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自尋死路

經過幾日準備,陳夫人便在約好的時日,吩咐出發,前去懷寧。

當天一早縣衙後門就來了兩輛馬車,楊叢義早早的等在那裡,馬車一到,便把陳夫人的行李搬上馬車放好。行李中好幾個箱子,都上了鎖,不知道里面是什麼,楊叢義也無意探究。

申時出發,快到午時,才行了不過五十里,還沒出太湖縣。

從太湖縣一路去懷寧,雖有官道,但由於多山,路途並不平坦,路面也是坑坑窪窪,馬車顛簸一些在所難免。但陳夫人受不了顛簸,馬車稍快一些,便頭暈不舒服,吩咐要慢一些。馬車走了兩個時辰,也比兩條腿走路快不了多少。

一開始楊叢義坐在後面的馬車上,馬車上放了行李,空間有些狹小,放下簾子,就覺得有些憋悶,馬車也有些顛簸,沒到半個時辰,他就受不了,下車步行。

四月初的天氣已經很熱了,太陽有些毒辣,一路走下來,楊叢義微微冒汗,有些口渴。

他記得城外五十里左右,有茶鋪攤點,前些天回來的時候還跟大家一起喝過茶。

不多時,馬車一轉彎,楊叢義一眼就看到了那家茶鋪。於是快行幾步趕上前邊的馬車,向馬車裡的陳夫人問道:“陳夫人,前邊有個茶鋪,要不要下車歇息一下?”

只聽車內傳來一個簡短的聲音:“好。”

聽到回答,楊叢義對馬車伕道:“師傅,我們在茶鋪歇歇腳。”

車伕聽到楊叢義對他的稱呼,有些驚奇的轉頭看過來,不過還是回道:“好咧。二少爺吩咐了,把你們安全送到,不急着趕路。坐車累了,想休息,隨時吩咐。”

楊叢義笑道:“那就有勞了。”

馬車在茶鋪停穩,兩個丫鬟撩開簾子,先跳下馬車,接着把墊腳的凳子放好,這才扶着陳夫人和小姐下車。

男女有別,楊叢義也不太好近前幫忙,只見陳夫人有些疲憊,而小女孩反倒精神不錯。

遠遠的見有客人來,店家早就迎出來了,熱情的問道:“幾位吃點什麼,喝點什麼?”

楊叢義道:“先上兩壺茶。”

陳夫人、小女孩與兩個丫鬟圍着一個桌子坐下,楊叢義與兩車伕則在另一桌坐好。

剛坐下,店家便把茶壺、茶碗送來,先給陳夫人那桌擺好,這纔來到楊叢義身前,一邊擺放茶壺茶碗,一邊問道:“幾位還要點什麼?”

楊叢義問道:“你這兒還有什麼?”

店家道:“家常小菜,簡單的飯食也能提供。”

快到中午了,過了這個歇腳的地方,再往前就是五六十里外的那個驛站,以目前的速度,到驛站也該到傍晚了。於是便問陳夫人:“陳夫人,你們要不要吃點什麼?”

陳夫人道:“不用,你們自己叫些吃的吧。”

見陳夫人這麼說,楊叢義也就不再多問,一路顛簸,估計她們也沒什麼胃口。便對店家道:“上幾個小菜吧,有米飯饅頭的話,多來點。”

不多時,飯菜陸續端上桌子,楊叢義等人經常在外奔波,行了半日,胃口更好。只聽楊叢義道:“兩位師傅幸苦,多吃點。路途還遠,少不得麻煩你們。”

馬車伕回道:“楊爺這是哪裡的話,你是我們二少爺的朋友,還跟我們客氣啥。”

楊叢義笑道:“那不說了,兩位師傅趕緊吃飯吧。”

吃完飯,休息片刻,陳夫人等女眷精神也稍稍回覆了一些,楊叢義便付了錢,繼續啓程上路。

茶水加幾個簡單的飯菜,花去了楊叢義五十文錢,不由的感嘆這物價也太貴了,平常吃住都在衙門,還不覺得怎麼樣,一出來就覺得錢太不值錢了。一個月三百文,夠出來吃幾頓飯啊。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自從靖康之亂後,打仗打了十五六年,各種物資都缺,一到戰亂,自然是物價飛漲。要不是前幾年宋金議和,這三百文錢價值更低。沒議和前,田地荒蕪,一石好米售價六七貫,相當於一斤米就要六七十文錢,近幾年不打仗了,荒田陸續重新耕種,米價才漸漸回落到兩三貫一石,但仍然比歷史上六七百文錢一石,貴了很多。

在古代,吃飯問題絕對是第一位的,沒吃的就活不下去,對老百姓來說,誰讓他們沒飯吃,他們就要反誰,但凡有飯吃,能活命,基本都會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安安穩穩的日子。歷史上有太多的農民運動了,一旦發動了農民運動,種田的農民少了,糧食就少了,農民沒糧吃就要去搶地主大戶富戶,一場運動下來,社會基礎也就毀了,皇帝自然就坐不住皇位。

