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升官

光陰似箭,冷暖變幻,去時滿眼枯黃,衰草遍地,不見多少生機。歸時枝繁葉茂,綠樹紅花,草長鶯飛。

二月出發,進山追捕逃犯,楊叢義終日爲衆人安危憂心,未及細察周邊變化,春去夏至,不知不覺外出將近兩個月,待到返回太湖縣,已是三月末。

楊叢義帶着一衆捕快回到縣衙,在縣衙大堂向陳知縣覆命,彙報了這兩個月的大致經歷。去的時候二十六人,回來只有二十三人,對於三名捕快的傷亡,楊叢義心有愧疚,當即請罪。

安慶各縣捕快進天柱山搜尋逃犯失利,傷亡慘重,早已傳遍各縣,唯獨太湖縣遲遲沒有消息傳來,陳知縣原本還有些憂心,直到前些天太湖縣捕快順利撤出天柱山,懷寧送來書信,陳知縣方纔心安。

衆人安全歸來,陳知縣十分高興,對衆捕快此行不吝讚許之詞,直接給衆人放假十天,每人賞賜銅錢一百五十枚。至於三名捕快不幸遇難,陳知縣並不怪罪,吩咐對三人家屬給與錢糧撫卹。

一衆捕快領了賞錢自去瀟灑不提。

陳知縣單把楊叢義留下,又是一番讚譽之詞,聽得楊叢義都有些暈暈乎不知其位,飄飄乎不知其誰。

但楊叢義多少還是明白陳知縣的心思,不外乎是想留他在身邊,好好幫他做事。對於陳知縣的褒獎之語,他多有推辭,不敢領受。

正當兩人在交談之時,忽有衙役進來通報道:“稟大人,廬州錄事參軍吳浩求見。”

陳知縣聽到稟報,微微一愣,隨即道:“快請。”然後坐回堂上。

楊叢義見陳知縣有客人要會,正準備告辭離去,卻聽陳知縣道:“楊捕頭,先不急離開。”

看來陳知縣還有事情交代,楊叢義便沒再言語,退到一旁。

不多時,就見衙役領一中年人進得大堂。

陳知縣急忙起身,迎到堂下,迎道:“吳參軍一路幸苦。”

吳參軍則連道:“不敢不敢。”

一番寒暄後,陳知縣與吳參軍方纔各自落座。

陳知縣道:“吳參軍公務繁忙,不知此番來太湖縣所爲何事?”

吳參軍笑道:“下官此來是爲恭賀陳大人。”

陳知縣聽聞此言,如墜雲霧,不知所以,忙問道:“參軍此話怎講,賀從何來?”

吳參軍笑而不語,隨即起身,取出一封隨身文書,高聲道一聲:“敕!”

陳知縣聽到“敕”字,慌忙起身,快步來到吳參軍身前,整理好衣冠,恭敬站定。

只見吳參軍打開文書,高聲頌道:“敕:奉直郎、秘閣修撰、賜緋魚袋陳如是:中戶三家之賦,僅活一兵,步卒五人之糧,可贍一騎,此前史養兵之論,亦後人計費之言。悉仰給予度之,不傷與國力,然則統之民部,臨以王官,庶乎其宜也。以爾性有通方,才無滯用,以大賢之後,爲當世之稱,前者佔蘭省之名郎,贊天官之武選,條理甚扸,奸欺不生。式疇爾能,可司軍賦,受以國計之重,遂正版曹之名,委屬蓋優,欽對毋怠。可特授加官奉直郎、秘閣修撰、權知安慶軍州事、賜緋魚袋。奉敕如右,牒到奉行!紹興十六年三月十四日。”

隨即又取出一書道:“告:奉直郎、秘閣修撰、權知安慶軍州事、賜緋魚袋陳如是。奉敕如右,符到奉行。紹興十六年三月十八日。”

吳參軍頌完,將兩書收起,恭敬的遞交陳如是,連聲道賀。

聽到自己加官,陳如是很是激動,能加官秘閣修撰,這是他根本就沒想到的。原本以爲三年知縣任職到期,頂多也只是給他換個地方繼續做知縣,更有可能直接賦閒待選。如今連升三級,真乃皇恩浩蕩。

陳如是心緒難平,恭恭敬敬的雙手舉過肩頭,接過“告身”,轉向東邊臨安方向,行禮謝恩。儀式完畢,他收好“告身”,方纔笑道:“吳參軍快請坐。”

吳參軍連道不敢,見陳如是落座之後,方纔隨後落座。然後說道:“下官此來,安撫使大人有交待,要大人三日之內趕赴懷寧上任,務必戒驕戒躁,以靜制動,穩住安慶局勢,不得爲他人所左右,擅動刀兵,引發兵災,激起流民。否則王法如煉,前功不抵後罪,罷黜職官,在所難免。”

