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傳言

楊叢義剛出店門不多遠,便遠遠的聽到似乎有人在叫他,“楊哥,楊哥......”

衙門裡很多衙役都這麼叫他,擡頭一看,果然見是一捕快在喊,等那捕快到了近前才問道,“有什麼事?”

那捕快上氣不接下氣的喘道,“楊哥,縣老爺讓我們回縣衙,好像有急事。”

楊叢義想也沒想,道一聲,“走。”便快步向縣衙行去。

回到縣衙,只見外出的捕快衙役幾乎都已經回來,聚集在衙門裡,議論紛紛,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知縣老爺上任以來,可從來沒有如此召集過大家,也極少讓他們留在衙門,多是讓他們外出查訪抓人給他斷案,今天一反常態,定然有大事發生。

有人道,“你們聽說了嗎?最近朝廷發生了一件大事。”但說了一句便停了,不再繼續。

衆人住口正要聽他說什麼,他卻閉口,有人便忍不住罵道,“有話趕緊說,別他媽拉屎拉一半,找不痛快。”

那人神神秘秘的低聲道,“我告訴你們,你們可別亂傳。”

衆人被吊起了胃口,趕緊保證道,“我們又不是大嘴婆娘,誰他媽會亂說。”

那人低聲道,“今年金國萬壽節朝廷派遣使者去祝賀,禮品送了十幾大車,本想表示恭順討些封賞,結果封賞沒討到,還無端被譏諷羞辱一番。你們是不知道啊,慶典上爲各國使臣斟酒上菜的下人,晚間侍寢的女人,居然有不少是十幾年前被抓去金國的皇室宗親,其中侍奉我朝使臣的是一個當年僅有兩歲的小公主,使臣得知公主身份後跪地痛哭不起,那公主見是南朝舊人羞愧難當,當夜便在使臣帳內咬舌自盡。那使臣一回到臨安,便被治罪投入大獄。這事兒你們可不要外傳,免得招來牢獄之災,要是再來一個柔福公主案,誰都吃不消。”

衆人聽完這事面面相覷,沒人敢接口。當年因柔福公主之事,就有一大批人被殺頭,無數人蹲了大牢,此事並不久遠,他們多少都有些耳聞。

當然衆人中還是有人不知道,就比如楊叢義。靖康之恥他知道,皇室宗親被金人一鍋端,幾乎全被虜去北方黑龍江,受盡屈辱折磨,過着豬狗不如的生活。但柔福公主之事他卻從未聽過,不知跟這個羞愧自盡的小公主有何關係。

楊叢義心中好奇,便問道,“柔福公主是誰?我怎麼沒聽過。”

柔福公主之事已經過去多年,該殺的人都殺了,朝廷早就定案,很少有人再提起。天高皇帝遠,想來說說也沒關係。

見楊叢義不知道,於是便有人賣弄道,“這都不知道?當年可是鬧得沸沸揚揚。紹興十二年天下有四件大事,其一便是嶽元帥冤死,其二大宋北向稱臣,其三顯仁太后回京,最後一件便是柔福公主之死。當年顯仁太后從金國被送回來,聽說柔福公主還活着,便說真正的柔福公主在前一年已經死在五國城,在臨安的柔福公主是假的,於是朝廷當即就把她抓了起來,嚴加拷問,後來柔福公主承認她是假冒,欺騙皇家罪大惡極,她便受到了極刑。當年柔福公主回到大宋時,衆多人指認她爲真,於是當年的那批人也被誅連,因爲假柔福公主回宮已經有十多年,也嫁了人,最終這件案子牽連很廣,許多人坐了牢,掉了腦袋。這就是柔福公主案。”

另有人不屑的說道,“你說的不對,其實當年被處死的柔福公主就是真正的柔福公主。皇室宗親被抓去北方全都受到欺凌,沒有人會例外,但能活着回來的就只有顯仁太后一人,她在北方十幾年做了什麼,只要她不說就沒有人知道。當她回到臨安見到柔福公主後,知道她在北方做過的一些醜事肯定會被人知道,爲了保守自己見不得人的秘密,她就說真正的柔福公主已經在和議前一年死了。她是皇帝親孃,皇帝當然會選擇相信她,所以就抓了柔福公主嚴刑逼供,讓她承認是假冒的。從北方回來的皇室宗親只有顯仁太后一個人,她說什麼就是什麼,何況還有皇帝支持她。所以真正的柔福公主就只能變成假公主,保全顯仁太后的名聲。”

楊叢義聽後只覺得匪夷所思,不過細一想也就釋然了,國之棟樑岳飛都能被冤殺,區區一個亂世公主又算得什麼。便嘆息道,“有些人啊,爲了私利什麼事都乾的出來,武則天爲了權利連親生兒子都能殺,何況那些沒多少關係的人。”

有膽小之人勸道,“官家的事兒,你們不要瞎說,小心禍從口出。”

衆人趕緊閉口,能不能說全憑官府一句話,雖然他們也替官府做事,但也不敢口無遮攔,胡口亂說。

原先吊人胃口那人憋了沒一會兒,就又說道,“我跟你們說一件跟皇家無關的事兒。你們可知道今年金國萬壽節還發生了什麼大事嗎?”不等衆人開口問,他接着道,“西夏國使臣帶着國書向金主請求割地,金國竟然同意了,割了好多地給西夏,西安州、德威城、定邊軍好幾塊地全割了。”

有些人心有疑問,問道,“金國那麼強大爲啥要割地給小小的西夏國?”