物價飛漲,一旦遏制不住,百姓買不起糧,沒飯吃,改朝換代,也就理所當然。

高中歷史課,學過這些,每一個朝代終結,是什麼原因,有什麼教訓,早有定論。對宋金議和,楊叢義其實心裡還是比較認同的,如果不果斷議和,再打個十幾年,長江以北就沒有農業可言了,要是四五千萬人全去了江南,以現在的農業水平,還真不敢想象宋朝能撐幾年,天下一亂,受苦的還是平民百姓。

“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楊叢義正在坐在馬車裡,想着物價的問題,盤算着怎麼省錢,忽然聽到前邊有人如此高喊。這熟悉的臺詞入耳,心裡不由好笑道,當這是拍電影呢?

雖是忍不住笑,但他也不敢怠慢,趕緊跳下馬車,持槍衝上前去。

前邊那輛馬車已經被逼停。

擡眼,只見前面一字排開四人,各自手裡都拿有器械,或刀或棒,又都有麻布蒙面,擋住馬車去路。

楊叢義見他們四人手裡的武器都不齊全,想來也不能是慣匪,對付他們應該不難,所以並不着急。只是馬車裡很安靜,不知道陳夫人她們是否受到驚嚇?

“陳夫人,你們沒事吧?”

只聽陳夫人問道:“楊捕頭,外面怎麼了?”

楊叢義聽的一臉茫然,陳夫人難道不知道發生了攔路搶劫嗎?只得回道:“沒事,前邊被石頭擋路了,一會兒就能走。”被搶劫這事兒還是不要說吧,免得把女眷們驚嚇到,出了問題就麻煩了。

楊叢義上前幾步,在四個劫匪五步之外停下,笑道:“你們是太湖縣的吧,不知道太湖縣監牢現在很空嗎?”

“你是衙門的人?”聽到車裡的人叫捕頭,劫匪似乎不信,其中一個便試探着問道。

楊叢義笑道:“對,太湖縣衙門,捕頭。你們要是放下手裡的傢伙,我可以放你們一馬。要是不放,那我就不好意思了,攔路搶劫,可是要殺頭的。”

“怎麼辦?”

“我們四個人,還怕他一個?”

“縣老爺都不在衙門了,還怕什麼。”

“對,手腳乾淨點。”

楊叢義看着他們商量,他們能主動走,不動手當然最好,實在要動手,他也不擔心,他心裡已經想好要怎麼對付他們。

片刻之間劫匪就達成了共識。他們本來就是來搶劫的,別人張口一說是捕頭,他們就走,你以後還搶什麼?簡單一商量,還是決定要搶。

既然他們決定要搶,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只聽楊叢義突然衝對面高喊一聲:“陳大人,你怎麼回來了?”

四個劫匪一聽陳知縣在身後,心裡頓時一慌,忍不住轉過頭去看。

就在他們轉頭的一瞬間,楊叢義迅速向前一個跨步,手裡的長槍順勢刺出,直接一槍刺穿手裡拿刀的劫匪。等劫匪發覺上當,回過頭來,長槍已如毒蛇吐信一般,迅速從劫匪身體裡拔出。長槍槍尖一離劫匪身體,楊叢義左手動作一變,便向左上撩去,槍尖帶着鮮紅的血珠,直飛左邊劫匪的脖子,與此同時,猛然跨步上前,右手猛推槍尾,砸向右邊劫匪的面門。

只聽一聲慘叫,電光火石之間,三名劫匪倒地,其中兩人鮮血直流,肯定是活不成了,另一人面門被狠砸一槍,暈頭轉向,摔倒在地,鼻骨斷裂,鮮血長流。

僅剩一個劫匪還站着,卻已是雙腿打顫,站立不穩,眼見兩人漸漸不動彈了,嚇得直接丟掉了手裡的棒子,跪倒在地,戰戰兢兢的連聲求饒道:“饒命饒命.....”

楊叢義沒有理會,手裡的長槍一抖,挑開了地上的長刀,接着一槍砸斷倒地未死的劫匪的手臂。這纔看着求饒的劫匪,惋惜的說道:“都說了,搶劫會殺頭,你們自己作死,怨得了誰。”

“師傅,麻煩你們過來幫個忙,把他們綁起來。”楊叢義眼睛盯着跪倒在地的劫匪沒有分神,對亡命徒,任何的疏忽都會致命。

他本來是想把他們全都殺了算了,反正他們也免不了一死,進了衙門大堂,少不得要多受罪,最後還是免不了砍頭。但又轉念一想,既然都當劫匪了,還會怕受罪?讓他們悄悄的死,太沒有價值了,怎麼着也得廢物利用一下,公開處刑,震懾不法之徒。