陳如是起身道謝道:“謹遵安撫使大人喻令。”之後才坐下,喚屬下上茶。

此後二人邊品茶,邊談廬州之事。

當陳如是問及懷寧李知軍李大人之時,吳參軍嘆息一聲,告知李大人已然被罷官,送往虞州編管,今天就該啓程了。

陳如是也是一時無語,不好對曾經的上司做評價。便跟吳參軍聊起朝中之事,畢竟廬州是淮南西路的治所,消息靈通太多。

閒談中,從吳參軍口中得知,紹興十五年末皇帝下詔各監司,要求上報各州縣官員中卓有政績者、年老昏聵者,加以拔擢和罷黜。陳知縣便在拔擢名單中,只是朝中有人反對,拔擢文牒不能通行,一直拖到三月,安撫使大人連上三書,朝中這才放行。

朝中爭鬥,兩人不是十分明晰,也不便公然談論,如有失言,便是妄議朝政之罪,少不得落個罷官編管的下場。

陳如是也知道他這個奉直郎、秘閣修撰的官職得來不易,朝中還有諸多阻撓,以後少不得小心在意,莫讓人抓了把柄。

吳參軍稍稍歇腳,不過一時半刻,就告辭離去,趕回廬州覆命。

送走吳參軍,陳如是內心依然還有些激動難平,比之當年進士科高中榜眼,也相差無幾。事到如今,他還有些不敢相信,取出“告身”,仔細默誦數遍,方纔收起。

陳知縣與吳參軍談論的事情,楊叢義多少明白一些,權知安慶軍州事,就是執掌安慶五縣的軍政大權,相當於市委書記兼市長。至於奉直郎、秘閣修撰、緋魚袋是什麼,他不清楚,估計是恩寵封號之類的吧。

不過這些跟他關係不大,因此,楊叢義對陳知縣升官之事並沒有多少感覺,他又不當官,陳知縣升官,他還是做他的捕頭。陳知縣升官了,這麼激動,他能理解,畢竟從縣長直接升到市委書記兼市長,後世也不多見。

“楊捕頭。”陳如是高聲喊道,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聽到陳知縣叫他,楊叢義上前答道:“不知大人有什麼吩咐。”

陳如是笑道:“我不日將赴懷寧上任,你可願與我同行,去懷寧做事?”

楊叢義在太湖縣又沒有安家,直到現在還住在縣衙,孤身一人,了無牽掛,去哪裡做事不是一樣呢,他想也不想,便回道:“我無牽無掛,大人安排便是。”

陳如是笑道:“如此便好。”沉吟片刻,忽然又問道:“我記得你家住蘄州黃梅縣,一年多沒回去探望了吧,要不要回去一趟?”

楊叢義答道:“勞煩大人掛心了,我父母已經不在,老家也沒幾個親人,回去也是徒添傷悲,還是算了吧。”說完也是神情黯然。老家是回不去了,隔了千八百年呢,黃梅縣也不是久居之所,不急着回去。

陳如是道:“無牽無掛也好。”隨即又道:“隨我來,有事與你交代。”說完便朝後堂走去。

楊叢義雖然不知道會有什麼事情安排,卻也快步跟上,隨在陳如是身後。

第240章 火光四現第249章 不可思議第352章 直入主題第43章 埋伏第783章 分兵突圍第540章 船上遇故人第363章 不得出入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449章 分化從衆第54章 出發第527章 總管府第605章 分兵備戰第246章 湯鷽的秘密第329章 大軍南撤第141章 泉州詢事第579章 戰和逃第180章 湯家六娘第746章 靈丘雁門第314章 又取兩關第82章 推想第766章 一拍兩散第684章 北金出擊第157章 物資供應第600章 退敵之策第455章 不必親爲第112章 郎君風流第115章 一言是非第443章 縣衙之行第690章 潰兵回營第48章 議政第314章 又取兩關第222章 城外對峙第65章 奶頭山第447章 鋪墊準備第468章 建營試煉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666章 兵敗城下第171章 增船百艘第761章 設伏蓋州城第47章 升官第703章 頒行天下第623章 赤陣禦敵第593章 請命調防第400章 偶遇故人第385章 託付利益第254章 老婆免費第410章 重任難題第203章 百船離港第316章 兩關敵情第318章 空城伏兵第766章 一拍兩散第113章 城門校尉第452章 點金點銀第454章 換錢之亂第293章 水攻之計第511章 徇私之憂第771章 殲滅騎兵第333章 重返欽州第533章 爭相採購第609章 回援鎮江第416章 答疑解惑第44章 伏擊第706章 皇帝沒錢第731章 佔據城池第208章 知州殷勤第719章 復官北返第394章 得失好壞第200章 授官任職第574章 破解之道第450章 亮明背景第777章 運河冰碎第525章 預演補漏第276章 緊閉營門第548章 成親第640章 擒拿叛逆第655章 取臨沂第612章 請纓挑戰第772章 糧草轉移第74章 演技逼真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443章 縣衙之行第179章 商船進港第63章 解圍第295章 天公作美第527章 總管府第697章 三個條件第525章 預演補漏第2章 寂靜官道第254章 老婆免費第263章 道長險勝第3章 精彩的故事第495章 新建三軍第371章 知州問案第510章 一家人第660章 隨軍軍屬第639章 攻下行營第792章 放權第771章 殲滅騎兵第334章 討個說法第229章 請求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