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

bookmark

高務實還沒有親自去欽州港實地考察過,不過高孟男的報告已經遞了上來。按照高孟男身邊從天津港帶來的參謀班子考察和商討,認爲欽州港三面環山,港灣內水域寬闊,風浪較小,含砂量少,衝淤平衡,乃是一處優秀的深水良港。

這個說法符合高務實前世帶來的認識——好吧,其實他前世對欽州港也不是很熟,所謂認識,其實主要是他知道欽州港是南方的大港之一。

雖說後世中國基建天下無雙,但想必也不至於無中生有,硬生生挖出一個大港來吧?可見這地方的自然基礎肯定是良好的。

不光自然條件優越,區位優勢也很好。這欽州港位於南海北部灣頂端的欽州灣內,北靠南寧,東與廉州府府治相鄰,西南與永安州(即後世防城港)交界,典型的“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是廣西沿海“金三角”的中心門戶、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這地方我要是做不起來,還玩兒什麼港口?

不多說,先買地……

買地的事情方便得嚇人,因爲高孟男的報告中已經說了,欽州當地現在人口很少,尤其是因爲持續百年的倭寇問題,沿海幾十裡幾乎全荒了,他們的考察隊在欽州港附近轉悠了好久,根本沒上幾個活人。

後來一打聽才知道,當地人都遷進離港口三十里外的欽州州城去了,港口這邊幾乎就是個無主荒地的狀態。

這還有什麼好說的,按照“先佔之法”,直接圈地就完事了!

什麼叫“先佔”之法?

在羅馬法中,先佔是萬民法的一種取得方式,無論是動產還是不動產,只要是無主物均可通過先佔取得。這種先佔制度即爲先佔自由主義。隨後的日耳曼法也規定了先佔制度,被稱爲先佔權主義。

當然這是從後世所謂的“國際層面”來說的,中國古代可不信歐洲法,得中國自己的法律纔算數,那麼中國的法律怎麼對待“先佔”呢?

早在先秦時期,朝廷就在法律允許範圍內承認秦民對木材、獵物等先佔取得所有權。秦簡《田律》明確規定了在官府允許的時間、空間內開墾荒原、砍伐林木以及漁獵物的所有權。

在魏晉南北朝宋孝武帝時,朝廷承認了“封略山湖,強佔官田”,即承認了官僚地主有權封山佔地,認可了先佔制度。

唐代《唐律·雜律》也有關於先佔取得無主動產的規定。

宋代繼承了唐代的規定,把先佔作爲原始取得的一種方式。只要先佔無主土地的人按照“元業”交納稅租,就不屬於“盜耕”,而確立其所有權。

在元代,作爲一種財產取得的方式的先佔,包括對無主物和某些無人管理的公共產業的先佔。

而到了大明朝,先佔不僅是土地所有權,也是動產所有權取得的一種重要方式。

由於明初推行屯田政策,明確規定“開墾成田,永爲己業”,國有的荒地、山林也被默許按照先佔原則取得。對於動產,明律規定:“若山野柴草木石之類,他人已用工力,砍伐積聚,而擅取者,準竊盜論。”也就是承認對已加工力先佔之物的所有權。

現在整個欽州港全部成了無主之地,高務實又打算在那裡搞開發,自然完全符合“先佔”原則——只要他繳稅,並且不怕倭寇海盜就行。而繳稅……高務實其實不用繳稅,都不必說家庭背景了,他本人就是一甲進士及第,堂堂狀元,自然是免稅的。

不過根據後來高拱的改革,他在欽州港附近如果是種田,倒是能免稅,而開私港反倒要繳稅的,而且這條規矩還是他自己給高拱建議的。

好在,大明從上到下都習慣了低稅率,所以這個私港的稅率也不高,畢竟高務實當年的思路本身也是把這種稅收當做一個試點來推進,沒打算一開始就殺雞取卵,肯定先讓人習慣“開港要繳稅”這個基礎,然後才能在適當的時機提高稅率。要是一開始就搞個高稅率,估計就沒人肯做這事了。

既然如此,那還客氣什麼,趕緊圈地開工幹起來啊,這可比之前他任何一個私港都來得便宜划算好麼!

這個欽州私港一旦建起來,那隻怕就真是貨真價實的“私港”了,每一寸土地都是他高某人的合法私產!

