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在商言商

魏學曾的建議,其實高務實是很滿意的。

四大官港的建設本身花了多少錢,這個高務實並不在乎,因爲在高務實看來,這些花費有很多都沒花到實處,其中很大一部分,等高務實拿下之後可能都要推倒重來。

高務實在意的其實是另外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工部退出之後,實際上大明就沒有所謂的官港了,全面鋪開的都是私港。而在私港方面,京華的建設和運營能力可以全面吊打其餘那些“散戶”。

爲什麼?京華天津港擁有日漸豐富的運營港口經驗;京華基建擁有大明第一的工程建設能力;而京華水泥廠則可以提供“內部價”的水泥,大量水泥的使用,讓建設標準上去了,卻讓建設成本下來了。

要知道在港口附近,因爲海風和降雨較多的關係,木質建築本身使用壽命就比乾燥地區要低,而且建築裡面也更容易因爲受潮而導致貨物受損。所以全面使用磚瓦水泥建築的“京華標準”,本身就是一張吸引海上客商的名片。

再加上規模化運營等等各項優勢,可以說只要京華拿下了四大官港,大明的港口就只分兩類了:京華和其他。這種品牌效應可是高務實一直孜孜不倦在追求的,爲何他的產業全部掛“京華”的牌子?也是出於這一點考慮:只要看見“京華”,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實力雄厚”!

這個年代沒人能統計某一家鉅富到底有多少財富,很多時候商人行商講究的就是一個信譽,而高務實打造的京華這個品牌,現在已經可以拍着胸脯說:“京華”二字就是信譽!

第二個方面則是區位優勢。區位優勢是他前世接觸得很多的一個詞,如果換成當時一位香港地產大佬的話來說,就是“房地產成功的核心因素有三條:位置,位置,位置!”

在大明這個封建帝國,誰能拿到最好的位置?毫無疑問肯定是朝廷啊!連高務實的天津港都是緊挨着朝廷官港建設,可見最好的位置肯定是被朝廷徵收了——現在可還是萬曆朝,不是崇禎朝,朝廷要這塊地你敢不給嗎?

所以不僅天津官港位置好,南邊的寧波、泉州、廣州三大官港,也同樣是佔據着最好的地理位置,高務實如果接手的話,相當於是工部頂着朝廷的名頭幫他把“拆遷”工作幹完之後,把最優質的產業低價賣給他——魏學曾顯然不是地產大佬,他只算了建設港口的成本,而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些地皮如果不是朝廷出面拿下的話,該要多花多少冤枉錢!他更沒有意識到這些地皮在京華的高效運營下,升值起來會有多麼驚人!

而第三個方面則是,高務實一直念茲在茲的向南方擴展,居然就這麼輕而易舉地取得了一個絕佳的切入口。原本高務實幾次想在南方港口買地,結果都很不妙,即便他在北方已經是商業鉅子,政治上的隱藏力量更不必說。可是在南方,天高皇帝遠,當地的官紳鉅富有大把的理由和辦法將高務實排擠在外,根本找不到什麼好的切入點。

尤其是高務實在南方的合作伙伴臨淮侯府也沒有那個能力幫上這麼大的忙,他們家的爵位中間是斷層過的,實力確實有限,頂多也就在衛所方面能幫一幫,其他都不靠譜。而徐鵬舉一事後,雖然徐邦瑞這個繼承了魏國公爵位的新國公算是受了恩惠,但他一時半會還沒法扭轉徐家內部對高家的反感,所以他也只能私下致信表示感謝,明面上也一還幫不上忙。

而現在只要高務實答應這筆交易,他立刻就擁有了位置最佳的三個南方私港,在南方一次性獲得了三個立足點。

仔細想想,魏學曾實際上是給了高務實兩個選擇:一個就是暫時賒欠水泥貨款,根據高務實的意思,賒欠可以,賒欠的額度要商議,順便該有的利息估計也免不了;另一個就是剛纔這個私港抵貨款的交易,高務實直接免除今年的水泥貨款,另外再加點錢進去,四大官港直接轉手給京華。

這個選擇題也許在魏學曾看來差別不大,但在高務實看來差別那是太大了,他毫不猶豫地道:“既然魏部堂對河工事務如此重視,晚生作爲河南鄉梓,自然也要盡一份心力——四處官港晚生要了,其餘條件也都按魏部堂的意思照辦。”

魏學曾大喜過望,暗道:這可是再好不過了,不光丟了個每年賠本兩萬多兩銀子的大包袱,還“賴掉”了近三十萬欠款,更別提還有十萬兩銀子的現銀入庫。這一來,就算今年戶部撥付大減,好歹我工部還是能喘過氣來!

