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九邊有兵幾何

蓋州兵憲衙門派來的人級別不高,理論上來說甚至不算兵憲衙門的人,而是遼東苑馬寺的人——苑馬寺的四位寺丞之一,正六品官。

前文說過,兵憲衙門實際上是個空架子,沒有明確的屬官,別處的兵憲衙門都是拿衛所當直接下屬,而衙門本身用人辦事,靠的是兵憲本人的師爺或者家丁。

不過遼東苑馬寺卿稍微特別一點,他有苑馬寺這個機構的人可以用,而且苑馬寺的職能退化得厲害,平時也比較閒,能夠被當做兵憲所屬來使用,算是兩相方便、各得其利。

這位寺丞名叫方展,舉人出身,能爬到六品官算是很不容易了,平時也謹小慎微,這次仗着高務實的威勢來李成樑軍中拿人,心裡其實也很打鼓。

雖說他是個文官,高務實的背景更是驚人,但李成樑在遼東的地位過於特殊,鐵嶺李氏飛揚跋扈也不是一天兩天,所以他這次差事接得有些提心吊膽,生怕李成樑丘八脾氣發作,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給他來一頓下馬威再說,那就大事不妙了。

站在他的高度來看問題,顯然和高務實不同,一旦李成樑控制不住火氣,他就是當場倒黴的那個人。

因此他很好說話。

李成樑軍中沉默了許久,才終於傳出話來,說寧遠伯已知高兵憲派閣下前來的用意,不會爲難閣下,不過寧遠伯此時怒氣難遏,正在責罰李如桂,所以……請寺丞稍等。

方展方寺丞心中一塊大石頭落了地,連忙知情識趣地表示自己能夠理解,請寧遠伯不必介意,等他處理完了,自己再拿人就是。

甚至最後來補充了一句:“唐突冒犯,請寧遠伯恕罪。”

可惜消息再次傳入營中之後,寧遠伯並沒有任何迴應。

實際上李成樑現在沒工夫迴應他這樣一個清水閒官,他和李成材正在緊急商議這件事發生的意義。

李成材這時候已經從震驚中恢復了過來,平時的精明又回到了他身上,他思索了片刻,對李成樑道:“兄長,小弟以爲,高求真此舉有兩種可能。”

“別賣關子了,直說吧,哪兩種可能?”李成樑心情不佳,隨意一擺手道。

事關自己兒子的小命,李成材當然沒興趣賣關子,立刻道:“第一種可能,高求真此舉沒有什麼特別的用意,單純就是自恃身份,不能容許如桂這樣的武人敢於無視他的權威,因此並沒有過多的考慮,直接就下令拿人了。”

“哦?”李成樑眉頭大皺,不可置信地道:“不至於吧,這位小閣老偌大的名頭,做事會如此衝動莽撞、不計後果?”

誰知李成材苦笑着搖頭道:“兄長,不是小弟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這件事換了別人來做,那顯然是‘衝動莽撞、不計後果’了,可……高求真來做,恐怕算不上。”

李成樑愣了一愣,一時沒反應過來。

而李成材也不諱言什麼,直接解釋道:“兄長不妨想想,他現在就這麼做了,又能有什麼後果?兄長能把他怎樣?”

“這……”李成樑嘴角一抽,心頭暗恨:去你孃的,好像真不能把他怎樣?

這事吧,首先高務實佔理,他發了牌給復州,讓李如桂去開會,而李如桂不僅沒去,還在沒有他這個直屬上官的同意下帶人“從徵”了。

這裡頭李如桂犯了三個大忌:一是無視上峰命令;二是擅離職守;三是他跳過了兵備道而直接服從總兵的調遣。

按照理論上來說,前兩條的罪責更大,以大明的規矩來說,至少夠得上一個“不謹”,如果要懲罰,通常是“冠帶閒住”。

但實際上,第三條大忌的罪責反而更嚴重,因爲兵備道的設置本身就是“督撫-兵備”體系下,爲了限制總兵、分權總兵而設置的,作爲衛所指揮使,沒有經過兵備道的同意而直接奉總兵之命行事,這是朝廷絕對不能容忍的!