以後這欽州港只怕要被人私底下說成高家港了……

這次建設欽州港,不光是廣州港方面抽調了大量人手過來,北方諸港尤其是天津港也都調撥了精幹人員支援,畢竟他們這幾年都有些閒了,而在京華,有活幹纔有津貼和獎勵,沒活幹就只有“死工資”拿。

欽州港熱火朝天的建設起來,煉糖廠的首批人員也從廣州港那邊招募得七七八八了。這事兒得說一下,中國的製糖業一直是南強北弱的,原因是南方更適合種植甘蔗,而北方由於天氣原因,其實比較適合種植甜菜,然而此時還沒有甜菜加工技術,那玩意好像是歐洲人十九世紀才弄出來的,所以此時北方的糖大部分都是從南方販賣過去的。而廣東,顯然是個製糖大省,從廣東招募製糖人才的原因就在於此。

高務實本人當然沒空跑過去親自培訓這些人,教他們更好的製糖技術,好在這些技術其實也沒多大難度,高務實畫了些圖,寫好了製造流程,就派人送了過去,讓他們自己依葫蘆畫瓢。

其實真要說起來,這裡頭有一兩處需要考驗“火候”的地方,但高務實當初也就是聽他縣裡糖廠的技術人員簡單介紹了一下,他也不知道這個火候到底要怎麼掌握,所以乾脆讓煉糖廠的人自己去做試驗,然後總結出一套可行的辦法出來。

反正下面的人也不敢懷疑他不懂裝懂。

開玩笑,他高按臺可是二百年來真魁首,堂堂六首狀元怎麼可能會不懂這點小道?之所以沒說,那是因爲高按臺覺得這玩意兒太簡單了,你們自己隨便想想辦法就行了,這還要我說,那要你們幹什麼吃的?

可見名氣越大,越方便裝逼。

製糖廠的問題,處理到這兒大致就差不多了,剩下具體的建廠選址之類,都不必高務實親自操心,他京華這個大集團也有十年了,要是這點事還要東家事必躬親,也未免太不上路了。

所以接下來就剩一個造船廠的相關問題亟待解決。

人員好辦,高務實的調令早就北方南方一齊下達了下去,大部分的人不是在來的路上,就是已經到了廣州港等待下一步的指令。

選址也定了大方向,就定在欽州,這是個河口港,可以一邊造海船,一邊造河船,兩不耽誤。雖說這兩塊遲早要分家,但現在可以先這麼幹起來,便於利用現有資源,先把基礎打好。

主要是原材料的問題必須趕緊解決,廣西的木材當然夠多,現在又沒有什麼亂砍亂伐,大片好林子等着高務實呢。但伐木、運輸、風乾、儲存這一系列流程都必須安排好,尤其是伐木和上級運輸,那是高務實心裡已經規劃好要交給土司們的工作,現在必須得趕緊辦起來了。

----------

感謝QQ閱讀書友“逍遙客”的月票支持,謝謝!繼續求訂閱,求各種推薦、各種票票!

第155章 升龍,我的升龍第073章 無奈應對(下)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九)第116章 推辭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056章 漠南之戰(一)第014章 北洋海貿同盟第089章 與帝同席第024章 俺答死,戰爭近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096章 興趣培養(上)第030章 立威(中)第093章 口蜜腹劍(下)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021章 照高愛卿說的辦(5更,祝七夕快樂)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075章 追擊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018章 香皂廠址(下)第004章 捉拿訟棍(上)第123章 聖眷太隆也麻煩第215章 明緬開戰了!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第067章 決戰沙城(七)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一)第005章 無關道理(下)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108章 隱情(下)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決斷第133章 毒毒毒毒毒第267章 你喜歡嗎?第187章 此地:金港第144章 內因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048章 多事之秋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293章 臣高務實領旨謝恩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064章 圖們的決斷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105章 京師大局第056章 漠南之戰(六)第013章 五伯高才(上)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第089章 吾家寶駒(下)第165章 父子不同範第125章 涉水強攻!第113章 高戚之會(四)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第218章 聖心獨重啊(4更破萬)第157章 人事調整(上)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006章 老將凋零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084章 西暖閣中第126章 所爲何來(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八)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022章 天壽山第137章 我即高黨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106章 合圍明江城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123章 千鈞一髮(4更破萬)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決斷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166章 艦隊大勝!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