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

對於可能形成的反高同盟,高務實並非沒有預計,不過他不是很擔心這一點。

心學派對九邊的滲透太遲了,遠不如實學派十幾二十年的深耕細作,大明九邊中原本兵力最集中的宣、大、山西三鎮將門,早就投入高黨(泛)門下,而薊鎮的戚繼光也是高黨的鐵桿支持者,僅這四鎮就佔去了九邊兵力的一半還多,更何況陝西那邊從馬自強時代便是晉黨的盟友,自然現在也是實學一派在主導。

簡單的說,心學派想在九邊中摻沙子,目前只有李成樑這裡可以打打主意。

但這意義不大,因爲朱翊鈞現在對於要不要繼續用李成樑,還處於模棱兩可的心態之中,他實際上是在等高務實的判斷,這也是他同意高務實去遼東外任的主要原因之一。

既然如此,高務實自然不必擔心李成樑跑去尋求心學一派的支持,因爲大明的皇帝要動一名文官大佬雖然不太容易,得有機會才行,但要動一名武將卻很容易,尤其是當這名武將頭上還頂着爵位的情況下——回朝爲五軍都督府某都督就完事了。

地位給你拉滿,實權請你上交。

對於這樣的處理,李成樑是什麼辦法都是沒有的,除非造反,但那之前就說過,完全不可能,他沒有那個條件。

所以高務實鎖拿了李如桂之後,直接派人安排船隻,把他送去山東了——遼東的巡按御史目前還是山東巡按御史兼任的。

而他自己,則開始推進起他心目中規劃已久的“建設遼南”計劃。

“建設遼南”計劃是一個涵蓋面比較全面的計劃,農工商兵四大項,一個都不缺。

“農”分爲兩塊,一塊是種植業,一塊是漁業。

遼東半島有很大一部分土地爲棕壤,這是一種發育在花崗岩、片麻岩、千枚巖之上,質地偏砂,土體疏鬆的土壤,並不太適合耕種。而除了棕壤外,還有濱海鹽土、水稻土、草甸土和暗棕壤等。其中濱海鹽土,顧名思義是由鹽漬淤泥發育而成。

總體來說,適合種植水稻的區域面積不大,不過據高務實派人調查的結果來看,實際上這些本來不適合種植水稻的土壤上,依然在種,只是產量確實不太行。

高務實記得以前戶部對此也接到過遼東苑馬寺卿好多次奏告,說遼南的糧食產量有問題,現在看來的確不是瞎說,這裡糧食的單位產量上不去真的是有客觀原因的。

但高務實依然有提高遼南糧食產量的辦法——他並沒有通天的本事,竟然能改變土壤性質,他只是另有兩大撒手鐗罷了。

那就是閩海大決戰之後,高琦從位於臺灣的海盜老巢繳獲的番薯和玉米種子。

遼南多山,山上的土壤也談不上多適合農業,但這種地貌和墨西哥的許多地區頗爲類似,墨西哥既然是玉米王國,顯然遼南也可以大種玉米。

而且相對於番薯更適合於南方而言,高務實打算在遼南——或者說遼東,乃至將來整個東北地區都主打玉米。

玉米是後世全球最大的單一農作物(你沒看錯,玉米佔全球糧食總產量的35%),全球產量大概是10億噸出頭,而當時中國的玉米產量大概是2.6億噸。

這說明玉米的產量可以做到很高,但高務實打算在北方主打玉米產業,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於飼料。

玉米的特點是,它不光有玉米粒可供人食用,它全身上下很多部位都可以作爲優質飼料使用,後世中國玉米產量的60%-70%都被用於飼料加工,就可以證明它在這方面的優秀,甚至卓越。

這就厲害了,因爲這是大明騎兵的另一半希望所在——之前那一半是土默特。

至於在更遠的將來,是不是還能用於養殖業……這是以後的事了,暫時高務實還不覺得自己能一口吃成大胖子。

農業方面除了糧食,還有一個可能很少有人關注到的東西,叫做柞蠶。

柞蠶也叫山蠶,起源於山東省魯中南地區,其繭絲的產量僅次於家蠶。其繭同樣可以繅絲,主要用於織造柞絲綢,而且蟲體不僅可食用,甚至可做藥材,還是一種非常厲害的壯陽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

當然,高務實的目的還是用它來繅絲,爭取給遼東帶來一個新的利潤點——隨着海上貿易的逐漸興起,大明絲綢行業的大發展已經近在眼前了,這個時候不趕緊想辦法提高產能,那純粹是傻,因爲在這手工業時代,絲綢的市場表現永遠都是供不應求,反正都不愁賣。

玉米的栽種比較好辦,因爲遼南地區是個軍管區,高務實從某個層次上來說相當於土皇帝,搞定李如桂之後,其餘三位衛指揮使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在高務實面前調皮,別說讓他們種玉米,就算讓他們搓泥巴玩,他們也不會拒絕的。

衛所指揮使在遼南也類似於地方官,或者說有很大的行政權力,對於地方上的這些事情完全可以強制推進,而不用去說服教育——下頭的衛所兵都是農奴一般,還不是東家說種什麼就種什麼?

