務實真的相當驚訝。他很早就知道張氏有經商的天賦,但卻不知道她還有這麼大的理想。

景德鎮成爲瓷都已經很長的時間了,而鈞窯的沒落則更加久遠,想要重振旗鼓可能都挺難的,更別說要想跟景德鎮形成南北雙雄了。

不過話說回來,競爭可以帶來更快的進步和更大的發展,這條理論高務實一直都很贊同,要是真能振興北瓷,不光是對北方經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對於景德鎮而言恐怕也是一件好事。

成化朝之後的瓷器開始出現“粗製濫造”現象,說不定都有景德鎮找不到對手之後的懈怠因素在內,所以給景德鎮製造一個北方對手,應該是利大於弊的事,只要宣傳到位,景德鎮方面一定會有所觸動——尤其是這個對手還出現在中國頂尖瓷器鈞瓷老家的話。

“嗯……孃親有這番壯志,做兒子的自然只能全力支持。”高務實先表了個態,然後又微微蹙眉道:“只是這件事恐怕很不容易,就算三位大匠技藝精湛,可是制瓷畢竟是一個行業,而且是一個擁有許多複雜工序的高端行業,所需要的人才很多。除了技藝精湛的工匠之外,還得不斷培養大批有前途的學徒,才能保證長盛不衰。另外,還要有人能夠善思善試,不斷創造新的技藝,不能只靠吃老本,否則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張氏聽完大喜,讚道:“吾兒果然大智天成,一眼就看出最關鍵的問題!不過,務實你不必擔心,這些事情爲孃的這幾年已經妥善考慮過了,咱們不僅要依靠三位大匠培養人才,還要繼續從外頭引進人才。”

她說到這次,微微一笑:“務實,你可能有所不知,景德鎮固強,但那裡競爭也格外激烈,其中一部分雖有技藝,卻不善經營的,以及一些根底不深的,常常被排擠得做不下去。這可攔不到咱們高家,咱們既不缺錢,也不缺根基——景德鎮雖然遠在江西,但江西地方上也不是沒人幫咱們說話,所以咱們可以專門派人駐留景德鎮挖人!”

哦,您不妨乾脆說咱們高家有錢有勢,在景德鎮挖人可以不怕人家報復得了。

高務實故作謹慎之色:“那孃親一定要交待下去,挖人可以,但切記不可違法,不可仗勢欺人。”

“那是自然,爲娘自然不會讓你難做的。”張氏見兒子答應,喜滋滋地應了,然後又道:“你還有什麼別的考慮麼?”

高務實想了想,衝三位大匠道:“三位可知,景德鎮所出之瓷,最強者在於何處?我是指技藝方面。”

三位大匠對視一眼,還是出自景德鎮的徐大匠開了口,道:“大少爺,景德鎮最強之處,莫過於青花。青花雖是古法,各地瓷窯均知此法,但惟景德鎮之青花可稱集大成者,甚至推陳出新,到如今,已遠非其他各地所能及。”

“哦?”高務實微微點頭,又問道:“那麼,咱們就別在青花瓷上面浪費工夫了,把這一塊讓給景德鎮即可,咱們造彩瓷——我剛纔聽你們介紹,鈞瓷主打也是彩瓷?”

顯然高務實又弄混了概念,因爲多色不代表就是彩瓷,他還以爲這是以顏色劃分的。

三位大匠連忙給他糾正了一下概念錯誤,高務實倒也知錯就改,笑道:“好吧,是我弄錯了……我的意思其實就是避開景德鎮最強的矛頭,咱們主攻別處,爭取也搞出能跟景德鎮青花相媲美的特色產品。”

其實高務實真正擔心的倒不是搞不出景德鎮青花的水平,畢竟以他高氏的財雄勢大,挖人的確方便,多花點錢和時間,總有機會的。但他不願意這麼做,他的目的又不是搞垮景德鎮,那除非是瘋了。他只是順着張氏“振興北瓷”的思路想到了差異化發展,你景德鎮青花天下無雙沒關係,我鈞瓷窯變也是天下無雙啊!對於大明而言,南北瓷各有拳頭產品豈不是皆大歡喜?

