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閣老相商(上)

bookmark

妙啊!

張四維聽許國這麼一說,才發現自己這次果然是燈下黑了,山西鎮固然是九邊要鎮,但由於山西一省在北部單獨劃出了大同鎮和宣府鎮,實際上山西鎮的兵力並不強。

當然,這個“不強”也是要對比來看的,山西鎮目前的在冊兵力約莫7萬,實際兵力勉強可到5萬上下,放在內地或者某些南方省份,那是很強了。

然而問題在於,大同鎮在冊12萬,宣府鎮在冊13萬,兩鎮合計,在冊大軍高達25萬之衆!即便是實際兵力,也有十七八萬之多,這纔是真正的雄鎮。【注:參見本卷第140章九邊有兵幾何。】

當然,由於目前大明軍事重心往“東制”傾斜,薊鎮和遼東的兵力更加雄厚,薊鎮方向僅實際兵力就高達十七八萬(其實這個數據包括了除京營以外的順天府等地區);而遼東在冊也有十二萬以上的實際兵力。

只不過,由於李成樑把敢打敢殺的那批人大都收做家丁,導致遼東衛所兵很是缺乏野戰能力,多數時候只能承擔守城任務,這一點是遠不能與薊州、宣大等鎮相比的。

總之不管怎麼說,李如鬆去山西肯定是升官,但與此同時,他也失去了在遼東立戰功的機會。

這,就是許國所說的打壓。

張四維剛纔沒想到這一點,主要是“燈下黑”,許國一說他就明白了:皇上似乎也不想看見李家父子一齊立大功。

不過,張四維對此有些不是很懂皇帝的意思,大明對武將雖然在地位上壓制得厲害,但一般來說並不怕武將立功,而且父子同爲名將的舊例也不稀奇,最著名的一對名將父子就是張玉、張輔。

父親張玉是靖難第一功,其子張輔四平安南,也沒見成祖擔心他們勢大難制嘛。

哦,不過張玉死得早,難道皇上現在就是打算等李成樑死了,然後再用李如鬆?

可是,聽說李成樑身體好得很,頓食鬥米,似乎不大像是能輕易死掉的模樣……

許國見張四維彷彿有些走神,輕咳一聲,略微壓低聲音,道:“元輔,你看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皇上覺得李成樑的功勞已經夠了,所以暗地裡吩咐求真去壓一壓他,然後找個機會讓他致仕,再把李如鬆換回去?”

張四維回過神來,想了想,道:“不能排除這種可能……現在皇上放李如鬆出來做了山西總兵,那麼有個三年時間,他的資歷就夠了,轉任回遼東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如果務實在遼東確實有壓制李成樑的任務,那就肯定會想方設法打擊李成樑的威信,直到李成樑不得不請辭爲止……只要他請辭,皇上就能順水推舟。

當然,皇上也可能再‘仁慈’一點,比方說讓他請辭三次,這才勉爲其難地表示同意。”

許國聞言,點了點頭,但似乎還有什麼沒有完全開解的地方,略微皺眉道:“理是這麼個理,也不是說不通,只是這樣的話,李如鬆就算回了遼東,他對求真的印象也勢必大壞,到時候會不會有些不太好的影響?”

張四維對武將不像高拱那麼重視,聞言不屑地道:“什麼影響?若是皇上真讓務實壓制李成樑,那麼待李成樑致仕之日,必然就是務實回京之時,而在他回京之前,我估計他也不會止步於苑馬寺卿……”

說到此處,張四維自己也有些覺得不可思議,朝許國問道:“維楨,你說,務實的年紀是不是太小了些,皇上現在的舉動雖然你我都看得分明,但這二十出頭的巡撫……實在是聽起來都有些讓人瞠目結舌啊。”

許國一臉苦笑,道:“那可不是瞠目結舌?但沒法子啊,這有些事情不好比的,比如說我許某人,三十九歲才中得進士,可求真呢,他比我早了二十年啊!更何況他還是六首狀元,二百年文魁,自然不能以常理度之。”