因爲這意味着文官統兵權的丟失,意味着該總兵出現了失控的跡象!

所以這件事高務實完全佔理,而李成樑別說反制了,甚至自己還要趕緊想辦法撇清關係,把自己從裡面摘出來。

他唯一覺得慶幸的就是當時因爲足夠自信,沒有讓李如桂帶衛所兵馬從徵,而是叫他只帶家丁就夠了。

這一條給了他自辯的機會,也給李如桂減罰的機會——你看我雖然自己去了,但我沒帶兵啊,我這麼做只是奉了伯父之命,並不是奉總兵之命。

或許略有牽強,但總算是個說法。

所謂沒法反制高務實,以上這是理,另外還有勢。

高務實的到來之所以比薊遼總督樑夢龍和遼東巡撫周詠還讓李成樑忌諱,顯然不是因爲官位,而是因爲背景。

樑夢龍在張居正倒臺之後一直是個無根漂萍,單純是因爲高拱和郭樸的青睞才得以官居總督,而他實際上又不是高黨,所以在李成樑看來,他的官場根基並不穩固,一旦真出點什麼事,朝廷或者更確切一點說,內閣未必會對他有多大的支持力度。

況且現在張四維纔是首輔,他對樑夢龍是個什麼態度,現在也沒人知道,萬一他跟高拱和郭樸的觀點不同,不打算用樑夢龍呢?

所以李成樑雖然不會主動和樑夢龍對着幹,但對樑夢龍也談不上畏懼,在他看來,只要自己把仗打好,朝廷認爲遼東少不了自己,那麼樑夢龍就不會平白無故跟自己爲難。

至於周詠,那就更別提了,在李成樑看來,此人本身能力只能說不好不壞,只是他資歷夠老,又沒有什麼劣跡、敗筆,所以趁着高黨得勢的東風,得以位居遼東巡撫,實際上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況且周詠年紀不小,身體情況也不是太好,指不定哪天就辭官不做了呢!

甚至李成樑還有對付他們的辦法,尤其是周詠。

只要在遼東打一兩次敗仗,故意丟一兩座城,而自己在事前就先上報朝廷,說周詠給他的支援不足——不管是物資還是什麼,反正先賴他——就成了。丟了城池之後,朝廷既不能因此就不用他李成樑,那就只能怪責周詠。

所以李成樑更不怕周詠。

但高務實……這就難辦了。

作爲高拱的衣鉢傳人、實學派重點培養的未來宰輔,他在朝中能夠獲得的支持根本不是李成樑拿錢就能收買扭轉的——何況拿錢也不頂用,他李成樑何德何能去和高務實比有錢?

而打敗仗陷害這一手段也不好使,因爲高務實轄地在遼南,圖們也好,女真也罷,現在誰也不會有興趣跑那麼遠。

這就沒轍了。

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062章 猶豫難決(上)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006章 老將凋零第037章 別院隱富(下)第043章 高陌薦才(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六)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103章 紈絝之王(上)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025章 河運海運(上)第077章 龍文鞭影(上)第259章 妖書案?第067章 決戰沙城(六)第122章 蒙疆風雲(九)第122章 蒙疆風雲(九)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091章 居正之嘆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008章 在宮中第200章 立威之戰第075章 每臨大事有靜氣第124章 奉旨觀政(二)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一)第002章 張四維丁憂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089章 吾家寶駒(下)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寶劍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014章 你讓朕怎麼辦啊!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一)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第155章 升龍,我的升龍第161章 殿試金榜(中)第062章 打草驚蛇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273章 倒臺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64章 聯名信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上)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020章 世界局勢第064章 投鼠忌器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022章 輕取案首(上)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005章 無關道理(下)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014章 務實讀書(下)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056章 漠南之戰(四)第117章 桂南女王第107章 科學巨匠(下)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055章 霧裡觀花(下)第234章 愚兄不及甚矣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六)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123章 俺答封貢(三)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134章 給朕辦他!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116章 陽謀!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065章 派系之爭(上)第123章 等你將來文官稱公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