立即便有人答道,“西夏雖然是小國,可它跟金國相接,若金國要南下攻打我們,西夏肯定要趁機搶奪他們的地盤,所以不如直接割給西夏,先安撫好他們,然後專心攻打我們。所以這不是好兆頭,宋金和議估計管不了幾年,又要開始打仗了。”

衆人一聽說要打仗,頓時來了興致羣情激昂,紛紛說道要報仇打過淮河,打過黃河,收復汴京,收復河北,殺上五國城,俘虜金國皇帝。

楊叢義被他們像打了雞血一樣的狀態嚇了一跳,打仗有什麼好,可不是鬧着玩的,上戰場有幾個能活着回來。他冷眼旁觀,很淡定看着眼前這羣如同吃了藥一樣的人。

“縣老爺來了。”不知誰突然喊了一句,衆人這才安靜下來。

陳知縣一來,他們心裡的謎團就會解開,到底會是什麼大事?衆衙役捕快走進大堂戰列整齊,等待知縣老爺到來。

少頃,堂後傳來腳步聲,陳知縣快步來到大堂,看着眼前整整齊齊的幾十人,滿意的點點頭。

他坐下之後高聲道,“本縣今天把你們召集起來是爲了什麼,想來你們已經有所耳聞,但本縣還是要跟你們再說一遍。去年小松坡一案在我太湖縣牽連甚廣,二十多戶人家,家破人亡,二十四名犯案兇徒被繩之以法收於懷寧,等待刑部複覈之後問斬。

但今年正月初十,有人趁着天降大雪,夜闖懷寧大獄劫走了一干重犯,其中就有小松坡案二十四凶徒。上月經本縣派人查訪,得知劫獄兇徒來自天柱山,李大人派人查證之後,確認劫獄事件確係天柱山匪徒所爲。

逃走的重犯必須抓回,劫獄的匪徒也不能逍遙法外,天柱山山高林密,要在茫茫羣山中抓捕幾十個犯人談何容易,懷寧縣能動用的人手對抓捕犯人來說遠遠不夠,因此李大人要求安慶軍治下各縣出人出力,共同協助辦理這起大案。

太湖縣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治下也有十萬人,按人口來均,本縣需出三十人協助辦案。這就是今天把你們召來的原因。”

第213章 突遭圍困第366章 丟臉不冤第378章 追查逃兵第407章 殿中議事(二)第448章 道場解惑第117章 完顏亮第363章 不得出入第33章 人心本善第23章 兇犯越獄第599章 初次聚首第240章 火光四現第568章 升官太快第589章 請纓出戰第273章 交易規則第285章 調防安遠第473章 勝敗註定第686章 急功近利第476章 進退兩難第471章 評判議事第77章 好消息第380章 兩次點名第409章 回衙覆命第40章 消失的捕快第338章 均分戰利第522章 駐軍昌國第183章 大制魚面第618章 三戰一身第590章 伏軍皁角林第237章 消滅路霸第107章 通名報姓第317章 棄守大南關第613章 合圍殲敵第792章 放權第450章 亮明背景第86章 夜半鬼叫第133章 太學辯議(六)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311章 擇地攻擊第774章 三軍皆動第113章 城門校尉第379章 全軍點名第258章 使團進城第348章 兵案大人第58章 青石崖第204章 敲船水鬼第172章 人之將死第39章 虎頭巖第253章 平安歸來第72章 逃犯的消息第402章 超出預算第781章 攻防馬頭村第145章 組建新軍第490章 諸軍命運第270章 返回廣州第459章 從軍歌第167章 要好處費第403章 搬家入住第25章 療傷第693章 來敵覆滅第473章 勝敗註定第597章 散兵難擋第407章 殿中議事(二)第83章 失而復得第564章 奇異氣味第665章 進軍濟南府第232章 各取所需第652章 聯合豪紳第594章 巡視建康第683章 難題第632章 必勝信念第231章 木牆圍城第193章 再會故人第27章 傳言第561章 香水賣誰第567章 生意火爆第569章 驚人的消息第397章 夫人教劍第259章 首筆交易第655章 取臨沂第52章 自尋死路第531章 返回大宋第458章 全軍集訓第546章 烤羊飄香第422章 臨安再會第676章 聚將議事第581章 提前南侵第328章 別無他途第52章 自尋死路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580章 爭執不休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229章 請求援軍第174章 造船招募第216章 道長出馬第544章 籌備退路第397章 夫人教劍第740章 宋夏無備第211章 出使安南第430章 重磅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