許國算是仕途非常順利的人了,十六七年的時間便從新科進士步入內閣,雖然吊車尾好幾年,但這個升遷速度還是足夠快,而他憑藉的主要就是高拱門生這一條——他這一世比原歷史中入閣可早了不少。

而如今高務實呢?他的身份比許國可硬扎多了,自身資本就更加過硬,雖然二十多歲就可能要做巡撫,但仔細想想,卻也並不是多麼不能理解。

六首狀元,安南定北。

這八個字就足夠應對任何質疑了,非要說年紀,那有什麼意義?你十幾歲的時候拿過六首狀元嗎?你二十歲之前就安南定北了嗎?

沒有?沒有你說什麼廢話?嫉賢妒能?喲,這可不是正人君子之所爲呀!

許國這麼一說,張四維想想也是這個理,只好點頭表示認可,然後話鋒一轉,把話題轉回李成樑的奏疏上,他指了指桌上的奏疏,問道:“那維楨覺得,現在這件事怎麼擬票?”

許國略微想了想,道:“李如……該指揮自己不聽寧遠伯的吩咐,既不去拜訪該兵憲,也不爲自己從徵提出報備和請求,這是他自己的罪過,關寧遠伯何事?寧遠伯雖然是他伯父,畢竟人不在復州,又不可能事事監督着,他既有書信指導,聽不聽勸卻非他能逆料,此事何須他來承擔罪責?”

他輕咳一聲,接着道:“因此,這件事只需要把李成樑摘出來就行。票擬的話,就把一切推給李如桂自己,下巡按問斷究治。李成樑方面,溫言勉慰一番,所辭不允也就是了。”

張四維想了想,點頭道:“這倒也可以,既能在明面上保全了李成樑的臉面,又讓他在遼東的威望受到些打擊,應該不會壞了務實的事。”

許國笑道:“想來求真也應該不會打算用這麼一件事把李成樑逼退,再者說……我總覺得,李成樑暫時還不能退。”

張四維再次點了點頭,嘆道:“是啊,李成樑要是現在說退就退,那遼東可一下就虛了——他那批隨任家丁一旦不在,我看圖們做夢都能笑出聲來,到時候萬一趁勢攪亂遼東的話,戚繼光又遠在大寧,輕易動彈不得,這大好局面可就一朝敗壞了。”

第090章 請按臺主持公道第051章 議定出兵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104章 權貴子弟(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六)第094章 目的第129章 回鄉之前(中)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002章 歙縣逃犯(上)第030章 立威(中)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109章 喜與憂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028章 朕倒要聽聽你的高論第092章 流彈兇猛(下)第036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058章 微服巧遇第114章 獨家代理(下)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上)第069章 辛愛成擒!第145章 原來如此(四更1W1)第067章 決戰沙城(二)第123章 俺答封貢(三)第149章 不急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045章 “八府巡按”的氣派(4更1W1)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185章 女真人的乾爹第034章 高黨大隱憂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089章 與帝同席第292章 風聲鶴唳,所謀者誰?第058章 老師法眼第267章 你喜歡嗎?第018章 香皂廠址(上)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第032章 京師潛流(上)第128章 恩憲?第114章 新的時代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075章 各家子弟(上)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006章 留宿安肅(上)第077章 手握大軍八十五萬第234章 愚兄不及甚矣無·番外·慎重訂閱第081章 務實授徒第295章 成婚嘍!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065章 多管齊下高務實第083章 宮外反應(上)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三)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015章 新鄭鐵廠(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046章 冰底潛流(中)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163章 臺吉快走!第130章 跋扈尚書(下)第146章 閣老相商(上)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059章 索命之人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080章 姑娘教訓得是第123章 俺答封貢(九)第266章 長公主攥緊香囊第179章 “刑天”行動第125章 可戰方和(一)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081章 高宮保的信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159章 東昌堡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