所以高務實就把這一條給定了下來,然後將三大匠打發下去休息,這纔對母親張氏道:“孃親,兒子還有一個想法不得不說。”

張氏見他特意把三大匠打發走,知道必有要事,點頭道:“此事雖是爲娘提出來的,但說到底,這都是你的產業,你有什麼想法只管說來便是,不管成是不成,咱們娘倆好好商議就是了。”

“過去的鈞窯,產量太低,而且只做精品、絕品,幾乎絕大多數都是御貢之物。”高務實搖頭道:“這可不行,咱們既然不是官窯,可千萬不能這麼幹,必須立足於賺錢。”

張氏笑了起來:“娘就知道,對於賺錢你一定不會含糊。”

這話都不知道是表演還是批評,不過高務實可不計較,他也笑了笑,道:“所以有一件事很重要,就是咱們的‘禹窯’也必須遵從兩個原則。”

“哪兩個原則?”張氏問道。

“其一,將來禹窯出產的瓷器,都必須有‘京華禹窯’四個字,不論這四個字留在器物何處,反正一定要有,這是身份的象徵。”

“這個爲娘知道。”張氏點點頭:“就像你此前說過的,叫做品牌效應。”

咦,您老進步很快啊,這麼與時俱進?不過高務實名下各個產業都是遵照這個思路做的,瓷器也如此,倒也不會讓張氏感到奇怪。

“其二,咱們得把‘京華禹窯’的產品分幾個檔次,就像京華香皂一般。”

張氏點了點頭,問道:“也是‘御貢’、‘國士’、‘雅士’那樣麼?”

“唔……這個嘛,倒是可以換個名稱。”高務實思索着道:“要不就分四個檔次,最高檔的那一批叫做‘頌’,除非皇上讓我上貢或者讓內廷找咱們買,否則不產。”

“爲什麼叫這麼個奇怪的名字?”張氏奇道:“有什麼講究嗎?”

高務實哈哈一笑:“孃親聽了其下幾款便知道是什麼意思了。”

“哦?”張氏點了點頭:“那你說來聽聽。”

高務實道:“其下分爲三檔,從高到低分別是:大雅、小雅、國風。”

“明白了。”張氏點了點頭,笑道:“風、雅、頌,這是《詩經》,只不過你把大雅、小雅分開來論了。”

高務實眨了眨眼:“檔次分得越細,才越好賺錢,因爲有買‘國風’實力的,便會想方設法買下‘小雅’,以此來彰顯自己的財富和地位。同樣,能買‘小雅’的,則會想着買‘大雅’……”

第109章 喜與憂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一)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087章 回京嘍第092章 莫朝在作死?第100章 忽悠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066章 我保他必有美諡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019章 高黨的底蘊!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108章 所爲何事(上)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206章 弒嶽(上)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048章 魔之誘惑(上)第002章 歙縣逃犯(上)第057章 支持(4更)第059章 絕代雙嬌(上)第089章 吾家寶駒(下)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177章 生擒炒花(完)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下)第103章 全面攻勢第094章 目的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048章 叛軍舊事(下)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123章 俺答封貢(六)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一)第061章 戚繼光車營第110章 創造需求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118章 駕臨凌雲城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007章 朕有內幕消息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107章 科學巨匠(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102章 皇上,機會難得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022章 天壽山第161章 殿試金榜(上)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151章 絃歌雅意[第4更]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059章 惟利不破(上)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042章 護衛定製(下)第009章 安陽之行(二)第011章 材料價格(上)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091章 討價還價第256章 賢妻良母學堂?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098章 曙光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260章 引蛇出洞第083章 宮外反應(上)第002章 翰林清貴(中)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087章 翰林清貴(下)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124章 雨寺二姝(上)第132章 皇帝主導的閣議第126章 二位老帥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032章 連降三級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三)第233章 謙之不讓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下)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125章 涉水強攻!第055章 缺朝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一)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018章 產業現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