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

bookmark

第三場考完,高務實便算是放鬆了下來,老老實實在家休息,甚至連京華各產業上報而來的消息和請示他都只是簡略的看了看,大多數都只批覆讓他們看着辦。

郭樸和張四維倒是都派人來詢問過他的考試情況,高務實都只是回答“正常發揮”。他那日在考場見了張泰徵才知道張四維拒絕出任考官,除了避他高務實的嫌,同時也避兒子的嫌。

所謂考完之後在家休息,其實這話也不準確,實際上直到閱卷完成出榜之前,舉子們可以參與的宴會很多,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還都是朝廷撥款的那種,名目頗多,不過大抵可以看做是朝廷默許舉人之間互相加深情誼,無論是同鄉之誼還是同年之誼。

高務實並沒有參加全部的宴會,只以河南解元身份參加了一場河南舉子的小宴,以及一場大宴南北中三卷舉子都會參加的大宴。

河南小宴沒什麼特別值得一提的事發生,高務實身爲解元,也不想多說話,以免一開口就搶了所有人的風頭,他裝作神情有些萎靡,推說今日備考太累,早早就告辭回府了。

不過三卷大宴的時候他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人和事,除了幾對兄弟舉人蔘考之外,高務實還發現兩名值得關注的南卷舉子。

這兩人,一人叫黃克纘,字紹夫,福建梅林人,高務實只隱約記得他日後在老家有個稱呼叫“黃五部”,不知道是不是輪流做過五部尚書;另一人就更是大名鼎鼎了,叫顧憲成,字叔時,南直隸常州府無錫人,乃是後來東林書院的發起人,所謂東林八君子之首。

高務實不記得歷史上他們在本次春闈的名次,但大致可以肯定都是本科進士,因此頗爲關注。

尤其是對於顧憲成,高務實很是關注。他有後世的歷史經驗,因此對東林黨頗爲不喜。

明朝的衰落,除了內憂外患,制度僵化,天災不斷等等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黨爭之禍。在他穿越前的早些年,閹黨一直是被喊打喊殺的,但到了後來,最受人厭惡的卻無疑是東林黨。

說起東林黨,恐怕很少有人從未聽說,因爲無論是影視劇還是課本上,東林黨的名號都十分響亮。語文課本上也有過《五人墓碑記》,楊漣、左光斗等一批“東林君子”的正直不屈的形象讓人對他們身後那個龐大的政治團體頗有好感。但真正熟悉明朝歷史,特別是晚明歷史的人,對於東林黨大都嗤之以鼻,甚至認爲東林黨是明朝滅亡的元兇,爲什麼?

東林黨其實就是自萬曆年間而起,在特殊政治文化生態下催生的一種政治怪胎。是以顧憲成爲代表的一批政壇失意的活動家,打着在無錫東林書院講學的名義,組成了這樣一個在民間有強大話語權的政治團體。

但他們與其他政治團體不同,一開始的時候,沒有高層強大政治力量支撐,完全憑藉書院這個紐帶,將江浙商人地主和士大夫整合起來的政治力量。

而比起其他諸類政治團體明確的爭權訴求,東林黨從起家時,就樹起了極高的格調,把匡扶天下作爲嘹亮口號。其代表人物,比如顧憲成、趙南星、鄒元標等旗幟角色,全是常年在民間有強大聲望的偶像級士大夫,讓人一看就覺得彷彿陽光明媚,暗孽不生。

事實如何呢?

東林黨人其實大都是陽明心學的崇拜者,只是他們標榜着致良知的理念,卻無法像王陽明那樣做到知行合一。

從萬曆到崇禎,身居權力中樞,面對國家政治困局、危局,他們幾乎沒有做出任何具有建設性的辦法和政策。

既然無法給出實用的辦法和政策,他們便把心思投入到“拆臺”之中。當徐光啓提出技術改革等想法時,東林黨用罵聲打壓了下去;當熊廷弼在遼東搞得有聲有色時,又不斷用輿論攻擊熊廷弼。

他們高談闊論卻又眼高手低,自己做不了、不能做,也不允許其他人去做、去改變國家。正是這一羣自命清高、自詡大才的東林黨人,嚴重的妨礙了明朝末期的改革和治政,讓明朝錯失了最後的改革自救機會。

一個政治團體必定有自己的利益訴求,東林黨作爲新興商業和地主士大夫代表,他們爲了達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惜損害國家和百姓的利益。

實際上從隆、萬年間開始,新興資本主義就已萌芽,尤其是江南一帶的商業空前繁榮。天啓年間興起的財政改革,出臺了針對工商業的工商稅和礦稅,有效緩解當時明朝的財政的緊張。

可是,這樣的政策損害了東林黨所代表的江南地主、商人的利益,當東林黨上臺之後,立刻將這一系列政策全部廢除。

本來在內憂外患情況下,財政稅收就尤爲重要,一下子少了工商業的稅收,財政緊張可想而知。可是朝廷也不能真的喝風拉煙啊,這樣一來,東林黨就只有將稅收轉嫁到普通百姓身上,百姓不堪重負,只能選擇造反。

資本主義萌芽蓬勃發展的大明朝,卻長期無法通過工商業增加稅收,這種人類古代史上難以想象的咄咄怪事,正是拜東林黨所賜。

更有趣的是,當國家實在拿不出錢來,需要他們捐款時,他們又紛紛標榜清廉,四處哭窮。而當破城過後,卻能在他們家裡搜出萬貫家財,真是莫大的諷刺。至於一向信奉忠君愛國思想的東林黨卻在大明王朝滅亡之際,或逃之夭夭,或舉手投降,弄出“水太涼”之類的各種鬧劇。這樣的東林黨,高務實豈能有好感?

所以,第一次看到年輕的顧憲成時,高務實甚至就考慮了一件事:要不要提前把這廝批倒批臭,再踏上一萬隻腳?

說實話,高務實對南捲進士整體印象都不太好,晚明的某些晉商走私養活後金韃子相比他們都只是疥蘚之疾,放在中醫裡只能叫表症,屬於容易處理的問題,而他們這些“君子”纔是坑死大明的內因,而且很難處理。

高務實決定仔細觀察一下再做決定,只是讓他萬萬沒有料到的是,顧憲成在宴會中雖然一直與人高談闊論,但他言語之間居然一直在抨擊心學!

這特麼是怎麼回事?這貨難道還是個實學門徒?

高務實目瞪口呆:我實學一脈將來該不會被你這廝拖下水吧?

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024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022章 輕取案首(上)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144章 內因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048章 魔之誘惑(上)第273章 倒臺第173章 將計就計(上)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040章 荊州張府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138章 戰爭賬(4更破萬)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第142章 以退爲進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124章 奉旨觀政(四)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046章 冰底潛流(中)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221章 抵京第139章 兩位侍郎第121章 首席特聘顧問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三)第147章 不與聞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135章 蟻穴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096章 黃芷汀的信第134章 給朕辦他!第096章 突發事件(4更破萬)第054章 明修棧道(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第148章 謗君案(中)第024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112章 東返第285章 兩個女人的戰爭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第234章 愚兄不及甚矣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125章 可戰方和(二)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047章 未雨綢繆(中)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091章 討價還價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084章 新任廠督[第4更!]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上)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052章 各有算計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003章 隆慶天子(上)第136章 三員大將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102章 八千大軍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086章 凱旋而歸第167章 十萬雄師過馬江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寶劍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225章 三策(上)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005章 務實獻策(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210章 釜底抽薪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011章 材料價格(上)第095章 國色天香(上)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071章 火藥遭掠案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