不是楊叢義不想放過他們,而是他們犯了死罪。宋朝官員的地位何等崇高,只要不謀反,犯多大的錯都不會殺頭,而且朝廷還會出錢養着。

即便是官員親屬,也不是想傷害就能傷害的。還想搶劫官員家眷,純粹就是不知道死字怎麼寫。再說了,他受陳如是所託,可絲毫不敢大意,對待搶劫還想滅口的劫匪,怎麼可能會手軟。

看着兩個車伕小心翼翼的把跪在地上和躺着地上直哼哼的劫匪綁結實之後,楊叢義才收起長槍。

隨即問題就來了,兩具屍體,兩個活人,怎麼處理?送回太湖縣是不可能的,帶去懷寧又太遠。

“楊捕頭,你怎麼樣了,沒事吧?”陳夫人在馬車裡緊張的問道。顯然她已經知道外面剛剛發生了什麼,只是還不清楚結果。這種事情,她們是不敢多看的。

楊叢義語氣輕鬆的回道:“陳夫人,沒事兒了,馬上就能繼續趕路。”

“好,那就好。”聽說沒事,陳夫人這才稍稍放心。

楊叢義讓車伕把那兩個死了的劫匪拖到路邊,接着對活着的劫匪說道:“要想活命,就老老實實的跟着走,不想活的,我成全。”

兩劫匪連連點頭,他們不想死,亡命徒臨到死,都是惜命的,想着哪怕是能多活幾天也好。

馬車繼續上路。

劫匪在兩輛馬車之間跟着,楊叢義在一旁緊緊的盯着他們,一旦發現他們有什麼小動作,肯定會毫不猶豫,一槍放倒。

這一路,又走了兩個多時辰,直到太陽落山,才趕到驛站落腳。

陳夫人等女眷進了驛站,直接去房間休息去了,再也沒有出來。也許是一路顛簸太累了,也許是受到了一些驚嚇。

楊叢義把路上的事情跟驛丞細說一遍,就把劫匪交給他看管。

驛站有些人手,不管是送去太湖縣,還是送去懷寧,驛丞可以自己拿注意。

第二天重新上路,楊叢義便一直走在前邊,與前邊那輛馬車同行,偶爾也會充當一會兒車伕,歇歇腳。

此後幾天,一路還頗爲順利,再沒發生攔路搶劫的事情,第四天快到正午,一行人終於安全到達懷寧,直到進了府衙,見到陳如是,楊叢義此行的任務纔算正式結束。

第553章 協調資格第752章 北伐大計第711章 臨潢府之爭第193章 再會故人第384章 雙方妥協第576章 水戰訓練第761章 設伏蓋州城第645章 時機第442章 此生相隨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335章 監軍反擊第554章 芸娘陪同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463章 評判入山第210章 兵分兩路第203章 百船離港第735章 請纓雁門關第716章 五龍觀第43章 埋伏第346章 提前準備第755章 駁斥腐臣第534章 教子之爭第499章 紛紛離營第132章 太學辯議(五)第360章 藥鋪掌櫃第391章 拜訪湯府第669章 攻取濟南城第84章 又起爭鬥第674章 四面合圍第390章 另定契約第351章 酒前胡話第608章 一戰之勝第591章 夜襲敵軍第153章 招募新軍第512章 稅賦之憂第163章 宣威軍建成第52章 自尋死路第370章 命案線索第605章 分兵備戰第370章 命案線索第189章 喝風受冷第733章 艱難選擇第704章 太行山寨第579章 戰和逃第55章 衆怒第333章 重返欽州第704章 太行山寨第505章 扣押車隊第309章 退敵之議第147章 學子參軍第345章 精明的掌櫃第225章 拖住守軍第14章 冤屈得雪第154章 回黃梅縣第209章 學習劍術第415章 勸告警告第82章 推想第439章 暗流涌動第35章 誘餌第329章 大軍南撤第480章 雨夜心冷第494章 滅金之策第339章 天各一方第550章 交代緣由第674章 四面合圍第495章 新建三軍第440章 臨行安排第111章 幾棵苗子第499章 紛紛離營第564章 奇異氣味第533章 爭相採購第32章 憤怒的村民第68章 切磋試技第539章 北上銷貨第397章 夫人教劍第768章 隔河對峙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224章 討價還價第292章 再設伏擊第57章 前門寺第80章 絕路第290章 佈陣伏擊第791章 攻陷燕京第604章 戰敗之怒第441章 共赴義烏第148章 應徵不成第496章 文武全才第177章 修建港口第496章 文武全才第47章 升官第443章 縣衙之行第70章 機會來了第604章 戰敗之怒第360章 藥鋪掌櫃第189章 喝風受冷第37章 狼王之死第631章 臨戰將令第536章 陸游的困惑第450章 亮明背景第717章 山中故人