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庚辰春闈(三)

bookmark

第一場的題目紙下來之後,高務實席前的號軍把捲紙遞給他,然後提醒道:“老爺記得先寫姓名履歷。”

高務實笑了笑:“多謝提醒。”然後把籍貫、姓名、三代等通通寫好,這纔拿起題目來看。

一看之下,不禁一愣,原來那頭篇的題目乃是:學而第一,爲政第二。

這倒是有些意思,因爲這個題不是出自文章本身,而是《論語》的二章目錄。

不過高務實的破題練得極好,所以這題雖然略有些意外,但還難不倒他。

只見他慢慢磨好了墨,在墨卷上規規矩矩寫下破題:學而後爲政,未聞以政學也。

雖然這頭篇考校的就是破題,但文章還是要寫完的。高務實按照這個破題的思路,全文主講學與政的關係,即首先要學得紮實,而後才能施政明白。

由於這頭篇重要的只是破題,後面的文章一般考官只看有沒有不合規制,而不會着重於字句,是以高務實也寫得極快,幾乎是全文不假思索,一蹴而就。

寫完之後,高務實深吸一口氣,然後閉目休息了一會兒,把剛纔的思路全部清除出腦海,留下一片清明,準備寫接下來最重要的一題,這一題乃是重中之重,全文都是閱卷考官會嚴格審視的。

休息好之後,高務實已經把上一題忘記,這才緩緩開啓題目紙,來看這具有決定性的一題。

一句話出現在紙上: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爲可知也。

果然是大題,而且未經截搭,乃是一道“原滋原味”的“子曰”,出自《論語·里仁篇》。

這段話的意思是:不要擔心自己有沒有名位、聲望,有沒有高官、厚祿,真正要擔心的是自己有沒有本事、有沒有學問、能不能濟世救人!也不要擔心別人不知道你、不瞭解你,只要你照着目標去追求、去學習、去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慢慢地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你、瞭解你了。

這一題,跟之前的第一題似乎還有些關聯,想必主考官申時行對於“學習提高”這件事很是重視,因此也想看看考生們對此的看法。

說實話,這是一道很“心學”的題目,尤其是當今心學的風格就是喜歡講學,動不動就聚衆講學,有時候甚至是朝廷大佬親自出面講學,甚至一次講學能吸引幾百上千,乃至數千人之多,當年徐階就特別喜歡幹這事兒,申時行也是參加過的。

不過高拱挺反感這事兒,張居正也不喜歡,因爲他倆都覺得你一個朝廷重臣,理政的事情都忙不完,居然還能有空出去講學,你知道哪個纔是你的本職工作嗎?所以這些年這股風潮略有衰弱,至少朝廷大佬們已經比較少親自出面講學了。

不過從申時行的出題來看,他還是很關心這件事,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把治學看得比施政更重要。

高務實當然是不喜歡這種風格的,但他總不能因爲不喜歡就罷考,那就是純粹跟自己過不去了。

所以,文章還是要寫,而且不能摻雜自己的不滿在裡面。不僅如此,還要順着申時行的思路來,大力強調治學、求學的重要性才行。

沒法子,考試爲重,不能跟“進士”文憑過不去。

高務實歎了口氣,放下雜念,細細思索了一會兒,然後拿起草稿紙來——他前一篇文章可是直接寫了墨卷的,但這篇事關重大,就不能不先打草稿了。

思索片刻,提筆蘸墨,先寫下破題:

“論文於名位之情,欲其思爲可就焉。”

然後承題倒是不必多想,剛纔已經想明白了,直接就寫:

“夫患無位,患莫知,未爲失也。因所患而責立與可知之實,君子正不以彼易此耳。”

起講也只是稍加思索,便提筆寫就:

“且人慾表見於天下,則必思天下責我之厚,與我副天下之難。夫其厚責者,皆我所必不可辭,而其難副者,又皆天下所必不肯恕。使分量不足以相酬,則自爲表見之處,適自爲沮喪而已矣。”

接着是入題,高務實稍稍頓筆,寫下一段:

“彼夫名位二者,君子之道待以行,待以傳者也。惟吾道因名位以爲功,斯名位益恃吾道以爲重。”

接下來到了提比之出股和對股,這兩段開始就不光是要道理明白,還有對仗方面的講究,算是兼考思維和文筆,高務實也不得不先在腦子裡過了幾遍,寫了幾句又謄正幾個字,這纔在草稿上寫下來:

“是故大儒窮通顯晦,至集四海之耳目,羣相傾注,而未始有震物之嫌。

乃衰世之鄉黨朝廷,至挾三代之詩書,出以應求,而不免有撫躬之疚。”

接下去的中上比的出股與對股兩段則頗長,高務實很花了些功夫,逐字逐句的精對,這纔算寫上草稿之上。而後的束比、後比四段也是如此一般。

但到了最後的落下,高務實行文卻極其簡練,一共只用了七個字:

“用患者宜何居焉。”

這是近來文體變化後的風氣,文末無大結,只用一句作落下。

八股文體在洪武發端,在永樂常用,而到成化、弘治已基本成熟並固定化,但小的變化仍不斷在進行。比如各個部分有先有後無的,也有先無後有的;各個部分的字句也有由多轉少的,或者由少轉多的等等。

如破題、承題、起講部分,句數在不同時期便有不同;大結由初時的可痛快發揮以表達政見,經過逐步萎縮,到了萬曆朝乾脆完全取消不用。所以,實際上八股文也是一直在變化的,譬如強行拿弘治朝和萬曆朝對比,有些名作甚至都稱不上名作了。

這一題考完,第三篇考的便是本經了,高務實的本經乃是《周易》,與申時行不同,因此這一題不是申時行所出。

考本經,高務實還是比較淡定的,這就好比後世考專業課,專業課都考不過,那還混什麼日子,乾脆就回家吧。

開啓題目一看,上頭寫着: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嗯……看來北榜的專業課比較初級,此題出自震卦,而且沒有割裂經義,也是一道典型的大題,符合會試的風格——難怪郭樸多年前就告訴高務實,文章還是要堂堂正正,原來原因在此。

這題沒什麼特別值得說的,主要思路無非就是君子可以做到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順着思路寫就完事了,犯不着想太多的花樣。

寫完前三篇,高務實好好休息了一會兒,這時考場之中開始分發午飯,高務實拿過來一看,發現這次吃的倒是比河南的貢院靠譜,有一葷二素兩個炒菜,一個小蔥蛋花湯,米飯一大碗,據說還能再添——畢竟都是舉人老爺了,菜不好說,但飯總要管飽。

吃過午飯,高務實下午倒是輕鬆多了,快速打完草稿,然後把七篇文章都認認真真謄正了一番,再詳細檢查了有無犯忌、出格等問題,這才施施然交了卷。

本來他以爲自己又是第一個交卷的考生,卻不料這次居然被人搶了先。

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054章 明修棧道(上)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049章 殷去郭來(上)第008章 又是香皂(下)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015章 切蛋糕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095章 破虜(上)第095章 國色天香(上)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122章 鹿鳴之宴(上)第4更第125章 涉水強攻!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249章 二虎競食?第277章 逆轉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067章 決戰沙城(一)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第096章 興趣培養(上)第098章 貴州總兵(上)第113章 李如鬆式的勝利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259章 妖書案?第081章 我的“浩然之氣”(4更破萬)第036章 臨行前的準備第005章 務實獻策(上)第242章 神兵天降鐵壁關第102章 八千大軍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099章 高拱秉國(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一)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023章 連中三元(下)第130章 開平潛流(上)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072章 緊急磋商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上)第037章 誰說服誰(3更破萬)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065章 派系之爭(下)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085章 議定第139章 這是咋了?第009章 原料來源(下)第112章 初會戚帥(上)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084章 土司威風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030章 河南民變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058章 故友劉馨,敬上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069章 新君即位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192章 戴罪立功(二合一)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212章 誤解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073章 無奈應對(下)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086章 凱旋而歸第212章 誤解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209章 加銜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一)第145章 《取用疏》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七)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125章 可戰方和(一)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決斷第065章 派系之爭(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