魏學曾魏部堂連忙站起來向高務實拱手致謝,高務實面厚心黑,竟然還能笑吟吟地接受,一副“我這可是看在你魏部堂的面子上才吃這麼大一個虧”的模樣。

魏學曾連連感激,但正事還是要問清楚:“……不知那十萬兩銀子?”

“銀子好辦。”高務實笑道:“就不知道工部是打算直接要銀子還是有其他考慮?”

魏學曾微微一怔:“其他考慮?求真是指?”

高務實道:“倒也沒什麼特別的,主要有兩種考慮,一是這十萬兩依然可用於購買水泥,無論是今年的還是明年的,這筆銀子可以直接衝賬,咱們也就懶得多過一道手。二是這十萬兩可以用來僱傭京華基建來建設黃河改道的最後工程——您是知道的,既然河工的戶部撥款不足,那除了水泥之外,僱工等方面多半也會有所削減,到時候會不會影響改道工程的整體進度,現在恐怕還不好說,最好是早做準備。”

“哦……”魏學曾皺起眉頭來,思索了一會兒才道:“此事恐怕本部堂還要和河總方面商議商議纔好作答,要然咱們先把前面的交易完成,這十萬兩銀子怎麼交易,等於河總方面商議之後,我再答覆你?”

高務實笑道:“自然可以。”不過他說是這麼說,心裡還是希望能不直接拿錢出去——給自家攬生意顯然纔是更好的辦法,只不過這個意圖或許過於明顯,魏學曾顯然要先跟河總方面通通氣。

挽留二位部堂在高府吃個晚飯,不過二位部堂都婉言謝絕了,高務實倒也猜到他們不會留下吃飯,於是把他們客客氣氣送到大門口。這場交易可真是皆大歡喜。

客人走了,高務實就不得不把精神轉回當前的問題上來:皇帝說讓他在來京參加會試的舉子裡面給三公主物色駙馬,這件事到底怎麼操辦纔好?

最主要的問題在於究竟有沒有可行性?這些來參加考試的舉子,顯然對於仕途還是頗爲嚮往的,讓他們放棄“近在咫尺”的文官前程,卻去當一個除了掛名之外基本什麼事情都幹不了的勞什子駙馬,這事兒只怕是有些不好辦啊……

第098章 高務實的決斷第048章 叛軍舊事(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025章 熬夜加班忙(4更破萬)第072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061章 戚繼光車營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206章 安南大清洗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090章 遼東有缺嗎?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023章 連中三元(中)第026章 官升兩級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011章 材料價格(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一)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038章 青把都臺吉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第148章 降明總好過降黎第291章 內閣調整計劃第077章 說方陣第131章 謝公氣度[第4更]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187章 葉赫女婿第125章 涉水強攻!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293章 臣高務實領旨謝恩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122章 鹿鳴之宴(下)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125章 涉水強攻!第286章 藝高人膽大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018章 香皂廠址(上)第072章 磨刀霍霍向安南第099章 高拱秉國(上)第072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121章 首席特聘顧問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114章 暗流再起第031章 官民兩便第050章 四方會談(中)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上)第162章 二段擊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132章 遇刺!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144章 內因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151章 枕邊風(上)第209章 加銜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123章 俺答封貢(九)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132章 遇刺!第112章 內閣的對賭第002章 歙縣逃犯(上)第002章 翰林清貴(中)第162章 二段擊第145章 《取用疏》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015章 新鄭鐵廠(下)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051章 君臣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