當然,高務實也不是一味蠻幹,他還是搞了一個獎懲機制,這個機制比較複雜,礙於篇幅,就不詳述了。總的來說,就是種得好的,按照名次給獎,種得差的也按照名次處罰。

另外對於“單位畝產”最高的一批人,高務實不僅給獎,還會請他們傳授經驗,甚至還打了包票,這批人可以派子弟去京師,在高務實的京華工匠學堂讀書。

選派讀書的孩子,不僅食宿、束脩等各項費用全免,只要在學堂沒有受處分,則每個月還有二兩銀子的賞銀。

二兩銀子不是小數目,在京師也相當於一個沒有特長的普通務工者的月收入,在遼東甚至相當於成年長工的標準。

所以,對於玉米種植推廣的問題,高務實覺得比較好辦。

但是對於柞蠶,麻煩就大了點,首先這個技術人員的問題就不太好辦,先得派人去山東找人教授技術——幸好大明的行政體制很特別,高務實還掛了個山東按察使的銜,而且他還有“熟人”在山東爲官。

高務實在山東的這位熟人,其實連面都沒見過,乃是他的同年王庭撰之長兄王庭詩,此人在高務實中狀元的萬曆八年時爲山東按察副使,現在因爲弟弟的關係,算是抱上了高黨的金大腿,已經高升山東右布政使了,現在管的就是“內政”這一塊,請他幫忙應該靠譜。

至於漁業,這一條其實不必過於細說,後世遼寧省就是漁業大省,遼南半島更是重中之重,不管是淡水還是海產資源,都算得上異常豐富,高務實只需要加大船隻投入就行,連漁民培養都可以跨越式發展——以老帶新。

船隻投入也好辦,京華的兩大船廠,南邊的在廣西,北邊的在山東,而且由於海貿風潮的影響,兩大船廠一直都在拼命擴產,現在也無非把山東的船廠繼續加大擴產就行了。

況且這造漁船不比造軍艦,不僅船體小了很多,武備要求更是低得沒有要求,相應的船體強度要求也就低得多了,製造速度遠遠高於軍艦和武裝運輸艦,屬於只要人力物力資源保障到位,就可以爆產量下餃子的那種。

當然,造船容易,讓漁民買船就難了,因爲這些遼東漁民根本沒錢。

好在高務實之前在京師的時候就已經召集船舶系的大匠們商議妥了,造漁船不造那種三五個人就能揚帆出航,但其實只能在沿海附近撒網的小漁船,直接造那種需要三四十個人出海的中號漁船,乃至需要五六十個人操弄的大號漁船。

一來出海遠一點,打撈得更多,二來這個數據基本上是按照遼南的基層體系來把控的。

比如一個自然形成的小村落,大致上就正好適用一艘中型漁船,而大一點村落或者小鎮,就能適用一艘大型漁船。

至於船怎麼買?這倒簡單,首付三成,剩下的分期十年還款,甚至還接受漁獲抵賬。

什麼,首付三成都給不出來?沒關係,我這裡還提供首付兩成、首付一成等各種靈活買賣方式,甚至零首付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咳,當然這個還款的利息肯定會略高一點點。

高兵憲唯一比某些後世之人厚道的一點是,他不要求抵押物。

當然,這也是他不需要抵押物的原因,因爲他就是遼南的土皇帝,遼南誰欠了他的債,他都不怕別人賴賬。

貼心的高兵憲甚至還有更完善的保障計劃:出海打漁可以買保險,遭遇海盜、風浪等不可抗力因素影響而導致的船隻損毀,高兵憲負責——風浪損毀半價維修或低價提供新船;海盜搶掠損毀,一應維修或買入新船費用全免!

因爲風浪問題高務實沒法解決,只能靠着他們的駕駛技術和船體堅固度抵禦,而海盜……哼!

第一,遼南不是沒有水師;第二,京華的北洋艦隊更不是用來吃乾飯的!

----------

感謝書友“sugarsugar”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六)第286章 藝高人膽大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187章 葉赫女婿第109章 公侯滿堂(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七)第289章 封賞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二)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二)第121章 河南解元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完)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上)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中)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061章 挑唆居正(上)第040章 紓驛路疏(中)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010章 內閣局勢將變(4更破萬)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121章 死有餘辜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029章 郭閣老的擔心(4更破萬字)第122章 蒙疆風雲(五)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上)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第096章 興趣培養(下)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008章 在宮中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050章 四方會談(中)第129章 基本就緒第051章 賊酋叩首(下)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040章 荊州張府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111章 交接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246章 前鋒之戰(中)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064章 曹淦歸來(下)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173章 各種猜測(4更破萬)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第018章 香皂廠址(下)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246章 前鋒之戰(中)第088章 切盡二子之決斷第292章 風聲鶴唳,所謀者誰?第145章 一定轉達,一定轉達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141章 沒轍了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055章 霧裡觀花(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三)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152章 一小步,一大步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061章 戚繼光車營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015章 切蛋糕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第213章 交心第122章 鹿鳴之宴(上)第4更第130章 勝利的大會(4更破萬)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